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四零章 陛下的心結

陳宣華正和幾名女官低聲商議着藥房的下一步發展計劃,見到尉遲貞進來,微微一笑:“今天奏章不多啊?”

“十幾本需要陛下親自過目的,還好。”尉遲貞隨口答道,旋即環顧一圈,“陛下呢?”

“和沈姊姊在樓上。”

尉遲貞忍不住咋舌:“你們昨天晚上就沒有消停,現在還沒結束?陛下什麼時候這麼······這麼不務正業了?”

尉遲貞本來想說陛下戰鬥力什麼時候這麼強大了,夜以繼日的,這還了得?

不過想想周圍還有好多人呢,其中大多數都是內府在外辦事的女官,並不在後宮編制之內,還有不少本來就是羣臣的內室或者女兒之類的,這話說出來多少不妥。

陳宣華也是聰明人,當然一下子就明白尉遲貞的意思,不由得翻了翻白眼。

陛下總說你的思想最不正,真不冤枉你。

不過這丫頭日常開車的根本原因,還是陛下沒事總是拉着人家“學習”,導致這丫頭都快成一個口無遮攔的理論派老司機了。

對,都怪陛下!

陳宣華當即收起來吐槽之心,淡淡說道:“馬上就到清江口了。”

尉遲貞剛剛放下奏章,正想要去找陛下——老旁觀者了,纔不避諱陛下和沈姊姊在幹嘛呢。

聽到陳宣華這麼一說,她的腳步頓時頓住,默然無語。

清江口是清水入淮之處,距離鍾離不遠的要衝之地。

沿着清水北上,就是呂梁山。

吳明徹曾經率軍在此和北齊、北周鏖戰。

陛下也是在這一片山中走出。

那些驚險刺激又催人淚下的故事,後宮姊妹們早就已經知曉。

大家心裡都清楚,陛下一直放不下的,就是清江口、就是呂梁山。但是陛下一直不想去的,也是此地。

上一次北伐,本來走中路的李藎忱是肯定要經過這裡北上的,結果陛下最後還是“臨陣逃脫”,留下長公主李憐兒前往呂梁山收斂骸骨,而自己沿着潁水一路北上,迴避了清水。

李憐兒當時祭奠了村民們之後,儘可能的在洞窟中收斂屍骨,運送回建康府外安葬。

多年過去,這些屍骨早就已經無法分辨誰是誰,因此也只能集中下葬,也算是讓李成他們在流落北方數十年之後,總算是能夠重返江南,重新回到七千白袍曾經意氣風發、誓師北伐的地方。

現在呂梁山剩下的,就只有一個衣冠冢,埋了一些在殘破村寨之中搜集到的舊物,作爲紀念。

雖然人都已經入土爲安,但是此地,依舊是陛下抹不去的心結。

大家都清楚這一點。

陳宣華揮了揮手,女官們當然知道陳宣華是要和尉遲貞說幾句貼心話,登時都很識趣的離開。

陳宣華看着她們把門關上,方纔嘆息一聲說道:“這麼多年過去了,陛下一直自責於當初只有自己逃出生天。天下,已經在陛下的掌握之中,說句實話,當初不管是誰逃出來,都不可能做的比陛下更好,但是心結永遠就是心結,人都已經沒了,自然不可能再有人來解開陛下的心結。從早上開始,陛下就站在望臺上面向北方,一動也不動。”

腳步聲響起,兩人一起擡頭看去。

沈婺華緩緩走下來,看向尉遲貞:“貞兒來了,正好,讓御膳房準備些點心,給陛下送去。”

“還在那裡站着?”陳宣華問道。

“沒錯。”沈婺華頷首。

陳宣華忍不住撓了撓頭。

連沈姊姊都勸不動,她和尉遲貞就不要搗亂了。

“這樣······總歸不好。”尉遲貞也無奈的說道,臉上滿是不加掩飾的擔憂。

沈婺華看着兩個人擔心的神情,心中不由得感慨一聲,身爲皇帝,能夠佔有這等絕色佳人是可以的,但是連她們的心都拴在陛下的身上,這纔是陛下的本事:

“兩位妹妹無須過於擔心,陛下知其中輕重。”

