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將門虎子(上)

不過劉襄等人怎麼也不敢相信曹軍會闖過漢軍的封鎖,就算開封城裡的十萬曹軍一起衝出來,也未必能過得了劉贇那一關。

雖然雙方人馬相等,但劉贇手下可是謀士如雨、戰將如雲,就憑那曹洪一人又豈是劉贇的對手,就算是曹操親來也未必能輕鬆地過關。

就在衆人百思不得其解之時,那陳羣之子陳泰卻說道:“我看來的曹軍未必就是開封府裡的援軍吧,這裡畢竟是曹操治理的地方,除了開封府、封丘城駐守了大軍外,那陳留國裡也一定駐守了大軍。若本公子沒猜錯的話,來的曹軍定是從陳留國裡派出來的。”

陳家可是潁川郡裡的世家門閥,而陳泰在他父親的教導之下,也早已成爲了一名士子。再加上陳家家學淵博,所以做爲陳家的子弟,陳泰對兗、豫二州的事情也是瞭如指掌。

此刻衆人聽陳泰這麼一說,也頓時是釋然了起來。既然知道了這支曹軍的來處,劉襄立刻就下令道:“來人,派出精銳斥候,本公子要知道這支曹軍有多少人馬,他們是怎麼避過我父王的封鎖的。同時他們此刻已到了哪裡?是何人統領的這支人馬?”

隨着劉襄的命令傳出,數騎精銳斥候就出了他們的落腳點。而劉襄又吩咐衆人做好戰鬥的準備,同時還派人去了關張二人的營寨,並通知他們有曹軍的援兵抵達了這裡。

在做好了一切的準備事宜後,劉襄帶着人馬就離開了那片樹林。當他們快要抵達小黃崗之時,就有斥候回來稟報道:“啓稟二公子,那支曹軍果然是從陳留國裡派出來的,他們大約有一萬人馬,而統領之人乃是鍾紳鍾元禮。他們是從開封府的外圍走小道而來的,此刻已到了壩子樑,最遲天黑前到達小黃崗。”

聽完這名斥候的稟報後,劉襄立刻找來了地圖就說道:“小黃崗就在咱們的眼前,而曹軍只有一萬人馬,若咱們在小黃崗設下埋伏,你們說咱們能得手嗎?對了,你們誰知道這鐘紳鍾元禮是何許人也?”

此刻的陳泰又站了出來說道:“襄哥兒,這鐘紳鍾元禮乃是樑國虞縣人,他還有一位兄長叫做鍾縉鍾乙將,此二人都有一身不錯的武技。鍾元禮擅使一柄畫戟,而他的兄長則擅使一把大斧,所以咱們遇上此二人時,還是要多加小心的好。”

聽到陳泰的提醒後,劉襄點了點頭,又說道:“咱們細柳營自成立至今,並沒有多大的建樹,所以本公子決定這次無論如何也要立下一件大功來,否則咱們可就對不起這細柳營三個字了。”

聽劉襄這麼一說,細柳營的所有人不由得都點起了頭來,同時他們也紛紛表示願聽從劉襄的命令。

而這時又有一人站出來,說道:“二···二公子,某有一個主意,想···想要偷襲這股曹軍就得給他們來個出其不意。還···還有就是剿滅了這股曹軍後,咱們還可以假扮曹···軍,並趁此機會混···混進封丘城去。只要殺了那個夏···夏侯充,封丘城豈不就···垂手可得了嗎!”

聽此人結結巴巴地說完後,劉襄一拍此人的肩膀就說道:“士載,本公子果然沒看錯你,你確實有大才,也不枉本公子這次把你帶出來。若真如你所說的那樣,能奪下那封丘城來,本公子必會記你一首功,並親自將你的功勞上報給我的父王。”

原來獻策之人名叫鄧艾,字士載,是義陽棘陽人氏。數年前帶家人來到雒陽城時,劉襄曾幫助過他,因此他也成了劉襄的跟班。

而劉襄見他思維敏捷、又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因此就收留了他和他的家人們。只不過這鄧艾有口吃的毛病,所以說起話來才這麼結結巴巴的。

此時的劉襄在聽取了鄧艾的意見後,立刻將三千人馬是分成了兩隊。一隊由他親自統領,而另一隊則交給了張遼之子張虎,由他從右翼向曹軍發起攻擊。

在安排好各項事宜後,劉襄並與細柳營的人馬就埋伏在了小黃崗的兩旁。而此刻派去聯繫關張二人的斥候,也將口信是傳給了諸葛亮和關張二人。

當諸葛亮在獲悉了此事後,不由得就問道:“現在二公子在哪裡?爲什麼不來營中與我們會合?”

