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傳國玉璽(下)

李斯不過是楚國一小吏,深知在由世家大族把持的楚國沒有他的用武之地,這纔不得不背井離鄉,前來秦國。他雖然很得秦異人欣賞,被秦國重用,可是,他畢竟還很年輕,是後生,比他了得的大有人在。

他萬萬沒有想到,傳國玉璽上題字一事竟然落到他頭上,此時的李斯一臉的震驚,只覺腦中嗡嗡直響,如同萬鑼齊鳴似的。

不爲別的,只是因爲他太過震驚了。

傳國玉璽是何等之重要,他不會想不到,不比九鼎份量差。他若在上面題字,他就能名垂傳古,史冊留芳了,人生若此,夫復何憾?

“呵呵。”秦昭王把李斯那吃驚樣兒看在眼裡,既是欣賞,又是享受。

欣賞的是,有李斯這樣的後起之秀,秦國後繼有人。享受的是,作爲國君,就不就是掌控他人的生死榮辱嗎?能讓李斯如此感到榮幸,這正是帝王的成功。

“呵呵!”荀子是李斯的老師,李斯被選中題寫傳國玉璽,荀子與有榮焉,大是欣慰。

公孫龍子把荀子的欣慰模樣兒看在眼裡,大是豔慕,自己怎生沒有收李斯這樣了得的學生呢?

“和氏璧,來!”秦昭王笑眯眯的傳旨。

傳國器是他稱帝的最爲重要信物,也是他稱帝的最後一關,如今,萬事俱備了,只欠雕刻了。只要雕刻成功,他就可以稱帝了,成就無上“帝業”。

立時有內侍捧着一個描金匣子,呈給秦昭王。

秦昭王接在手裡,先是在描金匣子上摸索,然後打開,只見一片柔和的玉光出現。讓人生中舒適之感。

和氏璧大名天下傳,名動千古,秦異人是如雷貫耳,就是沒有親眼見過,此時即將見識和氏璧,忙瞪圓眼睛,生怕錯過一個細節。

如秦異人這般心態的人很多,就是範睢、白起、樂毅、荀子、公孫龍子、黃石公、韓非、李斯和蔡澤他們只是聞和氏璧之名,卻未見過和氏璧。無不是瞪圓眼睛,死盯着。

秦昭王小心翼翼的從匣子裡捧出一塊美玉。美玉一出,秦異人只覺眼前一亮,一種說不出的美感襲來,讓他渾身舒暢。

“和氏璧不愧是和氏璧!”秦異人大是感慨。

光是看看就讓人渾身舒暢。這是何等了得的美玉了。來到戰國時代,秦異人見過的美玉何其多也,就未有一塊能有如此功效,能給人如此享受的感覺。

“好玉!”

“卞和真神人也!”

範睢、白起、樂毅他們看在眼裡,渾身舒暢,大聲讚揚。

和氏璧是由楚國著名的玉工卞和發現,他認爲石中有驚世美玉。卻是無人信他。不僅不信他,他還遭了無妄之災,身受酷刑。後來,歷經波折。終於剖石得玉,纔有和氏璧。

“當年,寡人爲了此璧,是費盡心機。卻是給藺卿壞了好事,沒有得手。如今。和氏璧終於是大秦的了!”秦昭王一雙乾枯的手在和氏璧上撫摸着,如同在撫摸情人光滑的肌膚似的,一臉的陶醉。

他說的是“完璧歸趙”之事,要不是藺相如的話,這和氏璧早就成了秦國之物。如今,捧着和氏璧,當年與藺相如鬥智鬥勇的情景浮現在腦海,秦昭王大是感慨。

看了一眼站在身旁的藺相如,秦昭王又是欣慰。

正是因爲兩人當年鬥智鬥勇,他吃了藺相如的虧,這纔對藺相如又恨又佩。如今,藺相如這個讓他痛恨之人已經成了秦國的重臣,他是說不出的欣慰。

“和氏璧害苦的不僅僅是卞和,還有張儀。”秦昭王撫摸着和氏璧,更是感慨萬端。

和氏璧第一個害苦的人就是著名的玉工卞和,其次就是張儀了。張儀因爲和氏璧,差點被活活打死。

這事要從張儀學成下山說起。張儀和蘇秦同爲著名隱士鬼谷子的學生,二人交好,同習縱橫之道,學成下山後,二人共說大志,蘇秦首選之國是秦國,他要入秦出仕。張儀當時無意於秦,他要在山東出仕。

