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八三章 某亦同往

淳于岑的動作,讓楊素不由的微微一笑。

李詢一直在注視着他的背影,自然也看到了淳于岑回頭的動作,急忙低聲說道:“巡撫,禁衛軍要是出了什麼意外,又當如何是好?”

禁衛軍前來支援河東戰場,是李藎忱親自下達的命令。

在關鍵的時候,人數不多但是戰力雄厚的禁衛軍當然可以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但是在平時,禁衛軍實際上是起到振奮人心和震懾宵小的作用,將士們會因爲禁衛軍的存在而奮勇作戰,想要和這大漢一等一的強軍一較高下,而任何想要陰謀想要在陛下現在還看不到的地方擁兵自重的人,自然也都不敢在禁衛軍的眼皮子底下做什麼。

現在放眼整個大漢,兵馬最多的地方不外乎幾處,一個是李藎忱親自坐鎮的中路,這個自不用說,還有就是楊素和李詢率領的西路,以及吳惠覺率領的東路,吳惠覺一向低調,而且東路兵馬數量也不是非常多、距離陛下的中路也很近,幾乎沒有什麼危險。

陛下眼皮子底下造反,未免有些膽大包天。

因此楊素和李詢這一路自然而然就成了最危險的一路,尤其是他們帶領的多數都是關中子弟組成的兵馬,又背靠關中,李藎忱雖然沒有說什麼,但是南方的文武將官們對此自然早就已經有意見了。

憑什麼!

因此李藎忱不管是不信任楊素還是單純的爲了能夠安撫衆多文武,也必須要派遣一路兵馬前來河東,一來幫襯,二來監視。

既然是監視,那就不能出意外。

不然的話,更是不知道還有多少屎盆子要扣在頭上呢。

李詢並沒有注意到楊素胸有成竹的神情,假如注意到了,恐怕會更加的無奈。

你這不是給自己找茬的麼?

淳于岑最後那個意味深長的目光,已經說明他在懷疑什麼了。

要是自己心裡真的有鬼的話,那李詢反倒是不覺得什麼,大不了就提前動手、魚死網破而已,可是偏偏自己心裡根本就沒有鬼啊,這要是被淳于岑告上一狀,那豈不是冤枉嘛!

而且這些南方來的文武本來對他們就沒有什麼好感,要是抓住了什麼機會一定不會放過的。

“某親自隨禁衛軍前往城北。”楊素果斷的說道,顯然在此之前他就已經考慮到了這個問題。

“這······”李詢詫異的看着他,“這可不妥!處道你是巡撫,豈能身處險境?”

“想要儘快讓周圍州府歸心,自然就需要拿出一些誠意,餘這個河東巡撫也足夠分量了。”楊素徑直說道,“河東南部的各項事宜,已經和本地州府官員交接好,晉州也已經組建的差不多了,從刺史到下面的吏員都安排妥當,自然不需要餘這個河東巡撫再多操心。”

“這倒也是······”李詢有些無奈。

巡撫,巡撫,就是巡邏和安撫那些尚未安定下來的地方,雖然有類似於當年的都督,但是實際權力要比都督小很多,主要還是朝廷派遣文官大員代天巡狩以解決一些比較棘手的問題或者安定民心罷了。

大漢剛剛建國的時候,設立的不少巡撫還是有很大實權的,但是到了現在,多數巡撫往往只是因爲某個地方需要一員有能力的官員統籌指揮罷了,任務結束就會隨之撤銷。

楊素之所以能夠指揮兵馬,也並不是因爲他巡撫的身份,而是監軍的身份。

現在他要履行職務前往北方,李詢也沒得說什麼。

禁衛軍自然也沒什麼好挑剔的。

楊素都要和他們並肩作戰了,還有什麼好懷疑人家用心不良的?

“只讓禁衛軍前去北方,餘亦是心中不安,可是不讓禁衛軍前往北方,眼前的這座晉陽還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傷亡才能拿下。”楊素徑直說道,“所以如此最好。”

李詢也只能苦笑。

的確,除了你這個文官要去冒生命危險之外,其餘一切都好。

“多加小心。”

“有禁衛軍呢。”楊素笑道,“某不會讓淳于岑憑空捏造出來攻訐某的證據,淳于岑自然也不會讓某戰死在他的眼皮子底下。”

這倒也是······李詢感慨一聲。

現在大漢內部雖然已經出現了很多矛盾,但是在對外上還是保持一致的。李藎忱派遣禁衛軍前來,可不是單純爲了監視楊素和李詢以安朝廷內外之心,自然也是期望禁衛軍能夠起到保護楊素的作用,假如楊素在禁衛軍眼皮子底下遇害,那淳于岑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淳于岑可不傻。

“保重!”李詢拱了拱手。

“過兩天就回來了,當與老兄會師晉陽城頭!”楊素笑道,轉身招呼親衛,策馬去追淳于岑。

而李詢果斷下令:“各部輪流進攻!”