那名斥候結結巴巴地說出了劉襄等人的去處後,諸葛亮是大喊了一聲“不好”,就急忙對關羽和張飛說道:“若亮沒猜錯的話,二公子是打算要襲擊這股曹軍了。可是曹軍有近萬人馬,而二公子與一羣小將只帶了三千人,這又如何能拿得下那萬餘人馬的曹軍來。一旦二公子他們出現什麼險情,那咱們可就難辭其咎了。

雲長、翼德,快快發兵小黃崗,但願還來得及救下那羣少年郎來,這些小將們還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

聽諸葛亮這麼一說,關羽和張飛也嚇了一大跳。那劉襄可是攝政王點名的繼承人,若真出了什麼事情,他們還真不好說了。而且在劉襄的身邊還跟了一羣功勳之子,一旦這羣少年郎真有什麼閃失的話,那他們劉備一系還真無法在朝堂上立足了。

一想到這裡,關羽和張飛忍不住就有些頭痛了起來。不過他們還是派出了關平及一萬大軍,前去救援細柳營的人馬。

再說那鍾紳率領着一萬大軍趕到小黃崗時,天色也已經是暗了下來。這時候有屬下前來稟報道:“啓稟將軍,我們已到達了小黃崗,只要翻過了小黃崗再往前走二十里就能到達封丘城了。”

聽到屬下的稟報後,鍾紳點了點頭,就說道:“傳令下去,讓將士們吃些乾糧,並稍做休息在上路吧,反正封丘城也已經不遠了。”

隨着鍾紳的命令傳出,那些曹軍們頓時就坐在了路邊,並吃起了乾糧來。這幾日可是把他們折騰的不輕,爲了躲避漢軍的封鎖,他們這一路根本不敢生火造飯,只能是一路啃着乾糧走到了這裡。

