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召開會議

當劉贇被賜封爲了三品前將軍後,黃忠等人也同樣得到了封賞,不僅官升了一級,而且還得到了不少的賞賜。此時也正是年關將近,劉贇並沒有迴轉青州,而是在雒陽城裡與衆將們過了一個新年。

同時劉贇還秘密地約見了王越,並讓他儘快將天機閣是發展起來。而王越在得到了劉贇的支持後,也是欣然地認劉贇爲了主公。此時已是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的春季,劉贇心裡惦記着青州的事情,於是便向漢靈帝提出了請辭。而漢靈帝將他召進了章德殿後,就對他說道:“子安,這兩年幸虧有你東征西討才幫着朕平定了那些叛匪,按說我應該給你更高的職位纔是,可是你也太年輕了一些,朝中的那些大臣肯定不願看到你年紀輕輕就身居要職的,所以朕打算帶你出去走走,順便也讓那些大臣們看看誰纔是朕身邊真正的近臣。”

聽到劉宏的話後,劉贇毫不猶豫地就說道:“陛下願意親近微臣,這也是微臣的榮幸,微臣從不在乎別人怎麼說,只要陛下好了這漢室江山纔會穩固,所以陛下讓微臣做什麼事情微臣也願意去做。”

這赤果果的表忠心讓劉宏是龍心大悅,只見他微微地點了點頭後,又說道:“朕自從來到這雒陽城後就從未回過河間舊宅,所以朕打算出巡翼州,並回河間的舊宅去看看,畢竟那裡留下了朕許多兒時的記憶。當初你們河間安王一脈與朕乃是同一宗祖,所以這次你也隨朕回河間府一趟吧,順便也拜祭一下我們的宗祖。”

“是,臣願隨陛下回鄉祭祖。”說起來劉宏與他們濟南王府還真算得上是一家人,都是漢章帝劉炟的玄孫,河間孝王劉開之後。而且劉贇也曾聽他父親提起過以前在河間郡的事情,所以當劉宏剛一提出要回鄉祭祖時,劉贇立馬就答應了下來。

不過他也知道皇上出巡是一件非常繁瑣的事情,沒有數月時間的準備是根本辦不下來的,所以他向劉宏請求先回一趟濟南王府後,再來京城護送劉宏回河間郡王府。

劉贇的請求得到了劉宏的首肯,於是他匆忙地回到亭侯府後,就開始收拾起了行裝來。這次從青州帶來的六萬大軍並沒有遭到多大的損失,所以劉贇召來衆將後,就讓他們做起了撤回青州的準備來。不過劉贇在走之前也向漢靈帝要了一些糧草及軍備物資,而劉宏也是大方地就許給了他,把劉贇給樂得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當劉贇一行急匆匆地回到濟南城後,也與家人們是團聚了一番。三天後劉贇就在王府裡召開了一次重要的會議,而這次到場的人數也是最齊的一次。文臣中有沮授、田豐、崔琰、劉曄、管寧、邴原、國淵、棗祗、蒲元、張機、孫乾、魯肅、張昭等人。

而武將則是黃忠、太史慈、張遼、高順、徐晃、徐榮、張郃、高覽、典韋、許褚、周泰、蔣欽、武安國、管亥、周倉、廖化等人。

同時還有兩位新人加入了他們的陣營,而這兩位新人就是滿寵滿伯寧和徐盛徐文向。滿寵字伯寧,山陽昌邑人,以執法嚴格而著稱。並且他與劉曄還是好友,這次來到青州也是劉曄將他推薦給劉贇的。

而劉贇當然知道滿寵的大名,他可是三國時期魏國的名將之一。不僅掌管着司法,而且還參與了軍政,絕對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全才。所以劉贇對滿寵也是格外的親近,使得滿寵對劉贇也有了認主之心。

