顏淵爲秦異人他們解釋道:“周公施仁政,行井田,天下大治,國人樂業。然,數百載之後,滄海桑田,山河鉅變,井田早已不能治理天下,戰國時代變法無不以廢井田爲務,李悝在魏國的變法,商君在秦國的變法,無不如是。”
戰國時代,就是一個大變革時代,其變法的主要內容就是廢除周公那一套,廢除井田制就是其中重要一項了。
當然,廢除井田制只是變法的一環,其中還有很多貴族特權的廢除,解放奴隸等。山東之地雖有李悝、申不害和趙武靈王這些變法的推行者,只不過,他們在變法一事上並不徹底,都是進行的有限變法。
他們在廢除井田制這事上是一致的,山東之地的井田制全廢了。只不過,他們在貴族特權上的改革極爲有限,這是造成山東之地貴族橫行,特權過多的原委所在。
而商鞅在秦國推行的變法就非常徹底了,不僅僅是廢除了井田制,還廢除了貴族的特權,全面解放奴隸,使得秦國“不分貴賤,一體同法”、“不分親疏,一體同賞”。在秦國,除了犯罪的官奴外,不會再有奴隸,若是蓄奴那就是犯罪。
正是因爲商鞅在秦國的變法很徹底,這是秦國能夠雄視天下的主要原因。而山東之地的變法不徹底,沒有廢除貴族特權,導致山東之地是一鍋夾生飯,半封建制半奴隸制。
“井田之廢早已成天下共識,不論是秦國,還是山東之地。早已廢之。唯洛陽王都還保留井田制。還在用周公成法。大秦若要治理洛陽。務必廢除井田。”顏淵的聲調有些沉重,有些無奈,又有些感傷。
井田制曾經是周室強盛的標誌,曾經極大的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井田制早就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了,列國都在廢井田。哪怕是小諸侯國也廢了井田,唯獨周室還固執的認爲祖宗成法不可廢,還在推行井田制,還在使用數百年前周公那一套在治理洛陽。
這是嚴重與時代脫節,如此一來,要周室不衰弱都不成。
“先生不愧是大才,說得極是,這就廢井田。”秦異人當即拍板,道:“井田制曾經盛行一時,盛極一時。然而,到如今天下皆廢井田。唯洛陽還有井田存在。井田制,我們是如雷貫耳,久聞盛名,卻是沒有見過,我們這就去見識見識。”
“好!”黃石公、尉繚和司馬梗齊聲贊同。
井田制是大名鼎鼎,如雷貫耳,然而,真正見識到的人卻並不多。在當時,要想見到識井田制,只有去洛陽纔有可能,就是司馬梗這樣的秦國重臣都沒有見識過。秦異人這一提議,讓他們打從心裡認同。
洛陽是井田制唯一還保存的地方,到了洛陽不去見識一番井田制,一定會遺憾終生。
一經決定,秦異人命孟昭準備,率領一隊人,離開洛陽,去見識井田制。
出了洛陽,很快就看見一塊塊“井”字型的井田,只有爲數不多的老弱病殘拖着疲憊的身體在耕作。
放眼一望,就沒有見到年輕力壯之人,秦異人大是感慨,道:“堂堂王都,竟然淪落如斯,誠可嘆也!”
“是呀。”顏淵重重點頭,大爲贊成這話,道:“想當年,周室強盛之時,洛陽的國人多如牛毛,到了農時,來到井田裡一望,到處都是忙碌的國人。到如今,滄海桑田,山河鉅變,井田已經成了毒瘤,不能不廢。”
按周禮,王城四周歸天子管轄,稱爲王畿,王畿之民叫國人(到了戰國時代,國人泛指一國的百姓)。國人主要住在王城,只有那些沒有身份地位的奴隸纔會住在城外的“田屋”裡。每到農時,國人就會從王城來到城外的田屋居住,直到農時結束,又會回到城裡居住。
這就是“國人居於都”。
到了戰國時代,風起雲涌,列國都在變法,都在圖強,都在廢除周公那一套。唯獨周室還固執的實行周公那一套,還在施行井田制,這嚴重的打擊了國人的積極性了,爲了生存,爲了過上好日子,洛陽的國人逃國成風,只要能逃國的都逃國了,剩下的就是老弱病殘。
是以,秦異人放眼一望,只見一片荒涼氣象,誠讓人嘆息。
井田就是呈井字型的田地,中間共用一口水井,在田間的空地上,點綴着破敗不堪的茅屋,再加上有氣無力的老弱病殘在勞作,怎一個“荒涼”了得。
“姬延與其把希望寄託在討秦一事上,還不如下定決心革新,廢除井田。”司馬梗看在眼裡,大是惋惜,數落周赧王。
“將軍有所不知,周天子也想廢井田,卻是不能施行。”顏淵一臉的感嘆,道:“周天子剛即位時,雄心勃勃,想要振興周室,仿效山東之地變法,廢除井田,廢除特權、奴隸。然而,他還沒施行,一衆大臣就極力反對,口口聲聲祖宗之法不可變,周公是聖人,聖人之道不可廢。”
說到這裡,顏淵搖搖頭,道:“一開始,周天子很是強硬,絲毫不退讓,這惹惱了一衆大臣,無不以罷官反對。周天子接受了他們罷官,卻是引來無端禍事,羣臣一罷官,所有的事務全停了,無人處置,洛陽一片混亂。最後,周天子不得不息了變革的念頭。”
周室的官員大多爲世襲,就是周天子也不能輕易廢除,周赧王要仿效山東之地變法,廢除特權,這就是在挖這些大臣的祖墳,他們能不反對嗎?
