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三家齊聚,圍魏救趙

第379章 三家齊聚,圍魏救趙

卻說因爲曹操逝世,馬騰、韓遂等人叛曹,集合十數路諸侯欲以兵馬突襲長安。

不料此事泄露,反倒爲郭嘉、賈詡等人所破,其子馬超、馬休、馬士皆戰死城內。

而曹軍這邊則是再度損失了大將曹洪,雙方互有勝敗,相持於長安城外。

此時,夏侯惇撤出了上黨、河東、河內三郡,將兵馬集結於蒲津渡西。

本來依照郭嘉等人的預想,他們先擋住馬騰、韓遂之兵,等夏侯惇來便可反攻。

可就在夏侯惇的身後,袁紹依照田豐之計銜尾而進,一路跟到了河東來。

這也是田豐的算計之一,自從昔日他們進駐上黨之後,袁紹本欲等到夏侯惇撤入關中,再行收取幾郡,但田豐卻建議袁紹立即起兵追擊夏侯惇!

因是在田豐看來,夏侯惇撤退,必然是關中發生了什麼變故,急需兵馬救援。

畢竟,漢中和南陽兵敗之後,關中就陷入了一種微妙的形勢,那邊有劉備和劉璋聯軍、西邊有馬騰韓遂、東邊洛陽也被封死。

即便形勢上決定了曹操會撤出河北,可曹操其人性格堅韌,輕易不會讓自己陷入絕路。

所以退軍,也就意味着曹操陷入了絕路,要麼劉備北上,要麼曹操已死,要麼馬騰韓遂反叛。

而無論是以上那種情況,他們都必須要咬住夏侯惇的尾巴,緊緊跟到關中。

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關中出現變故之時,以最快的速度反應,不讓其他人得利。

由此,在田豐的建議下,夏侯惇每撤退一步,袁紹就進軍一步,和夏侯惇的距離不會超過五十里。

面對此狀,夏侯惇自然也知道袁紹肯定不懷好心,但他現在卻也無可奈何!

因爲他這一次回到長安,不是簡單的撤軍,而是爲了擊退馬騰等人保住長安。

在這種時候,他如果率軍阻擊,有被袁紹咬住拖延時間的風險,唯一的辦法,就是加速前進。

但袁紹在田豐的建議之下卻是緊緊跟着其人的進軍路線,奪取城池之後甚至沒有派兵駐守,直接就勸降城池,而後沿路進軍。

就這樣,兩軍一前一後,經過長子、高都,至於王屋山下,過安邑,直到夏侯惇與于禁匯軍。

抵達此處之後,袁紹方纔停下腳步,開始集結兵馬,準備一舉殺入關中。

夏侯惇也知此事,所以渡過黃河之後,便不敢再西進,只在蒲阪西側防止袁紹渡河。

此時,正值建安七年十月初七,司隸之地自西向東分別是馬騰韓遂、長安、夏侯惇、袁紹。

曹軍不到六萬兵馬,被兩家近十萬大軍夾在了中間,而此時秦瑱帶領的四萬兵馬卻已經行到藍田。

卻說自六月底時,秦瑱與關羽率軍擊破了曹昂等部,便一直停駐在南陽之地。

由於曹昂戰死,秦瑱又親自尋其屍首,與曹仁等人共同葬在一處,舉行了一場盛大葬禮。

之所以如此,一是因爲他和曹昂有私交,二是因爲他很清楚現在的局勢!

說得好聽點,是他們從戰略上擊敗了曹操,獲取了先期優勢,可說得難聽點,卻是他們用了四個月,僅僅只奪取曹操麾下四分之一土地,卻殲滅了曹操十餘萬兵馬!

這就意味着曹操現在的兵力十分空虛,根本守不住其麾下剩下的領地。

如果天下此時只有他們有兵馬,那他們自然可以慢慢修養,等到明年再行北上。

可問題在於,此時的天下並非是他們一家獨大,袁紹這一頭餓狼也在曹操身邊磨刀霍霍。

他們現在不進,袁紹定然就會進軍,這就意味着袁紹很可能從北方奪取他們的勝利果實。

畢竟,他們從南陽進軍,沿路都是崎嶇山路,還有各種關口阻擋!