接下來的徐盛字文向,琅邪莒縣人,離青州倒是不遠,他是被周泰他們的招募令而進了水軍軍營的。而周泰見徐盛不僅精通武技,就連膽識和謀略也不錯,於是就將他推薦給了劉贇。

而劉贇在聽到徐盛的大名後,更是如獲至珍地就將他收在了帳下,並且還賜封他爲了別部司馬,並在周泰和蔣欽的帳下聽用。

徐盛可是江東十二虎臣之一,其戰功絕不在程普、黃蓋等人之下,所以再受到了劉贇的重視後,徐盛也正式拜劉贇爲了主公,這讓劉贇更是喜不自勝,至此水軍中又多了一員猛將。

當劉贇坐在主位上,看着手下人才濟濟時,也是意氣風發地說道:“諸位臣公和將軍們,自青州軍成立以來已經歷了三載,在這三年中青州軍大小戰陣數十場,從未有過敗績,這也是與諸位臣公和將軍們的功勞分不開的。在此本侯要向大家說一聲辛苦了,要不是有你們的幫助我青州軍也走不到今日這一步。現在我青州軍有步兵十萬,騎兵三萬,預備兵五萬,已成我大漢各州兵種裡的最強之一。但現在的我們還遠遠沒到驕傲自滿的地步,因爲很快就有一場大風暴將席捲整個大漢王朝,所以諸位臣公和將軍們都時刻做好準備吧。當那一刻真的到來時,就是我們馬踏天下的時候。”

當劉贇在說完這番話後,所有人都羣情激昂了起來。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抱負,正所謂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不管是沮授又或者是田豐等人,沒有一個不想實現自己的夢想的。而那些武將們的想法就更簡單了,除了要報效朝廷以外,最想要得到的就是封妻廕子了。

而劉贇做爲漢靈帝的近臣,又是漢室宗親就更值得他們效忠了,所以大家連忙起身並拱手作揖地說道:“願爲主公效力,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看着帳下如此多的人才,劉贇也是哈哈大笑地說道:“諸位臣公與將軍們快快請坐,接下來我要說的是我們青州以後的發展。現在整個青州六郡及六十二縣已在我們的掌握之中,雖然我青州物產並不豐富,但自給自足也是絕沒有問題的。對了,我在雒陽城的時候曾收到元晧兄寄來的書信,說是張饒此人已被伏誅,那不知他帶來的那些黃巾軍們又是如何安排的呢?

