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劉備稱帝,休養生息

建安十四年,也即公元209年,在歷經了十二年的艱苦奮鬥之後,劉備終於掃平了天下諸侯。

當然,十二年是指劉備真正意義上起家的年份,實則自從黃巾之亂起兵後,劉備已經起起伏伏二十五年。

歷經二十五年滄桑,劉備從一介織蓆販履之徒,匡扶漢室,其中心酸歲月,外人不足道之。

總之,自從劉備回到朝廷之後,整個朝局的氣氛就開始變得有些微妙,不像是曹操在時的朝局爭鬥,而是有股暗流似乎在將其推往至尊之位。

事情從三月份開始,漢獻帝劉協便多次召見劉備進入宮中,備言禪讓之事,對劉備言道:

“朕在位近二十載,遭天下蕩覆,幸賴祖宗之靈,危而復存,得漢王興我炎漢,可知天命當歸。”

“夫大道之行,天下爲公;唐堯不私於厥子,而名播於無窮,朕竊慕焉,今其追踵堯典,禪位於漢王,王其毋辭!”

禪讓之事,本是劉協在六年前開始籌劃,不過當初劉備未曾領受,從那以後,劉協就過起了長達六年的傀儡生活。

這個傀儡比之曹操之時還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爲曹操之前把持朝政,起碼還會遵照劉協詔令。

可劉備封王之後則不然,天下諸事皆由秦瑱把控,呈報劉備之後,再行交給劉協查看,他連簽字的權力都沒有。

這也是三省六部制與三公九卿最爲不同的地方,三省六部制雖然分散了相權,鞏固了皇權。

但這個權力被誰所掌,那天下的權力就在誰手上,由是劉備便成了漢朝的實際掌控者,劉協徹底成了空架子。

不過對此劉協也沒有之前那麼大怨氣,因爲他已經讓過一次了,朝政由劉備掌控,他也樂得清閒。

只是如此過了六年,劉協也到了二十八歲,一輩子沒掌控過大權,每日只能坐在深宮之中。

對劉協而言,這種日子過得極爲痛苦,眼見天下恢復平靜,他索性便再度提出禪讓之事。

反正讓來讓去,天下都是老劉家的,他得了自由,劉備得了皇位,也算是兩全其美之事。

然則老劉終究忠心了漢室大半輩子,聽得此話自是大驚,執意不受,徑直請劉協收回成命。

劉協無奈之下,只得暫時打消了念頭,但劉備如此不允,其麾下文武衆臣,卻開始謀劃劉備登基之事。

是年六月,乎有各處來報言說弘農見鳳凰來儀,臨淄城麒麟出現,黃龍現於鄴郡,劉曄、龐統聞之,便來到府內示意劉備可行登基之事。

劉備未曾許諾,次日朝會,衆官向上稟報,劉協正式下詔宣告要行禪讓之事,劉備固辭不受。

又一日,劉備請王粲手書一封,上表天子,自稱德薄,請別求大賢以嗣天位。

劉協見之苦笑,謂衆人道:“朕本見漢王將興漢室,欲禪帝位與之,然則漢王謙遜,如之奈何?”

衆人聞之,便見華歆出列道:“昔漢王受王爵之時,三辭而詔不許,然後受之,今陛下可再降詔,漢王自當允從。”

劉協聞言無奈,又令桓階草詔,遣高廟使張音,持節奉璽至漢王宣佈禪讓詔書。

劉備得書之後,任舊覺得臉面上過不去,還是不允,劉協見之,又招荀彧、賈詡等人入見。

賈詡一聽便道:“此事也易,漢王所以不受,乃懼後世之名爾,陛下不若設一封禪臺。”

“擇吉日良辰,集大小公卿,盡到壇下,令天子親奉璽綬,禪天下與王,便可以釋羣疑而絕衆議矣。”

劉協聞之大喜,乃遣太常院官,卜地於繁陽,築起三層高壇,擇於八月庚午日寅時禪讓。

劉備聽此,只覺一陣無奈,只得招來秦瑱嘆道:“昔日吾與卿定勢於小沛城外,從未念及今日之境。”

“如今吾已危機人稱,天子卻要禪讓,欲陷孤爲不忠不義之人耶?孤豈效逆賊所爲!”

他知道,這一切背後多半都是秦瑱在推動,故而招來秦瑱抱怨,示意彼等有些太過急躁。

然則秦瑱聞之,卻道:“自古禪讓均是善談,從未見有受禪而受天下非議者,王本善君,何期如此膽怯?”

