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荀採要出嫁

五萬人的編制就是這樣,李煜已經決定以後不再親自率軍出戰,是故沒有準備自己的部隊。趙風已經真正成爲親衛隊,麾下裁撤爲三百人,轉爲武警編制。

他的地位不會因此降低,只會不斷提升。將士們出征在外,用生命賺取功勳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自治區不能沒有李煜,沒有李煜或許自治區就沒有了,至少沒有了自治區百姓能夠信服和膜拜的精神領袖。

趙風的職位,就顯得非常重要,外出作戰的將士沒了,那麼補充便是。但的李煜保護不了,那麼對自治區絕對是非常強大的打擊。故而就算趙風這三百人全部死光,都必須要保證李煜的安全,這是必須的。

也因爲這個關係,就算是黃忠或者李文這類職位高,或者身份特殊的將領,對趙風也是非常敬重。對於趙風來說,他本來就是一個遊俠,沒有學習太多的兵法韜略,讓他統兵打仗那是害人,不過作爲保鏢,他有一千種方法能保護好自己要保護的對象。

親衛隊長這個職位,不得不說,非常合他的胃口。

徐庶本來按說也可以擔任校尉,不過他對參謀制度最近也是非常感興趣,於是提交調職申請,希望能夠進入參謀部學習幾年。對於這種好學的下屬,李煜自然是非常歡迎,於是批准了他的申請。

如此一來,卻是幫程昱分擔了不少的工作。畢竟後者如今已經是督郵,本職工作也不容忽視,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去兼顧參謀部那邊。

軍隊的確有被打散重編的嫌疑,這樣無疑對軍隊的戰鬥力有很大的破壞。不過好在中高級軍官並沒有更換,這就能確保重新訓練的效率。對於中低級的軍官和士卒來說,有過在別的軍隊服役的經驗,可以讓他們更加了解對方的情況,以後配合起來也能更容易些。

目前而言,從184年到189年董卓入京這五年多的時間裡,吳越地區暫時不會有什麼戰亂需要頭痛。李煜需要頭痛的是,五年後是否會有一批人過了服役的時間。畢竟四年前就有不少三十歲的人,再過五年不少人已經四十歲,體能已經大幅度下降。

對於普通士卒,甚至伍長來說,若是到了四十歲還沒辦法升爲什長,退伍是最好選擇。把這種體力和力氣跟不上別人的士卒和軍官拉上戰場,不僅是對他們生命的不負責任,更是對他們所在部隊的不負責任。

“仲德,你說規定二十歲以上的年輕人,都要進入軍營服兵役,並且要接受爲期三年左右的軍事訓練,三年後根據成績,根據個人意願有限選拔爲志願軍,你看怎麼樣?”李煜直接把程昱叫了過來,當然一起旁聽的還有袁渙、荀衍、歐陽行和徐庶。

“漢律規定,年二十三即入軍營服役。”程昱沒有直接回答,只是把漢律搬了出來。哪怕如今這個制度已經處於半廢棄的狀態,但卻好歹提供了法律依據。

“二十三歲太久,二十歲就好,在地方接受訓練三年,作爲預備役。三年後根據表現轉爲志願軍,進入軍隊服役。伍長以下志願軍,超過四十五歲退役,戰爭年間可延長到五十歲,如何?”李煜提議道。

“若志願軍報名人數不足如何?”徐庶很快就想到了一個問題。

“提高軍人待遇,提升軍屬待遇,加大宣傳力度。若這樣還不識擡舉的話,那麼就按照作訓成績,擇優強制錄取!”李煜想了想回道。

“財政開支會很大!”袁渙提醒了句。

“將來五年,自治區的軍隊財政預算要佔財政總收入的四成,再以後將會進一步提升。最高的時候,可能會達到五成,甚至是六成,大家要以這個作爲基礎,製作好將來十年的預算,不要太樂觀,給我擠壓每一文銅錢!”李煜鄭重的說道。