張儀回到老家大梁後,找了些關係,想要見魏惠王,想效力於父母之邦。張儀時運不濟,見魏惠王這天正好遇到孟子,孟子是一學霸,把張儀的縱橫之道說得一無是處,還出言不遜,痛斥張儀。

張儀怒了,當即罵孟子是“東門裡娼”,氣得孟子當場吐血。魏惠王是一玩樂君主,沒有從這事中品出另外的意思,他怕得罪了孟子,就把張儀轟走了。

自此以後,張儀就不能在魏國出仕了,只能遠走他邦。此時的張儀還沒有入秦的想法,他想既然魏國不用他,他就在山東列國去看看。先是去了齊國,齊威王隆重迎接他,理由是能氣得憑一張利口走天下的孟子吐血,此人必是了得,席間,兩人相談甚歡,齊威王有意要重用張儀,張儀也同意在齊國出仕。

只是因爲後來發生了一些事,張儀離開了齊國,去了楚國,準備在楚國出仕。就在楚國期間,張儀遭受了他人生中最大的危機,差點死在楚國。

來到楚國之後,張儀爲了生存,就投在楚國令尹昭陽門下當一食客。一次飲酒時,昭陽拿出和氏璧來欣賞,說到底,就是想以此來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

酒酣耳熱之際,和氏璧竟然不見了,找來找去找不着,就賴在張儀身上,原因卻是張儀最窮了,他不盜璧誰盜璧?

這理由真是夠操蛋的了,然而,昭陽這豬頭竟然信了,命人把張儀抓起來毒打。張儀寧死不屈,差點被打死。

遭受如此毒打,張儀都沒有認,昭陽估摸着可能是搞錯了,就放了張儀。張儀回到住處,他的妻子就埋怨他,有事無事的惹事。這下好了,差點把命都丟了。

張儀卻是不在乎,指着自己的嘴,說了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視吾舌尚在乎”。其妻看了看,說“在”。張儀傲然說“足矣”。

後來,張儀入秦,被秦惠文王拜爲丞相,憑藉三寸不爛之舌縱橫天下,激盪風雲數十載。那是何等的了得。

當然,楚國也因爲昭陽誣衊張儀一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楚懷王被張儀一而再,再而三的欺騙,最後還客死於秦國。

張儀之復仇快意若斯,與範睢復仇相比並不差。

張儀受辱之事。是非常有名的一件事,對於秦國來說,更是人人皆知,因爲要不是張儀的話,蘇秦的合縱還真能困死秦國。是以,秦人對張儀特別敬重。

一見到和氏璧,秦昭王就想起了這段故事。不由得大爲感慨。

“張儀之報楚,與範睢之復仇,皆爲天下士之痛也!”範睢有過與張儀相似的經歷,聽了秦昭王的話。大是感慨。

“然也!”樂毅、白起、藺相如他們齊聲贊同這話。

張儀和範睢都是盤盤大才,竟有如此屈辱的經歷,這是天下士之痛,誰能不感慨?

“這也意味着山東之地失人才。大秦方能得人才,這是大秦強盛的原因所在!”秦異人也是感慨。只是他的感慨之言更加有深意。

“沒錯,王太孫此言極是!”範睢大聲附和,道:“張儀與範睢皆魏國大梁人,本有心效力於父母之邦,奈何父母之邦不納。不僅不納,還有性命之憂,不得不遠走他邦,此誠山東士子之痛也!”