“再者,王上乃漢室苗裔,理合繼統以延漢祀,今得天下一統,百姓歸心,天子亦有此意,王上何不受之?”

劉備見狀,嘆息道:“孤雖是景帝之孫,並未有德澤以佈於民;今若受命稱帝,後世必遭非議!”

實際上讓劉備當皇帝,其人怎麼會不想當,只不過他總覺得現在便受禪稱帝,有些太過急躁了一些。

他老劉宣稱了大半輩子的匡扶漢室,結果現在天下剛剛一統,他就登基稱帝,這讓後世如何看他?

所以依照他的想法,需要再等幾年,天下大勢穩定之後,再行禪讓,這樣他做出了成績,方纔可以安心受位。

不過秦瑱一聽,就對老劉一笑道:“此非個人之願可定,漢王當真以爲如今受禪乃天子一家之意?”

“非也,此乃天下衆官之意!大王須知,我等至今,絕非一人兩人之力,乃是衆文武齊心合力,方有今日天下一統之果。”

“故如今大王受禪,不僅只是大王一人得利,衆文武皆會得利,大王不受,衆文武皆會生怨!”

“眼下天下方定,正當穩定人心,若因大王不受,又至人心散亂,來日亂象復起,如之奈何?”

實際上當老劉入了長安之後,很多事情就由不得劉備做主了,因爲現在劉備代表的是一個龐大利益團體。

只有劉備上位,這個利益團體才能上位,這也是爲什麼劉曄、龐統等人會不斷鼓吹劉備登基的原因。

現在劉備辭而不受,耽擱的不是一個兩個人的利益,而是一個巨大利益團體的利益,所以劉備必須儘快登基。

說着,他又補充了一句:“聖人云:名不正則言不順,今大王名正言順,有何可議?豈不聞天與弗取,反受其咎?”

一番話語說罷,劉備總算點了點頭嘆道:“罷了,卿如今之言,屬實陷孤於不義也!”

嘴上雖然有些埋怨,但他還是答應了秦瑱之言,而秦瑱說服劉備之後,次日便叫衆官前來請命。

至於八月受禪之時,獻帝請漢王劉備登壇受禪,壇下集大小官僚數百餘員,虎賁兵馬十餘萬,劉協親捧玉璽奉劉備。

壇下羣臣跪聽冊曰:諮爾漢王!昔者唐堯禪位於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於常,惟歸有德。

漢道陵遲,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亂滋昏,羣兇恣逆,宇內顛覆,賴漢王神武,拯茲難於四方,惟清區夏,以保綏我宗廟,豈予一人獲乂,俾九服實受其賜。

今恢文武之大業,昭爾之弘烈,皇靈降瑞,人神告徵;誕惟亮採,師錫朕命,全曰爾度克協於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遜爾位,於戲!天之歷數在爾躬,君其袛順大禮,饗萬國以肅承天命!

劉備在旁聽得此言,雙目含淚,固辭不受,嘴裡忙道:“備無才德,請擇有才德者受之。”

秦瑱見狀,便出列奏道:“王上平定四海,功德昭於天下,況是大漢宗派,宜即正位,已祭告天神,復何讓焉!”

衆官聞言,皆呼萬歲,拜舞禮畢,劉備方纔受印,改元章武元年,立妃糜氏爲後,弟子劉捷爲太子。

封秦瑱爲宰相,加鎮國公,關羽爲大將軍,加義國公,張飛爲驃騎將軍,加勇國公,劉協轉爲山陽王。

至此三公一王之下,荀彧、夏侯惇、賈詡、董昭、劉曄、張昭、張紘、呂布、張遼、趙雲、陳到、徐盛、徐庶、甘寧、周瑜、太史慈、袁渙、簡雍、孫幹、糜竺等文武三十餘人皆封列侯。

其餘衆臣,一一升賞,大赦天下,治下百姓,無不歡欣鼓舞,至於九月,關羽平定幷州消息傳來,劉備下詔五年之內平穩天下大勢。

就此,大漢進入了長達五年的修養生息之中,在這五年,爲了儘快恢復生產,秦瑱在全國推行保甲制度。

同時設立南平、交趾、南陽、東海、渤海、長安六大經濟特區,推行大漢全面的稅制改革,穩定市場價格。

如此五年時間,大漢十三州的局勢初步穩定,但不同於兩漢平定之時所實行的休養生息政策,此時的大漢雖然經過了戰爭的創傷,可卻極具侵略性。

因爲秦瑱所實行的工商興國政策雖然給大漢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可卻也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缺口!

