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五四章 務實的思想

樂昌身上穿的是和李藎忱完全呼應的黃色鳳袍,頭戴黃金鳳冠,看上去也不比天子十二旒輕到哪裡去。李藎忱是掂量過的,那黃金是真的實誠,樂昌平時是堅決不戴的。

至於那一張顛倒衆生的俏臉上,只有一層薄薄粉黛,嬌嫩的脣讓李藎忱看着都忍不住想要直接湊上去先吻一口。

“陛下別看了。”樂昌給李藎忱整了整衣服,看李藎忱有些花癡的樣子,雖然嘴上這麼說,心裡也是甜滋滋的。

哪個女人會不喜歡自己的心上人用欣賞和讚歎的眼光看着自己?

李藎忱撇了撇嘴:“朕欣賞朕的皇后,此乃天經地義,憑什麼不讓朕來看。”

樂昌輕輕笑道:“好啦陛下,時間應該快到了,陛下準備出去吧,臣妾隨後就來,車駕早晨的時候就已經準備妥當,今日陛下可不能和上一次還都那樣騎馬了,所以還是乖乖乘車吧。”

李藎忱本來想說,大丈夫立於世,騎個馬才足夠耍帥啊。

不過他感受了一下身上這雜七麻八的重量。

這種想法,想想就好了,當不得真。

穿上這一身去騎馬,可要了老命了不說,羣臣也得覺得自己十有八九是失心瘋了。

今日不是大朝,而是祭祀。

李藎忱將以大漢皇帝之尊前往洛陽城東新修建的祭壇祭天。

歷朝歷代的祭壇位置各不相同,在唐宋之後,都城營造往往都是皇城在北、各種祭壇之類的羅列城南——當然南宋臨安在當時的宋廷看來只是一個行在,因此宮城在南,並未完全改變整個臨安城早就已經形成了的佈局。

倒是在唐宋之前,大家也都各有說法,畢竟在那個時候諸如五德終始說之類的學說猶然還有很大的市場,不說別的,單純是大漢這赤色龍旗就是取得五德終始說中的火德,有繼承炎漢、撲殺北周的青色木德之意。而各朝宮城的營建、諸如祭壇這些東西的安排佈置,自然都要和五德終始說對上,至少方位上得保持一致。

大漢代替北周之後,社會快速向前發展進步,諸如五德終始說等玄之又玄的學問,即使是朝廷本身也已經不再怎麼提倡,朝廷現在掛在嘴邊的更多的是我們要發展工商、穩定社稷、百姓要各司其職之類的,也沒有人有閒情逸致去討論這些玄之又玄的東西。

玄學還有各種所謂的修仙啊、隱居啊之類的思想都已經逐漸被淡化,人們愈發的務實,也愈發的相信只有通過自己的雙手才能夠打拼出來一番事業。

曾經最困擾南北兩朝的,就是高速發展甚至已經沒有足夠手段去限制的佛教,另外還有天師道之類的與之爭鋒,整個社會的中上層都充斥着燒香拜佛做法事的風氣,萬事不決都要請一位大師來算一算,平日無事也要請一位大師來念唸經。

南朝四百八十寺,這可真的不是一個虛數,甚至李藎忱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假如自己在剛剛接過南陳這個爛攤子的時候派人好好統計一下,恐怕就會發現寺廟的數量會比四百八十還要多很多。

北朝並不比南朝好到哪裡去,且看看那龍門石窟、雲岡石窟之類的,實際上都是北朝一國上下對佛教盲目崇拜的體現,一尊尊佛像立起來,固然是爲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可是在這個時代動用大量的錢財、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鬧得周圍百姓家破人亡,難道就真的是功德的體現麼?

李藎忱並不相信每日裡吃齋唸佛卻轉手做着魚肉百姓的事,就能夠獲得佛祖的保佑。

收了錢的和尚是會高興的保佑你的,但是冥冥之中的佛祖、難以捉摸的天意,是不會真的庇護你的。該有的懲罰,早晚還是會落到你的或者你的子孫後代頭上。

這讓李藎忱想到了後世有一句話,寺廟捐款的多半都是心中有鬼。假如行的正、站得直,又何必尋求這種心靈上的庇護呢?

