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初訪武夷蠻

各地的消息陸續匯聚到了自治區,看到這些情報之後李煜不免滿頭黑線。

這幫黃巾軍,都學習自己建立自治區了?黑山那邊姑且不說,歷史上也的確把太行山給佔據了。不過泰山可是有封禪臺的,劉宏也好放棄?更別說秦嶺賊,秦嶺的另一邊可不就是雒陽?喂喂,別人把地盤都放在你隔壁了,作爲漢帝讓允許他們存在這真的好嗎?!

算了,劉宏都沒有意見自己幫他瞎操什麼心?

北宮伯玉還是反了,連帶着韓遂和邊章,這個羌胡首領其實很悲催185年4月前後造反,直接被張溫爲主的官兵擊退;結果187年又遇到韓遂兵變,然後就掛掉了。白忙活了兩年多,結果卻是給韓遂做了嫁衣。

真正讓他重視的,還是張衡,不僅奪取了五斗米教天師執位,更是把張修直接陰死,只怕之後還會對馬相或者趙祗下手。他的幾個兒子也在長大,張魯和張衛一文一武,張愧允文允武,張徵年紀尚幼還看不清楚其天賦。

據聞還有漢中楊氏襄助,歷史上最出名的奸臣楊松不說,楊任、楊昂和楊柏三兄弟也略有武力。全部加起來,幫忙管理缺乏了馬相和趙祗的軍隊,應該不成問題。只是這江州可是益州老將嚴顏的故鄉,卻不知道他會如何反應。

“管他的,反正和我沒什麼關係……”林銘問李煜怎麼看,後者隨口回道。這幫傢伙怎麼鬧騰,短期內的確和他沒有半點關係。

至於以後,那麼多年的事情,變故那麼多,誰能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李煜此刻都覺得,歷史的軌跡岔道不說,還越走越遠了,他也不知道未來會朝着什麼方向前進。

“既然不關心他們,那麼關心一下武夷山的夷人如何?”林銘拿出另外一份情報。

“我們和武夷山似乎沒有接壤吧?”李煜疑惑的接過了情報文件。自治區在南方的邊境也就是歙縣和大末縣之間,再南下卻不是自治區的地盤。

大末縣往南,便是仙霞嶺所在,那是武夷山的支脈。金庸小說裡面的《射鵰英雄傳》裡陸冠英就拜在仙霞派門下,卻不知道大本營是否就在這仙霞嶺上?算了,就算是也沒用,這年頭福建莆田少林寺都還沒有,哪來什麼仙霞派?

其他不說,後世著名的陶瓷產地景德鎮和著名的刀劍冶煉地龍泉,還都是蠻荒之地!自大末縣起,至西南四百餘里處,乃是會稽郡治下縣城永寧;往南八百餘里,乃是會稽郡治下東治縣所在;往西南六百五十餘里處,方至豫章郡治下南城縣所在。

中間偌大的地方,皆無任何縣城坐落,也無漢人蹤影。蠻荒落後姑且不說,煙瘴遍佈,毒蟲猛獸無所不在。除非是活膩了,否則誰也不會想要到這裡來。

這片區域也有大量的山民,不少還是真正的生番,不會做漢話,茹毛飲血。他們很少下山,也很少和其他山越接觸,儼然把這一片地方,當做是自留地來經營,封閉且排外。

“所以說,武夷山的那些蠻子,又鬧出什麼事端來了?”李煜仔細查閱了資料後,也大概是明白過來了,於是順勢問道。

“沒想到師弟居然反應如此迅速……的確是有點麻煩需要解決!”林銘點了點頭回道。

事情的經過很簡單,說到底還是自治區建立和擴張引起的。

隨着自治區地盤擴大,這不更多的山民從山上下來,開始朝着自治區遷徙。這裡保護他們,讓他們能脫離黑戶,甚至還能置辦下一份產業,有技術自然最好,沒技術有把力氣而且肯幹活那也能活得很好。

