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第189章 清官,貪官,庸官

趙駿到壽州之後,先停了淮南西路轉運使楊日嚴以及轉運判官周陵的職務。

接着立即派遣皇城司察子,前往淮南路各地調查此案。

入夜時分,壽州下蔡縣,淮南西路轉運使府衙後院,趙駿坐在書房桌案後,提筆寫着什麼。

他的毛筆字肯定不如古人的好,基本上只能一筆一劃,認識這個字,談不上書法。

屋內沒有香爐,沒有炭火,只有一盞豆大的油燈躥的火苗點亮了整個房間。

窗簾在清風中飄蕩,門簾也略微搖晃。

正是陽春三月,溫度回升,站在屋外能夠感受到那種細微春風拂面般的溫柔。

房屋周圍站滿了保護他的衛士,連房頂上都藏了幾個皇城司高手,裡三層外三層,四處掃視着周圍,防止有人過來行刺。

沒有人會傻到來行刺一位有上千精銳甲士保護的大人物,就好像沒有人會無緣無故自己去尋死一樣。

就在這個時候,門口江大郎進來說道:“知院,楊發運使和林知州求見。”

“他們是一起來的嗎?”

趙駿頭也不擡地問。

“不是。”

江大郎說道:“林知州先到,後腳楊發運使也來了。”

“讓楊告進來。”

“是。”

過了片刻,楊告進入書房,向趙駿拱手道:“見過知院。”

趙駿停下寫字,將毛筆放在筆架上,擡起頭看向他道:“楊告,知道爲什麼今天我沒有點你的名嗎?”

楊告沉聲回答道:“是因爲下官是去年年末纔來的淮南,對淮南的事情並不知情。”

“是也不是。”

趙駿說道:“我出發之前,各地官員資料都有過查明,你曾經孤身擒賊,也曾經平定過冤獄,更面對趙元昊的無禮而不屈服,是一位清廉能吏,這就是我沒有點你名的原因。”

楊告肅然道:“爲人臣子,自當奉公守節,縱使前方刀山火海,亦是無怨無悔。”

“很好。”

趙駿滿意地點點頭道:“伱曾經跟胡宿搭檔任京西路轉運副使,胡宿如今執掌審官院,他爲人一絲不苟,向來嚴厲,在任時他卻曾經上書言稱你才能,說明你的品德和能力都得到了他的認可。”

“這都是分內之事罷了。”

楊告說道:“在其事謀其政,下官也只是盡到了做官員的本分。”

“好啊。”

趙駿感慨道:“但是很多官員,卻連這最基本的本分都做不到。”

楊告沒有說話。

過了片刻,趙駿卻忽然笑起來:“胡宿是個剛正不阿的人,他既然誇讚了你,也說了你的缺點,他上報政制院,你什麼都好,唯獨一點,說你喜事權貴以要進。”

“額”

楊告頓時就尷尬了。

喜事權貴以要進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他喜歡攀附權貴,對上級阿諛奉承,想要在仕途上更進一步。

但這真就是他的本意嗎?

自然不是。

沒有人會天生喜歡對上司阿諛奉承,特別是面對那些老頭的時候。

可楊告有什麼辦法呢?

因爲他是同學究出身,所以就必須要比那些考上進士科的人努力十倍百倍,才能換來更進一步的可能。

有人或許不清楚同學究出身的人地位有多低。

怎麼說呢?

如果說同進士出身是大專的話,那這個同學究出身,連中專都不如,估計也就小學初中文憑這種。

因爲宋代分進士科、九經科、五經科、開元禮科、三禮科、三史科、三傳科、學究科、明經科、明法科等十多種科目。

裡面含金量最高的自然是進士科,其餘科目則差不多,專攻方向不同。共同點在於,進士科起點高,未來成長高。其餘科目起點低,仕途有限。

因此受學歷有限,做到他這個轉運使、發運使基本上就是極限。

有宋一朝三省六部、三司、樞密院、政事堂高官,基本上都是進士出身,連同進士出身都極少,更別說楊告都不是學究出身,而是同學究出身,卑微中的卑微。

所以他雖然爲官清廉,且能力極爲出衆,可在官場上學歷、資歷、能力缺一不可,光有能力和資歷,沒有學歷照樣很難上到高位。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楊告學歷這麼低,卻也能當上四品發運使,不也正說明他的能力所在嗎?

因而見到楊告面色尷尬,趙駿笑道:“出身低微並非恥辱,能屈能伸方爲丈夫。我並不覺得你做錯了,只要能力出衆,不貪污腐敗,治理好一方百姓,在我看來,那就是最好的官員。”

“謝知院誇讚!”

