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陳氏的決定

峰會只是一個態度問題,其實大家都在雒陽爲官,要聚一聚也不難。

顯然目前大家還遵守規矩,並沒有誰打算拆夥單幹,李煜的出現的確帶來了很大的誘惑。尤其是高產作物的出現,會使得原有的一些平衡被打破。

好在大漢幾個大門閥早在三四年前,就已經有了一個龐大的計劃,爲此已經準備了三年多將近四年的時間。現在要退出的話,早期的投資會全部打水漂,而且也會帶來太多不確定性因素,是故袁閥必須要堅定大家的立場。

對李煜動手,必須要在計劃實施完畢之後,這是一個底線,爲此他們袁閥願意加大投入。把破壞的平衡,好歹降低到最小。

事情定了下來,那麼會議也宣佈結束,袁閥準備了豐盛的宴會,甚至歌舞也沒有少。在外人看來這次峰會和普通的宴會沒什麼區別,二代們也趁機鞏固了友誼。

一切都很自然,只是一切都已經在隻言片語之間已經結束。門閥閥主說出的,哪怕只是一句話,有時候就是一家人,甚至一個世家的覆沒。

宴會上自然有人提及到了袁渙和陳瑀他們,袁滂一直保持中立不站隊,已經在去年就弄下來了。繼任的劉郃也死在了他們的算計下,最後楊賜就當上了司徒,說起來劉郃的孫子劉行也在自治區,不過十三歲的小屁孩沒有必要在意。

“袁渙還這樣不識擡舉?”王允看向袁隗,目前這種事情都由賦閒在家的他來負責。

“與其父相仿!”袁隗淡淡一笑。世家已經派人和袁渙聯絡過,希望能讓他成爲內應,甚至進一步控制自治區,結果袁渙卻只是專心做他的縣丞,沒有要參與政治爭鬥的意思。

“弄下來?”王允問了句。

“王美人有孕!”袁隗卻是說了句風馬牛不相及的話來。

“板楯蠻可定!”王允笑了笑,立刻就明白過來了。

“陳瑀和陳琮呢?”黃琬順勢問了句,陳韜這個庶子卻是被選擇性遺忘了。

“態度曖昧!”袁隗皺了皺眉。

“陳氏有族人在下邳?”黃琬想了想。

“或可一試!”袁隗想了想點頭回道。

一旁的小字輩把這些話都聽在耳中,聽明白的微微一笑,但如同王凌這個武將就有點跟不上,不得已只能向鄰座的黃奎詢問。

“袁渙乃陛下任命!”黃奎不好明說,只是提醒了句。

王凌聞言卻也是立刻恍然大悟,拱手致謝。他只是不知道那麼多的事情,只要知道關鍵那麼整件事情就不難理解。

甚至他能引申出其他的一些意思,比如袁渙,目前由於王美人有孕,很有可能剩下皇子,如此世家肯定會把他扶持成爲太子。

作爲代價袁渙就不能動,甚至和漢帝鬧彆扭的板楯蠻叛亂也能迅速平定。反之,若是王美人生下的是公主,那這一切就會繼續下去,繼續讓劉宏頭痛去。

與此同時,在自治區之中,難得的陳氏三兄弟聚集在了一起。今天難得陳韜和陳琮休沐,都來到了桃源鎮,陳瑀已經成爲了長史,雖然這個職位職權可高可低,卻也是高層。

下邳陳氏不如潁川陳氏,卻也在陳球的時候輝煌過,奈何落得個下獄而死的下場。連帶着他們兩兄弟也不好過,本來應該會沉默幾年甚至十年,卻不想小弟僥倖加入墨門,來到這自治區並得到重用,他們兩兄弟也沾了光,陳瑀甚至都當了長史。

前段時間,墨門已經把他們父親入獄身亡的詳細過程告訴了他們。下手的不是劉宏,而是世家。一方面通過陳球的死,喚起士子們對閹黨的痛恨,其實就是更好的打擊帝黨;二則通過仇恨和後面的照顧,把陳瑀和陳琮變成他們手裡新的利刃。

不得不說,在得知真相以前,他們兩個甚至堅定不移的痛恨劉宏。對於那些在他們危難的時候給予幫助的世家,也心存感激,卻不想錯把仇人當恩人。

於是從前段時間開始,他們三兄弟對於世家的善意已經開始態度曖昧起來。不能說直接拒絕,卻也保持了足夠的距離。不過幕後之人的意思很明確,讓他們最大限度的掌握自治區的權力,甚至把更多先進技術弄出來。