短短几個月下來,遷入自治區的山民就超過兩百萬,再加上北方南下逃難的百姓,自治區的人口少說也超過了五百七十萬餘。

如今自治區的地盤夠大,要消化掉這新增的四百萬人口其實還是可行的,尤其是明年糧食穩定下來之後,就更加不成問題。別看這大漢明面上只有五千萬人,實際上算上各地的歸化蠻夷,還有那些被隱瞞下來的家丁,至少也有近億人。

更別說經過這五年多的繁衍,自治區又多了不少多少新生人口。南下逃難的,也大多都是青壯,至少不必擔心老齡化嚴重的問題。

真正的問題,還是武夷山的那些生番!原本他們是就近和山民進行交易,換取一些他們沒有的資源,雙方關係還算融洽。

問題是自從大量的山民下山,進入自治區範圍併成爲居民之後,這些生番的日子就難過了不少。關鍵還是他們認爲官府這是要收編所有的山民,奪取他們的祖地,短期內已經有不少的生番在自治區外圍活躍,似乎是在偵查。

放任不管的話,這幫傢伙天知道會做出什麼事蠢事來。哪怕不能直接給自治區帶來危害,讓百姓受驚也不是什麼好事。

以前李煜可是提及過,打算把武夷山那一帶,當做重要的工業基地來建設。倒不是說要破壞環境,而是哪裡數百里都沒有人煙,保密性太好,完全可以作爲類似米國五十一區這樣的地方進行發展。

這不,那邊的生番不安定了,林銘就把這件事情告訴給了李煜,讓他決斷。對待這些原住民,到底要採用怎麼樣的手段。和平談判,還是武力征服?順帶一提的是,軍隊剛剛打散重編,不少士卒對軍令還沒有完全適應下來,這個時候派兵出戰,容易出問題。

“這不是直接要我和對方和談了嗎?”李煜不免吐槽起來。

“不不不,這不還有特種部隊可以調動!”林銘搖了搖頭。用特種部隊對付一羣生番蠻夷?也虧他想得出來,這句話明顯帶着嘲諷意味。

“聽說這武夷蠻可都是彭祖的後裔,倒也並非完全是生番蠻夷。只是在武夷山太久,常年於當地生番聯姻,又缺乏文化傳承,如今且不說大部分和蠻夷無疑,就連大漢官話,只怕也是不會說。

然而彭祖的這些後裔,大多英勇善戰,且山地作戰能力,比山民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直系族羣數萬,下轄族羣合計有五十餘萬,若能收爲己用,則自治區將不缺強力兵源。”見李煜吃癟,林銘這才把真正的目的說了出來。

要說平原戰最合適的兵源,當以丹楊兵著稱。然則若論山地兵,武夷蠻卻也是當仁不讓。三國中後期,有彭綺和彭式兩名渠帥,聚衆數萬,侵略地方,主力士卒變來自武夷蠻。

要說兵源,其實自治區的百姓素質以後也會不斷提高,兵源方面本來應該不缺。不過到時候在接受了文明的洗禮,甚至成爲文明人之後,自治區的百姓就有了別的價值。

他們可以成爲地方的小吏,可以成爲教化百姓的啓蒙導師,也能成爲地方警察、武警甚至是官員。再則進軍途中,也需要那麼一些炮灰在前面開路,說穿了就是趟雷的。

很顯然,自治區對軍人的撫卹很厚,所以自治區選拔出來的兵源,犧牲越多虧本越大。是故林銘居然打起了武夷蠻的主意,打算把他們徵召入伍,充當這樣的炮灰部隊。

至於那什麼英勇善戰,不過是個面子話。

但必須承認的是,他的確是說動了李煜。後者也必須要承認,戰場上的情況本來就千變萬化,就算是參謀部也不能精確算準每一個變故。尤其是有些緊急的變故,甚至不能給參謀討論的機會,完全是看個人的反應能力,這就是需要戲志才坐鎮總參謀長的原因。

有那麼一批炮灰在前面頂着,且不說可以避免本部精銳受到嚴重損傷,只說也能給參謀,甚至是總參謀更多的時間去思考應對之法。還是那句話,本部精銳可是很珍貴的!

