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四五章 楊堅:我虧了呀!

“誒,蕭兄,此言差矣!”楊兄擺手,“可不能照顧,不然的話這孩子如何能得到磨礪?餘隻是說不能帶到邪道上去,若是此子不好好學習,儘管打便是!”

“也是,也是!”蕭兄撫掌大笑,“自當讓楊兄稱心如意!”

那楊兄則轉過頭,看着拾階而上的那道身影。

羣臣已經緩步跟在後面。

蕭兄瞥了他一眼,察覺到他的神情多少有些複雜:“怎麼,仍然心有不甘?”

“不。”楊兄搖了搖頭,“他做的比我們任何一個人都要好,這一點毋庸置疑,所以沒有什麼不甘心,只是覺得虧了。”

“怎麼虧了?”蕭兄好奇的問道。這位老哥的心思一向深沉,平日裡大家也勉強算個鄰居,一向是喜怒不形於色的主兒,今日這副神情當真是少見。

“兩個閨女都被他佔了,能不虧麼?”楊兄無奈搖頭。

蕭兄不由得大笑兩聲:“這麼算的話,我家就賠了一個閨女,還不算虧本呢!”

“這可就不對了,嫁妝給了麼?”楊兄負手,正色說道。

蕭兄一怔,撓了撓頭。

額,大哥,能要點臉不?

有本事你去找陛下要嫁妝啊!

兩個人的聲音一開始還注意收束,後來不知不覺得提高,自然是惹得旁邊的不少人看過來。

不過當注意到這兩位到底是何方神聖之後,大家都默默的撇過頭去。少打招呼少搭訕,對大家都好。

只有因爲和本地的幾名商賈以及戶部駐建康府的官吏交談了幾句而落在後面的陳叔慎注意到了這兩個傢伙,他倒是沒有必要避諱這些,笑着走上前:

“兩位國丈身份高貴,就別站在這裡交談了,咱們且上山吧,還有好酒好菜在等着呢。”

蕭兄和楊兄,也就是大漢還活着的爲數不多的幾位國丈中的兩位,蕭巋和楊堅,此時互相做了一個請的手勢,總算是沒有再擋在路上,和陳叔慎並肩向上走。

這兩位的身份之敏感,自然讓大家明知道他們的女兒掌管着內府大權,卻也不敢上前搭訕,免得引火上身。只有陳叔慎這個國舅爺纔有資格和膽量和他們並肩。

大家都是皇親國戚,誰怕誰?

更何況國舅所代表的皇后黨,是萬萬不可能和這兩位國丈有所合作呢,雙方不搞對立就算不錯的了。而實際上楊妙和陳宣華的關係很好,所以楊妙也算是皇后這邊的中堅力量了。

錯綜複雜的關係再加上曾經敵對的出身,讓他們不至於過於親密,又不至於連話都說不上一兩句。

“江南民生經濟之發展,的確讓人大開眼界啊。”楊堅讚歎道,“而今的北方,應該還比不上江南吧?”

陳叔慎笑着頷首:“沒錯,北方各處州府想要發展到南方城鎮的規模,恐怕還得需要四五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北方想要誕生像是建康府這樣的繁榮城鎮,沒有個十年的沉澱是不太可能的。”

從陛下入江南並且建立大漢到現在,也已經有五六個年頭了。

大漢以傾國之力,匯聚八方財富,方纔有了今日繁華之江南。

北方本來就被戰亂破壞的徹底,再加上朝廷的政策遠遠不可能像是之前那樣傾斜,所以北方的整體復甦和發展在大漢現有的貿易網絡的帶動下會很快,尤其是隨着大漢恢復絲綢之路並且拿下遼東,而或者把貿易網絡向北深入草原之後,財富也同樣會越來越多。

但是想要讓北方也出現一個建康府,那短時間內恐怕不太可能。

至今長安、鄴城等北方有這個資質的重鎮雄城,依然還難以消磨掉身上作爲軍事重鎮存在的色彩,依舊作爲大漢進攻西域、遼東和吐蕃等地的後方根據地。

軍隊的雲集,可能能夠帶動本地的一些服務業和輕工業發展,但是出於軍事保密和管理的緣故,這些地方都不可能真的大規模招商引資,還是要儘可能的減少雜七雜八的外來人口。

所以在人員流動上,這些城鎮就已經弱過建康府一籌。

再加上朝廷的政策也已經平均,因此這些城鎮想要發展到現在建康府的規模,十年雖然是陳叔慎保守估計,但是也應該差不到哪裡去。

楊堅頷首:“陛下既然下江南,那就是表示要休養生息了?”