可袁紹從北方進軍,沿路只有一處壺關,一條黃河可以阻攔道路。

這就意味着袁紹可以比他們早一步進入關中,獲取優勢,甚至奪取長安。

彼時關中尚未傳出曹操的死訊,但秦瑱已經準備好了繼續進軍北上。

他一面讓關羽回軍陳留,一面以優惠政策招降俘虜,增加自己軍力。

這些俘虜之一,便有秦瑱的老對手荀攸,不過二人見面並未劍拔弩張。

相反自從被俘虜之後,荀攸該吃吃,該喝喝,除了不投降之外,甚至還有些悠然自得。

對此,秦瑱自然也能理解,他很清楚荀攸在老曹麾下扮演的是什麼角色。

一方面,由於荀彧的存在,荀攸必須要緩和荀彧與曹操的矛盾,一方面,由於他謀主的身份,又要爲曹操出謀劃策。

這一度讓荀攸兩面不是人,無論怎麼做,都會導致曹操、荀彧兩方矛盾加深。

所以他一度選擇淡出曹操的視野,甚至在曹操迴歸之後,都選擇繼續輔佐曹昂。

而現在被他俘虜,雖然失去了自由,卻也讓他逃出了漩渦,不需要面對曹軍的形勢。

莫說是荀攸感覺輕鬆,便是他面對這種情況,也會感覺悠然自得,輕鬆自在。

不過荀攸雖然不投降,可他卻不會作視荀攸在這裡打醬油,每天都把荀攸帶在身邊閒聊。

也不聊軍國大事,就是聊聊各自的狀況、家小、各國風物、點評古人。

荀攸自也知道秦瑱所想,但奈何寄人籬下,不得不曲意逢迎,沒想到一來談了幾天,他竟發現和秦瑱挺談得來。

和秦瑱交談不僅不會感到無聊,反倒常有耳目一新之感,漸漸地他也不再反感。

一來二去的,荀攸就成了秦瑱身邊第二個周瑜,潛移默化之下不經意間也會透露一些關鍵情報。

諸如曹操此前所面對的經濟狀況、糧草狀況,以及朝局之中的勢力分佈。

在知道曹操已經陷入經濟危機之後,秦瑱便是嘆息不已,謂荀攸道:

“昔日我在曹公麾下之時,常謂曹公道欲要戰,不可只戰,須先以國爲本。”

“國富民強,制度嚴密,方可百戰百勝,然則自袁術以後,曹公便窮兵黔武,官渡之時更是動搖根基,使得治下不寧。”

“此舉雖可獲一時之利,卻是遺禍後世,至於如今之勢,安能不敗也?”

而面對他的點評,荀攸便陷入了一陣沉默之中,他知道秦瑱並不是在炫耀什麼,而是真的在爲曹操可惜。

實際上這兩年他一直也在反思爲什麼劉備越打越強,而他們卻是越打越弱。

最開始,他本以爲是他們原本的戰略問題,可在隨着官渡兵敗,退守關中之後他就發現他們差的不是軍略上的,而是經濟和制度上的。

秦瑱在劉備麾下從未放棄過經濟和制度的改革,劉備能越來越強,不是因爲劉備兵將悍勇,而是劉備的經濟制度匹配了劉備軍的戰略。

這就使得劉備攻城掠地之後,能進入一個最快調整週期,準備下一次的征戰。

與之相對,他們的制度只有一個秦瑱設立的屯田制,一旦戰爭開始動搖屯田,就會導致他們兵敗。

很顯然,自從秦瑱離去之後,他們就一直在影響自己麾下的生產,看似依照他的戰略佔據了優勢,實則卻只是表面優勢。

隨着秦瑱戰略變化,他們沒有強悍的經濟作爲支撐,就只有不斷兵敗這條路。

思慮之間,他不由擡頭看向了眼前的秦瑱,目光有些複雜的問了一句道:

“若是昔日曹公從君之言改制,不知如今天下之勢,又當如何變化?”

可他一問出之後,秦瑱便搖頭一嘆,一語未發,慢步離去,在這世上沒有如果可言。

一切看似偶然的事情,都是必然要發生的,他只不過是一隻小小的蝴蝶。

至於會引起怎樣的風暴,那並非是他可以猜測,他唯一能做的,只有不斷煽動翅膀。

但經過這一次交談,二人之間關係也更好了一些,不似往昔那般沉默,已然成了朋友。

隨後的事情也無須贅述,隨着曹操死訊傳來,荀攸和秦瑱情緒都有些低落。

不過在調整了一番狀態之後,秦瑱還是選擇果斷出兵,經武關北上關中之地。

許是因爲曹操遺言的原因,武關這一道關中門戶,就像是被郭嘉遺忘了一般,只有不到一千兵馬防守。

秦瑱兵馬一至,猛攻七日便即奪取了關口,至於商縣,縣令不戰而降,至上洛,縣令不戰而走。

這一切似乎都在告訴秦瑱,曹操似乎在臨死之前對他敞開了大門,意圖讓他北上。

他將自己猜測告知荀攸之後,荀攸便嘆道:“必是曹公遺命欲降,不然朝中尚有元常、奉孝、婁子伯等人,不會如此輕易放棄關口。”

“不過至今關中還未發信前來,恐怕出了變故,若是馬騰與袁紹進軍,關中危矣!”