“歷代周天子都想變革,無不遭到強烈反對,到最後是越變周室越弱。最終滅亡。”顏淵一臉的感慨之色。搖搖頭。
“變革不是那麼容易的。首要之務不是要找到一批能支持自己變法的大才,周天子雖有變法之心,卻是不得其法,其敗正所應當也!”秦異人卻是看到了問題的關鍵。
秦國變法之所以能成功,那是因爲秦孝公招來了商鞅,還有一批支持變法的大臣,諸如景監和車英這些能人。
周天子雖是有心變法,卻沒有得到人才。推行不得其法,失敗就在情理中了。
正說間,秦異人一行順着田埂,來到田間。
那些正在勞作的國人瞧見秦異人一行,大是驚訝。
農人見了秦軍的黑色軍服、黑色盔甲、黑色旗幟,以及旗幟上的“秦“字,無不是大爲驚喜,呼啦一下就圍了上來,個個眼裡盡是充滿希望的光芒。
“敢問大人,你們可是秦國的大官?”一個老農晃着一顆雪白的頭顱。緊盯着秦異人他們問道。
“我們是秦國的官員,老人家有何事?”秦異人臉上泛着親切的笑容。沒有絲毫架子,笑着問道。
“久聞秦國的官員沒有架子,不會仗勢欺人,果是不假,果是不假!”一片讚歎聲響起,這些農人更加歡喜了。
“我是想問問,秦國會不會廢井田?”老農眼裡全是希冀之光,一臉的期盼之色。
那些農人個個瞪圓了眼睛,死盯着秦異人,生怕錯過一個細節。
而且,他們很是緊張,很是期盼,充滿希望。
“老人家,你爲何有此一問?”秦異人沒有回答,而是反問一句。
“您有所不知,我們祖祖輩輩都被束縛在井田上,我們實在是受夠了苦,無不是盼望廢掉井田。”老農忙回答。
“老人家,你的願望會實現,大秦一定會廢除井田。”秦異人臉上泛着笑容。
“好!採!”農人爆發出驚天的叫好喝采聲,個個喜悅不禁。
更有人喜極而泣,嗚嗚的哭了起來。
“井田之害甚於斯!”秦異人望着一張張樸素而又激動的臉,感慨不已。
井田制曾經極大的推了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數百年後,早已山河鉅變,井田制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了,成了毒瘤,極大的限制了社會的進步。看看這些激動的臉,就知道井田之害是何等的嚴重。
“這下好了,廢了井田,我兒就可以回家了,不用再逃國了。”
“你家的還算好,逃國逃到秦國去了,秦國不分貴賤,一體同法,不論親疏,一體同賞,還能過上好日子。我家的卻是逃到韓國去了,雖是比起在洛陽稍好,也是好不到哪裡去,他早就在盼着回家了呢。如今好了,大秦要廢井田,沒有了井田的束縛,我們就會過上好日子。”
一衆農人叫好喝采之後,就是思念逃國在外的親人,盼望他們返回家園。
“父老鄉親們,你們放心,大秦不僅要廢井田,還要廢周公之法,‘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這等害民之法不會再存在了。你們以後就是大秦之民,在大秦沒有貴賤親疏之別,有的只是你勤勞與否,有的只是你能否立功。”秦異人聽着農人的議論聲,心中發酸。
洛陽的國人逃國成風,興許是天下間逃國最爲嚴重的了,逃離洛陽的國人不知幾多,這些留下的老弱病殘無時無刻在不思念着親人,他們的話語格外讓人心酸。
“大秦萬歲!”農人們爆發出驚天的歡呼聲,個個喜笑顏開。
秦異人告別這些農人,帶着人,又去了解洛陽情形。
不解不知道,一瞭解方知洛陽情形之嚴重,可以說洛陽的國人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眼看着日頭西斜了,秦異人準備回去。就在這時,只見前方出現一座巨大的莊院。
“這是……”秦異人所見,大多爲破敗的茅草屋,這樣巨大的莊院還是第一次遇到,不由得有些驚奇。
“王太孫有所不知,這是蘇秦故居。”顏淵爲秦異人解釋。
“蘇秦故居?”秦異人大是驚訝。(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