畢竟,無論什麼貨物想要產出,都是需要大量勞動力的,但漢朝的生產力又不足以解放如此之多的勞動力。

所以當經濟特區設立之後,大漢便出現了相當規模的勞動力短缺問題,而爲了消除這種問題,就只有兩條道路。

第一是縮小工商業的規模,先保證民生,直到生產力發展到能支持多餘勞動力之後,再行發展工商業。

第二是加大軍事投入,不斷地前往周邊掠奪異族勞動力,來補充這一部分的勞動力缺失,全力攀科技樹。

顯然,秦瑱選擇的是後一條道路,在穩定國內局勢的情況下,加大對外劫掠的規模,掠奪大量俘虜。

而則一政策實行到了實處,便造成了劉備麾下幾乎年年動兵,除了對夷洲和南陽動兵之外,章武二年,江東總督魯肅對境內山越人開啓了清繳行動。

經過了數年的清繳,此時江東境內的山越人已然只剩十餘萬,在魯肅與諸將的配合之下,一舉剿滅了江東山越,俘獲了大量俘虜。

章武三年,驃騎將軍兼益南都督張飛,在諸葛亮的配合之下,對南中發起了主動進攻,深入不毛之地,討伐雍闓朱褒等豪族。

在秦瑱以夷制夷的政策下,諸葛亮以蠻兵組建無當飛軍,一面分化圖之,一面攻伐頑固勢力,其兵馬三月出徵,至於秋日,南中遂定。

至於章武四年,大漢境內奴隸總數已經超過了兩百萬,其主要分佈於江東、益州、關中、南陽等地,極大的加速了大漢國內工商業發展速度。

與此同時,秦瑱也沒忘了對科技樹的攀爬,在大興商業的同時,秦瑱開辦了國家科學院,以黃承彥等人不斷研發新式技術。

在這途中,由於鋼鐵冶煉、礦業開採等產業的不斷成熟,加上來自交州南部的橡膠得到使用,大漢科學院成功研發出了第一臺蒸汽式紡織機。

蒸汽機的出現,顯然意味着生產力的加速進步,在其反哺之下,蒸汽動力系統、蒸汽衝壓技術、礦業開採又進一步得到了發展。

甚至於爲了更好地開採煤礦,科學院有方士吸取煉丹炸爐的經驗,研製出了足以開山裂石的黑火藥。

而黑火藥一經出現,便得到了秦瑱的足夠重視,宣佈將黑火藥配方封鎖,除了官府之外,不能傳揚外界。

但他之所以封鎖,不是爲了禁止不用,而是爲了研發火繩槍,組建新式部隊,如此用了一年,火繩槍正式問世。

到了章武六年,隨着五年之期一至,秦瑱便上表劉備討伐遼東與高句麗,解決東北方向公孫家的患處。

在其建議之下,劉備允諾此議,於章武六年下令徵北將軍張遼北上討伐遼東,這一戰新式火繩兵與火炮第一次出現。

一經現世,天下皆驚,僅僅三個月,便攻入了遼東郡內,至於章武六年十月,遼東公孫康上表請降,張遼攻入了高句麗境內。

爲了開疆擴土,張遼並未返軍,而是修養生息,於次年三月領四萬大軍蕩平了高句麗,其後又率軍南下三韓,逾四月,遼東半島乃平。

消息傳入國內,龍顏大悅,親封張遼爲平北大將軍,以其新克諸地整合爲一州,曰爲朝鮮,以田豫擔任總督。

至此大漢四境強敵均被橫掃,唯有北方的鮮卑、羌族、羯、氐、匈奴等數十個胡人小國尚存。

爲了徹底解決邊疆之患,章武十年,漢昭武帝劉備下詔以兵馬北伐,準備收復長城以南的國土。

76.第76章 計破陳蘭,當塗陷落1.第1章 老曹不聽勸,那我走?126.第126章 共分汝南,袁術蒙了58.第58章 相縣攻略,迷惑的梅乾224.第224章 力挽狂瀾,甘寧之威第31章 囤積糧草,別有用心112.第112章 是戰是和,溫侯自擇第367章 進軍南陽,師徒相會149.第149章 襲承祖爵,荀攸之謀278.第277章 鏖戰郯縣,困獸之鬥260.第259章 異常舉動,日夜襲擾147.第147章 智取宛陵,世之豪傑295.第293章 調轉方向,軍中叛將第333章 沮授之謀,曹昂主事第370章 程仲德殞命陳留,關雲長威震華夏225.第225章 首戰不利,黃射求計第345章 功高震主,龐統來投165.第165章 故技重施,皖縣陷落195.第195章 收穫滿滿,君即無子277.第276章 徐庶借箭,衆叛親離21.第21章 初次會面,敢問使君之志?