楊告拱手一禮。

趙駿說道:“先坐下吧。”

“是。”

楊告又一禮,隨後坐到了旁邊椅子上。

趙駿繼續說道:“官員的出身至少在我這裡不重要,重要的還是能力,如果你做得好的話,我絕對不吝嗇提拔。我大抵也能猜到你今天晚上會過來找我,說說吧,你覺得有什麼辦法?”

楊告聽到趙駿的承諾不由得大喜,心中慶幸自己選擇了正確道路,隨後忙道:“下官以爲,楊日嚴既然是黃惟的繼任者,就不可能對這些事情不知道。賑災款被貪墨這件事,不難查。只要找地方百姓,有沒有米糧發下來,他們還不知道嗎?”

“嗯。”

趙駿讚許地點點頭:“你說得是。”

得到趙駿鼓勵,楊告繼續說道:“所以下官覺得,今天楊日嚴和周陵得知了知院在查這件事,很有可能立即聯繫黃惟與孫沔,讓他們銷燬罪證,到那個時候再想抓住他們的把柄就不容易了。”

正所謂捉賊要拿贓,查貪污也要講證據,不可能僅憑林洙的一張嘴,就斷定黃惟跟孫沔他們在裡面上下其手大搞貪污。

畢竟像郭承祐那樣,直接在與他勾結的地主家找到書信這樣的罪證,然後就有理由直接搜查他的府邸,從而找到更多罪證的官員還是極少數。

郭承祐是自恃有皇帝當後臺撐腰,可以無法無天。別的官員做事會謹慎許多,沒那麼容易抓到他們的把柄。

包括趙駿今天暫時停了楊日嚴和周陵的職務,也並不是說他們在裡面撈錢了,而是指責他們明明淮南路不少縣賑災糧款都沒有落到實處,他們來淮南路兩年卻毫無所知,以他們失職的罪名先停職。

在後世,一名官員遭遇突如其來的天災,即便親臨現場指揮,沒有完全處理好災區問題,都有可能極大影響仕途,甚至有降職被處分的危險。

而在宋朝,瀆職和失職這兩個罪名都比較勉強,趙駿幾乎是強行用權力把他們的職務停掉。

可見要想真正打掉貪腐,還是要以實際證據爲主。

所以聽到楊告迅速找到了關鍵性問題所在,趙駿更加滿意他的能力,說道:“那該如何防止他們銷燬罪證呢?”

楊告說道:“他們上下其手,層層盤剝,必定是牽扯到大量相關之人。比如那前任霍丘縣令熊濤,以及現任死掉的這位霍丘王縣令。據林洙所言,淮南路有不少官員與他們勾結,若是能抓到一些,興許能抓住他們的罪證。”

“很好,看來你已經有了思路。”

趙駿笑道:“那這件事情,我就交由你去辦。我令你帶掌淮南路,若是能夠把這樁貪腐大案查個水落石出,我親自爲你向官家請功,將來升去中央,擔任一部侍郎、尚書乃至於相公也不是不能!”

“多謝知院,下官願爲知院和陛下,赴湯蹈火,肝腦塗地!”

楊告欣喜若狂,站起身來再行大禮。對於他這個出身的人來說,做到一地轉運使和發運使,基本上就是極限了。

現在卻遇到一個賞識他的高官,許諾若是做得好,將來未嘗不能被提攜到中央去,這個場景簡直是像做夢一樣不真實。

“去吧。”

趙駿叮囑道:“千萬要謹慎行事,務必不能讓他們銷燬罪證,必要時刻若是要調兵遣將,可以上報於我,我會簽署調兵令符,最多允你領一營廂軍。”

一營按照宋制來說是五百人,但除了趙駿自己帶的那兩營滿額甚至超額以外,其餘禁軍、廂軍根本不滿員,吃空餉非常嚴重。

所以地方上一營廂軍人數最多也就三四百,對付地方縣令以及沒有兵權的州府衙門和轉運使衙門綽綽有餘。

“是。”

楊告便躬身退了出去。

等他走後,趙駿沒有立即叫林洙進來,而是繼續晾着他。

要知道這可是事關淮南幾十萬災民的重大事情,這次事件餓死災民數萬,不就是有人在裡面幹壞事嗎?

