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第180章 教育問題,劉寵遇刺

科學一詞,本出自拉丁語‘scientia’,意爲知識、學問,指分科立學。

這對孔明來說,自也是一個陌生詞彙!

即便是學識淵博如他,一時也難以理解科學技術一詞,當下便問道:

“敢問先生,何爲科學技術?科學技術爲第一生產力,又當如何理解?”

秦瑱見他再度發問,整理了一下思緒,便又解釋道:

“所謂科學技術,並非單指一物,而是泛指知識總量!”

“孔明學識淵博,當知自我人一族出現之初,乃是茹毛飲血,與獸類無異!”

“在此之前,並無禮可依,無地可種。”

“生產力於此時,便是人之採集、狩獵,獲取食物。”

“後由有巢氏建屋、燧人氏取火、知生氏披毛、神農氏制耒耜種五穀,方有衣食住行。”

“隨着人類知築巢、取火、披毛、種五穀,方使生產力進步。”

“至於五帝之後,商周以青銅爲用,增制銅器,才使人力節省,出現各行各業。”

“再及春秋戰國,直到先秦,鐵器出現,又有百家爭鳴。”

“工家改革農具,農家編纂農學,儒家重修禮儀,陰陽家編制時節,墨家增守城之法,兵家發揚戰法,法家制定法律。”

“由此種種,方爲我大漢興盛之基!”

“似此等各科各類,所用不一,但又使我族類強盛,故統稱科學!”

“科學發展所成之技法,統稱爲技術。”

“由於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增進了生產力不斷進步,使我等由茹毛飲血,變得衣食無憂,懂節知禮。”

“故可知科學技術便是第一生產力,發展科學技術,可推動生產力進步!”

“孔明欲要求開源之法,便須求科學技術之進步!”

諸葛亮聽得這番解釋,便即緩緩點頭道:

“先生此言亦是金玉良言,若非先生言之,亮斷難慮及此事!”

實則科學技術爲第一生產力這一點,其實並不難以發現。

只要對歷史發展過程足夠了解,就能看出是技術不斷在推動生產力進步。

然則這對古人來說卻是一個極爲困難的事情。

因爲古代歷史從來不會着重於對科學技術進行記載,春秋筆法的存在,掩蓋了技術推動生產力進步的事實。

現在經得秦瑱一講解,諸葛亮瞬間明白了其中道理。

可在明白了此事之後,他便發現了一個問題。

既然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那他們現在的教育方式就出現了問題!

由於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導致不讀經史就不能做官。

凡世家子弟,皆是以經義學習爲主,完全忽視了能推動時代進步的其他學科。

尤其是在他們現在這個特殊的時代,相當一部分大儒將發揚聖人之言,作爲了自己的人生目標。

這樣下去,豈不是會導致生產力的增長逐步停滯?

這麼想着,他又想起了秦瑱在壽春所開辦的農家子學校,不由讚歎道:

“如此說來,先生之所以在壽春開辦農家子學院,也是爲之推動生產力進步?”

秦瑱見諸葛亮又理解了自己所爲之事,便點頭道:

“正是如此!似吾觀之,吾觀如今盛行之道,大多誇誇其談。”

“諸多學子,只知從他人之言而言之,學於此論,無異於空中樓閣,實無大用!”

“然則昔日武帝之時,儒生董仲舒進言‘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

“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今人沉迷此道,吾深感爲憾。”

“雖說不學儒道不知其禮,然則百家皆有其用,豈可獨尊儒術,而不學百家?”

“故吾開辦農學院,欲以此爲根基,以百家之學建立新式學校,一改如今學界浮華之風!”

說實話,秦瑱現在這番話語算是有些大逆不道的。

身爲大儒之婿,跟從大儒學了數載,以此進身。

現在卻在批判儒家先賢,還說要廢除獨尊儒術之論。

若是叫一般儒生聽到這話,說不得當場就要拔劍和他來個全武行了。

但諸葛亮作爲一個兼學百家經典之人,聽着這話,卻是一陣動容道:

“學生自蒙學以來,學遍百家之言,曾於荊州學宮,聽講於各方名士。”

“然則觀其各類人士,竟無一人像先生這般爲國爲民,還望先生再受學生一拜!”

說着,他便再度朝着秦瑱拜了下去。

如果方纔一拜是因爲秦瑱解了他多年之惑的話,現在這一拜就是純粹對秦瑱個人的敬佩!

因爲他知道秦瑱要做的這件事有多難!

