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第184章 虎父犬子,劉曄設謀

說起楊弘其人,演義之中名喚“楊大將”,並不太出名。

在後世遊戲之中,也是一個智力不到八十的貨。

但實際上楊弘之所以能成爲袁術的心腹謀士,自然也不是什麼簡單之人,僅是一聽駱俊獻降這事,便覺事情不對!

他雖然戰略眼光比不上閻象,卻善於鑽研陰謀詭計,此時略微思慮,便對袁術道:

“陛下,駱俊此人於陳國爲相十數載,頗有政績,又兼忠心體國,爲四方所敬!”

“今劉寵雖被刺,生死未可知也,這等體國之人,何故便要降之?”

“再者,即便劉寵身死,陳王世子尚在,豈有避而不戰之理!”

“故臣敢斷言,此中必然有詐,若是從之,必遭大敗!”

袁術聽得此言,自是惱怒不已,心想之前便是駱俊鼓動劉寵拒絕自己請求。

現在劉寵已死,駱俊竟然還要存心設計謀害於他!

想到這裡,他便即大怒道:

“駱俊小兒欺吾,來人,與我割去使者口鼻,如樣送回陳縣!”

他這麼一惱怒,那使者便即驚懼,急忙下拜道:

“上公,此皆駱相之計,與在下無關,還望饒之!”

楊弘見狀,自是一步邁出,對袁術笑道:

“陛下且慢,我等遠來,難以攻城,駱俊如此,我等正好將計就計!”

說着,便上前在袁術耳邊耳語了幾句。

袁術聽罷,自是轉怒爲喜,拉着楊弘的手笑道:

“昔日朕因惱怒,不慎怪罪愛卿,今日方知朕之過也!”

“若無愛卿相勸,恐吾已中敵計。”

“此番若能取得陳縣,便爲楊卿之首功!”

如此一番言說,他便一拍案桌,對使者喝道:

“若不欲死,須從吾計!不從吾計,立死於此!”

那使者本就不是什麼忠臣義士,只是陳國小吏,一聽此言,便即跪伏道:

“願從上公之計,只願袁公饒命!”

袁術見狀,這纔將楊弘之計吩咐下去。

原來楊弘見得駱俊如此,心知駱俊方爲城中主事。

只要除去駱俊,他們將計就計,便能順勢入主陳縣。

而他的計策也很簡單,就是通過構陷的方式陷害駱俊其人。

就如秦瑱之前猜測的一般,實則張闓之所以能刺殺駱俊和劉寵,乃因駱俊本身與張闓有舊。

在原本歷程中,張闓便假借私事之名入得陳國,與駱俊來往。

由此趁機將駱俊刺殺,並且接連刺殺了劉寵。

但隨着時間線變動,劉寵多活了許久,導致原本並沒有交集的鄭玄路過陳國,創造了新的刺殺機會。

這就讓張闓和駱俊的這種關係沒有暴露出來。

現在劉寵在陽夏遇刺,駱俊又在陳縣主事,他們只要將這層關係爆出,便能將劉寵遇刺的主謀身份推給駱俊。

這樣,即便劉銜其人闇弱,城內其他官吏也不會饒了駱俊。

只要駱俊被制住,陳縣無人主事,他們入主陳縣,也就順理成章了!

在這等謀劃之下,信使被袁術逼反,又在死士的監視下返回了陳縣之內。

信使先去報了駱俊袁術已經中計,隨後便悄悄來到王府之內對劉銜道:

“世子,小人於袁術軍中聽得密報,言說駱相此番詐降是假,迎袁術入城是真!”

“因其懼世子不願迎入袁術,故假託詐降之名!”

“若叫袁術入得城內,恐世子王妃性命難保!”

劉銜先聽了袁術中計的消息,心中本來欣喜,又聽此言,頓時大驚,忙道:

“此信從何聽來,有何憑據?”

信使聽此,急忙胡縐道:

“因小人與袁術軍中小校友善,此去出使,其人告知於我!”

這等話語自是漏洞百出,若叫別人聽了,定然不信。

偏偏劉銜沒啥腦筋,一聽此話,便即驚道:

“何苦來哉,如今父親遇刺,安危不定,國相又裡通外敵,這可如何是好?”