林洙或許沒有參與其中,可他知情不報還是有問題,態度非常不端正,沒有撤他職就不錯了,自然不可能對他有什麼好臉色。

一直過了小半個時辰,在外面堂屋等着的林洙心急如焚,他是親眼見到比他後來的楊告進去之後,沒多久就喜形於色地出來,顯然是被知院老爺誇獎了一番。

現在楊日嚴和周陵被停職,他還不知道會受到什麼處分,所以在家中思前想後,連忙過來找知院想來交投名狀,哪知道知院根本沒有搭理他。

這讓林洙慌了神。

只是他屢次詢問侍衛,侍衛都說知院在忙,他也沒什麼辦法。

不過好在趙駿還是願意見他,又過了一會兒後,趙駿終於把他叫進去,此時林洙都已經汗流浹背,近乎絕望了。

“見見過知院!”

林洙進來之後,擦了擦額頭的汗水,第一時間躬身過來,彎腰拱手行禮。

“林知州。”

趙駿又停下了手中的筆,擡起頭嚴肅看着他道:“知道你錯哪裡了嗎?”

“下官.下官知情不報,有負皇恩。”

林洙期期艾艾地說道。

“這只是其一,第二是面對本知院的詢問,吱吱唔唔,不立即作答。”

趙駿指責道:“這說明你還是不敢把真心話說出來,若非本知院逼你,你這等人浮於事,得過且過的官員,又怎麼會知道真心知道悔改?”

林洙到任一年,不可能什麼都不知道。但他卻裝聾作啞,害怕得罪上官和同僚,一聲不吭。

即便趙駿來了之後,還是趙駿逼着他他才全盤托出,這說明林洙一開始就沒有想要爲壽州百姓伸張正義的念頭,純粹就是尸位素餐,在那裡充當泥塑石偶,兩邊都不得罪。

卻不知道這樣的牆頭草最爲旁人嫉恨,楊日嚴惱怒他出賣同僚,趙駿氣憤於他唯唯諾諾。還不如剛開始就乾脆一點,趙駿一來就上報情況,或許還能爭取立功。

也就是趙駿查過這個林洙的底細,發現此人在除了遇到權貴問題裝聾作啞以外,一般的訴訟案件,民生治理,都做得還算不錯。

否則的話,恐怕今天林洙就算是等到第二天早上,趙駿都不可能見他。

然而林洙苦笑道:“是,知院教訓的是。當年我也曾一腔熱血,初上任地方縣令,就拒絕了當地鄉紳送來的禮物。並且豪言壯志,言稱定要爲民做主。”

“哦?”

趙駿詫異問道:“那怎麼又變成今日這般模樣?”

“說來可笑,當地豪強與上權者有所勾結,曾經替先帝進獻過祥瑞,豪強犯法,我欲捉拿,卻被權貴一家奴呵斥。”

林洙自嘲道:“知院知道他對下官說什麼?他說我別不識擡舉,我一個小小的七品縣令,他家主君要想收拾我,猶如捏死一隻臭蟲。”

“所以你就攝於威脅,自甘墮落?”

趙駿皺起眉頭。

林洙嘆道:“當時下官猶自不屈,可沒過幾日,上級知州就親自過來縣裡問責於我。說我爲官要尊敬前賢,不可目中無人。下官雖未與他們同流合污,卻也自此不敢再多有言語,渾渾噩噩十餘載,到了最後也不過是做個知州人浮於事。”

“呵呵。”

趙駿嗤笑道:“尊敬前賢?倒是有點意思,既是進獻過祥瑞,那所謂的上權者,想必就是丁謂吧。”

“是。”

林洙點點頭。

當年丁謂等五鬼把持朝政,把朝堂搞得烏煙瘴氣。說到底,還是宋真宗這個皇帝的問題。

“人都道貪官好當,清官難做。所以大部分不願意與貪官同流合污者,到最後也就變成了你這般的庸官,說起來王隨那老頭子,也是個大庸官。要想當清官,要比貪官更奸詐,更狡猾,歸根到底,還是能力不足所致。”

趙駿最後說道:“楊告不過是同學究出身,一生清廉,能做到如今發運使的位置,就是他的能力。你雖是進士出身,跟楊告比起來,還是差得太遠。”

“是。”

林洙依舊苦笑。

這大宋有幾個能像楊告這樣爬出來的?