“五年後,要打仗嗎?”程昱很快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保守估計是五年,或許是六年後,甚至是七年後,戰爭規模或許會逐漸提升。真正會到達哪個程度不得而知,但只能說是未雨綢繆吧!”李煜嘆了口氣。

若是以前,歷史基本上還在自己認知的範圍內。董卓入京是在五年後,諸侯討董差不多就是在六年後進行。但如今卻讓他知道了,不少歷史上沒有的東西,比如劉宏在巴蜀安排了後路云云。

仔細查看這幾年的歷史,若沒有自己出現,若黃巾軍沒有出現那麼多的變故,若張修和馬相他們起義失敗,一切按照歷史進程來看的話。

劉宏的計劃不斷失敗,但是他又不能動用國庫去實施計劃,所以只能進一步斂財。世家顯然也意識到了他背後的小動作,所以不斷的勸諫,說是爲了忠義爲了大漢,但實際上若劉宏真的那麼做,那麼他的死亡說不定還要提前一兩年的時間。

打着祖宗家法,打着爲國爲民,打着什麼不與民爭利的口號,不斷削弱皇權,哪個朝代的臣子不都把這一手玩溜了?何謂民?到頭來百姓的利益依然是得不到維護,真正在背後吃飽吃肥的還是各地的世家而已……

如今自治區每年提供的稅收可不少,這也刺激到了各地州郡的稅收,居然也有小幅度的‘提高’。國庫充裕,關鍵還是內帑充裕,劉宏的日子應該比歷史上的好過了不少。

關鍵巴郡已經完全被張修和馬相他們經營成了大後方,前段時間朝廷派了盧植過去討伐,結果三萬人在山林裡面被伏擊,損失殆盡。是否會進一步組建軍隊,還要看劉宏的心情。盧植也因此被革職,沒有下牢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劉宏也的確狠辣,爲了打擊盧植,把三萬多士卒給填了進去。不考慮那些世家出身的軍官,三萬條生命就爲了政治鬥爭犧牲,什麼名將什麼謀主,和政客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

既然是以戰爭作爲背景,那麼別說全員兵役制度,就算全部年輕人,甚至十六歲的少年加入軍隊裡面,都很合理。就兵源而言,自治區的百姓受教育程度更高,體質更高,更懂得服從和刻苦。以前都說丹楊兵戰鬥勇猛,但要做最合格的兵源,只怕還要數自治區。

自治區目前有人口二百七十萬,這是經過初步統計後的結果。不考慮武夷山一帶的生番,符合規定的年輕人大概有五十萬左右,就算是按照預備役的方法來訓練,只怕也是一筆很大的開支。好在最關鍵的糧食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

沒有人會懷疑李煜的話,只能判斷爲他知道了些不爲人知的消息。

五年後又要打仗,關鍵看起來規模還會不小,袁渙和荀衍不免有點擔心,李煜是不是打算造反,就算不是也不值得高興,上次他如此重視軍隊建設,結果不多時黃巾作亂就爆發了。而如今看起來,下一次的戰爭,其規模只怕還要在黃巾作亂之上!

大漢江山還能得到安寧嗎?大漢的傳承還能得到存續嗎?兩人不免有點迷茫起來!

“說起來,舍妹荀採,即日將大婚,還請大人賞臉!”即將離開的時候,荀衍突然想起了什麼,直接來到李煜面前,遞了一張請帖過去。

“陳韜要當新郎官了?”看了看新郎的名字,李煜不免帶着調侃的語氣說道。

當初在潁陰,陳韜本來只是打算結束一場鬧劇,誰知道卻是把自己給搭了進去。荀採首先是來到了自治區,在這裡玩了幾個月,也曾經加入過墨家學會進行學習和討論。

這幾個月下來,她對自治區開始有了更多的興趣,不打算回去了。和自治區比起來,潁川那邊雖然學風也是非常濃厚,但學習熱情比不上這裡。關鍵那裡學習都是世家或者少數寒門子弟,這裡卻是自下而上,哪怕是普通百姓都能接受啓蒙。