“那好,讓楊浪安排一下,同時準備好一批禮物,即日我就去訪武夷蠻!”李煜想了想,還是做出了決定。

“不需要準備太好的禮物,他們也不懂得那麼多。只需要有足夠的鐵器和鹽巴,他們只怕就能把師弟分爲上賓!”林銘善意的提醒道。

“鐵器就算了,那隻能送給朋友,就算是已經被淘汰下來的鐵料也不行!這樣把,就多送點鹽巴便是!”李煜想了想回道。

“這個可以!”林銘想想也沒有反對。

李煜表示要訪問武夷蠻,不少人還是反對的,到底是煙瘴遍佈,毒物橫行的地方。後來聽聞不僅親衛隊會去,楊浪的特種部隊也會跟着去,這才稍微放心了一些。

只是以黃忠爲首的軍方,卻是覺得根本沒必要和武夷蠻客氣,不服氣就打到服氣便是。

“仇恨這玩意其實是會遺傳的,甚至幾代之後還會記得。敬仰強者不過是一兩代的事情,等某日我等沒落,積攢下來的仇恨會爆發出來。我們身爲自治區的開創者,自不能給後代添麻煩,再說很多事情,其實也並非武力就能解決的!甚至有些事情,外交帶來的好處更大一些!”李煜嚴肅的說道,他希望這些武將們,以後儘量不要用肌肉來思考問題。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政治是經濟的延續。若是連這個基本理論都不懂的話,那就是所謂的窮兵黷武。除非國家和民族到了危急存亡的關頭,否則卻是要儘量避免這種情況。