而即使是提前了上千年,這個說法也絕對符合南北朝社會上很多人的心態。

當然這也不能以偏概全,南北朝亂世,本身就是一個令人感到無助和絕望的時代,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只不過是轉瞬之間。

因此百姓們自然都渴望能夠有一種心靈上的慰藉,而上層社會的所謂名流也自然希望能夠隱居山林之中,逍遙自在、快樂一生,外界的喧囂繁雜、血腥殺戮和自己也沒有什麼關係。

所以這種務虛思想的發展,和個人以及整個社會的大背景都有脫不開的關係。

丟開社會背景而去分析每個人的心態和選擇,這自然會以偏概全。

實際上李藎忱本身從來沒有刻意去對付這些寺廟,隨着大漢開始對世家清算,這些同樣霸佔着大量田產的寺廟自然而然的都乖乖把自己的田產拱手讓出。

連手握刀槍的世家都被打的落花流水,寺廟又如何能和世家相比擬呢?

而且現在隨着大漢的高速發展,工商業和農業齊頭並進,再加上天下太平自然而然就讓很多人有拼搏奮進的鬥志,所以務實的思想自然而然的就代替了之前務虛的想法。當你忙着求神拜佛的時候,別人家早就已經依靠自己的打拼賺下來不知道多少工坊了,甚至說句不好聽的,你現在在拜的這個寺廟,都有可能是別的成功人士幫助修繕甚至修建起來的。

社會的發展自然也就帶動風氣的變化,原本可能人們趨之若鶩的東西,轉眼也就不值一提。

李藎忱從來不擔心這些教派的傳播能夠影響到大漢的統治。歷史上盛唐時期,所有教派都可以在大唐的土地上隨意傳教,但是有誰看到哪個教派能夠對大唐的統治形成威脅麼?沒有的。

話說回來,這洛陽祭壇的興建,實際上也已經是大漢現在這種思想的一個體現。

祭壇打破常規,不再講究各種玄之又玄的東西,而是單純的因地制宜。洛陽城向南就是洛水,自然不能修建,向西則是逐漸延伸向長安方向的工坊還有一條條大路,雖然洛陽周圍並不設立大型的冶煉工坊等等,但是一些精細加工以及輕工的工坊還是有很多的,畢竟作爲大漢的都城,洛陽的所有用品不可能全都從外邊拉過來。