信使見其如此,也不知該當如何,畢竟袁術只是叫他傳信構陷駱俊,但後面該當如何,卻也沒有指示。

實際上如果換個人來聽到這個消息,指不定就殺上駱俊家門去了。

可劉銜不過中人之姿,面對這些家國大事,但覺腦袋昏昏沉沉,不知如何是好。

之前有劉曄指點,讓他詢問駱俊處理諸事。

現在連駱俊也不能信了,他又該信誰去?

一時昏昏沉沉,竟然這麼問了信使一句,信使思慮左右他任務已經完成,索性支開劉銜便罷,思慮之後便道:

“世子即不知該如何處置,不妨詢問王妃如何!”

他一提點,便讓劉銜想起此事,又急忙進入府內求見其母。

劉銜之母,乃是陳國大族何氏之女。

因其才貌雙全,故被許作劉寵之妻,後劉寵繼位,即成了王妃。

相較於劉銜的闇弱,何氏更有主見,一聽這話,不僅沒有慌亂,反而訓斥劉銜道:

“汝亦劉氏子弟,高祖血脈。”

“昔日汝父十八便即弓馬嫺熟,保境安民。”

“今汝年已二十,不習弓馬便罷,竟無一絲汝父模樣!”

“既是駱俊裡通外敵,便即下獄既是,何來問我?”

劉銜因其父母皆強,自小怯弱,面對母親喝問,便哆哆嗦嗦道:

“駱相任官多年,國中黨羽遍佈,孩兒手無縛雞之力,安敢擒之?”

何氏一聽這話,就大怒道:

“若汝父薨,陳國必亡於孺子之手!”

但如此說着,見他一副窩囊模樣,又無奈道:

“即不敢擒,且喚他來,老身與你擒之!”

當下她便暗令王府侍衛埋伏,只待駱俊前來,便即動手。

劉銜聽此,自是如蒙大赦,急忙行出,卻又聽府外駱俊家人又要事來報。

他不知緣故,便將其招來一見。

如此問了方纔知曉,原來這是駱俊的下人,此來是爲密報駱俊窩藏了刺殺劉寵的兇犯。

又言說駱俊乃是張闓故友,張闓便是這次刺殺劉寵的真兇。

劉銜本就覺得駱俊不再可信,聽着這話,更是驚駭。

心想駱俊先迎袁術,如今又在窩藏罪犯,之前又勸劉寵出迎,莫非就是刺殺他父王的主謀?

想到此處,又想到駱俊在這城中黨羽遍佈,他便是背後發涼,只覺陰風陣陣。

只覺若是不先殺駱俊,恐怕早晚被駱俊所殺。

可終究自小便被駱俊看着長大,讓他誘殺長者,他又下不去手。

正疑慮間,便聽有人來報道:

“世子,劉子揚已返陳縣!”

一聽這話,劉銜差點就流出了眼淚來,等了許久,親人可算是來了!

當下他連駱俊也不想喊了,母親也給忘了,忙不迭便迎出了王府。

才一出門,就見到了風塵僕僕的劉曄站在府外。

要說劉曄爲什麼會前來,實則也是因緣際會。

因是之前劉寵遇刺,劉曄悔恨不及,忙將消息報給了劉備。

但見消息呈報之後,陳國的大局卻還要他穩定。

於是他便一邊請醫生給劉寵診治,一邊穩定軍心,此外還要穩定鄭玄的情緒。

還好鄭玄作爲長者,經歷多了,早已習慣。

不僅沒有怪劉曄不敬,還勸解劉曄冷靜,並且將張闓隨之前來的緣故告知。

劉曄本就知道張闓是袁術所派,聽了細節之後,便對鄭玄言道:

“鄭公不知袁術狼子野心,此人自稱帝之後,已成獨夫。”

“之前向陳王討要糧草被拒,便有心報復!”

“小子本以爲袁術會先進軍,不料竟然借鄭公之名行此。”

“如今陳王被害,袁術必然動軍北進。”

“好在吾主劉玄德心繫陳王安危,讓在下緊隨左右。”

“今雖被袁術得手,可在下已令快馬發信吾主增兵前來討伐袁術。”

“還望鄭公以陳國百姓爲念,暫留此地,助我穩定軍心,以免被亂賊所害!”

鄭玄本來就厭惡袁術這一次的行爲,現在一聽袁術還要入侵陳國,即慷慨笑道:

“可見幾年不見,玄德依舊以蒼生爲念。”

“今以汝在此穩定大勢,亦是善舉!”

“無須憂慮,此次陳王被刺,吾亦有過,自當助爾等穩定大局,不被賊人所趁。”

“既是如今袁術北進,汝又何必在此停留?”