即便是他,在聽到秦瑱建立農學院之時,都不禁搖頭。

暗道秦瑱此舉是空費力氣,若是爲了人才,不如多尋幾個士族子弟以爲己用,沒必要費氣費力的培養這些農家子弟。

但現在一知道緣故之後,他便是一陣動容。

明明秦瑱學究天人,掌握了國家發展的根本理論,卻因爲儒家盛行其道,不能將其學說公開。

只能選擇一個曲線救國的方式,藏着心中大志,獨自前行。

不計個人榮利,只爲改變家國大勢!

這是何等堅毅之心?又是何等偉大之舉?

一時間,秦瑱在他心中的形象越發高大了起來!

只覺秦瑱相比,那些名士只是徒有虛名,遠遠配不上這等名聲!

不過孔明這個人,不僅正直,而且理智,佩服秦瑱的同時,又擡頭沉聲道:

“學生以爲,先生此舉,實乃不世之偉業!”

“然則似先生此法改之,恐來日會有禍患及身!”

“須知如今儒學大行其道,先生現在只是興建農學校,自無人反對!”

“可若是重開百家之學,則必引大儒攻訐!”

“亮自知先生行事之原由,然則似那些不明之人,只會以先生爲異類,遲早會行剷除異己之事!”

“到了那時,恐怕便是使君信任,先生亦是獨木難支!”

而秦瑱看着諸葛亮如此提醒,便即笑道:

“此事吾自知之,所行之事,無非循序漸進!”

“如今所以告知孔明,便是欲借孔明之力助我。”

“吾欲先培養一批新學弟子,逐漸揚我新學之力。”

“待得幫手足夠多後,便可緩步推行新學之事!”

諸葛亮聽着這話,自是放下心來,他現在怕就怕秦瑱手段太過激烈,導致引起儒生大規模反抗。

但他細細一想,秦瑱如此機敏之人,憑自己便能看透家國本質,又豈會不知這些道理?

某種意義上來說,他這些擔心是沒必要的!

然而想到了這裡,他便對秦瑱建議道:

“先生自有經天緯地之才,學生自無多慮。”

“然則先生欲開辦新學,卻不當無學傳世。”

“學生聞先生曾編制農學教材,何不繼續爲此事,著書立說,託蔡公之名,而揚新學之力。”

“再是先生欲行改革之舉,當由上而下,今只教農家子弟,來日難免勢單力孤。”

“學生見這壽春城內,達官貴人子弟甚多,彼等進學皆靠家學教之,未有先生這般淵博。”

“何不向使君諫言,建一專門學校,收彼等入學中教授!”

“如此,彼等從先生而學,便知先生之理,待得彼等長成之後,亦可成爲先生助力!”

他尋思秦瑱既然要培養一批新學支持者,那就該培養一批強力一點的外援。

農家子弟雖然不錯,可哪裡比得上壽春城內這些達官貴人之子?

反正秦瑱現在都是要積蓄力量,現在培養這些官二代,等以後這些人獨當一面之後,自然而然會成爲秦瑱的助力。

到了那個時候,有大批當權者支持,即便那些名士有意見,也反抗不了秦瑱推行新學!

終究儒家力量再強,也就是一羣書生,哪裡能是當權者的對手?

他這個建議一說出來,秦瑱自是眼睛一亮。

心想孔明就是孔明啊,他怎麼沒想到這個辦法!

實則他心中也想建立一個書院,廣收士族子弟培養。

可思來想去,他覺得培養士族子弟的阻力太大,也就打消了念頭。

而諸葛亮這個辦法卻是極好,他不招士族子弟,就專門培養劉備麾下臣子的子弟。

一則劉備麾下臣子,有不少功勳貴族,家中沒啥家學。

他若是辦學招徒弟,這些大老粗必然趕着都要送過來。

二則他現在位於衆人之上,直接用地位去推行新學,這些臣子即便知道,也不敢和他多說。

唯一需要考慮的,在於弟子太多之後,會引起別人忌憚。

雖然老劉本人不是特別在意這些。

可架不住師徒關係太過密切,要是所有子弟都是他徒弟,這麼龐大的能量,足以引起別人的恐慌。

再者,他這麼忙,也沒有多少時間去教書。

想到此處,他便直接對孔明道:

“吾雖有慮此事,然則吾實難親自教授彼等!”

諸葛亮何等聰明,自然知道會有什麼患處,當即笑道:

“先生無需親自教之,只需擔任學校祭酒,聘請教習,編制教材即可!”

“只需先生親自編制教材,便可讓彼等先識先生之理。”

“至於如何教授,便須看先生所聘教習如何施展!”

“此等皆由先生主導,有何多慮也?”