第二百一十四章 官渡之戰 (下)第七十二章 黃巾覆滅第二百三十三章 曹劉議和第一百九十九章 飛將軍呂布第五百零八章 惺惺相惜第九十五章 初見董卓第一百四十一章 酸棗會盟 (上)第三百零九章 南華老仙第三百五十五章 不堪一擊第五百二十五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 (下)第四百零六章 楊修楊德祖第四百七十九章 攻取句章城第二百九十七章 折損戰將第六百一十二章 粗中有細第三百三十八章 孫劉結盟 (下)第四百八十五章 陣斬賀齊第五十四章 巨漢管亥第二百九十八章 宛城劉玄德第二百八十九章 隔岸觀火第二百七十七章 圍攻下蔡第五百零六章 萬人敵第八十六章 請師伯出馬第七十八章 黨錮之爭第三百八十五章 黑油第一百四十八章 半路打劫第一百九十八章 攝政王第五百八十一章 兵出汜水關第五百三十六章 撤往西川 (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世家的希望第四百七十七章 智取吳郡 (上)第三百七十九章 駱駝騎兵第四百一十一章 討要便宜第四百五十三章 烽煙四起 (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原之戰 (下)第四百七十三章 陸遜降漢第三百零一章 水鏡先生第三百七十五章 覲見天子第一百五十七章 界橋之戰 (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道士于吉第一百一十章 硬闖刺史府第四百九十一章 攻破建鄴城第五百七十章 天網恢恢第二百三十八章 跨時代的發明第四百九十八章 順昌逆亡第五百四十章 九宮八卦陣 (中)第四百五十三章 烽煙四起 (一)第四百八十六章 廬江城破第二百九十六章 孫策遇刺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雨欲來第二百五十三章 連環弩第一百六十二章 招攬名士第三百九十三章 巡視各州郡 (上)第五百四十三章 野心勃勃第四百九十章 解煩軍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奪徐州第五章 過目不忘第四百九十二章 趁勝追擊第五百八十八章 再立新功(上)第四百五十六章 烽煙四起 (四)第二百七十六章 荊州劉表第五百七十五章 世家門閥的心思第四百九十四章 坐山觀虎鬥第三百七十章 合肥之戰 (上)第二百九十八章 宛城劉玄德第五百八十章 強渡黃河第五百三十章 五溪蠻夷第六十三章 “虎癡”許褚第六十二章 許家村第二百六十五章 羌胡作亂第五百七十二章 夷爲平地第五百二十二章 孫翊遇刺第一百七十六章 崛起的曹操第一百零八章 渤海太守第二百三十七章 活字印刷術第九十七章 青州的發展第四百四十六章 戰前部署第二百三十六章 遼東公孫度第四百五十六章 烽煙四起 (四)第三百六十三章 移師赤壁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敗塗地第四百一十七章 渡瀘水 (上)第四百五十三章 烽煙四起 (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曲阿小將第三百一十四章 火燒博望坡 (下)第四百三十三章 衣帶詔第三十三章 鍛造手冊第一百五十章 傳國玉璽第四百九十七章 荊州戰局第四百九十七章 荊州戰局第五百五十章 逃出重圍第五十四章 巨漢管亥第十七章 沮授沮公與第三百七十五章 覲見天子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笑泯恩仇第四百五十六章 烽煙四起 (四)第三百零二章 誅殺黃祖第一百章 出巡翼州第二百九十二章 收服鮮卑一族 (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趙雲的到來第四百六十五章 奇兵突襲
第二百一十四章 官渡之戰 (下)第七十二章 黃巾覆滅第二百三十三章 曹劉議和第一百九十九章 飛將軍呂布第五百零八章 惺惺相惜第九十五章 初見董卓第一百四十一章 酸棗會盟 (上)第三百零九章 南華老仙第三百五十五章 不堪一擊第五百二十五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 (下)第四百零六章 楊修楊德祖第四百七十九章 攻取句章城第二百九十七章 折損戰將第六百一十二章 粗中有細第三百三十八章 孫劉結盟 (下)第四百八十五章 陣斬賀齊第五十四章 巨漢管亥第二百九十八章 宛城劉玄德第二百八十九章 隔岸觀火第二百七十七章 圍攻下蔡第五百零六章 萬人敵第八十六章 請師伯出馬第七十八章 黨錮之爭第三百八十五章 黑油第一百四十八章 半路打劫第一百九十八章 攝政王第五百八十一章 兵出汜水關第五百三十六章 撤往西川 (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世家的希望第四百七十七章 智取吳郡 (上)第三百七十九章 駱駝騎兵第四百一十一章 討要便宜第四百五十三章 烽煙四起 (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原之戰 (下)第四百七十三章 陸遜降漢第三百零一章 水鏡先生第三百七十五章 覲見天子第一百五十七章 界橋之戰 (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道士于吉第一百一十章 硬闖刺史府第四百九十一章 攻破建鄴城第五百七十章 天網恢恢第二百三十八章 跨時代的發明第四百九十八章 順昌逆亡第五百四十章 九宮八卦陣 (中)第四百五十三章 烽煙四起 (一)第四百八十六章 廬江城破第二百九十六章 孫策遇刺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雨欲來第二百五十三章 連環弩第一百六十二章 招攬名士第三百九十三章 巡視各州郡 (上)第五百四十三章 野心勃勃第四百九十章 解煩軍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奪徐州第五章 過目不忘第四百九十二章 趁勝追擊第五百八十八章 再立新功(上)第四百五十六章 烽煙四起 (四)第二百七十六章 荊州劉表第五百七十五章 世家門閥的心思第四百九十四章 坐山觀虎鬥第三百七十章 合肥之戰 (上)第二百九十八章 宛城劉玄德第五百八十章 強渡黃河第五百三十章 五溪蠻夷第六十三章 “虎癡”許褚第六十二章 許家村第二百六十五章 羌胡作亂第五百七十二章 夷爲平地第五百二十二章 孫翊遇刺第一百七十六章 崛起的曹操第一百零八章 渤海太守第二百三十七章 活字印刷術第九十七章 青州的發展第四百四十六章 戰前部署第二百三十六章 遼東公孫度第四百五十六章 烽煙四起 (四)第三百六十三章 移師赤壁第六百一十五章 一敗塗地第四百一十七章 渡瀘水 (上)第四百五十三章 烽煙四起 (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曲阿小將第三百一十四章 火燒博望坡 (下)第四百三十三章 衣帶詔第三十三章 鍛造手冊第一百五十章 傳國玉璽第四百九十七章 荊州戰局第四百九十七章 荊州戰局第五百五十章 逃出重圍第五十四章 巨漢管亥第十七章 沮授沮公與第三百七十五章 覲見天子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笑泯恩仇第四百五十六章 烽煙四起 (四)第三百零二章 誅殺黃祖第一百章 出巡翼州第二百九十二章 收服鮮卑一族 (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趙雲的到來第四百六十五章 奇兵突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