第369章 關羽動兵,奇襲洛陽第323章 攻伐交州,全據南海147.第147章 智取宛陵,世之豪傑64.第64章 曹操:劉備安得如此奇才?第335章 曹操襲鄴,陸遜使荊102.第102章 連戰連敗,紀靈之死140.第140章 保甲制度,招攬孔明168.第168章 初見二橋,文藝青年210.第210章 宴席難盡,借之外力227.第227章 周瑜殺招,孔明渡江244.第244章 鏖戰孫策,奇襲春谷203.第203章 士所不容,明珠暗投104.第104章 衆人計長,萬無一失301.第299章 全據江東,孫家虎女283.第282章 英雄時勢,北地之局第335章 曹操襲鄴,陸遜使荊287.第285章 賈詡奇謀,轉戰千里128.第128章 時光荏苒,再見曹操第7章 賈詡:此人若在,我等死無葬身之地矣259.第258章 着手破敵,四日之期66.第66章 郭嘉獻策,五家伐袁173.第173章 上善若水,周瑜的智慧第322章 兵臨武夷,諸患皆平244.第244章 鏖戰孫策,奇襲春谷59.第59章 真真假假,疑慮頓消第317章 逢紀所欲,兵臨東治265.第264章 張遼之請,徐庶北上172.第172章 存人失地,收縮防線128.第128章 時光荏苒,再見曹操第379章 三家齊聚,圍魏救趙第331章 封丘大戰,曹操奔逃50.第50章 我推斷有誤?陳宮死諫125.第125章 小將文稷,天命在劉304.第301章 反三足鼎立,改革稅制52.第52章 欲取先予,陳宮的反擊93.第93章 初見周瑜,破城之計291.第289章 關羽動兵,使虎相爭178.第178章 全才孔明,臥龍培養計劃229.第229章 劉表奪權,父子決裂136.第136章 廬江攻略,能人劉馥225.第225章 首戰不利,黃射求計第309章 謀國之士,許昌之亂第357章 人心離散,劉表獻降第340章 圍點打援,進軍益陽191.第191章 小吏樑習,劉曄vs郭嘉301.第299章 全據江東,孫家虎女299.第297章 進軍吳縣,孫家碧眼兒第23章 師禮以待,老劉的弱點266.第265章 兩千石的誘惑,臧霸出兵第375章 暫借漢中,馬超之心212.第212章 淮南底蘊,丈人罵婿101.第101章 驅虎吞狼,呂布發難第351章 生擒文聘,江夏失陷232.第232章 江上鬥將,破敵之機第335章 曹操襲鄴,陸遜使荊第35章 袁術出兵,秘密武器第312章 南平山越,圖謀交州199.第199章 入不敷出,出使荊州227.第227章 周瑜殺招,孔明渡江第360章 河北亂局始,張鬆起異心第33章 劉使君背後有高人啊!280.第279章 城內兵變,恍若鬼神231.第231章 魯肅出兵,再戰周瑜258.第257章 謀奪徐州,峰迴路轉第33章 劉使君背後有高人啊!第308章 腹背受敵,賈詡獻策第356章 半渡而擊,劉磐之死40.第40章 陳宮的推測,王禾就是秦瑱?297.第295章 留其全屍,最後通牒220.第220章 桀驁之將,水軍副督55.第55章 陽謀對敵,謀士間的較量110.第110章 大戰再起,又中計了?47.第47章 以假亂真,相縣之謀216.第216章 隱世高人,羣賢匯聚81.第81章 兩難之局,周瑜論勢80.第80章 整訓俘虜,紀靈來信274.第273章 兵圍郯縣,虓虎末路第11章 秦瑱用兵,老曹慟哭