這個幕後之人,便是汝南袁氏,真正主持聯絡的,正是袁隗。而歷史上就是感於這個恩德,兩兄弟一度成爲袁術的下屬。

只是很顯然,袁隗似乎已經意識到了什麼,突然不再與他們聯繫。事有反常即爲妖,這段話他們或許沒聽過,但這個道理他們還是清楚的。

顯然袁家開始放棄,要麼就是打算利用別的手段脅迫他們妥協。基於這個假設,他們三兄弟不得不聚在一起,討論應對之法。

今天陳瑀還需要工作,李煜把桃源鎮的規劃工作交給他來處理,讓他規劃出五年甚至十年的城鎮佈局,甚至要考慮十年內若擴建的話應該如何擴建。

其實就是相當於規劃局局長,甚至還給他配備了幾個小吏,幫助他查閱數據,還有實地勘察周圍的環境。

陳瑀卻覺得這是李煜在爲難他,這桃源鎮都不過是剛剛開始建設,哪有那麼快擴建的?這個任務,完全就是李煜在報復他,告知歐陽行被檢舉的事情。本來這應該直接針對陳琮,只是陳琮沒什麼過錯也針對不到,自然而然就針對起了他這個新晉的長史。

好在饒是這樣,他還是積極勘查數據,做好報告,只希望好好打個臉回去。當然,他還不知道打臉這個概念,不過讓李煜驚訝一番,卻是他心中所想。

爲此,今晚他可是忙到了晚上七點多,才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妻子已經準備好了飯食等着他回來,卻已經是熱過了一遍。

回到家的時候,陳琮和陳韜聞聲迎了出來,看着疲憊不堪卻強打起精神朝着他們走來的大哥,紛紛上前問好。

“來了,何須等我回來?餓了就先吃點東西吧!”陳瑀笑着說道,正是外鄉,才能感覺到家人的親近感。三兄弟分別在三個地方上任,分多聚少,難得聚一聚,陳瑀很高興。

“兄長未歸,弟心中掛念難免食不下咽!”兩人笑了笑,齊聲回道。

三人落席,陳瑀的妻子識趣的到了後屋去用餐。自古男女不同席,三兄弟聚餐,女眷卻是到後屋吃飯的。李煜倒想着改變這種落後的禮法,只可惜現階段還不適合那麼做。

一方面會引起那些得到實際好處的男性的反對,就連女性也不會贊成。後者如今還沒有獨立的經濟權,就算平等也缺乏獨立的條件,強行平等只會讓她們的處境更加尷尬。

“李煜或許不是爲難兄長!”陳瑀在席上自然是抱怨起了自己的工作,卻不想陳韜想了想,卻是回了句。

“此話怎講?”陳瑀先聽聽弟弟打算怎麼說。

這個弟弟不同陳琮,卻是婢女所生的庶子,原本的情況下身份自然比不上他們。不過如今就他們三兄弟,那些不值錢的偏見,反而是放下了。

“若是放在別處,別說十年,甚至三十年都未必會有擴建的可能性。但是自治區不同,且不說吳越之中也不知道有多少山民,會陸續匯聚過來。這桃源鎮既然是治所,自然會越來越多人口,若沒有事先準備,以後真要擴張難免會慌手慌腳。

且說縣令他總能拿出不少技術出來,自治區在他的治理下發展很快。不僅是那些山民,估計其他地方的商人,甚至一些中原的流民,都有可能會來到這裡落戶。自治區重商,以後桃源鎮這裡也必然會越來越繁華起來,小弟猜測,不出三年只怕就要擴建!五年甚至十年,已經算是非常保守!”陳瑀分析道。

他那麼一說,兩人這纔回憶起自治區的種種不同,以前很多東西都是在循序漸進的改變。有些變化似乎看起來不是特別明顯,或者說提升的速度達到了他們迅速適應的水平,所以實在感覺不到這裡和其他地方的不同。

反而是陳韜那麼一說,他們才迅速回想起來,頓時發現這裡很多東西和大漢已經越來越不同,變化也越來越大。別的不說,桃源鎮三四個月就建立起來,尤其是那高聳的城牆,放在別的地方沒有幾個月只怕都未必能夠成型,關鍵要做到這樣堅固卻更不可能。

“小弟你很看好李煜?”陳琮卻是看到了別的問題。

“不是看好,而是覺得他有我們不知道的野心,和普通的那些世家也完全不同。一般的世家想着的是如何把家族建設得更加龐大,但是他卻想着把自治區建設得更加繁華,如何讓百姓過的更好,這種無私奉獻的存在真的會有?”陳韜反問道。