尉遲貞和陳宣華更是攥緊拳頭,她們都有一種想幫忙卻又不知道怎麼辦的無力感。

亂世之中,恩怨交纏,情思糾葛的背後往往都有着家仇國恨。

李藎忱於陳宣華,有滅國之仇,陳朝在他手中終結。但是陳宣華不怨恨李藎忱,南陳當時在陳叔寶的統治下已經糜爛不堪,百姓哀聲載道,中樞滿是奸佞,這是大家都看在眼裡的,樂昌也好,陳宣華也罷,都不反對李藎忱將南陳取而代之。

至於兄長陳叔英自刎而死,那也是報國之心拳拳,也不能怪李藎忱。

而李藎忱對於陳氏其餘願意歸順於大漢的子弟,從未橫加刁難——當然如果說以此爲藉口逼迫着樂昌姊妹和他換幾個花樣,這大概只能算大家心照不宣的“閨房之樂”,陳宣華心裡清楚,自家姊姊每次嘴上不情不願,心裡還不知道怎麼想要和她的情哥哥癡纏呢。

即使是陳叔寶,李藎忱也沒有將他怎麼樣。

所以樂昌和陳宣華最大的心結,李藎忱化解得很好,甚至愈發的讓她們愛着這個男人。

而尉遲貞,亦是如此。

尉遲迥一心求死,李藎忱便成全他,之後還對於這位老將軍的風骨多加讚揚。

尉遲家其餘子弟並不受到尉遲迥的影響,經過考覈之後,有才能的中年一輩,比如尉遲順等人,依舊能夠在朝廷之中擔任要職,而年輕一輩好好參加科舉考試,各憑本事,絕對沒有歧視。

因此尉遲貞和李藎忱之間的心結,隨着陛下對尉遲家族的安頓,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沈婺華的心結,自不用說。

陛下化解了每一個人的心結,因此她們真心實意愛着這個男人。

此時陛下的心結凸顯出來,大家卻幫不上忙,自然一個賽一個的覺得自己無能。

“陛下心結,有亦無妨。”沈婺華緩緩說道。

陳宣華和尉遲貞都是錯愕:“此話怎講?”

身爲宮中也是此時隨駕的“長姊”,沈婺華當然不能讓兩個妹妹跟着瞎着急:

“九五之位,九天之上。陛下常常言說‘高處不勝寒’,顯然也不想讓權力蠶食本心。這等心結,在我們看來或許會讓人心有愧疚、踟躕不前。但是對於陛下來說,或許也是好事。”