76.第76章 計破陳蘭,當塗陷落1.第1章 老曹不聽勸,那我走?126.第126章 共分汝南,袁術蒙了58.第58章 相縣攻略,迷惑的梅乾224.第224章 力挽狂瀾,甘寧之威第31章 囤積糧草,別有用心112.第112章 是戰是和,溫侯自擇第367章 進軍南陽,師徒相會149.第149章 襲承祖爵,荀攸之謀278.第277章 鏖戰郯縣,困獸之鬥260.第259章 異常舉動,日夜襲擾147.第147章 智取宛陵,世之豪傑295.第293章 調轉方向,軍中叛將第333章 沮授之謀,曹昂主事第370章 程仲德殞命陳留,關雲長威震華夏225.第225章 首戰不利,黃射求計第345章 功高震主,龐統來投165.第165章 故技重施,皖縣陷落195.第195章 收穫滿滿,君即無子277.第276章 徐庶借箭,衆叛親離21.第21章 初次會面,敢問使君之志?第369章 關羽動兵,奇襲洛陽第323章 攻伐交州,全據南海147.第147章 智取宛陵,世之豪傑64.第64章 曹操:劉備安得如此奇才?第335章 曹操襲鄴,陸遜使荊102.第102章 連戰連敗,紀靈之死140.第140章 保甲制度,招攬孔明168.第168章 初見二橋,文藝青年210.第210章 宴席難盡,借之外力227.第227章 周瑜殺招,孔明渡江244.第244章 鏖戰孫策,奇襲春谷203.第203章 士所不容,明珠暗投104.第104章 衆人計長,萬無一失301.第299章 全據江東,孫家虎女283.第282章 英雄時勢,北地之局第335章 曹操襲鄴,陸遜使荊287.第285章 賈詡奇謀,轉戰千里128.第128章 時光荏苒,再見曹操第7章 賈詡:此人若在,我等死無葬身之地矣259.第258章 着手破敵,四日之期66.第66章 郭嘉獻策,五家伐袁173.第173章 上善若水,周瑜的智慧第322章 兵臨武夷,諸患皆平244.第244章 鏖戰孫策,奇襲春谷59.第59章 真真假假,疑慮頓消第317章 逢紀所欲,兵臨東治265.第264章 張遼之請,徐庶北上172.第172章 存人失地,收縮防線128.第128章 時光荏苒,再見曹操第379章 三家齊聚,圍魏救趙第331章 封丘大戰,曹操奔逃50.第50章 我推斷有誤?陳宮死諫125.第125章 小將文稷,天命在劉304.第301章 反三足鼎立,改革稅制52.第52章 欲取先予,陳宮的反擊93.第93章 初見周瑜,破城之計291.第289章 關羽動兵,使虎相爭178.第178章 全才孔明,臥龍培養計劃229.第229章 劉表奪權,父子決裂136.第136章 廬江攻略,能人劉馥225.第225章 首戰不利,黃射求計第309章 謀國之士,許昌之亂第357章 人心離散,劉表獻降第340章 圍點打援,進軍益陽191.第191章 小吏樑習,劉曄vs郭嘉301.第299章 全據江東,孫家虎女299.第297章 進軍吳縣,孫家碧眼兒第23章 師禮以待,老劉的弱點266.第265章 兩千石的誘惑,臧霸出兵第375章 暫借漢中,馬超之心212.第212章 淮南底蘊,丈人罵婿101.第101章 驅虎吞狼,呂布發難第351章 生擒文聘,江夏失陷232.第232章 江上鬥將,破敵之機第335章 曹操襲鄴,陸遜使荊第35章 袁術出兵,秘密武器第312章 南平山越,圖謀交州199.第199章 入不敷出,出使荊州227.第227章 周瑜殺招,孔明渡江第360章 河北亂局始,張鬆起異心第33章 劉使君背後有高人啊!280.第279章 城內兵變,恍若鬼神231.第231章 魯肅出兵,再戰周瑜258.第257章 謀奪徐州,峰迴路轉第33章 劉使君背後有高人啊!第308章 腹背受敵,賈詡獻策第356章 半渡而擊,劉磐之死40.第40章 陳宮的推測,王禾就是秦瑱?297.第295章 留其全屍,最後通牒220.第220章 桀驁之將,水軍副督55.第55章 陽謀對敵,謀士間的較量110.第110章 大戰再起,又中計了?47.第47章 以假亂真,相縣之謀216.第216章 隱世高人,羣賢匯聚81.第81章 兩難之局,周瑜論勢80.第80章 整訓俘虜,紀靈來信274.第273章 兵圍郯縣,虓虎末路第11章 秦瑱用兵,老曹慟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