“既有此才,自當往陳縣先穩大局,至於此處,老夫自會幫汝看顧!”

這麼一番勸解之下,劉曄自也安下心來。

眼見劉寵中箭之後面色發青,昏迷不醒,便知箭上多半有毒。

又兼華佗雲遊四方,不知現在何處,一羣庸醫又束手無策,短期內必然難以主事。

一想到鄭玄之言有理,他便將劉寵麾下大將盧楷喚來道:

“如今行刺之人已然探明,乃袁術部曲將張闓,此番借鄭公入朝之機行刺。”

“大王眼下重傷難治,無法主事,吾慮袁術恐要趁勢進攻。”

“將軍乃大王心腹之將,不能暫離,不妨分兵南下助守陳縣!”

盧楷其人隨時劉寵麾下戰將,但除了忠心之外,能力卻不出衆,聞聽此言,不由憂慮道:

“雖可分兵南下,但懼袁術難敵,如之奈何?”

而劉曄等的就是這句話,忙對盧楷道:

“我爲大王子侄,深受大王之恩,正是報效之時。”

“將軍若是信得過,便分兵數千與吾南下,吾自有法對敵袁術!”

盧楷聽此,心知劉曄本事不小,索性又令麾下偏將臧訥統領七千兵馬隨之增援。

劉曄得兵之後,便一路南下,及至固陵聚,便聽消息來報道:

“袁術已襲取寧平,正往陳縣進軍!”

臧訥一聽袁術將至,自是大驚,忙問劉曄道:

“袁術兵馬將至,我等當如何是好?”

劉曄見其如此恐懼袁術,便是暗歎劉寵麾下皆酒囊飯袋之徒,他想着自己回軍於此,袁術未必能知,可做伏兵。

思慮一陣之後,便令臧訥領軍於後道:

“將軍自於此處待命,我先去陳縣探知詳盡,待知敵軍底細之後,再傳令將軍進軍!”

如此安排了一番,劉曄方纔朝着陳縣之內行來。

那想纔到王府門口,便見劉銜一臉急切的行出,他連忙道:

“兄長何至於此,到底生了何事?”

劉銜見得劉曄,自是連忙抓住劉曄,又將今天發生之事說了一遍,完事便泣聲道:

“賢弟之前只告愚兄遇事便問駱相,今駱相已不可信,又該如何處之?”

他現在自是六神無主,只敢相信劉曄。

劉曄見得此狀,自是再度搖頭,心想若非自己在此,就憑盧楷、劉銜等人,不得被袁術生吞活剝了!

這麼簡單的離間計,劉銜怎麼就看不出來呢?

實際上劉曄哪裡知道,原本歷程中,劉寵和駱俊死後,陳國還真就毫無抵抗之力。

似劉寵妻兒老小皆無一人存世,只有駱俊還留下了一子一女。

不過現在他雖然不知這些人結局,卻不能坐視袁術任意施爲,當即便對劉銜表示道:

“兄長無須擔憂,小弟觀之,此乃袁術之計也!”

“駱相爲相十數載,必然不會輕易背叛大王!”

劉銜一聽這話,又是一驚,心想今日這反轉太過密集了一些。

到底孰真孰假?他又該信誰?

好在他這人雖活不明白,但也知道劉曄不會害他,當下便問道:

“那依子揚之見,爲兄該當如何行事?”

劉曄一聽此言,便即神色一沉,冷聲道:

“袁術施展如此毒計欲謀陳國,兄長索性便依王妃之言將駱相尋來!”

“待小弟略施一計,倒叫他袁術嚐嚐小弟的手段!”

