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大澤鄉之戰

典韋最終決定出擊。

對於他這樣獨自領軍出征的大將,這是一次難能可貴的機會。

因爲在青州軍體系當中,典韋能排在前五,九成以上的原因是因爲他加入得早,在黃巾之亂時跟的劉備,只比關張陳短那麼兩個月。

而且典韋一直擔任劉備的保鏢,忠心耿耿,上陣殺敵素來不含糊,這纔可以擔任大將之職,位於前列。

但論起軍功,不管是跟關張比起來,還是跟太史慈,甚至連張遼高順臧霸他們,都要比典韋強。哪怕是太史慈,在完成了陳暮交代的任務後,也是多次領軍作戰,多有功勞在身。

反觀典韋,雖然一直跟在劉備身邊,但功勞確實不多。因此青州軍上下,也曾經有過風言風語,認爲典韋不過是仗着劉備寵信,才能身居高位,多有不服。

典韋雖然並不在意這些風言風語,可他也想有個機會證明自己。如果打得好,那些認爲他是因爲資歷才上位的人,自然就可以閉嘴了。

所以只稍微想了一會兒,典韋就決定下令進攻。跟隨劉備打仗已有十二年,最基本的軍事素養他還是有。

三軍出動,他親自坐鎮中軍,由前軍校尉張饒派遣先鋒軍開路,大軍浩浩蕩蕩南下。

先鋒軍兩千五百人,斥候分散出去,沿途偵查敵軍有沒有埋伏。一直到梧縣,他們最終確定了劉勳軍確實沒有任何與他們糾纏的念頭,直接拋棄梧縣,頭也不回地走了。

這邊典韋出擊,自然也是給了彭城這邊曹仁夏侯惇他們信件,請求他們一起主動進攻,不能放劉勳和紀靈回淮南。

四個人湊在一起商議此事。

“大兄說讓我們堅守不出,現在典韋讓我們去打,你們怎麼看?”

曹仁詢問陳宮和程昱。

陳宮智遲,開始細細思索。

程昱則是眯起眼睛,低聲道:“這不合常理,敵人爲什麼會忽然撤退呢?”

“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袁術在汝南兵敗了。”

陳宮回過味來。

程昱點點頭:“不錯,應該只有這一個可能。”

“報!”

就在此時,門外忽然來了信使。

“進來。”

夏侯惇說道。

信使進門,單膝下跪道:“汝南軍情,袁術於慎縣被明公聯合孫策擊敗。”

“果不其然。”

衆人紛紛大喜,這是個好消息呀。

其實到現在爲止,從袁術兵敗汝南,到現在淮南戰場上曹操進攻下蔡,時間也纔過去兩三天而已。

包括劉勳和紀靈纔剛得到消息,準備回援,曹仁夏侯惇他們自然也是纔得到消息。

畢竟從汝南到淮北可比淮南到淮北慢得多,再加上之前信使還得穿過劉勳與紀靈的防區,導致消息自然要延後那麼一天。

“明公現在在何處?”

陳宮又問。

信使說道:“我來之前,明公已經追殺袁術而去。”

“看來袁術潰敗之勢不可避免,因而緊急召回淮北的人馬,想要解除自己兵敗之危。”

程昱沉吟道:“如我所料,此時明公必然想要將袁術一舉覆滅。”

歷史上,曹操多次擊敗袁術,但卻沒有消滅他。

不是沒有這個實力,而是曹操當時的主要重心是放在司隸、兗州、豫州以及徐州等地。

當時他定都於許昌,也就是現在的潁川郡。輻射範圍最多是到豫州汝南,連周圍的地盤還暫時都沒有搞定,更別說遠在淮南的袁術。

所以袁術一直能夠活到官渡之戰前夕,僅僅是因爲地緣因素而已。

現在他要死,也是地緣因素。

如今曹操的勢力已經不是在潁川周圍,而是在山陽郡周圍。

山陽郡地處於兗州和豫州腹地,之所以把政治中心放在這裡,跟定都許昌是一個道理。

曹操定都許昌的好處大家也都知道。

南面劉表孫策袁術想打他,得路過豫州。關中各路軍閥想打他,得過司隸,袁紹想打他,得過兗州,徐州的劉備想打他,同樣得過兗州和豫州。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緩衝帶,不管周圍誰忽然攻擊他,他都能立即做出臨時調整。

而此時的山陽郡也一樣,此地位於曹操勢力範圍中心,可輻射的區域比較廣,且北面有東郡,南面有沛國,東面有泰山郡,西面有濟陰陳留郡,都可以作爲緩衝地帶。

不管哪裡攻打,都不可能第一時間進攻到山陽郡老巢。

同時在山陽郡站穩腳跟,輻射周邊郡縣,積極往南面擴張,增強自己的實力。

袁術的老巢在淮南,曹操的勢力範圍已經擴張到了淮北,要想繼續擴張下去,袁術不死誰死?