兩人都是沉默,似在思考。

第一三五零章 不一樣的宮闈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亮了第一二三五章 臉譜化的歷史第一千九十五章 搶人頭第五十章 冷潭第一三一一章 楊素的天馬行空第一七四七章 鐵骨錚錚宇文達第七百二十四章 走水第一六九八章 王軌很羨慕第八百零七章 黑暗中的危險第七百二十六章 火速第二一五零章 脣亡齒寒還是虛與委蛇第八百六十五章 自請第一三六二章 又近了一步第一五九八章 少傅和陪讀序章 白袍第五百一十三章 埋下的種子第一一六二章 歸家第七百五十八章 虛實不定第四百一十四章 氣運第一四零五章 抓國丈是犯法的第七百四十章 突進第一九九三章 塞上,代郡第二三三五章 君臣“離心”第七百四十七章 看到那一天第一八八九章 風冷,心熱第三百零五章 華容第八百五十章 偶遇第一一七六章 西北餘聲第一六八三章 步卒戰騎兵第一六一五章 演練制度第十二章 接槍第二零一四章 破城不難,安民難第一三二二章 楊堅真的值得嗎?第三百三十八章 池上鴛鴦啄翠羽(上)第二零一六章 各有好消息第六百四十五章 帝王家第二三三九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二二四七章 地道內外第二一九五章 洮水捷報第二三二三章 吐蕃和大蕃第二三四一章 陛下會做傻事?尾聲 江山如畫第二一六八章 安定西北第二三三七章 安撫江南第一八六零章 賣隊友?第二零三八章 水師格外積極第七百九十九章 江南士族第六百零六章 吏員第一百三十五章 散沙第一六九六章 轉進,時間不等人第六百一十四章 秘密第二零四四章 且用且珍惜第一千七十七章 交流第一五五六章 不知道爲什麼很有幹勁第一一五七章 西北大捷第二零六一章 明顯的暗示第一一四九章 血償第八百六十章 搓背第一六一三章 一粒米,一個國第一六三九章 大定第一百四十八章 伏脈第二三五四章 宿命?天敵?第一三一二章 兩大都督第二一七九章 與此城共存亡第五百五十二章 新的陷阱第一二八一章 穩坐釣魚臺第二零五九章 局裡局外第兩千零二章 刺史的欣賞第一四零九章 年輕人在成熟第一四四四章 在慈善的基礎上第六百六十章 典禮流程第五百三十四章 沔水風浪急第六百八十三章 面聖第一一九八章 新生第二百五十章 答話第一四四三章 疲勞駕駛第一九三六章 海運的發展第三百二十五章 溫泉第六十一章 哨騎第一九四九章 猶記當年,石頭山上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打算第二零三一章 南方羣臣的態度第二一五四章 務實的思想第二三三零章 律法和沈君高第六十四章 力爭第一五四一章 我們海軍就是要搶功勞第五百六十八章 衝中軍第五百一十四章 難以爲繼第十六章 不仁第一千九十四章 漢家龍旗第一百六十三章 畫卷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空第一三三九章 韋孝寬的掙扎第一八一六章 “離經叛道”的二劉第一千六十三章 登基第一三零零章 本末倒置第四百七十五章 殺上去真的對嗎第一二四二章 幾成把握
第一三五零章 不一樣的宮闈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亮了第一二三五章 臉譜化的歷史第一千九十五章 搶人頭第五十章 冷潭第一三一一章 楊素的天馬行空第一七四七章 鐵骨錚錚宇文達第七百二十四章 走水第一六九八章 王軌很羨慕第八百零七章 黑暗中的危險第七百二十六章 火速第二一五零章 脣亡齒寒還是虛與委蛇第八百六十五章 自請第一三六二章 又近了一步第一五九八章 少傅和陪讀序章 白袍第五百一十三章 埋下的種子第一一六二章 歸家第七百五十八章 虛實不定第四百一十四章 氣運第一四零五章 抓國丈是犯法的第七百四十章 突進第一九九三章 塞上,代郡第二三三五章 君臣“離心”第七百四十七章 看到那一天第一八八九章 風冷,心熱第三百零五章 華容第八百五十章 偶遇第一一七六章 西北餘聲第一六八三章 步卒戰騎兵第一六一五章 演練制度第十二章 接槍第二零一四章 破城不難,安民難第一三二二章 楊堅真的值得嗎?第三百三十八章 池上鴛鴦啄翠羽(上)第二零一六章 各有好消息第六百四十五章 帝王家第二三三九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二二四七章 地道內外第二一九五章 洮水捷報第二三二三章 吐蕃和大蕃第二三四一章 陛下會做傻事?尾聲 江山如畫第二一六八章 安定西北第二三三七章 安撫江南第一八六零章 賣隊友?第二零三八章 水師格外積極第七百九十九章 江南士族第六百零六章 吏員第一百三十五章 散沙第一六九六章 轉進,時間不等人第六百一十四章 秘密第二零四四章 且用且珍惜第一千七十七章 交流第一五五六章 不知道爲什麼很有幹勁第一一五七章 西北大捷第二零六一章 明顯的暗示第一一四九章 血償第八百六十章 搓背第一六一三章 一粒米,一個國第一六三九章 大定第一百四十八章 伏脈第二三五四章 宿命?天敵?第一三一二章 兩大都督第二一七九章 與此城共存亡第五百五十二章 新的陷阱第一二八一章 穩坐釣魚臺第二零五九章 局裡局外第兩千零二章 刺史的欣賞第一四零九章 年輕人在成熟第一四四四章 在慈善的基礎上第六百六十章 典禮流程第五百三十四章 沔水風浪急第六百八十三章 面聖第一一九八章 新生第二百五十章 答話第一四四三章 疲勞駕駛第一九三六章 海運的發展第三百二十五章 溫泉第六十一章 哨騎第一九四九章 猶記當年,石頭山上第五百九十三章 各有打算第二零三一章 南方羣臣的態度第二一五四章 務實的思想第二三三零章 律法和沈君高第六十四章 力爭第一五四一章 我們海軍就是要搶功勞第五百六十八章 衝中軍第五百一十四章 難以爲繼第十六章 不仁第一千九十四章 漢家龍旗第一百六十三章 畫卷第二二零七章 三個白袍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空第一三三九章 韋孝寬的掙扎第一八一六章 “離經叛道”的二劉第一千六十三章 登基第一三零零章 本末倒置第四百七十五章 殺上去真的對嗎第一二四二章 幾成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