祭酒,便是這個時代的學校校長。

他的意思也很直白,您老人家怕有問題,那就不要親自教。

只管擔任校長,編制教材,學生學什麼,那不就是由你控制麼!

這樣如果出了問題,也可推給教書的教習,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左右都是你自己的人,如何處置,那都是靠你掌握!

這樣把風險轉移了,那還擔心什麼?

秦瑱一聽這話,自是一陣側目,看着眼前尚自年少的諸葛亮,心中微驚道:

“孔明此法倒是不錯,然則待我思慮幾日再行決定!”

他心想孔明不愧是原本歷程中的大權臣,天生就是玩政治的高手。

這一手建立貴族學校的操作,還真有幾分日後的風範。

不過這事終究不太急,他自也不急着行事,當下又講話題轉到治國之論上。

諸葛亮見秦瑱沒有當即答應,自也不再多問。

由此二人便討論許久,直到夜幕降臨,秦瑱留下諸葛亮吃了一頓晚飯,又傳了一套竹簡給諸葛亮:

“此書爲吾以往所作,喚作《國富論》,其中自有富國之道,孔明可回去好生研習,不懂再來詢問於我!”

《國富論》自然不是秦瑱所寫,其本名《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用了近十年時間創作的經濟學著作。

這套書也是秦瑱前世自學經濟學的啓蒙教材。

其中關於市場經濟體制和宏觀干預的觀點,可謂西方經濟體系的根基。

不過其中有着大量實例舉證,皆不符合漢朝的實際狀況。

故而秦瑱將其一一改寫,最終纔得到這部大漢朝版本《國富論》。

由於其改寫內容幾乎佔據書裡大半內容,因而秦某人自是厚着臉將其歸爲自己所寫。

而諸葛亮哪裡知道這些,他只知道凡是秦瑱的東西都是寶貝。

得到書之後,便是如獲至寶,又是感動,又是感謝。

磨蹭了好久方纔牽着毛驢馱着竹簡離去。

至此,秦瑱便開始了對諸葛亮的全方位培養。

在培養其經濟學觀念的同時,也培養孔明對於唯物主義史觀的理解。

當然,其中也少不了其他的基本常識教導。

比如大地其實是一個圓形的球狀物體,又比如牛頓三定律,以及整個世界的地理分佈。

對於這些知識,諸葛亮自是來者不拒。

一方面感慨秦瑱的學識淵博,超乎想象。

一方面又在通過秦瑱實事求是的精神,不斷驗證秦瑱所說知識的真實性。

於是壽春城內便出現了一副奇特的景象。

一個身材高大的俊俏男子,有時候會在街上一邊閒逛,一邊記錄各種現象。

有時候又會在太陽底下立着兩根棍子,觀察棍影的移動角度,隨之寫寫畫畫,不知在算什麼。

面對此狀,劉備自然十分好奇!

他有心讓諸葛亮跟着秦瑱學習的是治國之道,怎麼這小子整天不務正業的到處亂竄?

由是他便把秦瑱叫道跟前詢問孔明的學習進度。

秦瑱對此,便表示明公放心,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按他的原話說:

“孔明天資卓絕,承吾業者,必此人也!”

劉備聽到這個話語,自是一陣驚異。

他尋思秦瑱到底教了諸葛亮一些什麼?還需要在太陽底下觀察棍影?

不過他雖然奇怪,但秦瑱這麼說了,他自也不好多問。

隨之他又讓諸葛亮來到府內問話,詢問其到底是在算什麼。

而諸葛亮聞之,便笑着給劉備表示,自己是在依照秦瑱方法計算大地周長,經過計算,得大地周長九萬餘里(漢朝一里爲415.8米)。

劉備自然不知算出大地周長有什麼用,只得問諸葛亮學習進度。

諸葛亮一聽,就表示先生學識淵博,學無止境,按照他原話是:

“從先生學之,方知天地之理,萬物之本,學之無盡,不覺自醉!”

總而言之,他是越學越起勁!

劉備看着二人如此情投意合,這才放下心來,索性不再多管。

如此,時間來到了四月上旬,北方一個消息,便再度打破了淮南的平靜。

而這個消息濃縮一下,便只有簡簡單單五個字,劉寵遇刺了!