所以這個問題不難猜,難的是下一步他們應該怎麼行動,才能配合曹操。

“看來我們應該響應典韋,出兵攻擊了。”

陳宮說道。

“嗯。”

程昱便對曹仁夏侯惇道:“雖然敵軍勢大,但他們歸心似箭,應無戰心,我們儘量以拖延爲主,不要和他們打硬仗。”

“好。”

二人點點頭,表示明白。

當下,彭城曹軍也是馬上響應典韋,大軍啓程,南下進攻紀靈部。

但他們出城還未多久,就又遇到了曹操從下蔡派過來的信使,得知呂布可能會陰襲淮北,衆人都是臉色嚴峻。

因爲他們的兵力其實不多,曹仁和夏侯惇部加起來只有一萬,典韋部一萬,而劉勳和紀靈部卻有四萬大軍,拖住他們的腳步已經很不容易,如果再來個呂布,怕是難以應付。

“明公讓我們自行決斷。”

“我覺得還是繼續堅守,若是呂布來攻,恐怕下邳廣陵沛國有失之風險。”

“但放這些人回去,大兄那邊會前功盡棄,且大兄怎麼辦?”

“我們還是得從長計議。”

“如何從長計議?再不做決斷,那劉勳紀靈南下,大兄危在旦夕。”

“我相信明公有自己的判斷......”