這種感受最爲深刻的非範睢莫屬了,因爲他本人就有過如此沉痛的經歷,他最有發言權。

戰國時代,魏國的人才最多,然而,就沒有幾人能爲魏國所用,大多遠走他邦了。諸如商鞅、孫臏、張儀、範睢,還有尉繚,魏國能用者只有李悝、龐涓和吳起這三人了。在這三人中,能有始有終者,只有李悝和龐涓了。至於吳起,用而不終,最終被逼得離開了魏國。

因此,時人送了魏國一句諷刺之言“魏才人用”。

一塊和氏璧,卻引起了衆人的共鳴,不得不大發感慨。

“如今,和氏璧歸秦,這也就意味着天下將一。容天下一統之後,大秦一定不讓天下士子再有此痛!”秦昭王豪氣萬千的道。

這不是吹牛,秦昭王還真有這種底氣。自秦孝公開始,秦國就沒有埋沒過人才,秦國所用的人才都是山東之地不能用的人才。這些人才在山東之地沒僅沒有用武之地不說,有不少人有着屈辱的經歷,更有人差點送命。

而他們到了秦國,卻是被重用,被委以重任。

“來,李斯,你來寫。”秦昭王把手中的和氏璧遞給李斯。

秦昭王親手遞來,這又令李斯大爲激動。

然而,還有讓李斯更加激動的,那就是秦昭王親自爲他研墨。

秦昭王貴爲一國之君,親手爲李斯研墨,就是說秦昭王爲他打下手,這是何等的榮耀?要是說出去的話,一定會豔慕死很多人。

“寡人的字不如你,不能在傳國玉璽上題字,就沾你的光,爲你研墨了。後人提起這事,一定會提到寡人吧?”秦異人半調侃半說笑。

“呵呵。”秦異人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秦昭王還有如此調皮的一面,無不是大笑。

這也難怪,傳國玉璽一成,秦昭王就能稱帝了,成就“帝業”,他的心情非常之好,親手研墨又何足怪?

李斯深吸一口氣,飽醮濃墨,揮毫而就,一氣呵成。

“呼!”放下手中筆,李斯重重的吐出一口濁氣,渾身一鬆,彷彿千斤重擔卸下似的。

“這……比起適才的字更好了!”秦昭王一陣打量,驚喜的叫嚷起來。

秦異人他們伸長脖子一瞧,秦昭王沒說假話,這次李斯寫的字比起適才要好上三分。

“臣心中一激動,倍感精神,有一股不得不泄的精氣神,這字自然要好上數分。”題詞寫字,也需要神來之作的,比如王羲之的《蘭亭序》,那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巔峰之作,而王羲之一輩子也只有在蘭亭喝醉了酒這一次達到這種境界。

李斯眼下的情形與此相類,要這字不好上數分都不成。

(未完待續)