陳叔慎瞥了他一眼,點頭。

這倒是沒有必要否認,眼前這可也是縱橫天下的梟雄人物,別人或許還有點兒疑惑的事,自然是不可能瞞得住他。

不過陳叔慎還是補充了一句:“那也要看周圍的這些傢伙們給不給面子了。”

楊堅一時默然,又看了蕭巋一眼。

蕭巋的臉上難免掛着慚愧。

他們這一代人,無論身在南北還是東西,所做的最多的,實際上就是內部的對抗。

漢人對漢人,鮮卑人對漢人,一個又一個,打的不亦樂乎。

外面的強敵窺伺,都被他們無視了。

攘外必先安內,殊不知整個民族的利益都在這一刻被丟的乾淨。

不管怎麼說,大家都是自認爲炎黃子孫、華夏後裔的,按理說更應該聯起手來纔是。

事到如今,豁然回首,大家方纔發現,李藎忱所完成的,不僅僅是三百年分裂之後的南北一統,而且向南征服林邑、南洋,向西收復巴人,向西南收復南中各部,還向北擊破突厥,而今又擊破吐谷渾,甚至一路殺上高原,滅人國家。

除此之外,而今的大漢軍隊還在磨刀霍霍,隨時打算進攻遼東和西域。

這些已經丟掉了不知道多少代人的兩漢故土,就這麼被李藎忱一點一點的收回來了。

這種功勳,楊堅和蕭巋自問是做不到的。

不然他們也不會輸得心服口服。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夠感受到李藎忱統治下的大漢,從士民百姓到朝廷羣臣們所帶着的那一股精氣神。

