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作物大封鎖

塵埃落定,一切都無法挽回。

時間就這樣進入到了181年初,當然還是農曆180年12月份。

桂陽蒼梧民亂結束,楊璇提拔爲渤海太守,從偏遠山區到繁榮的冀州,哪怕依然是太守而已是天壤之別。李煜也得了一個南中郎將的軍職,黃蓋家族爲此付出了零陵的利益。

好在黃氏在零陵本來沒有太多產業,同時由於他們的加入使得戰爭提前結束不說,各個投入了本錢的大世家也沒有損失什麼,至於小世家損失也就損失了。

李煜擅自調兵的事情到底還是捅了出去,世家們直接彈劾,希望取消自治區,甚至把李煜抓拿歸案,態度非常堅定。只可惜這次李煜只出動了五百人,戰鬥結束就返回了自治區,甚至爲當地解決了五萬難民的問題。

劉宏當然以這個作爲藉口打發了那些官員,當然簡單的罰俸一年卻是無法避免。說起來扣除上次,李煜三年內將得不到俸祿。只是人家在自治區已經有商鋪,一個月的收入就頂得過三四個月的俸祿,不在乎那點小錢。

同一個月,何貴妃成爲何皇后,她的兄長何進被提拔爲侍中。又過了兩天,王氏誕下一子,名曰劉協。生產當天消息傳出,雒陽全城同慶。

只是還沒有過兩天,王氏就被毒殺,傳何氏嫉妒而爲之。當時劉宏正在朝堂上,聞言頓時歇斯底里起來,甚至要廢后。只是人已經死了再廢后有什麼意義?羣臣勸諫下,劉宏這才‘打消’了廢后的念頭。

與此同時,自治區裡面,

隨着第一輪高產作物的豐收,大家已經意識到了這種作物的珍貴,也預料了些不想看到的事情,那就是糧食變得低賤。

近兩年來,大漢不是天災就是人禍,很多的地方都需要用到糧食,以至於糧價走高。百姓自然是越來越吃不上飯,糧商卻是越來越高興了。官員們,尤其是所謂的清官們,他們主要依靠出售祿米來換取生活所需,是故糧食價格走高,對他們來說也是大有好處。

但若是糧價走低呢?要知道,大漢可是以糧食作爲俸祿的!若是糧食跌落到現在的十倍,甚至二十倍,那麼他們手裡的糧食,也就不值錢了!

關鍵還是他們背後的糧商,若是糧食大豐收,他們要收糧食肯定容易。在別的百姓手裡收糧食很廉價,但爲了照顧那些官員則不得不提升收購價格的話,那吃虧的還是他們。

遠的不說,程昱已經提出,在自治區改祿米爲五銖錢的概念。今年由於人口增加,所以糧食的豐收還沒有太大的感覺,最多是收支平衡。下一年高產作物的耕種面積肯定有所增加,到時候若繼續以祿米作爲俸祿,那麼所有的官員都有可能會吃虧。

在列出了詳細數據之後,就算是袁渙和陳瑀也意識到了這點。

誠然,祿米只是整體俸祿裡面的一部分,每月還會有那麼點銀錢下發,不過卻也是俸祿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自治區,鎮長相當於別地的縣長,而李煜這個縣令則相當於其他地方的郡守。鎮長俸祿六百石,郡守俸祿一千石,大多以祿米結算的話……

現階段還看不出什麼,但明年就難說了。今年的祿米還是朝廷負責支付,到了明年他們已經可以想象得到,自己得到的糧食裡面,高產作物肯定會佔據一部分份額。

拒收?李煜就要推廣這些高產作物,關鍵是它們也的確是食物不假!說難聽點,官員又什麼資格拒絕食物?要知道以前發不出祿米的時候,以小麥甚至是高粱當祿米的情況都有,難道玉米、番薯和馬鈴薯就不是糧食了?!