“他打算造反?”陳琮立刻意識到了。

“兄長難道不知道,他卻沒有爲自己造勢,反而是讓百姓自己當家做主,所以說他要是真的有野心的人,一般來說不會這樣做纔對!”陳韜搖了搖頭。

李煜的這個行爲也自然而然被各個世家解讀爲不留餘力發展墨門學說,於是他這個墨門傀儡的形象也就變得更加鮮明起來。

不過在陳韜等有見地的人看來,李煜卻不是墨門可以控制的存在。所以這些事情,應該是出自他的真心。正因爲這樣,他的舉動和動機才真都叫人摸不清頭腦。

“算了,現在不是討論這個的時候……我們以後該怎麼辦,或者說袁閥那邊,只怕會對我們下手!”陳瑀示意大家認真點,已經歪樓了。

“自治區只對刺史和陛下負責,刺史是帝黨的人,故而他們就算要發難,在官府層面上也不好下手。要針對我們,說真的就我們幾個被流放的存在,孤家寡人……慢着,他們不會對族兄下手吧?”陳韜想了想,突然站了起來。

他們祖籍下邳陳氏,還有一個族兄陳珪在那裡守着祖宅和祖墳,甚至還有一個侄兒陳登。在自治區這裡,墨門也好,官面上也好都有人庇護他們,但在下邳的陳珪和陳登,就難說了!

或許袁隗不會危害到他們的生命,但肯定會以他們,甚至以祖墳和祠堂作爲威脅。不要小看那些世家,目前陳氏在他們眼裡,根本沒有討還還價的餘地。

“很有可能!只是又該如何是好!”陳瑀立刻就反應了過來,不免擔心起來。

“兄長……小弟只想問你,可敢賭一賭否?”陳韜想了想拍案而起。

“說!”陳瑀見陳韜如此凝重,頓時緩緩說道。

“遷墳!以後沒有下邳陳氏,只有桃源陳氏!”陳韜直接說出了他心中所想,卻是震得陳瑀和陳琮兩人一愣一愣的。

遷墳,這可是對祖先的大不敬。要知道五胡亂華的時候,隴西李氏就是不願意南遷,這才留在了隴西,哪怕是給胡人爲官,也沒有遷墳,更別說隨着東晉南下。

再則這遷墳,先祖在下邳經營的所有成果,都將毀於一旦。他們不得不在桃源這裡重新開始,問題是李煜禁止土地買賣,所以想要遷墳只怕還要和自治區的官府討論才行。至於繼續買地壯大家族什麼的……只怕是不可能了!

“這……”陳瑀很想說些什麼,卻又猶豫不決。

“兄長!那三種作物若是真的高產,那麼勢必以後會導致糧食大規模降價。到時候田地的收成將大幅度下降。再加上自治區這裡鼓勵經商,以後經商甚至承包工廠,哪怕是養殖場都比耕種划算,更別說還能直接承包田地來耕種不是?”陳濤勸解道。

“但那畢竟不是我們陳家的田地……”陳琮說出了關鍵。

“兩位兄長!且不說如今能庇護我們的只有李煜,只說若他出了事情,或者自治區有了變故,那麼我們再買地也不晚啊!”陳韜高呼。

“兄長,你來決定吧!”陳琮想了想,看向陳瑀。

“這……去信告訴陳珪,讓他遷墳到桃源鎮來,我們推薦他出仕,必然不會虧待了他。以後就沒有下邳陳氏,只有桃源陳氏!若他不肯來,那隻能分家了!”陳瑀咬了咬牙說道。

“我這就準備紙筆!”陳琮聞言點了點頭,立刻起身。

“且慢,還有一件事需要處理!既然我們要搬遷到這裡,那麼軍旅那邊也不能沒有人。陳珪不通武藝,來了也只能當文臣。我已經是長史,不好轉職成爲武官……二弟你體質弱,軍旅生活只怕也多有不適應,小弟,只怕要委屈你了!”陳瑀說完,朝着陳韜拱手告罪。

“這……也罷,弟本來就覺得,那些大世家能立足於大漢,主要還是族人在文武兩界都有出仕。環顧那些老牌世家,純粹在文官或者武將裡面混的,幾乎沒有,有也沒什麼好下場。小弟不才,願爲家族分擔!”陳韜聞言先是一愣,隨即便釋然了,誠懇的回道。