第30章 軍中立威,着手佈局69.第69章 與老曹搶時間,秦瑱設謀65.第65章 郭嘉的分析,一蛇吞象82.第82章 周瑜的算計,孫策的狠厲第385章 劉備稱帝,休養生息274.第273章 兵圍郯縣,虓虎末路303.今晚估計是沒了第33章 劉使君背後有高人啊!289.第287章 許田圍獵,衣帶之詔131.第131章 不孝有三,妻賢禍少第356章 半渡而擊,劉磐之死第339章 劉備起兵,長沙攻防第322章 兵臨武夷,諸患皆平45.第45章 得一縱一,時機已至191.第191章 小吏樑習,劉曄vs郭嘉129.第129章 一毛不拔,君子之交181.第181章 路中悍鬼,窮途末路第334章 生子當如,父子同心182.第182章 大儒鄭玄,明公莫慌251.第250章 破釜沉舟,孔明奇策219.第219章 荊州局勢,甘寧到來72.第72章 狠人陳登,子爲父隱第7章 賈詡:此人若在,我等死無葬身之地矣53.第53章 撕破臉皮,呂布出兵第2章 先生若去,如斷我父一臂!第324章 將相無能,一日陷城149.第149章 襲承祖爵,荀攸之謀87.第87章 呂布:劉備還是個厚道人啊258.第257章 謀奪徐州,峰迴路轉第24章 未卜先知?老劉的決心306.第303章 組建商會,圖窮匕見第315章 軍馬換糧,頌聲作矣226.第226章 黃氏隱疾,以子代父256.第255章 陳登之策,自討苦吃51.第51章 請攻劉備,陳宮獻計239.第239章 瑜策之交,周瑜再謀116.第116章 劉家二郎,順道攀親133.第133章 少女心事,大才前來282.第281章 劉備回軍,大才陳羣210.第210章 宴席難盡,借之外力100.第100章 袁渙歸降,尊駕便是秦瑱?第321章 山越內亂,悍勇興霸159.第159章 陳策歸降,小人心切第34章 陳氏之謀,惆悵的老曹56.第56章 陷陣襲營,請君入甕57.第57章 四面皆敵,大獲全勝第352章 故人來訪,絕望的蔡瑁44.第44章 勸降橋蕤,請將軍赴死!87.第87章 呂布:劉備還是個厚道人啊第375章 暫借漢中,馬超之心222.第222章 江東動向,周瑜軍至第352章 故人來訪,絕望的蔡瑁164.第164章 劉勳之死,孫策來襲第356章 半渡而擊,劉磐之死第312章 南平山越,圖謀交州第324章 將相無能,一日陷城275.第274章 再施離間,立竿見影第360章 河北亂局始,張鬆起異心59.第59章 真真假假,疑慮頓消第35章 袁術出兵,秘密武器第313章 高爐鍊鋼,改制軍械47.第47章 以假亂真,相縣之謀184.第184章 虎父犬子,劉曄設謀100.第100章 袁渙歸降,尊駕便是秦瑱?224.第224章 力挽狂瀾,甘寧之威158.第158章 人以類聚,劉勳上鉤第310章 天子血詔,當誅九族57.第57章 四面皆敵,大獲全勝42.第42章 擒獲張勳,張飛服輸212.第212章 淮南底蘊,丈人罵婿183.第183章 出兵陳國,駱俊詐降145.第145章 太史之心,口燦舌蓮第320章 海上戰爭,掃平南越39.第39章 先聲奪人,料敵於先75.第75章 張飛穿針,敵有所隱第15章 昭姬貞姬,暗度陳倉112.第112章 是戰是和,溫侯自擇251.第250章 破釜沉舟,孔明奇策第308章 腹背受敵,賈詡獻策73.第73章 陳登謀孫策,羣雄會九江195.第195章 收穫滿滿,君即無子131.第131章 不孝有三,妻賢禍少190.第190章 兩手準備,曹操到來第312章 南平山越,圖謀交州279.第278章 蛇鼠一窩,暴雨將至199.第199章 入不敷出,出使荊州281.第280章 生擒呂布,徐州初定156.第156章 苦肉之苦,孺子不可教也第320章 海上戰爭,掃平南越175.第175章 湘君之賦,孔明到來72.第72章 狠人陳登,子爲父隱135.第135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水軍之難55.第55章 陽謀對敵,謀士間的較量126.第126章 共分汝南,袁術蒙了111.第111章 一敗塗地,孫策大慟300.第298章 碧眼兒的想法,孫氏獻降68.第68章 臥龍之兄,江表虎臣238.第238章 老曹幫大忙,孫策天塌了264.第263章 棄暗投明,說降張遼194.第194章 曹劉和談,薑還是老的辣