要說理論,十個武將也說不過一個李煜。見其心意已決,也不好攔阻。

次日,李煜便帶着千人,數車禮物,浩浩蕩蕩開始南下……

第82章 貨幣與經濟(上)第21章 河東徐公明第11章 李文戲孟獲第104章 九江軍政府第46章 戰後慶功宴第165章 分裂的倭國第145章 祖郎部請援第49章 祖家祖大榮第82章 貨幣與經濟(上)第125章 八大集團軍第44章 戰士們出征第21章 冬日入侵者第159章 倭國有金礦第66章 得傳國玉璽第152章 貫通的海路第134章 發現夷州島第145章 祖郎部請援第88章 楊浪諫李煜第78章 紙廠出新紙第63章 各方的反應(上)第14章 追上張曼成第31章 愉快的初會第71章 天下大勢定第50章 招攬祖大榮第95章 三猛士應召第115章 劉宏建漢魂第83章 貨幣與經濟(下)第3章 朝廷的應對第18章 最後大決戰第8章 進擊的李煜第116章 卞玲瓏有孕第13章 荒唐的戰鬥第7章 完虐雜牌軍第90章 十三路大軍第86章 廬江自治區第46章 戰後慶功宴第113章 雕版印刷術第40章 新人與新軍第75章 陸康的奏章第4章 下山去趕圩第60章 大肚子山民第123章 工會大整頓(上)第156章 系統的來歷第56章 後續人才至第117章 農業新高度第50章 招攬祖大榮第84章 歷史的慣性第14章 世家的尊嚴第73章 別小看世家第86章 加深的合作第103章 暗中的爭鬥第58章 幸福的煩惱第56章 後續人才至第24章 誰也別想走第148章 小樣玩死你第75章 出征與風波第19章 高歌鬧革命第29章 離別和贈禮第14章 世家的尊嚴第156章 系統的來歷第121章 張寧和黃亂第78章 一天下五城第124章 工會大整頓(下)第89章 羣雄討李煜第54章 自治區成立第55章 人事和人才第36章 趙雲私訪記(下)第59章 甘寧的震撼第90章 十三路大軍第160章 第二代問題第115章 人口搶奪戰第20章 入朝見天子第138章 戰禍又重啓第13章 荒唐的戰鬥第98章 完虐到自卑第106章 陳氏的決定第95章 三猛士應召第8章 進擊的李煜第98章 完虐到自卑第57章 匆匆又兩年(下)第66章 大建設開始第20章 入朝見天子第7章 鑄就革命魂第115章 人口搶奪戰第35章 交心卞玲瓏第75章 出征與風波第85章 董卓的隕落第38章 傳承者林銘(下)第122章 狼狽的撤退第15章 祖橫的隕落第92章 糜竺要交易第88章 幕後的黑手第113章 雕版印刷術第163章 三千維和軍第79章 商人的雲集第83章 貨幣與經濟(下)第156章 系統的來歷第61章 打蟲和預防第52章 曹操統西域第58章 幸福的煩惱
第82章 貨幣與經濟(上)第21章 河東徐公明第11章 李文戲孟獲第104章 九江軍政府第46章 戰後慶功宴第165章 分裂的倭國第145章 祖郎部請援第49章 祖家祖大榮第82章 貨幣與經濟(上)第125章 八大集團軍第44章 戰士們出征第21章 冬日入侵者第159章 倭國有金礦第66章 得傳國玉璽第152章 貫通的海路第134章 發現夷州島第145章 祖郎部請援第88章 楊浪諫李煜第78章 紙廠出新紙第63章 各方的反應(上)第14章 追上張曼成第31章 愉快的初會第71章 天下大勢定第50章 招攬祖大榮第95章 三猛士應召第115章 劉宏建漢魂第83章 貨幣與經濟(下)第3章 朝廷的應對第18章 最後大決戰第8章 進擊的李煜第116章 卞玲瓏有孕第13章 荒唐的戰鬥第7章 完虐雜牌軍第90章 十三路大軍第86章 廬江自治區第46章 戰後慶功宴第113章 雕版印刷術第40章 新人與新軍第75章 陸康的奏章第4章 下山去趕圩第60章 大肚子山民第123章 工會大整頓(上)第156章 系統的來歷第56章 後續人才至第117章 農業新高度第50章 招攬祖大榮第84章 歷史的慣性第14章 世家的尊嚴第73章 別小看世家第86章 加深的合作第103章 暗中的爭鬥第58章 幸福的煩惱第56章 後續人才至第24章 誰也別想走第148章 小樣玩死你第75章 出征與風波第19章 高歌鬧革命第29章 離別和贈禮第14章 世家的尊嚴第156章 系統的來歷第121章 張寧和黃亂第78章 一天下五城第124章 工會大整頓(下)第89章 羣雄討李煜第54章 自治區成立第55章 人事和人才第36章 趙雲私訪記(下)第59章 甘寧的震撼第90章 十三路大軍第160章 第二代問題第115章 人口搶奪戰第20章 入朝見天子第138章 戰禍又重啓第13章 荒唐的戰鬥第98章 完虐到自卑第106章 陳氏的決定第95章 三猛士應召第8章 進擊的李煜第98章 完虐到自卑第57章 匆匆又兩年(下)第66章 大建設開始第20章 入朝見天子第7章 鑄就革命魂第115章 人口搶奪戰第35章 交心卞玲瓏第75章 出征與風波第85章 董卓的隕落第38章 傳承者林銘(下)第122章 狼狽的撤退第15章 祖橫的隕落第92章 糜竺要交易第88章 幕後的黑手第113章 雕版印刷術第163章 三千維和軍第79章 商人的雲集第83章 貨幣與經濟(下)第156章 系統的來歷第61章 打蟲和預防第52章 曹操統西域第58章 幸福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