想要工資不貶值,看來唯一的辦法就是把祿米換成五銖錢了!在自治區這個地方,似乎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他們的工資不貶值……

很顯然的,這個提案很快就得到了通過,李煜也同意了,明年也就是一個月後,將不再發放祿米,改爲取一個糧價的平均值換算成五銖錢發放,以後可以按實際情況漲薪。

與此同時袁渙就補充了句:“既然全面發放五銖錢,是否改爲月俸?”

大漢或者說很多朝代都是兩俸同軌,一方面按年發放糧食,一方面節日還會有額外的加薪,這些也會計算到俸祿裡面。到了唐朝以後,俸祿會改爲雙軌制,也就是一方面按年發放俸祿,一方面也會按月發放一些銀錢。

按照袁渙的意思,既然如今都是發錢了,那麼幹脆月發,順便也好計算節日加薪部分。李煜覺得這個提議很有道理,於是就決定自治區內的俸祿,改爲按月發放!

相關的文書自然是很快就傳達到了各鎮,有不少官員表示不理解,李煜也不得不親自向他們解釋。當然一個個太麻煩了,趁着年末都聚集到了桃源鎮,在解釋俸祿月發的緣由的同時,順便聚上一聚。

在說明原因後,很多人恍然大悟,其實想想也是,如今大部分開墾出來的田地裡面,明年已經做好了大規模種植高產作物的準備,有三成以上的田地將種植三種高產作物。

剩下四成種植水稻,甚至稻田養魚項目也會拉上議程。最後三成種植蔬菜或者經濟作物,主要還是以棉花爲主,這玩意很多人第一次種,爲此在正式種植以前,還要進行一定的種植培訓。還要把棉籽脫粒機等配套器械製作出來才行,否則手工脫粒效率太低了!

棉籽還能榨棉籽油,直接食用的確不怎麼樣,不過用來點油燈,卻還是可以湊合。

當然還有些土地要種植花生,哪怕是吳越之地肉食並不缺乏,不過這玩意不管是炒了下酒,還是榨油都很不錯,值得推廣!

更別說大豆都少收成了一些,在隆冬季節連着外殼,撒點鹽煮上一些,有空就撥開下酒,也是蠻舒服的!不得不說,今年的天氣似乎比去年溫暖了一些,去年還有下雪,今年只下了一場雪就沒有再下,只是下了冰雨。

祖郎在入冬之後就喜歡往李煜家湊,平時他和祖茂住在一起,但要說親密,還是要算李煜這個老師。一年積攢下來的經驗,還有疑問,會趁着這個時候向恩師請教。

不過李煜卻覺得這小子醉翁之意不在酒,沒看見他眼睛時不時朝着李伶那邊瞄去……

關鍵是李伶似乎和他也有些小曖昧,兩個小屁孩的關係還不錯,只是想着自己認的妹子被這小子娶了去,不知道爲什麼李煜居然會覺得有點不爽。

或許是應了‘長兄爲父’的說法,李煜此刻的心情和女兒即將出嫁時的父親一樣。

大概就是:老子辛辛苦苦把女兒養大成人,居然被你這個不知道哪裡跳出來的毛頭小子娶走了!你小子何德何能,能娶走老子的女兒!

也就是他會這樣,換做別人,甚至只要聯姻對象合適就會把女兒半賣半送嫁出去。比如蔡邕那老頭子就是這樣,也就不止一次錘李煜成親了。

畢竟李煜不成親的話,這李文也沒辦法成親,蔡琰在李文府上也就住了幾個月了,這男女獨處一室的,傳出去不好聽啊!

只是這黃道吉日又不是說有就有,突然有了說不定李煜又有事情需要忙。耽誤了幾個之後,李煜勉強選定了元宵之後的一個黃道吉日,沒什麼問題就把卞玲瓏給娶了吧!

卻不想在年底最後兩天的時候,林銘那邊卻是找了上來。

他過來找自己,一般只有兩種可能,要麼就是有好消息,要麼就是有壞消息。其實也差不多是這樣,李煜無奈,暗道:只希望是好消息就好!