第30章 軍中立威,着手佈局69.第69章 與老曹搶時間,秦瑱設謀65.第65章 郭嘉的分析,一蛇吞象82.第82章 周瑜的算計,孫策的狠厲第385章 劉備稱帝,休養生息274.第273章 兵圍郯縣,虓虎末路303.今晚估計是沒了第33章 劉使君背後有高人啊!289.第287章 許田圍獵,衣帶之詔131.第131章 不孝有三,妻賢禍少第356章 半渡而擊,劉磐之死第339章 劉備起兵,長沙攻防第322章 兵臨武夷,諸患皆平45.第45章 得一縱一,時機已至191.第191章 小吏樑習,劉曄vs郭嘉129.第129章 一毛不拔,君子之交181.第181章 路中悍鬼,窮途末路第334章 生子當如,父子同心182.第182章 大儒鄭玄,明公莫慌251.第250章 破釜沉舟,孔明奇策219.第219章 荊州局勢,甘寧到來72.第72章 狠人陳登,子爲父隱第7章 賈詡:此人若在,我等死無葬身之地矣53.第53章 撕破臉皮,呂布出兵第2章 先生若去,如斷我父一臂!第324章 將相無能,一日陷城149.第149章 襲承祖爵,荀攸之謀87.第87章 呂布:劉備還是個厚道人啊258.第257章 謀奪徐州,峰迴路轉第24章 未卜先知?老劉的決心306.第303章 組建商會,圖窮匕見第315章 軍馬換糧,頌聲作矣226.第226章 黃氏隱疾,以子代父256.第255章 陳登之策,自討苦吃51.第51章 請攻劉備,陳宮獻計239.第239章 瑜策之交,周瑜再謀116.第116章 劉家二郎,順道攀親133.第133章 少女心事,大才前來282.第281章 劉備回軍,大才陳羣210.第210章 宴席難盡,借之外力100.第100章 袁渙歸降,尊駕便是秦瑱?第321章 山越內亂,悍勇興霸159.第159章 陳策歸降,小人心切第34章 陳氏之謀,惆悵的老曹56.第56章 陷陣襲營,請君入甕57.第57章 四面皆敵,大獲全勝第352章 故人來訪,絕望的蔡瑁44.第44章 勸降橋蕤,請將軍赴死!87.第87章 呂布:劉備還是個厚道人啊第375章 暫借漢中,馬超之心222.第222章 江東動向,周瑜軍至第352章 故人來訪,絕望的蔡瑁164.第164章 劉勳之死,孫策來襲第356章 半渡而擊,劉磐之死第312章 南平山越,圖謀交州第324章 將相無能,一日陷城275.第274章 再施離間,立竿見影第360章 河北亂局始,張鬆起異心59.第59章 真真假假,疑慮頓消第35章 袁術出兵,秘密武器第313章 高爐鍊鋼,改制軍械47.第47章 以假亂真,相縣之謀184.第184章 虎父犬子,劉曄設謀100.第100章 袁渙歸降,尊駕便是秦瑱?224.第224章 力挽狂瀾,甘寧之威158.第158章 人以類聚,劉勳上鉤第310章 天子血詔,當誅九族57.第57章 四面皆敵,大獲全勝42.第42章 擒獲張勳,張飛服輸212.第212章 淮南底蘊,丈人罵婿183.第183章 出兵陳國,駱俊詐降145.第145章 太史之心,口燦舌蓮第320章 海上戰爭,掃平南越39.第39章 先聲奪人,料敵於先75.第75章 張飛穿針,敵有所隱第15章 昭姬貞姬,暗度陳倉112.第112章 是戰是和,溫侯自擇251.第250章 破釜沉舟,孔明奇策第308章 腹背受敵,賈詡獻策73.第73章 陳登謀孫策,羣雄會九江195.第195章 收穫滿滿,君即無子131.第131章 不孝有三,妻賢禍少190.第190章 兩手準備,曹操到來第312章 南平山越,圖謀交州279.第278章 蛇鼠一窩,暴雨將至199.第199章 入不敷出,出使荊州281.第280章 生擒呂布,徐州初定156.第156章 苦肉之苦,孺子不可教也第320章 海上戰爭,掃平南越175.第175章 湘君之賦,孔明到來72.第72章 狠人陳登,子爲父隱135.第135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水軍之難55.第55章 陽謀對敵,謀士間的較量126.第126章 共分汝南,袁術蒙了111.第111章 一敗塗地,孫策大慟300.第298章 碧眼兒的想法,孫氏獻降68.第68章 臥龍之兄,江表虎臣238.第238章 老曹幫大忙,孫策天塌了264.第263章 棄暗投明,說降張遼194.第194章 曹劉和談,薑還是老的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