他這人歷來行事果斷,如今袁術既然不講道義,他自然不會讓袁術善了。

言罷又給劉銜講了一番反制之策,劉銜聽之,又忙令人將駱俊招來府內。

54.第54章 兩線操作,看我破敵第326章 張津之死,交州平定第347章 失之東隅,黃祖之怒218.第218章 突發狀況,劉表出兵87.第87章 呂布:劉備還是個厚道人啊240.第240章 再結外援,分兵合兵215.第215章 元戎連弩,籌建大學248.第247章 雨中破敵,人心離散第346章 鳳雛之才,智計百出257.第256章 秦瑱決意,金印紫綬270.第269章 呂布退兵,銜尾追擊第324章 將相無能,一日陷城230.第230章 步步緊逼,周瑜vs諸葛亮第373章 雪崩之勢,曹操末路第348章 收之桑榆,大勢所趨248.第247章 雨中破敵,人心離散91.第91章 羣英會,周瑜的警覺217.第217章 依依惜別,鳳雛之志48.第48章 擒賊擒王,秦瑱之謀54.第54章 兩線操作,看我破敵121.第121章 四面皆敵,秦翊獻降73.第73章 陳登謀孫策,羣雄會九江第36章 糜竺的魄力,騎兵剋星221.第221章 甘寧歸心,取敗之道79.第79章 上兵伐謀,袁渙獻策295.第293章 調轉方向,軍中叛將81.第81章 兩難之局,周瑜論勢193.第193章 當局者迷,鄭玄之威103.第103章 孫策感慨,周瑜再謀111.第111章 一敗塗地,孫策大慟第324章 將相無能,一日陷城46.第46章 膨脹的呂布,混淆視聽第18章 中原亂局,劉備求賢119.第119章 歷史的慣性,子龍人狠話不多235.第235章 周瑜悔悟,窮寇當追第355章 兩次詐城,江陵陷落第318章 漢越雜居,屠夫之名第15章 昭姬貞姬,暗度陳倉232.第232章 江上鬥將,破敵之機188.第188章 四面漢歌,張勳獻降240.第240章 再結外援,分兵合兵233.第233章 極限拉扯,哀兵必勝51.第51章 請攻劉備,陳宮獻計127.第127章 袁術之怒,雖勝尤敗第343章 旬始星象,臨沅陷落148.第148章 玉璽風波,劉協之喜285.第283章 作壁上觀,軍政分治308.第305章 強國之道,大戰將起68.第68章 臥龍之兄,江表虎臣第360章 河北亂局始,張鬆起異心296.第294章 陷陣之志,孫家末路104.第104章 衆人計長,萬無一失第378章 長安兵變,馬超之死53.第53章 撕破臉皮,呂布出兵200.第200章 荊州才俊,魏延來投第349章 自證陷阱,直取江陵第325章 無冕之王,士燮歸附第32章 徐州君臣,呂布的驚訝75.第75章 張飛穿針,敵有所隱3.第3章 臨行三策,掛印而去140.第140章 保甲制度,招攬孔明256.第255章 陳登之策,自討苦吃第378章 長安兵變,馬超之死187.第187章 即食肉糜,速勝之策61.第61章 劉備已取相縣?呂布破防了107.第107章 呂布大驚,玄德欲殺布耶?182.第182章 大儒鄭玄,明公莫慌255.第254章 豪氣陳登,秦瑱至矣!57.第57章 四面皆敵,大獲全勝205.第205章 治亂之賊,緩兵之計263.第262章 三言三策,相見恨晚246.第245章 料敵制勝,春谷陷落第354章 預敵於先,計擒霍峻270.第269章 呂布退兵,銜尾追擊287.第285章 賈詡奇謀,轉戰千里第341章 緩步進軍,繞襲其後286.第284章 怕應羞見,棄我去者第344章 太史慈vs黃忠,劉磐撤軍第378章 長安兵變,馬超之死97.第97章 周瑜醒悟,孫策暴怒21.第21章 初次會面,敢問使君之志?266.第265章 兩千石的誘惑,臧霸出兵269.第268章 呂布之勇,徐州危矣58.第58章 相縣攻略,迷惑的梅乾177.第177章 謂之美玉,代師傳藝185.第185章 陳縣之戰,大敗袁術第385章 劉備稱帝,休養生息第340章 圍點打援,進軍益陽200.第200章 荊州才俊,魏延來投第11章 秦瑱用兵,老曹慟哭196.第196章 情報機構,監察之要192.第192章 鄭玄的怨念,懷疑人生的曹操第30章 軍中立威,着手佈局78.第78章 孫 呂兩面進軍,爾敢謊報軍情?第360章 河北亂局始,張鬆起異心227.第227章 周瑜殺招,孔明渡江249.第248章 何喜何傷,言者無心222.第222章 江東動向,周瑜軍至251.第250章 破釜沉舟,孔明奇策