“世家全面抵制三種作物,甚至宣傳三種作物有毒!”到底是天不從人願,林銘在坐下客套了兩句之後,就把這個壞消息告訴了李煜。

“雖然我知道他們會那麼做,但說有毒是幾個意思?”李煜不爽了。

高產作物若是普及,唯一的結果就是糧食價格大跌。大漢礙於交通問題,俸祿都是年發,以祿米爲主。若是糧食不值錢了,意味着很多人的俸祿都會貶值。

想到自己以後的俸祿裡面,或許會出現一些玉米、番薯和馬鈴薯,只怕很多官員都抓狂了吧?而對於世家來說,尤其是大世家來說,糧食的貿易是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比如冀州甄氏、徐州糜氏、涼州鄒氏和吳郡顧氏,據說魯肅這個土豪也是糧商出身。

糧食貶值了,那麼世家們的收入也就下降了。比起先進的生產力,或者高產作物,低下的生產力和落後的種植技術,可以爲他們帶來更多的利益,這就是農耕文明的副產品。

佔據了天下最多土地的世家們,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糧食貶值的事實。只是高產作物就橫在他們的面前,留給他們的只有兩個選擇。

要麼全面抵制,要麼從土地上面把目光轉移開來,朝着別的領域轉移。一個是做老做熟的產業,一個是從零開始的產業,傻子纔不知道如何選擇。

就如同明朝末期一樣,明明在兩廣js一帶,玉米和番薯已經開始出現,但卻並沒有得到普及。人們還是在一個糧食吃緊的範圍裡面度日,世家根本不會去推廣這些作物,畢竟對他們沒有任何好處。

當然,他們也擔心自治區和朝廷會推薦,於是想辦法抹黑,那就是三種作物有毒!

他們用長了芽的馬鈴薯給狗吃,結果狗死了,他們就說馬鈴薯有毒;他們把大量的番薯給豬牛吃,結果後者拉稀了,他們說這番薯也有毒。至於玉米……既然前面兩種都有毒了,那麼肯定也是有毒的!必須是有毒的!

這次不僅僅是大門閥發力,一二流的大世家也在發力,以至於長江以北幾乎是沒人敢種這三種作物,甚至這三種作物在這裡也賣不出去。長江以南吳越地區,不算禁止,也不鼓勵,反正沒有世家要種這個的意思,就算收購也是非常的廉價。