第16章 第二個回合第43章 只能去反抗第120章 張角託後事第51章 提議開絲路第57章 匆匆又兩年(下)第64章 各方的反應(下)第160章 第二代問題第59章 甘寧的震撼第7章 鑄就革命魂第46章 張衡佔漢中第52章 自治區通過第124章 絲路的重啓第12章 信號發給誰第5章 大義的名義第43章 荀採要出嫁第33章 思想的變化第22章 野獸和羽絨第56章 匆匆又兩年(上)第84章 蔡邕和顧雍第117章 農業新高度第4章 征程的起點第165章 分裂的倭國第74章 屠殺與救人第37章 傳承者林銘(上)第25章 全殲白波軍第78章 紙廠出新紙第40章 李煜入墨門第97章 決戰的準備第46章 戰後慶功宴第65章 門徒徐元直第9章 強殲兀突骨第24章 墨門徒楊浪第65章 大動亂開始第38章 公開或辭職第112章 李煜要大婚第84章 歷史的慣性第106章 陳氏的決定第79章 一朝天下驚第159章 倭國有金礦第21章 冬日入侵者第109章 劉備的崛起第31章 愉快的初會第114章 新的波瀾起第72章 奇襲天柱山第21章 河東徐公明第45章 純粹欺負人第69章 戰馬的補充第112章 李煜要大婚第97章 決戰的準備第80章 引來了大魚第93章 坑慘了糜竺第9章 強殲兀突骨第107章 遷居與人事第117章 農業新高度第133章 漁業帶船業第108章 徐福說趙風第169章 登陸番禺港第57章 人才一籮筐第58章 第一條鐵路第105章 門閥級峰會第169章 登陸番禺港第38章 公開或辭職第126章 進擊的貨幣第131章 良政或惡政第19章 制度的推行第108章 徐福說趙風第122章 工會與野望第86章 廬江自治區第104章 李煜的後手第21章 河東徐公明第7章 鑄就革命魂第162章 奴國的求援第43章 荀採要出嫁第127章 最後的寧靜第33章 思想的變化第38章 傳承者林銘(下)第58章 幸福的煩惱第90章 十三路大軍第73章 共和國建立第76章 無人能阻擋第53章 李氏的反應第15章 徹底服帖了第74章 屠殺與救人第30章 楊浪說楊賜第109章 天降的緣分第157章 仿若曾相識第46章 張衡佔漢中第27章 痛踩劉玄德第41章 張氏遭滅族第31章 進一步說服第52章 曹操統西域第101章 獻上投名狀第29章 離別和贈禮第69章 戰馬的補充第35章 趙雲私訪記(上第113章 雕版印刷術第53章 建黨準備時第98章 感恩的黃忠第169章 登陸番禺港第88章 幕後的黑手
第16章 第二個回合第43章 只能去反抗第120章 張角託後事第51章 提議開絲路第57章 匆匆又兩年(下)第64章 各方的反應(下)第160章 第二代問題第59章 甘寧的震撼第7章 鑄就革命魂第46章 張衡佔漢中第52章 自治區通過第124章 絲路的重啓第12章 信號發給誰第5章 大義的名義第43章 荀採要出嫁第33章 思想的變化第22章 野獸和羽絨第56章 匆匆又兩年(上)第84章 蔡邕和顧雍第117章 農業新高度第4章 征程的起點第165章 分裂的倭國第74章 屠殺與救人第37章 傳承者林銘(上)第25章 全殲白波軍第78章 紙廠出新紙第40章 李煜入墨門第97章 決戰的準備第46章 戰後慶功宴第65章 門徒徐元直第9章 強殲兀突骨第24章 墨門徒楊浪第65章 大動亂開始第38章 公開或辭職第112章 李煜要大婚第84章 歷史的慣性第106章 陳氏的決定第79章 一朝天下驚第159章 倭國有金礦第21章 冬日入侵者第109章 劉備的崛起第31章 愉快的初會第114章 新的波瀾起第72章 奇襲天柱山第21章 河東徐公明第45章 純粹欺負人第69章 戰馬的補充第112章 李煜要大婚第97章 決戰的準備第80章 引來了大魚第93章 坑慘了糜竺第9章 強殲兀突骨第107章 遷居與人事第117章 農業新高度第133章 漁業帶船業第108章 徐福說趙風第169章 登陸番禺港第57章 人才一籮筐第58章 第一條鐵路第105章 門閥級峰會第169章 登陸番禺港第38章 公開或辭職第126章 進擊的貨幣第131章 良政或惡政第19章 制度的推行第108章 徐福說趙風第122章 工會與野望第86章 廬江自治區第104章 李煜的後手第21章 河東徐公明第7章 鑄就革命魂第162章 奴國的求援第43章 荀採要出嫁第127章 最後的寧靜第33章 思想的變化第38章 傳承者林銘(下)第58章 幸福的煩惱第90章 十三路大軍第73章 共和國建立第76章 無人能阻擋第53章 李氏的反應第15章 徹底服帖了第74章 屠殺與救人第30章 楊浪說楊賜第109章 天降的緣分第157章 仿若曾相識第46章 張衡佔漢中第27章 痛踩劉玄德第41章 張氏遭滅族第31章 進一步說服第52章 曹操統西域第101章 獻上投名狀第29章 離別和贈禮第69章 戰馬的補充第35章 趙雲私訪記(上第113章 雕版印刷術第53章 建黨準備時第98章 感恩的黃忠第169章 登陸番禺港第88章 幕後的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