第二三一零章 陛下未戰先慫第九百八十三章 這個氣不好受第九百二十四章 密使第一五九八章 少傅和陪讀第一二三四章 暴殄天物第四百一十四章 氣運第四百零七章 爆竹聲中第九百七十六章 血與火第一八四四章 蒲阪津和風陵渡第一百零六章 血夜第一七三三章 匹馬還第二一一零章 家事不是國事第一百零八章 建康府第一六四一章 新卻月陣第一八零零章 李藎忱入城第一七四八章 嵩山月第二一六八章 安定西北第一百三十七章 自保第一二九三章 兩代人之間的爭鋒第二三三八章 陳宣華:感覺綠綠的第二零六六章 秦愛第二二五五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五百八十二章 談判第一九七一章 打眼睛第一一六三章 漢土第六百一十二章 北方來客第二一七五章 低級的錯誤第八十七章 借書第八百七十三章 兩個老賊第七百二十二章 離別第五百一十四章 難以爲繼第五百六十二章 龜縮第一五七八章 港口的選擇第五百一十九章 鏖戰急第一千七十六章 違令者斬第七百零九章 保護自己愛的人第一八八八章 抓住河東第二一三零章 內府要改制第一百零四章 親衛第八百六十三章 襄陽守將第八百六十四章 最佳人選第二三一六章 被欺負的沈姊姊第七百二十五章 請願第八百八十四章 王昆的猶豫第一三二零章 天平傾斜第一一四六章 血肉磨坊第一九六八章 某尚未動,爾倒是先來第一三四八章 朕又不吃人第二零八三章 某亦同往第三百九十二章 安置方法第六百零四章 禮儀教化第四百九十章 動向第一七四七章 鐵骨錚錚宇文達第一九零六章 汾水水師登場第一五三一章 白袍的努力第二百一十二章 缸中酒第五十一章 光亮第二百四十八章 兵鋒第二百四十二章 效死而已第一四一四章 父女相見第二二九八章 心向榆關那畔行第二一九六章 洮水羌人第兩千零二章 刺史的欣賞第九十七章 不怕他第一三二九章 虛虛實實第一三五五章 戰鬥的節奏第一七零九章 最無奈的選擇第三章 鄰里第三百六十五章 工匠第一百零一章 遵命第一五七六章 從林邑向西第四百一十六章 殺雞用牛刀第一二九九章 蕭關的弱點第七章 求死第一一七二章 毀滅的力量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招第六百二十四章 重點第二二七三章 財政補貼第四百三十一章 條件第一七四一章 糧食,從四方而來第六百九十四章 訪客第四百九十章 動向第三百二十二章 逃命第二二八一章 步步爲營和直搗伏俟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別第二零一九章 大漢天威,無不拜服第二一五八章 祭壇上的五個牌位第二零三零章 世上安得雙全法第一八五二章 驚回首第一二零五章 隔牆有耳第一七五二章 被李藎忱噁心到了第二零八八章 他很鎮定第七百三十七章 快第四百六十三章 呼應第三百一十九章 子云槍第一百一十九章 睜眼第七百九十七章 淳于家的底蘊第兩千零一章 “如數”,“足額”第二三二四章 前路苦寒第五百二十四章 排山倒海
第二三一零章 陛下未戰先慫第九百八十三章 這個氣不好受第九百二十四章 密使第一五九八章 少傅和陪讀第一二三四章 暴殄天物第四百一十四章 氣運第四百零七章 爆竹聲中第九百七十六章 血與火第一八四四章 蒲阪津和風陵渡第一百零六章 血夜第一七三三章 匹馬還第二一一零章 家事不是國事第一百零八章 建康府第一六四一章 新卻月陣第一八零零章 李藎忱入城第一七四八章 嵩山月第二一六八章 安定西北第一百三十七章 自保第一二九三章 兩代人之間的爭鋒第二三三八章 陳宣華:感覺綠綠的第二零六六章 秦愛第二二五五章 安排的明明白白第五百八十二章 談判第一九七一章 打眼睛第一一六三章 漢土第六百一十二章 北方來客第二一七五章 低級的錯誤第八十七章 借書第八百七十三章 兩個老賊第七百二十二章 離別第五百一十四章 難以爲繼第五百六十二章 龜縮第一五七八章 港口的選擇第五百一十九章 鏖戰急第一千七十六章 違令者斬第七百零九章 保護自己愛的人第一八八八章 抓住河東第二一三零章 內府要改制第一百零四章 親衛第八百六十三章 襄陽守將第八百六十四章 最佳人選第二三一六章 被欺負的沈姊姊第七百二十五章 請願第八百八十四章 王昆的猶豫第一三二零章 天平傾斜第一一四六章 血肉磨坊第一九六八章 某尚未動,爾倒是先來第一三四八章 朕又不吃人第二零八三章 某亦同往第三百九十二章 安置方法第六百零四章 禮儀教化第四百九十章 動向第一七四七章 鐵骨錚錚宇文達第一九零六章 汾水水師登場第一五三一章 白袍的努力第二百一十二章 缸中酒第五十一章 光亮第二百四十八章 兵鋒第二百四十二章 效死而已第一四一四章 父女相見第二二九八章 心向榆關那畔行第二一九六章 洮水羌人第兩千零二章 刺史的欣賞第九十七章 不怕他第一三二九章 虛虛實實第一三五五章 戰鬥的節奏第一七零九章 最無奈的選擇第三章 鄰里第三百六十五章 工匠第一百零一章 遵命第一五七六章 從林邑向西第四百一十六章 殺雞用牛刀第一二九九章 蕭關的弱點第七章 求死第一一七二章 毀滅的力量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招第六百二十四章 重點第二二七三章 財政補貼第四百三十一章 條件第一七四一章 糧食,從四方而來第六百九十四章 訪客第四百九十章 動向第三百二十二章 逃命第二二八一章 步步爲營和直搗伏俟第一一六八章 南北之別第二零一九章 大漢天威,無不拜服第二一五八章 祭壇上的五個牌位第二零三零章 世上安得雙全法第一八五二章 驚回首第一二零五章 隔牆有耳第一七五二章 被李藎忱噁心到了第二零八八章 他很鎮定第七百三十七章 快第四百六十三章 呼應第三百一十九章 子云槍第一百一十九章 睜眼第七百九十七章 淳于家的底蘊第兩千零一章 “如數”,“足額”第二三二四章 前路苦寒第五百二十四章 排山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