何況人家楊告也是用命拼的,年輕時候孤身一人擒賊,壯年孤身出使西夏,面對趙元昊刁難而面不改色,換了一般人,終究是沒這膽色。

“行了,你爲官雖庸,但至少在本知院的逼問下不敢隱瞞,一五一十把知道的事情和盤托出,且沒有禍害百姓,我暫時就不解你的職,令你在十日之內,查清楚壽州賑災情況。”

趙駿最後嚴肅道:“以前你還可以藉口推辭被那些貪官污吏威脅,不敢檢舉。但現在本知院來了,你若是還做不到,那就說明你是徹頭徹尾的廢物。大宋不需要廢物當官,要的是能治理好百姓的官員,聽到了沒有!”

“是!”

林洙大喜,連連拱手道:“謝知院給我這個機會,下官必定全力以赴,不敢懈怠。”

“去吧。”

趙駿擺擺手。

“是是是。”

林洙千恩萬謝地離開了。

看着他離去的背影,趙駿略微思索了一會兒,就又開始埋頭奮筆疾書。

說到底,林洙是個庸官,但至少不昏,看得還算清楚。

能夠第一時間審時度勢,先把知道地說出來,又立馬來找他彌補,說明他還算聰明。

只是以前攝於上級壓迫,膽子小,不敢說出實話。

而且在上級壓迫下,這麼多年還能夠一直堅守本心,沒有同流合污,也證明了他本性不壞。

現在既然有悔改之心,那趙駿也不是不能給他一個機會,看看他是否有能力完成趙駿交代的任務。

要是完成了這個任務,說明他能力過得去,只要解除掉他上司壓迫這個枷鎖,未來或許也不是不能成爲治理一方的好官。

還是那句話。

你可以庸,但一定不能昏。

只要你有能力,且沒有貪腐、禍害百姓,那麼趙駿也不是不能用你。

現在就看林洙自己的選擇了。

206.第203章 安龍寨對峙,謹慎的李元昊第522章 滅金,就是這麼快213.第210章 元昊出征,老範洞悉230.第227章 火炮,瞄準!第402章 大宋贏麻了166.第164章 商人與資本家的區別第102章 大宋這個樣子你很光榮?242.第238章 人心經不起試探第510章 一隻只肥羊246.第242章 政制院換屆145.第144章 不平靜的一夜第336章 一點工業革命的小小震撼263.第259章 給天下官員漲薪第45章 拉一派打一派第519章 金國建立,一指頭摁死第382章 遼宋決戰,遼皇吐血第459章 大宋沒我要散145.第144章 不平靜的一夜第90章 與開封府的第一次衝突252.第248章 五大貿易成型,慶曆新政開始第89章 大勢不可擋第457章 趙駿一走,開始動刀第500章 阿拔斯的救世主190.第188章 淮南貪腐案194.第192章 狡猾的對手第361章 戰略部署,奪回燕雲第443章 探討諸多問題,地方發展方向第56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學生篇177.第175章 苛捐雜稅,路遇田昌第28章 多幾個人捱罵第405章 鐵甲艦建造成功,先告訴鄰居第502章 世界前進需要戰爭的催動第447章 整治陋習,從北方開始161.第160章 搞錢!搞錢!搞錢!第336章 一點工業革命的小小震撼277.第273章 遠洋船隊迴歸第35章 來點今日大宋笑話311.第307章 大宋的大缺大德第37章 科學體系的殘缺第1章 人在大宋,剛剛穿越310.第306章 壞消息,只來一萬人,將領叫狄第63章 復明的那一刻(第三更)253.第249章 趙駿結婚307.第303章 滅了越李朝第383章 欽差到來第344章 一網打盡,注意影響第519章 金國建立,一指頭摁死第416章 文明開化與武力第55章 朝廷的應對第494章 龍潭虎穴也敢闖第509章 宗藩關係纔是最好的體系第397章 燕雲迴歸,一朝氣順301.第297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第62章 趙駿改變了官家(第二更)第489章 授銜評級第439章 對王安石進行思想教育233.第230章 你要戰,那便戰第101章 把開封府一鍋端了第5章 仁宗的寬容第74章 賜同進士出身?狗都不當!第468章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256.第252章 慶曆新政第一輪風波第406章 確定國慶日,爲百姓服務第472章 不怕失敗,大膽試錯!第329章 說曹操,曹操到155.第154章 景祐改制(大家注意身體)第386章 遼宋對峙,發行紙幣174.第172章 今年的國家任務257.第253章 慶曆新政第二輪風波190.第188章 淮南貪腐案第374章 滅遼吞夏,東北百年大計第4章 趙禎老色皮第492章 得加錢第444章 工業建設與新的發明146.第145章 洞內廝殺第332章 耶律宗真的憂愁291.