他本來不願意投降是出於對曹操的忠誠,可現在猜到了曹操的遺命,他索性也不再堅持。

“馬騰等人兵馬不多,兼之人心難齊,難成大患,唯慮袁紹麾下田豐沮授皆智謀之士。”

“今見大勢如此,或會建議袁紹進軍,袁紹此人名望甚高,善拉攏人心,必會遣使拉攏馬騰、張白騎等。”

“若叫此人說動彼等合作,則貴軍即便北上,關中之勢亦會被此人所制,當速謀之!”

秦瑱聽着如此判斷,當即便問其人當如何行事,而荀攸見之,便對秦瑱建議道:

“袁紹路近,貴軍路遙,袁紹拉攏彼等,貴軍無法可制,唯有圍魏救趙一策可行。”

“幸君提前讓關雲長北上洛陽,不妨發信前去,讓關羽進軍河內,北上河東,切斷袁紹後路!”

“再發信劉徵東,由斜道行出,先不往長安,可取陳倉、雍縣、杜陽等地截斷馬騰韓遂歸路。”

“待此二路一至,貴軍便可北上長安,聯合我軍一道擊破彼等兵馬,可獲全功!”

其實調關羽北上,就是秦瑱防止袁紹出兵的安排,只不過劉備那邊的路線他並未慮及,聽得荀攸建議,便即發信各處行事。

由是在建安七年十月中旬,秦瑱率兵抵達了長安以南的藍田縣,正式進入了關中平原。

而在這時,正如荀攸推測的一般,在進軍安邑之後,袁紹便開始派遣使者聯繫周邊勢力。

其之所以按兵不動,便是準備聯絡張白騎,先奪取弘農郡的控制權,防止洛陽兵馬西進。

這裡便得說一句,弘農郡地處長安與洛陽之間,位於河東郡以南,因爲境內山多,地勢複雜,故而常有賊亂。

而張白騎其人,本名張晟,初爲黑山賊首領,因騎白馬,謂之爲張白騎,據賊萬衆。

昔日曹操奪取長安之後,張白騎便退入山中,不敢與之爭鋒,後來隨着徐庶進入洛陽,便遣使聯絡其人,讓其出兵佔據弘農郡重鎮澠池、陝縣等地。

此舉自然是導致曹操麾下賊亂四起的直接原因,但某種意義上來,也切斷了徐庶西進之路。

初時張白騎其人也只是受了徐庶印信,率兵響應於餚、函之間,準備趁機博取一個官身。

結果他一起兵,便是一呼百應,不到兩個月,便聚集了萬衆之多,一時威勢無二。

面對此狀,張白騎自然野心漸起,眼見袁紹也派人前來拉攏,便應諾了袁紹之言。

至於十月十日時,突然出兵弘農城,負責守備此處的杜畿見之,急忙派兵迎戰,結果卻被袁紹偷襲了後路,順勢奪取了弘農。

到了建安七年十月十五,袁紹從風陵渡渡河,奇襲潼關得手,夏侯惇無奈只得率軍後撤。

而就在這時,袁紹的使者也進入了馬騰和韓遂軍中,承諾二人只要能協助奪取長安,便表奏二人分別爲雍州牧、涼州牧,長安財物皆與衆人所有。

此時馬騰韓遂已經和郭嘉等人相持月餘,猛攻不下,知道憑藉他們的兵馬很難攻取城池。

本來馬騰與郭嘉等人便有殺子之仇,此時見袁紹利誘,彼等便直接應下了袁紹聯合的請求。

至此,在劉備抵達之前,袁紹便佔盡了前期優勢,聯合了關中各家勢力,準備猛攻長安。

但他剛準備猛攻,麾下謀士荀諶卻建議袁紹與其猛攻,不如派遣使者入城勸降,若能勸降曹軍,他們便能奪取整個關中。

袁紹聽得此議,自是點頭應諾,隨之便以荀諶爲使者,又朝長安城內行來。

第36章 糜竺的魄力,騎兵剋星第307章 倒反天罡,曹操的忌憚111.第111章 一敗塗地,孫策大慟285.第283章 作壁上觀,軍政分治205.第205章 治亂之賊,緩兵之計第312章 南平山越,圖謀交州144.第144章 外交人才,開啓民智127.第127章 袁術之怒,雖勝尤敗169.第169章 爲妻爲妾,橋蕤訓女第379章 三家齊聚,圍魏救趙117.第117章 折節下士,鳥則擇木84.第84章 其次伐交,子瑜爲使第380章 裡通外敵,袁紹大敗第359章 艱難形勢,曹操悔悟76.第76章 計破陳蘭,當塗陷落第326章 張津之死,交州平定147.第147章 智取宛陵,世之豪傑173.第173章 上善若水,周瑜的智慧第318章 漢越雜居,屠夫之名81.第81章 兩難之局,周瑜論勢118.第118章 攻之以勢,以德服人147.第147章 智取宛陵,世之豪傑149.第149章 襲承祖爵,荀攸之謀127.