第11章 李文戲孟獲第94章 暗殺袁本初第13章 帝國的變故第11章 李文戲孟獲第129章 巧救步練師第44章 戰士們出征第51章 提議開絲路第41章 張氏遭滅族第67章 江夏蠻作亂第175章 五年的和平第100章 忽悠與意外第61章 墨門的暴露第131章 良政或惡政第55章 人事和人才第40章 新人與新軍第97章 遷至桃源鎮第65章 大動亂開始第17章 大決戰序幕第91章 純粹欺負人第40章 李煜入墨門第44章 大漢在改變第68章 第一次遠征第108章 徐福說趙風第58章 幸福的煩惱第3章 華夏的變化第44章 大漢在改變第64章 各方的反應(下)第35章 趙雲私訪記(上第14章 追上張曼成第103章 暗中的爭鬥第34章 自治區印象第12章 羣牛變火牛第30章 拜訪陵陽令第109章 天降的緣分第146章 雙方的算計第43章 只能去反抗第98章 感恩的黃忠第130章 各自的姻緣第86章 廬江自治區第80章 引來了大魚第88章 幕後的黑手第57章 匆匆又兩年(下)第43章 只能去反抗第9章 強殲兀突骨第134章 發現夷州島第136章 瘋狂的假幣第78章 一天下五城第109章 劉備的崛起第136章 瘋狂的假幣第116章 輕兵入荊南第71章 天下大勢定第83章 少東家糜竺第150章 打到黃河邊第36章 趙雲私訪記(下)第9章 麻煩找上門第108章 劉備的運氣第26章 某乃劉玄德第110章 劉備的算計第73章 別小看世家第73章 別小看世家第49章 歃血以爲盟第39章 公開審判會第15章 徹底服帖了第160章 第二代問題第20章 入朝見天子第43章 荀採要出嫁第151章 安民和訴苦第159章 倭國有金礦第90章 十三路大軍第7章 鑄就革命魂第112章 李煜要大婚第28章 啓程回雒陽第171章 嗜血的怪物第48章 祖家來親戚第98章 完虐到自卑第99章 關羽和典韋第11章 村子的危機第19章 制度的推行第104章 九江軍政府第60章 大鐵路時代發現《三國演義》和《笑傲江湖》很像第4章 王越的情報第4章 征程的起點第113章 雕版印刷術第44章 大漢在改變第165章 分裂的倭國第40章 新人與新軍第69章 劉辯被死亡第58章 第一條鐵路第101章 墨門的瑰寶第11章 陳韜的緣分第18章 最後大決戰第91章 李煜的野心第106章 呂布吞徐州第27章 痛踩劉玄德第6章 真實的底層第59章 甘寧的震撼第84章 歷史的慣性第130章 各自的姻緣第109章 劉備的崛起
第11章 李文戲孟獲第94章 暗殺袁本初第13章 帝國的變故第11章 李文戲孟獲第129章 巧救步練師第44章 戰士們出征第51章 提議開絲路第41章 張氏遭滅族第67章 江夏蠻作亂第175章 五年的和平第100章 忽悠與意外第61章 墨門的暴露第131章 良政或惡政第55章 人事和人才第40章 新人與新軍第97章 遷至桃源鎮第65章 大動亂開始第17章 大決戰序幕第91章 純粹欺負人第40章 李煜入墨門第44章 大漢在改變第68章 第一次遠征第108章 徐福說趙風第58章 幸福的煩惱第3章 華夏的變化第44章 大漢在改變第64章 各方的反應(下)第35章 趙雲私訪記(上第14章 追上張曼成第103章 暗中的爭鬥第34章 自治區印象第12章 羣牛變火牛第30章 拜訪陵陽令第109章 天降的緣分第146章 雙方的算計第43章 只能去反抗第98章 感恩的黃忠第130章 各自的姻緣第86章 廬江自治區第80章 引來了大魚第88章 幕後的黑手第57章 匆匆又兩年(下)第43章 只能去反抗第9章 強殲兀突骨第134章 發現夷州島第136章 瘋狂的假幣第78章 一天下五城第109章 劉備的崛起第136章 瘋狂的假幣第116章 輕兵入荊南第71章 天下大勢定第83章 少東家糜竺第150章 打到黃河邊第36章 趙雲私訪記(下)第9章 麻煩找上門第108章 劉備的運氣第26章 某乃劉玄德第110章 劉備的算計第73章 別小看世家第73章 別小看世家第49章 歃血以爲盟第39章 公開審判會第15章 徹底服帖了第160章 第二代問題第20章 入朝見天子第43章 荀採要出嫁第151章 安民和訴苦第159章 倭國有金礦第90章 十三路大軍第7章 鑄就革命魂第112章 李煜要大婚第28章 啓程回雒陽第171章 嗜血的怪物第48章 祖家來親戚第98章 完虐到自卑第99章 關羽和典韋第11章 村子的危機第19章 制度的推行第104章 九江軍政府第60章 大鐵路時代發現《三國演義》和《笑傲江湖》很像第4章 王越的情報第4章 征程的起點第113章 雕版印刷術第44章 大漢在改變第165章 分裂的倭國第40章 新人與新軍第69章 劉辯被死亡第58章 第一條鐵路第101章 墨門的瑰寶第11章 陳韜的緣分第18章 最後大決戰第91章 李煜的野心第106章 呂布吞徐州第27章 痛踩劉玄德第6章 真實的底層第59章 甘寧的震撼第84章 歷史的慣性第130章 各自的姻緣第109章 劉備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