每一個人似乎都昂首挺胸,有着爲國家之富強、爲自己之未來而奮鬥的堅韌和勇氣。

這是原本那個戰亂頻頻、百姓難有溫飽的時代所不可能出現的。

西域、遼東,雪山、草原,滿滿的都是敵人。

這些或多或少、或強或弱的外敵,環伺一圈。

若是換作任何一個朝代,皇帝恐怕都要坐立難安,總覺得自家州府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要守不住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 什麼樣的勝利第一七一二章 見風使舵最擅長第二一五四章 務實的思想第二三五九章 忽聞河東獅子吼第一五九四章 秋來得快第三百三十五章 下馬威第一四五一章 不是巧合第三百八十四章 人、錢、糧第一九六六章 陳智深的改變第二零二九章 白溝南北,大戰在即第一七六二章 擊鼓,死戰!第八百六十五章 自請第一六五六章 萬衆一心第一九零九章 我要當別人家的孩子第一九七零章 甲騎登場第六百六十三章 夏有涼意第二百一十一章 霧氣第一八四三章 別無選擇第一一一四章 侵蝕第一六九六章 轉進,時間不等人第一四六八章 聽雪問政第一一七三章 年關第一五四零章 羨慕是真的羨慕第六百二十四章 重點第一六六二章 昆陽和滍水第五十五章 來者第二三七一章 歲歲有今朝(本卷最後一章)第一七一零章 不當三姓家奴第六百九十七章 合作愉快第一四九一章 認識圓第二零五七章 不是沒得談第二三三八章 陳宣華:感覺綠綠的第一六六一章 中流第一九八零章 火炮的威風第二三零四章 宗教第一三四七章 陛下偷個懶第三百零七章 敵暗我明第一五三五章 橫山要道第二一四九章 西北戰雲急第一二二九章 醉後第一三零二章 你們要覺得丟人第一五一九章 到羣衆中去第一六零六章 白大褂第一九二零章 江東子弟需要的是共贏第一六八八章 王軌的去向第二一五七章 各部門的劃撥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貪心第二三二八章 民族氣運,佑我華夏第一九三七章 從內府到內廷第一三六零章 比某還不要臉?第六百八十一章 入城第一九四一章 恭候裴公久矣第一八九零章 河內部署第二零四二章 火槍雖好,不是萬能第一二一五章 整合第五十八章 夕陽(加第二更)第一四四九章 通力合作第一三七一章 宇文氏的去留第一二四五章 從江南到塞北第一二八九章 先登,先登!第一五六六章 預算和預案第一九五三章 未來,當在他們手中第一九九八章 白袍在幽州的發展第一千一十四章 矛盾的陳叔慎第一六八四章 某不是懦夫第一五八零章 南洋之虎第一九零零章 玉壁城第二一六二章 不求萬世基業第二一一零章 家事不是國事第一三三零章 萬歲戰淳于第二二四一章 其實已到尾聲第一七五四章 外室打上門來了?第二零五一章 陛下在幹什麼?第兩千零八章 宇文貢還不想死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二一一七章 家,越來越近了第一千六十九章 利益鎖鏈第一九六零章 貫通河淮,再造鴻溝第一百六十章 聚寶齋第一二九三章 兩代人之間的爭鋒第一九四八章 徐陵和成都書院第二二零六章 有人知道答案第一千八十九章 共同的敵人第八百四十章 進退有據第三百三十八章 池上鴛鴦啄翠羽(上)第一九七一章 打眼睛第一三一八章 死國之心第二一五三章 大漢自有國情第六百五十六章 任重第一百二十一章 對詩第一五七二章 背後的百姓第一一九四章 朕是天第一八五七章 痛並快樂着第二三三零章 律法和沈君高第一六七二章 混賬第一九六零章 貫通河淮,再造鴻溝第一五四七章 能堅持多久?第一五七九章 更廣闊的世界第二二四四章 且戰一場第一七六四章 王謙的準備
第一百一十四章 什麼樣的勝利第一七一二章 見風使舵最擅長第二一五四章 務實的思想第二三五九章 忽聞河東獅子吼第一五九四章 秋來得快第三百三十五章 下馬威第一四五一章 不是巧合第三百八十四章 人、錢、糧第一九六六章 陳智深的改變第二零二九章 白溝南北,大戰在即第一七六二章 擊鼓,死戰!第八百六十五章 自請第一六五六章 萬衆一心第一九零九章 我要當別人家的孩子第一九七零章 甲騎登場第六百六十三章 夏有涼意第二百一十一章 霧氣第一八四三章 別無選擇第一一一四章 侵蝕第一六九六章 轉進,時間不等人第一四六八章 聽雪問政第一一七三章 年關第一五四零章 羨慕是真的羨慕第六百二十四章 重點第一六六二章 昆陽和滍水第五十五章 來者第二三七一章 歲歲有今朝(本卷最後一章)第一七一零章 不當三姓家奴第六百九十七章 合作愉快第一四九一章 認識圓第二零五七章 不是沒得談第二三三八章 陳宣華:感覺綠綠的第一六六一章 中流第一九八零章 火炮的威風第二三零四章 宗教第一三四七章 陛下偷個懶第三百零七章 敵暗我明第一五三五章 橫山要道第二一四九章 西北戰雲急第一二二九章 醉後第一三零二章 你們要覺得丟人第一五一九章 到羣衆中去第一六零六章 白大褂第一九二零章 江東子弟需要的是共贏第一六八八章 王軌的去向第二一五七章 各部門的劃撥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貪心第二三二八章 民族氣運,佑我華夏第一九三七章 從內府到內廷第一三六零章 比某還不要臉?第六百八十一章 入城第一九四一章 恭候裴公久矣第一八九零章 河內部署第二零四二章 火槍雖好,不是萬能第一二一五章 整合第五十八章 夕陽(加第二更)第一四四九章 通力合作第一三七一章 宇文氏的去留第一二四五章 從江南到塞北第一二八九章 先登,先登!第一五六六章 預算和預案第一九五三章 未來,當在他們手中第一九九八章 白袍在幽州的發展第一千一十四章 矛盾的陳叔慎第一六八四章 某不是懦夫第一五八零章 南洋之虎第一九零零章 玉壁城第二一六二章 不求萬世基業第二一一零章 家事不是國事第一三三零章 萬歲戰淳于第二二四一章 其實已到尾聲第一七五四章 外室打上門來了?第二零五一章 陛下在幹什麼?第兩千零八章 宇文貢還不想死第二三一八章 西南有國名吐蕃第二一一七章 家,越來越近了第一千六十九章 利益鎖鏈第一九六零章 貫通河淮,再造鴻溝第一百六十章 聚寶齋第一二九三章 兩代人之間的爭鋒第一九四八章 徐陵和成都書院第二二零六章 有人知道答案第一千八十九章 共同的敵人第八百四十章 進退有據第三百三十八章 池上鴛鴦啄翠羽(上)第一九七一章 打眼睛第一三一八章 死國之心第二一五三章 大漢自有國情第六百五十六章 任重第一百二十一章 對詩第一五七二章 背後的百姓第一一九四章 朕是天第一八五七章 痛並快樂着第二三三零章 律法和沈君高第一六七二章 混賬第一九六零章 貫通河淮,再造鴻溝第一五四七章 能堅持多久?第一五七九章 更廣闊的世界第二二四四章 且戰一場第一七六四章 王謙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