第127章 袁術之怒,雖勝尤敗115.第115章 薦才劉曄,屋漏偏逢連夜雨165.第165章 故技重施,皖縣陷落6.第6章 忠臣佞臣?老曹的試探第319章 南北之患,該當伐之218.第218章 突發狀況,劉表出兵第22章 劉備之志,根基之地140.第140章 保甲制度,招攬孔明第346章 鳳雛之才,智計百出128.第128章 時光荏苒,再見曹操第349章 自證陷阱,直取江陵94.第94章 以水攻心,袁術軍慌了第341章 緩步進軍,繞襲其後98.第98章 張飛斬將,強攻城池52.第52章 欲取先予,陳宮的反擊第319章 南北之患,該當伐之147.第147章 智取宛陵,世之豪傑第315章 軍馬換糧,頌聲作矣256.第255章 陳登之策,自討苦吃306.第303章 組建商會,圖窮匕見291.第289章 關羽動兵,使虎相爭171.第171章 情報之差,黃雀在後61.第61章 劉備已取相縣?呂布破防了224.第224章 力挽狂瀾,甘寧之威215.第215章 元戎連弩,籌建大學243.第243章 藏兵之策,軍令入山116.第116章 劉家二郎,順道攀親第363章 三家同謀,大棋開盤第328章 以夷制夷,秦瑱的目的120.第120章 得道多助,趙雲之威174.第174章 棋逢對手,戰略決斷306.第303章 組建商會,圖窮匕見302.第300章 鎮撫江東,變廢爲寶201.第201章 得一贈一,用才用德139.第139章 財政赤字,以工代賑104.第104章 衆人計長,萬無一失282.第281章 劉備回軍,大才陳羣279.第278章 蛇鼠一窩,暴雨將至59.第59章 真真假假,疑慮頓消105.第105章 袁渙薦才,細節決定成敗152.第152章 謀劃陳國,引蛇出洞199.第199章 入不敷出,出使荊州110.第110章 大戰再起,又中計了?第359章 艱難形勢,曹操悔悟第330章 許攸投曹,歷史轉折3.第3章 臨行三策,掛印而去137.第137章 治理班底,野人兄弟179.第179章 師生論道,禍亂之源213.第213章 老將出馬,糾結的蔡瑁177.第177章 謂之美玉,代師傳藝118.第118章 攻之以勢,以德服人59.第59章 真真假假,疑慮頓消127.第127章 袁術之怒,雖勝尤敗308.第305章 強國之道,大戰將起122.第122章 建立水軍,招攬魯肅102.第102章 連戰連敗,紀靈之死第329章 謀劃荊南,神機妙算39.第39章 先聲奪人,料敵於先72.第72章 狠人陳登,子爲父隱71.第71章 猘兒狂傲,陳宮:帶不動,真的帶不動63.第63章 袁術之怒,老曹的驚訝第36章 糜竺的魄力,騎兵剋星第368章 秦瑱vs荀攸,曹昂兵敗260.第259章 異常舉動,日夜襲擾第366章 曹劉大戰,大廈將傾296.第294章 陷陣之志,孫家末路195.第195章 收穫滿滿,君即無子第12章 去追!把我軍師追回來!241.第241章 進軍南下,張飛戰孫策227.第227章 周瑜殺招,孔明渡江109.第109章 什麼仇什麼怨?呂布之怒!132.第132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242.第242章 魏延顯威風,吳下有阿蒙第340章 圍點打援,進軍益陽128.第128章 時光荏苒,再見曹操第331章 封丘大戰,曹操奔逃204.第204章 人之常情,不講武德