第31章 血染大漠(二)第18章 李牧第48章 滅國!滅國!再滅國!(下)第56章 艱難的進軍第24章 魯句踐第52章 異人出手第44章 《鳳求凰》第41章 我們是趙人!第17章 追斬單于第53章 廉頗一怒,驚天動地第31章 血染大漠(三)第69章 西征?第18章 你小子真有種!第一 o一徐夫人第62章 我求你!第59章 秦國戰車隆隆啓動第15章 蓋聶來投第37章 士俠第3章 骨氣第22章 將相和第17章 寡人有錯第57章 人才濟濟第2章 不一樣的秦國(一)第61章 曠世名將:白起第82章 秦王決斷第43章 韓國稱臣第32章 學館成(中)第2章 不一樣的秦國(一)第75章 異人升官第90章 魏軍覆滅(下)第21章 樂毅膺重任第42章 統一的代價第22章 “馬上殺”第51章 異人定計第31章 血染大漠(二)第67章 一鼓而下(上)第97章 兵之大家第44章 《鳳求凰》第59章 又一壯舉第2章 僅僅是開始第57章 人才濟濟第33章 清第78章 幹票大的(上)第48章 傳說中的“井田制”第48章 欲除白起第79章 毛遂自薦第23章 即位第18章 超級烏龍:疲秦計第37章 伏屍萬里(三)第44章 停戰第47章 不出兵?第60章 深謀遠慮第7章 誰要我死?第37章 列國來朝(上)第14章 秦王誇讚第7章 廢分封,立郡縣第37章 齊國滅亡第20章 樂毅來了第61章 你求我啊!第35章 動工修渠第37章 強納強娶第36章 大漠雲動第13章 反詐(下)第16章 大禍臨頭第2章 好大一棒槌,嫪毐(上)第71章 渾水摸魚第46章 得孫如此,夫復何憾!第38章 無知者無畏第57章 謠言滿天飛第99章 秦異人、王翦、項燕第14章 異人新政(下)第38章 偏安亡齊第42章 齊人歸心第18章 中華盛世第24章 活捉信陵君第27章 首戰告捷第43章 宿命的相遇第42章 李牧求援第54章 魏國驚變第1章 鐵鷹銳士第6章 兵臨韓都第1章 把韓非抓起來第34章 雷厲風行第74章 要當爹了!第99章 掄材大典第49章 信陵君入趙第63章 離間朱亥第66章 秦軍敗退(下)第25章 死不旋踵第47章 力壓呂不韋第31章 血染大漠(五)第56章 陰謀進行時第50章 層層施壓第29章 離開邯鄲第59章 秦國戰車隆隆啓動第111章 止戰之道,息兵之術第1章 反目成仇第13章 稱帝?第94章 拍賣第51章 取得進展
第31章 血染大漠(二)第18章 李牧第48章 滅國!滅國!再滅國!(下)第56章 艱難的進軍第24章 魯句踐第52章 異人出手第44章 《鳳求凰》第41章 我們是趙人!第17章 追斬單于第53章 廉頗一怒,驚天動地第31章 血染大漠(三)第69章 西征?第18章 你小子真有種!第一 o一徐夫人第62章 我求你!第59章 秦國戰車隆隆啓動第15章 蓋聶來投第37章 士俠第3章 骨氣第22章 將相和第17章 寡人有錯第57章 人才濟濟第2章 不一樣的秦國(一)第61章 曠世名將:白起第82章 秦王決斷第43章 韓國稱臣第32章 學館成(中)第2章 不一樣的秦國(一)第75章 異人升官第90章 魏軍覆滅(下)第21章 樂毅膺重任第42章 統一的代價第22章 “馬上殺”第51章 異人定計第31章 血染大漠(二)第67章 一鼓而下(上)第97章 兵之大家第44章 《鳳求凰》第59章 又一壯舉第2章 僅僅是開始第57章 人才濟濟第33章 清第78章 幹票大的(上)第48章 傳說中的“井田制”第48章 欲除白起第79章 毛遂自薦第23章 即位第18章 超級烏龍:疲秦計第37章 伏屍萬里(三)第44章 停戰第47章 不出兵?第60章 深謀遠慮第7章 誰要我死?第37章 列國來朝(上)第14章 秦王誇讚第7章 廢分封,立郡縣第37章 齊國滅亡第20章 樂毅來了第61章 你求我啊!第35章 動工修渠第37章 強納強娶第36章 大漠雲動第13章 反詐(下)第16章 大禍臨頭第2章 好大一棒槌,嫪毐(上)第71章 渾水摸魚第46章 得孫如此,夫復何憾!第38章 無知者無畏第57章 謠言滿天飛第99章 秦異人、王翦、項燕第14章 異人新政(下)第38章 偏安亡齊第42章 齊人歸心第18章 中華盛世第24章 活捉信陵君第27章 首戰告捷第43章 宿命的相遇第42章 李牧求援第54章 魏國驚變第1章 鐵鷹銳士第6章 兵臨韓都第1章 把韓非抓起來第34章 雷厲風行第74章 要當爹了!第99章 掄材大典第49章 信陵君入趙第63章 離間朱亥第66章 秦軍敗退(下)第25章 死不旋踵第47章 力壓呂不韋第31章 血染大漠(五)第56章 陰謀進行時第50章 層層施壓第29章 離開邯鄲第59章 秦國戰車隆隆啓動第111章 止戰之道,息兵之術第1章 反目成仇第13章 稱帝?第94章 拍賣第51章 取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