54.第54章 兩線操作,看我破敵第326章 張津之死,交州平定第347章 失之東隅,黃祖之怒218.第218章 突發狀況,劉表出兵87.第87章 呂布:劉備還是個厚道人啊240.第240章 再結外援,分兵合兵215.第215章 元戎連弩,籌建大學248.第247章 雨中破敵,人心離散第346章 鳳雛之才,智計百出257.第256章 秦瑱決意,金印紫綬270.第269章 呂布退兵,銜尾追擊第324章 將相無能,一日陷城230.第230章 步步緊逼,周瑜vs諸葛亮第373章 雪崩之勢,曹操末路第348章 收之桑榆,大勢所趨248.第247章 雨中破敵,人心離散91.第91章 羣英會,周瑜的警覺217.第217章 依依惜別,鳳雛之志48.第48章 擒賊擒王,秦瑱之謀54.第54章 兩線操作,看我破敵121.第121章 四面皆敵,秦翊獻降73.第73章 陳登謀孫策,羣雄會九江第36章 糜竺的魄力,騎兵剋星221.第221章 甘寧歸心,取敗之道79.第79章 上兵伐謀,袁渙獻策295.第293章 調轉方向,軍中叛將81.第81章 兩難之局,周瑜論勢193.第193章 當局者迷,鄭玄之威103.第103章 孫策感慨,周瑜再謀111.第111章 一敗塗地,孫策大慟第324章 將相無能,一日陷城46.第46章 膨脹的呂布,混淆視聽第18章 中原亂局,劉備求賢119.第119章 歷史的慣性,子龍人狠話不多235.第235章 周瑜悔悟,窮寇當追第355章 兩次詐城,江陵陷落第318章 漢越雜居,屠夫之名第15章 昭姬貞姬,暗度陳倉232.第232章 江上鬥將,破敵之機188.第188章 四面漢歌,張勳獻降240.第240章 再結外援,分兵合兵233.第233章 極限拉扯,哀兵必勝51.第51章 請攻劉備,陳宮獻計127.第127章 袁術之怒,雖勝尤敗第343章 旬始星象,臨沅陷落148.第148章 玉璽風波,劉協之喜285.第283章 作壁上觀,軍政分治308.第305章 強國之道,大戰將起68.第68章 臥龍之兄,江表虎臣第360章 河北亂局始,張鬆起異心296.第294章 陷陣之志,孫家末路104.第104章 衆人計長,萬無一失第378章 長安兵變,馬超之死53.第53章 撕破臉皮,呂布出兵200.第200章 荊州才俊,魏延來投第349章 自證陷阱,直取江陵第325章 無冕之王,士燮歸附第32章 徐州君臣,呂布的驚訝75.第75章 張飛穿針,敵有所隱3.第3章 臨行三策,掛印而去140.第140章 保甲制度,招攬孔明256.第255章 陳登之策,自討苦吃第378章 長安兵變,馬超之死187.第187章 即食肉糜,速勝之策61.第61章 劉備已取相縣?呂布破防了107.第107章 呂布大驚,玄德欲殺布耶?182.第182章 大儒鄭玄,明公莫慌255.第254章 豪氣陳登,秦瑱至矣!57.第57章 四面皆敵,大獲全勝205.第205章 治亂之賊,緩兵之計263.第262章 三言三策,相見恨晚246.第245章 料敵制勝,春谷陷落第354章 預敵於先,計擒霍峻270.第269章 呂布退兵,銜尾追擊287.第285章 賈詡奇謀,轉戰千里第341章 緩步進軍,繞襲其後286.第284章 怕應羞見,棄我去者第344章 太史慈vs黃忠,劉磐撤軍第378章 長安兵變,馬超之死97.第97章 周瑜醒悟,孫策暴怒21.第21章 初次會面,敢問使君之志?266.第265章 兩千石的誘惑,臧霸出兵269.第268章 呂布之勇,徐州危矣58.第58章 相縣攻略,迷惑的梅乾177.第177章 謂之美玉,代師傳藝185.第185章 陳縣之戰,大敗袁術第385章 劉備稱帝,休養生息第340章 圍點打援,進軍益陽200.第200章 荊州才俊,魏延來投第11章 秦瑱用兵,老曹慟哭196.第196章 情報機構,監察之要192.第192章 鄭玄的怨念,懷疑人生的曹操第30章 軍中立威,着手佈局78.第78章 孫 呂兩面進軍,爾敢謊報軍情?第360章 河北亂局始,張鬆起異心227.第227章 周瑜殺招,孔明渡江249.第248章 何喜何傷,言者無心222.第222章 江東動向,周瑜軍至251.第250章 破釜沉舟,孔明奇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