既然不能暴露漢軍的實際目標,那自己這邊至少聲勢要足夠大。

——————————-

韓擒虎叼着一根草莖,趴在山丘上。

從山丘向南望去,就能夠看到盤踞在羣山之間的雁門雄關。

好在韓擒虎也是在巴蜀作戰過的,還親自把守過陽平關,不然的話看到眼前這座關隘,恐怕鬥志就已經沒了一半。

要說現在大漢衆多將領之中,誰對這雁門關最爲了解,那恐怕就要數得上韓擒虎了。在戰鬥爆發之前韓擒虎的確沒有來過雁門關,但是在戰鬥爆發之後,韓擒虎就沒有離開過雁門關。

山下響起隆隆的炮聲,這是漢軍在進行每天一度的炮擊。

炮擊總共三輪,每輪十發炮彈,不多不少,不偏不倚,幾乎全部都砸在關城上。再堅固的關城當然也架不住這樣的炮擊,每天北周士卒在漢軍炮擊之後還需要修補城牆。

我開炮,你補牆,雙方每天就這樣一來一回,不亦樂乎。

雁門關中的守軍根本沒有實力打出去,也不知道敵人到底有幾斤幾兩。而城外的奮武軍,實際上也只是虛張聲勢罷了,論兵馬人數他們並不比城中的北周軍隊多到哪裡去。

因此雙方維持着這種看上去頗有幾分尷尬的局面。

不過韓擒虎很清楚,這種局面馬上就要被打破了。

幽州戰局逐漸穩定下來,現在無論是獨孤永業還是李靖和羅毅,都沒有直接向對方置之死地的能力,再加上冀州戰局隨時都可能需要獨孤永業回師救援,因此獨孤永業不可能再給幽州施加太大的壓力。