第36章 糜竺的魄力,騎兵剋星第307章 倒反天罡,曹操的忌憚111.第111章 一敗塗地,孫策大慟285.第283章 作壁上觀,軍政分治205.第205章 治亂之賊,緩兵之計第312章 南平山越,圖謀交州144.第144章 外交人才,開啓民智127.第127章 袁術之怒,雖勝尤敗169.第169章 爲妻爲妾,橋蕤訓女第379章 三家齊聚,圍魏救趙117.第117章 折節下士,鳥則擇木84.第84章 其次伐交,子瑜爲使第380章 裡通外敵,袁紹大敗第359章 艱難形勢,曹操悔悟76.第76章 計破陳蘭,當塗陷落第326章 張津之死,交州平定147.第147章 智取宛陵,世之豪傑173.第173章 上善若水,周瑜的智慧第318章 漢越雜居,屠夫之名81.第81章 兩難之局,周瑜論勢118.第118章 攻之以勢,以德服人147.第147章 智取宛陵,世之豪傑149.第149章 襲承祖爵,荀攸之謀127.第127章 袁術之怒,雖勝尤敗115.第115章 薦才劉曄,屋漏偏逢連夜雨165.第165章 故技重施,皖縣陷落6.第6章 忠臣佞臣?老曹的試探第319章 南北之患,該當伐之218.第218章 突發狀況,劉表出兵第22章 劉備之志,根基之地140.第140章 保甲制度,招攬孔明第346章 鳳雛之才,智計百出128.第128章 時光荏苒,再見曹操第349章 自證陷阱,直取江陵94.第94章 以水攻心,袁術軍慌了第341章 緩步進軍,繞襲其後98.第98章 張飛斬將,強攻城池52.第52章 欲取先予,陳宮的反擊第319章 南北之患,該當伐之147.第147章 智取宛陵,世之豪傑第315章 軍馬換糧,頌聲作矣256.第255章 陳登之策,自討苦吃306.第303章 組建商會,圖窮匕見291.第289章 關羽動兵,使虎相爭171.第171章 情報之差,黃雀在後61.第61章 劉備已取相縣?呂布破防了224.第224章 力挽狂瀾,甘寧之威215.第215章 元戎連弩,籌建大學243.第243章 藏兵之策,軍令入山116.第116章 劉家二郎,順道攀親第363章 三家同謀,大棋開盤第328章 以夷制夷,秦瑱的目的120.第120章 得道多助,趙雲之威174.第174章 棋逢對手,戰略決斷306.第303章 組建商會,圖窮匕見302.第300章 鎮撫江東,變廢爲寶201.第201章 得一贈一,用才用德139.第139章 財政赤字,以工代賑104.第104章 衆人計長,萬無一失282.第281章 劉備回軍,大才陳羣279.第278章 蛇鼠一窩,暴雨將至59.第59章 真真假假,疑慮頓消105.第105章 袁渙薦才,細節決定成敗152.第152章 謀劃陳國,引蛇出洞199.第199章 入不敷出,出使荊州110.第110章 大戰再起,又中計了?第359章 艱難形勢,曹操悔悟第330章 許攸投曹,歷史轉折3.第3章 臨行三策,掛印而去137.第137章 治理班底,野人兄弟179.第179章 師生論道,禍亂之源213.第213章 老將出馬,糾結的蔡瑁177.第177章 謂之美玉,代師傳藝118.第118章 攻之以勢,以德服人59.第59章 真真假假,疑慮頓消127.第127章 袁術之怒,雖勝尤敗308.第305章 強國之道,大戰將起122.第122章 建立水軍,招攬魯肅102.第102章 連戰連敗,紀靈之死第329章 謀劃荊南,神機妙算39.第39章 先聲奪人,料敵於先72.第72章 狠人陳登,子爲父隱71.第71章 猘兒狂傲,陳宮:帶不動,真的帶不動63.第63章 袁術之怒,老曹的驚訝第36章 糜竺的魄力,騎兵剋星第368章 秦瑱vs荀攸,曹昂兵敗260.第259章 異常舉動,日夜襲擾第366章 曹劉大戰,大廈將傾296.第294章 陷陣之志,孫家末路195.第195章 收穫滿滿,君即無子第12章 去追!把我軍師追回來!241.第241章 進軍南下,張飛戰孫策227.第227章 周瑜殺招,孔明渡江109.第109章 什麼仇什麼怨?呂布之怒!132.第132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242.第242章 魏延顯威風,吳下有阿蒙第340章 圍點打援,進軍益陽128.第128章 時光荏苒,再見曹操第331章 封丘大戰,曹操奔逃204.第204章 人之常情,不講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