留下來需要有一個藉口,本來荀採打算應徵當一個秘書,據說女秘書是李煜發明的。奈何新任的幾個縣令,卻是遮遮掩掩,請的都是男秘書,頓時就讓她鬱悶了很久。

這不剛好陳韜忙完了手頭上的軍務,想起似乎家裡還有個客人需要招待……

結果到底是爲什麼,兩人居然打算成親了這點……李煜說真的這一個多月下來幾乎就沒有關心過。又不是明朝的錦衣衛,誰關心下屬的隱私問題。到底是酒後亂.性,還是酒後被逆推誰管他!咳……李煜表示真的沒有覬覦下屬的隱私,只是那件事鬧得有點大……

“安邦允文允武,才華出衆卻也是難得的英才。本來家父打算在背後推動一番,讓他能夠入京爲議郎,只可惜他並不肯離開自治區,卻是甚爲可惜。

昔日家父和家叔,與陳太尉也算有舊,兩家關係也還可以。事已至此,放任一下去不管對安邦還是對舍妹都不好,經家父同意,允許二人成親。”荀衍也是頗爲不好意思。

果然陳韜是被逆推的麼?李煜不免八卦起來……若是如此,荀氏女倒是真性情中人!

話說你荀氏什麼意思,還打算在背後挖我的人?李煜不免有點不爽,對荀氏的戒備又升了一級。不過想想也是正常,自治區官職再高也是地方官,尤其還是吳越這種蠻荒之地。

兩人成親之後,陳韜也是荀氏的女婿,誰不想讓他能更進一步,這樣荀氏也有面子。要說只能說,誰讓陳韜背後的陳家,和自己已經徹底掛鉤。

荀衍更不知道都是,陳韜更是李煜的虔誠者,且已經加入了墨門內門。對他的忠誠,李煜並不懷疑。

“說起來令兄荀悅是否會南下?”李煜好奇的問道。

荀悅雖然是潁川荀氏,但早年喪父,家裡的環境並不好,和郭嘉的情況差不多。雖然都是世家子弟,但卻更接近平民百姓,這也使得他更關心百姓的情況。

在荀氏子弟裡面,荀悅是混得最不好的,甚至不少思想和當時也是格格不入。不過很巧合的是,和墨門的思想有不少相似之處,李煜對他的興趣可以說比荀彧和荀攸還大!

關鍵是,若荀氏真的有可爲他所用之人,那必然是荀悅無疑!