第一七九三章 邙山伏擊戰第六百二十四章 重點第九百四十一章 加班不一定有成效第兩千章 西北風第二十五章 殘忍第一一二五章 楊堅的應對第二零五七章 不是沒得談第一一一六章 葉護第八百七十八章 長安大第一百一十四章 什麼樣的勝利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別第三百四十八章 過三峽第一五二三章 謀求決戰第一三八六章 再造長安第二二一三章 防禦薄如紙第三百三十三章 勾結第一五四零章 羨慕是真的羨慕第一六一七章 爭功第一七零四章 盼望着第一四四一章 元家的雞蛋第二百八十二章 真正的將軍第一八零六章 洛陽皇宮第八百五十六章 亂世中的百姓第一四七九章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第二一零二章 聒噪,又沒問你!第二三二五章 河西巡撫第二三二三章 吐蕃和大蕃第一三五三章 關中的土地第二二三六章 抱大腿第五百四十四章 曹孝達的信第二百零八章 動手(第三更)第三百四十七章 初生牛犢第九十九章 旨意第二百七十八章 明主第一六八零章 爲了贏得這場戰爭第三百六十五章 工匠第一一九七章 楚囚第五百九十四章 有志挽山河第二一九四章 此等英才當舉薦第二三四五章 楊堅:我虧了呀!第二一六四章 長安不見使人愁第五百一十九章 鏖戰急第一六九五章 將軍,帶我們守住這裡第八百四十六章 收穫第二零二九章 白溝南北,大戰在即第二三三六章 天道昭昭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下事第一千六十三章 登基第一一三七章 這是各取所需第九十六章 請賜字第一三一三章 有得漁翁之利者第一四六零章 背水一戰第一八九七章 孰不可忍第一八八八章 抓住河東第五百三十八章 唯一的希望第二二二五章 半夜起牀的原因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七百八十五章 驅趕第六百三十章 異動第六百六十六章 最後的旨意第一百零四章 親衛第一一四八章 復仇之火第二二零六章 有人知道答案第九百零七章 做些什麼第一三七三章 皆大歡喜第一五七五章 戰爭服務於政治第一四零四章 里程碑第一八三六章 這是頭孤狼第八百八十三章 真是一場豪賭第一九九八章 白袍在幽州的發展第一八九八章 不來武鬥來文鬥----第一八九九章 斷了腿的駙馬不足爲慮第一六四六章 戰還是降,都是開門紅第二一四六章 從制定者到維護者第一八九三章 陳宣華又欠揍了?第二零一九章 大漢天威,無不拜服第一千六十三章 登基第二百六十七章 自盡第二百八十五章 倩影第五百零九章 死守第一百六十二章 坐觀第一九八一章 火炮齊鳴第四百四十五章 家底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口第一千零六章 任蠻奴第一九六二章 興替第二二三一章 什麼樣的大漢第二零二四章 回馬灘頭,激戰不休第一三一二章 兩大都督第八百二十四章 黑暗和恐懼第三百三十九章 池上鴛鴦啄翠羽(下)第一千零二章 應變第一四九六章 留鳴,留名第二二七一章 絲綢之路呂梁之戰——隋唐盛世的濫觴第一四七三章 兩相權衡第六百四十九章 練兵第四百九十五章 小心爲上第二二五五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一一八九章 雷霆手段第一三一十章 西北一孤臣
第一七九三章 邙山伏擊戰第六百二十四章 重點第九百四十一章 加班不一定有成效第兩千章 西北風第二十五章 殘忍第一一二五章 楊堅的應對第二零五七章 不是沒得談第一一一六章 葉護第八百七十八章 長安大第一百一十四章 什麼樣的勝利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別第三百四十八章 過三峽第一五二三章 謀求決戰第一三八六章 再造長安第二二一三章 防禦薄如紙第三百三十三章 勾結第一五四零章 羨慕是真的羨慕第一六一七章 爭功第一七零四章 盼望着第一四四一章 元家的雞蛋第二百八十二章 真正的將軍第一八零六章 洛陽皇宮第八百五十六章 亂世中的百姓第一四七九章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第二一零二章 聒噪,又沒問你!第二三二五章 河西巡撫第二三二三章 吐蕃和大蕃第一三五三章 關中的土地第二二三六章 抱大腿第五百四十四章 曹孝達的信第二百零八章 動手(第三更)第三百四十七章 初生牛犢第九十九章 旨意第二百七十八章 明主第一六八零章 爲了贏得這場戰爭第三百六十五章 工匠第一一九七章 楚囚第五百九十四章 有志挽山河第二一九四章 此等英才當舉薦第二三四五章 楊堅:我虧了呀!第二一六四章 長安不見使人愁第五百一十九章 鏖戰急第一六九五章 將軍,帶我們守住這裡第八百四十六章 收穫第二零二九章 白溝南北,大戰在即第二三三六章 天道昭昭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下事第一千六十三章 登基第一一三七章 這是各取所需第九十六章 請賜字第一三一三章 有得漁翁之利者第一四六零章 背水一戰第一八九七章 孰不可忍第一八八八章 抓住河東第五百三十八章 唯一的希望第二二二五章 半夜起牀的原因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七百八十五章 驅趕第六百三十章 異動第六百六十六章 最後的旨意第一百零四章 親衛第一一四八章 復仇之火第二二零六章 有人知道答案第九百零七章 做些什麼第一三七三章 皆大歡喜第一五七五章 戰爭服務於政治第一四零四章 里程碑第一八三六章 這是頭孤狼第八百八十三章 真是一場豪賭第一九九八章 白袍在幽州的發展第一八九八章 不來武鬥來文鬥----第一八九九章 斷了腿的駙馬不足爲慮第一六四六章 戰還是降,都是開門紅第二一四六章 從制定者到維護者第一八九三章 陳宣華又欠揍了?第二零一九章 大漢天威,無不拜服第一千六十三章 登基第二百六十七章 自盡第二百八十五章 倩影第五百零九章 死守第一百六十二章 坐觀第一九八一章 火炮齊鳴第四百四十五章 家底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口第一千零六章 任蠻奴第一九六二章 興替第二二三一章 什麼樣的大漢第二零二四章 回馬灘頭,激戰不休第一三一二章 兩大都督第八百二十四章 黑暗和恐懼第三百三十九章 池上鴛鴦啄翠羽(下)第一千零二章 應變第一四九六章 留鳴,留名第二二七一章 絲綢之路呂梁之戰——隋唐盛世的濫觴第一四七三章 兩相權衡第六百四十九章 練兵第四百九十五章 小心爲上第二二五五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一一八九章 雷霆手段第一三一十章 西北一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