好在他們離封丘城也不遠了,等進了封丘城後,定能吃上一口熱食。

第二百三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三百三十四章 兩軍會師第五百五十五章 形勢逼人第五十三章 賭約第三百九十六章 落井下石第五百九十章 再立新功(下)第五百四十八章 圍追堵截(中)第四百五十一章 讓出南郡第三百六十二章 巴東水寨第二十二章 漢靈帝劉宏第一百六十五章 董卓之死第二百三十八章 跨時代的發明第二十四章 招攬人才第六百一十二章 粗中有細第四百二十章 祝融氏第一百九十六章 刺客第二百六十五章 羌胡作亂第五百五十六章 潛伏的暗子第四百三十七章 計中計 (上)第七章 朗朗乾坤第四百九十九章 索要大小喬第八十三章 石灰吟第五百七十七章 細柳營第六十六章 桃園三兄弟第六十三章 “虎癡”許褚第三百二十二章 羊腸小徑第五百九十九章 曹洪墜落第二章 漢章帝之後第四百七十九章 攻取句章城第四百一十五章 引軍入甕 (下)第五百七十五章 世家門閥的心思第三百三十四章 兩軍會師第五百四十章 九宮八卦陣 (中)第二百零七章 梟雄末路第十三章 籠絡人心第一百零七章 霸王套裝第一百七十一章 長安之亂 (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木鹿大王第二百八十六章 袁術的末日 (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強奪河內郡第四百一十六章 截獲糧草與兵器第三百零八章 奇女子黃月英 (下)第五百一十九章 再起殺戮第四百二十六章 火燒藤甲兵第五百九十章 再立新功(下)第五百二十九章 製造亂象第一百八十八章 收復幷州第五十五章 黃巾起義第二百七十一章 雙星閃耀 (六)第七十章 張角託孤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敗塗地第九十五章 初見董卓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登陳元龍第五百一十八章 意想不到的人第三百一十六章 左慈遁術第四百五十七章 烽煙四起 (五)第五十三章 賭約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弟鬩牆 (上)第二百七十四章 袁術稱帝第二百一十章 詐城第四百三十八章 計中計 (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威懾韓馥第六十八章 大勢已去第四百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四百七十三章 陸遜降漢第六十六章 桃園三兄弟第六百零四章 南郡之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園八校尉第四百二十章 祝融氏第三百四十六章 劉璋請降第五百四十五章 火燒連營(上)第三百三十章 劉表遇害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破山陰縣第三百五十九章 激將法第四百一十四章 引軍入甕 (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夷人族第五百一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二百零一章 “九曲黃河”韓遂第六百一十章 鬥將(下)四百四十七章 戰雲密佈第一百六十三章 強奪河內郡第二百六十一章 拓跋鮮卑部第五百六十六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二百零四章 八部將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奪徐州第五十二章 貧道孟凌子第三百五十八章 夷將鄂煥第四百零三章 黃忠之子黃敘第三百七十三章 三省六部制第三百八十八章 獸兵第三百三十二章 火燒新野第八十八章 初顯鋒芒 (下)第五百七十一章 疏而不漏第四百一十九章 借兵第四百三十九章 蔡邕爆粗口第四百四十二章 真假交替第二百四十五章 攻打的理由第二百七十九章 攻破下蔡第一百七十五章 建都鄴城
第二百三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三百三十四章 兩軍會師第五百五十五章 形勢逼人第五十三章 賭約第三百九十六章 落井下石第五百九十章 再立新功(下)第五百四十八章 圍追堵截(中)第四百五十一章 讓出南郡第三百六十二章 巴東水寨第二十二章 漢靈帝劉宏第一百六十五章 董卓之死第二百三十八章 跨時代的發明第二十四章 招攬人才第六百一十二章 粗中有細第四百二十章 祝融氏第一百九十六章 刺客第二百六十五章 羌胡作亂第五百五十六章 潛伏的暗子第四百三十七章 計中計 (上)第七章 朗朗乾坤第四百九十九章 索要大小喬第八十三章 石灰吟第五百七十七章 細柳營第六十六章 桃園三兄弟第六十三章 “虎癡”許褚第三百二十二章 羊腸小徑第五百九十九章 曹洪墜落第二章 漢章帝之後第四百七十九章 攻取句章城第四百一十五章 引軍入甕 (下)第五百七十五章 世家門閥的心思第三百三十四章 兩軍會師第五百四十章 九宮八卦陣 (中)第二百零七章 梟雄末路第十三章 籠絡人心第一百零七章 霸王套裝第一百七十一章 長安之亂 (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木鹿大王第二百八十六章 袁術的末日 (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強奪河內郡第四百一十六章 截獲糧草與兵器第三百零八章 奇女子黃月英 (下)第五百一十九章 再起殺戮第四百二十六章 火燒藤甲兵第五百九十章 再立新功(下)第五百二十九章 製造亂象第一百八十八章 收復幷州第五十五章 黃巾起義第二百七十一章 雙星閃耀 (六)第七十章 張角託孤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敗塗地第九十五章 初見董卓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登陳元龍第五百一十八章 意想不到的人第三百一十六章 左慈遁術第四百五十七章 烽煙四起 (五)第五十三章 賭約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弟鬩牆 (上)第二百七十四章 袁術稱帝第二百一十章 詐城第四百三十八章 計中計 (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威懾韓馥第六十八章 大勢已去第四百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四百七十三章 陸遜降漢第六十六章 桃園三兄弟第六百零四章 南郡之戰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園八校尉第四百二十章 祝融氏第三百四十六章 劉璋請降第五百四十五章 火燒連營(上)第三百三十章 劉表遇害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破山陰縣第三百五十九章 激將法第四百一十四章 引軍入甕 (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夷人族第五百一十七章 黃雀在後第二百零一章 “九曲黃河”韓遂第六百一十章 鬥將(下)四百四十七章 戰雲密佈第一百六十三章 強奪河內郡第二百六十一章 拓跋鮮卑部第五百六十六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二百零四章 八部將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奪徐州第五十二章 貧道孟凌子第三百五十八章 夷將鄂煥第四百零三章 黃忠之子黃敘第三百七十三章 三省六部制第三百八十八章 獸兵第三百三十二章 火燒新野第八十八章 初顯鋒芒 (下)第五百七十一章 疏而不漏第四百一十九章 借兵第四百三十九章 蔡邕爆粗口第四百四十二章 真假交替第二百四十五章 攻打的理由第二百七十九章 攻破下蔡第一百七十五章 建都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