第106章 呂布吞徐州第27章 痛踩劉玄德第92章 糜竺要交易第59章 決策進行時第76章 無人能阻擋第170章 帝國的動作第107章 遷居與人事第66章 得傳國玉璽第37章 趙雲初入伍第111章 作物大封鎖第158章 大修煉時代第17章 絕對的碾壓第30章 拜訪陵陽令第120章 調戲蜀漢軍第24章 墨門徒楊浪第143章 血虐王凌部第168章 和平的演變第147章 究竟誰算誰第150章 打到黃河邊第17章 正式的就職第56章 匆匆又兩年(上)第57章 人才一籮筐第105章 門閥級峰會第100章 神兵贈猛將第71章 目標天柱山被人忽略的那些女人背景第88章 幕後的黑手第74章 以革命之名第110章 劉備的算計第67章 江夏蠻作亂第77章 兩炮定宛陵第75章 陸康的奏章第118章 管寧的族弟第95章 三猛士應召第9章 李懿來求援第134章 發現夷州島第90章 十三路大軍第97章 遷至桃源鎮第9章 李懿來求援第126章 瘟疫大爆發第165章 分裂的倭國第110章 劉宏的苦惱第24章 墨門徒楊浪第28章 鬧劇與演講第102章 豐收的季節第55章 兵委和政委第93章 坑慘了糜竺第5章 第一次趕集第142章 輕取汝南郡(下)第29章 離別和贈禮發現《三國演義》和《笑傲江湖》很像第67章 江夏蠻作亂第149章 夏侯惇戰隕第62章 狠狠刷聲望第134章 發現夷州島第127章 日常進行時第46章 戰後慶功宴第69章 劉辯被死亡第56章 匆匆又兩年(上)第18章 最後大決戰第62章 狠狠刷聲望第105章 呂布的野望第77章 兩炮定宛陵第25章 墨家與共產第133章 漁業帶船業第104章 李煜的後手第44章 大漢在改變第143章 血虐王凌部第33章 墨門與劉宏第123章 孫堅的逆襲第47章 初訪武夷蠻第55章 人事和人才第81章 初至自治區第146章 雙方的算計第40章 新人與新軍第7章 華麗的逆襲第107章 路線的討論第157章 仿若曾相識第146章 雙方的算計第58章 第一條鐵路第14章 世家的尊嚴第15章 漢聯合帝國第86章 廬江自治區第130章 各自的姻緣第97章 遷至桃源鎮第146章 雙方的算計第19章 高歌鬧革命第142章 輕取汝南郡(下)第12章 信號發給誰第80章 各方的反應第35章 交心卞玲瓏第78章 一天下五城第123章 孫堅的逆襲第120章 調戲蜀漢軍第40章 新人與新軍第106章 陳氏的決定第28章 鬧劇與演講第44章 大漢在改變第77章 英烈紀念碑
第106章 呂布吞徐州第27章 痛踩劉玄德第92章 糜竺要交易第59章 決策進行時第76章 無人能阻擋第170章 帝國的動作第107章 遷居與人事第66章 得傳國玉璽第37章 趙雲初入伍第111章 作物大封鎖第158章 大修煉時代第17章 絕對的碾壓第30章 拜訪陵陽令第120章 調戲蜀漢軍第24章 墨門徒楊浪第143章 血虐王凌部第168章 和平的演變第147章 究竟誰算誰第150章 打到黃河邊第17章 正式的就職第56章 匆匆又兩年(上)第57章 人才一籮筐第105章 門閥級峰會第100章 神兵贈猛將第71章 目標天柱山被人忽略的那些女人背景第88章 幕後的黑手第74章 以革命之名第110章 劉備的算計第67章 江夏蠻作亂第77章 兩炮定宛陵第75章 陸康的奏章第118章 管寧的族弟第95章 三猛士應召第9章 李懿來求援第134章 發現夷州島第90章 十三路大軍第97章 遷至桃源鎮第9章 李懿來求援第126章 瘟疫大爆發第165章 分裂的倭國第110章 劉宏的苦惱第24章 墨門徒楊浪第28章 鬧劇與演講第102章 豐收的季節第55章 兵委和政委第93章 坑慘了糜竺第5章 第一次趕集第142章 輕取汝南郡(下)第29章 離別和贈禮發現《三國演義》和《笑傲江湖》很像第67章 江夏蠻作亂第149章 夏侯惇戰隕第62章 狠狠刷聲望第134章 發現夷州島第127章 日常進行時第46章 戰後慶功宴第69章 劉辯被死亡第56章 匆匆又兩年(上)第18章 最後大決戰第62章 狠狠刷聲望第105章 呂布的野望第77章 兩炮定宛陵第25章 墨家與共產第133章 漁業帶船業第104章 李煜的後手第44章 大漢在改變第143章 血虐王凌部第33章 墨門與劉宏第123章 孫堅的逆襲第47章 初訪武夷蠻第55章 人事和人才第81章 初至自治區第146章 雙方的算計第40章 新人與新軍第7章 華麗的逆襲第107章 路線的討論第157章 仿若曾相識第146章 雙方的算計第58章 第一條鐵路第14章 世家的尊嚴第15章 漢聯合帝國第86章 廬江自治區第130章 各自的姻緣第97章 遷至桃源鎮第146章 雙方的算計第19章 高歌鬧革命第142章 輕取汝南郡(下)第12章 信號發給誰第80章 各方的反應第35章 交心卞玲瓏第78章 一天下五城第123章 孫堅的逆襲第120章 調戲蜀漢軍第40章 新人與新軍第106章 陳氏的決定第28章 鬧劇與演講第44章 大漢在改變第77章 英烈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