第287章 咱家沒那個命第50章 拗相公第63章 復明的那一刻(第三更)第54章 官家離不開能臣第396章 贏得倉皇南顧第387章 我賦予的權力,天不遂人願180.第178章 配女兒骨277.第273章 遠洋船隊迴歸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第420章 黃河水清,李元昊死,天下大吉第431章 西夏亡了,趙禎的快樂第435章 開燈,照耀這盛世大宋第489章 授銜評級第421章 該滅西夏了114.第114章 你們投的真快314.第310章 白話文運動第23章 宇宙的塵埃第411章 把島國端上大宋的餐桌第347章 梟雄第47章 晏殊迴歸第431章 西夏亡了,趙禎的快樂第316章 當令安南改朝換代第359章 好二兒要涼了?第52章 請罷呂夷簡
206.第203章 安龍寨對峙,謹慎的李元昊第522章 滅金,就是這麼快213.第210章 元昊出征,老範洞悉230.第227章 火炮,瞄準!第402章 大宋贏麻了166.第164章 商人與資本家的區別第102章 大宋這個樣子你很光榮?242.第238章 人心經不起試探第510章 一隻只肥羊246.第242章 政制院換屆145.第144章 不平靜的一夜第336章 一點工業革命的小小震撼263.第259章 給天下官員漲薪第45章 拉一派打一派第519章 金國建立,一指頭摁死第382章 遼宋決戰,遼皇吐血第459章 大宋沒我要散145.第144章 不平靜的一夜第90章 與開封府的第一次衝突252.第248章 五大貿易成型,慶曆新政開始第89章 大勢不可擋第457章 趙駿一走,開始動刀第500章 阿拔斯的救世主190.第188章 淮南貪腐案194.第192章 狡猾的對手第361章 戰略部署,奪回燕雲第443章 探討諸多問題,地方發展方向第56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學生篇177.第175章 苛捐雜稅,路遇田昌第28章 多幾個人捱罵第405章 鐵甲艦建造成功,先告訴鄰居第502章 世界前進需要戰爭的催動第447章 整治陋習,從北方開始161.第160章 搞錢!搞錢!搞錢!第336章 一點工業革命的小小震撼277.第273章 遠洋船隊迴歸第35章 來點今日大宋笑話311.第307章 大宋的大缺大德第37章 科學體系的殘缺第1章 人在大宋,剛剛穿越310.第306章 壞消息,只來一萬人,將領叫狄第63章 復明的那一刻(第三更)253.第249章 趙駿結婚307.第303章 滅了越李朝第383章 欽差到來第344章 一網打盡,注意影響第519章 金國建立,一指頭摁死第416章 文明開化與武力第55章 朝廷的應對第494章 龍潭虎穴也敢闖第509章 宗藩關係纔是最好的體系第397章 燕雲迴歸,一朝氣順301.第297章 拿張元當替罪羊第62章 趙駿改變了官家(第二更)第489章 授銜評級第439章 對王安石進行思想教育233.第230章 你要戰,那便戰第101章 把開封府一鍋端了第5章 仁宗的寬容第74章 賜同進士出身?狗都不當!第468章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256.第252章 慶曆新政第一輪風波第406章 確定國慶日,爲百姓服務第472章 不怕失敗,大膽試錯!第329章 說曹操,曹操到155.第154章 景祐改制(大家注意身體)第386章 遼宋對峙,發行紙幣174.第172章 今年的國家任務257.第253章 慶曆新政第二輪風波190.第188章 淮南貪腐案第374章 滅遼吞夏,東北百年大計第4章 趙禎老色皮第492章 得加錢第444章 工業建設與新的發明146.第145章 洞內廝殺第332章 耶律宗真的憂愁291.第287章 咱家沒那個命第50章 拗相公第63章 復明的那一刻(第三更)第54章 官家離不開能臣第396章 贏得倉皇南顧第387章 我賦予的權力,天不遂人願180.第178章 配女兒骨277.第273章 遠洋船隊迴歸297.第293章 不堪一擊第420章 黃河水清,李元昊死,天下大吉第431章 西夏亡了,趙禎的快樂第435章 開燈,照耀這盛世大宋第489章 授銜評級第421章 該滅西夏了114.第114章 你們投的真快314.第310章 白話文運動第23章 宇宙的塵埃第411章 把島國端上大宋的餐桌第347章 梟雄第47章 晏殊迴歸第431章 西夏亡了,趙禎的快樂第316章 當令安南改朝換代第359章 好二兒要涼了?第52章 請罷呂夷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