四個人意見不同。

曹仁夏侯惇想要出兵,陳宮和程昱則認爲應該再好好斟酌考慮。

現在淮南淮北戰場幾乎已經是明牌在打。

各方動向、想法、戰略大家都已經清楚,曹操想趁機拿下淮南,擴張自己實力。呂布則想拿下淮北當作一塊棲息地,袁術則是要死守老家,不讓自己被消滅。

曹操已經清楚呂布想做什麼,但他又不想放過這次難得的機會,所以一邊請求劉備支援,一邊給四人送信,讓他們自己做判斷。

而曹仁夏侯惇跟陳宮程昱意見不同,是從雙方角度不同出發。

因爲用腳指頭想都知道,曹操正猛攻袁術,如果放任劉勳紀靈部回去,那曹操壓力大增,不僅戰略盡失,還有兵敗的危險。

所以他們認爲應該第一時間考慮曹操的安全,拖住劉勳紀靈部的人馬再說。

而陳宮程昱則要考慮大範圍的戰略。

那就是一旦呂布攻打淮北成功,那麼他們原本計劃是把淮南淮北連成一片,就算消滅了袁術,自己中間被人一刀切開,哪怕成功把袁術消滅,可奪得淮南淮北的戰略也會徹底失敗。

因此在這個問題上,他們二人就得該考慮清楚,如何在既完成拖延劉勳紀靈部的同時,還把呂布擊退,不讓呂布佔領淮北。

只是時間不等人,紀靈部已經撤兵一個多時辰,再不追擊的話,人家就跑遠了。

最終經過商議,決定由曹仁率軍西去,往沛國方向,大量撒出斥候,偵查呂布軍動向。夏侯惇領兵南下,追擊紀靈。

做出部署之後,四人分頭行動,一時間整個淮北地區,都陷入了戰爭的狼煙。

符離縣西部約三十里,大澤鄉。

沒錯。

就是陳勝吳廣起義的那個大澤鄉。

此地在古時有大澤,且多密林、丘陵、山地、湖泊,雖無太高山丘,卻林多湖多,高矮低窪地勢多,地形極爲複雜。

由於這裡是南下過谷陽、向縣,再進入九江郡下蔡縣的必經之路,因此劉勳只能從這裡經過。

然而誰也沒有預料到,冬季十二月,淮北地區忽然下起了小雨。

雨水阻攔,地面溼滑,大軍行動極爲緩慢。

當然。

這場雨並不奇怪,因爲農曆十二月,就是陽曆一月,陽曆一月安徽地區下春雨是很常見的事情。

包括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也是在秋冬季節,路過大澤鄉的時候突發暴雨導致。

所以不能怪劉勳倒黴,只能說安徽地區在這個季節下雨很正常。

大軍行動緩慢,還沒經過大澤鄉,就被典韋追到。

崎嶇的道路盡頭,連綿不絕的兵馬涌動,當得知追兵已經不足二十里,劉勳也發了狠,當即下令調轉槍頭,原地等待準備戰鬥。

過了約一個時辰,遠處丘陵下,人影森森就已經追至,雙方緩緩靠近,不足二里,於一處澤泊前對峙。

西面是一片沼澤窪地,東面是大片荒廢的田土,北面是丘陵,南面官道兩側有大片森林,遠處還有一些村莊,房屋,早已經破敗不堪。

官道就位於中央,衆人在原本是田野,現在已經成爲一片荒蕪野地的平原上對望,小雨淅淅瀝瀝,雖然不大,但依舊給敵我雙方都造成極大的困擾。

冬季青州軍穿的是棉衣,棉衣被打溼後,穿起來會很不舒服。

而且天氣本來就冷,下小雨就更加溼冷,兩邊很多戰士都是凍得渾身鐵青,瑟瑟發抖。

眼見雨沒有停的跡象,而且敵人似乎也沒打算撤退,劉勳眼珠子一轉,命令大半部隊躲入不遠處的森林中避雨,剩餘部隊則在外圍警戒。

他們將原本的行軍帳篷綁在樹木之間,形成躲雨的布棚,雨點噼裡啪啦打在棚上,劉勳部士兵則在棚下生火取暖。

典韋見到這情形,再看了眼自己這邊將士們的情況,也有樣學樣,乾脆找了個樹林開始駐紮。

不是他不想直接下令進攻,而是天氣問題不僅減慢了劉勳部的行軍速度,同樣對他們造成很大麻煩。雨天打仗本來就困難,更何況還是人少打人多,雙方的士氣都不高,很難打一場勝仗。

或許典韋不太明白一些戰術道理,但跟着劉備打了那麼久仗,雨天不利於作戰的道理他還是明白。

兩邊相隔數裡,乾脆原地駐紮,形成了對峙局面。

第二天天色好了許多,到清晨的時候雨就停了,過了晌午,就開起了太陽,雖然太陽不是很濃郁,至少天氣沒有了昨日那麼陰冷,很多將士的衣服已經烘乾,可以戰鬥。

“嗚嗚嗚嗚嗚!”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哞哞哞哞哞哞哞哞!”

號角、鑼鼓、銅鉦嗡嗡作響,雙方是一場典型的遭遇戰。

天氣讓他們不得不臨時休戰,但天氣稍微一好轉,劉勳與典韋之間,就正式開始了戰爭。

雙方沒有一點技巧,沒有一點計謀,也沒有任何戰術。

劉勳知道,不擊敗典韋,他不可能回得去。

而典韋卻急需要一場大戰來證明自己,因此擊敗劉勳,就是最好的選擇。

一萬人對陣兩萬,典韋沒有騎馬,雙手持戟,站在陣前,撕裂開衣服,如一尊戰神一般,仰天怒吼咆哮。

曠野之上,所有人都開始躁動不安,血液在燃燒,這是一場男人之間的激情碰撞,需要用鮮血來灌溉,用野性來驅散理性。

“殺!”

隨着一聲吶喊,人數少的典韋軍,發起了猛烈進攻。

劉勳部箭簇如雨一般洗禮而來,叮叮噹噹地射在鎧甲之上,發出清脆的響聲。

之前說過,青州軍的裝備比所有的諸侯都要好。

普通諸侯軍士兵有件小札甲就不錯了,甚至還有不少諸侯軍的雜牌部隊,連件札甲都沒有。

而青州軍主戰部隊的士兵不僅有札甲,還有頭盔。

這給了他們極好的防禦。

特別是前排的刀盾手,不僅有札甲頭盔,還有圓盾,可以有效地防禦箭矢。

第一輪箭雨下,除了幾百個倒黴鬼,幾乎損失不大。

緊接着就是第二輪,第三輪。

但第三輪箭雨才發射出去,弓箭手們剛撤退,典韋就已經帶着最前面的先鋒殺到了陣前。

如同一股奔涌的洪流撞在了一堵人牆上,頓時爆發出激烈的碰撞聲音。

劉勳還算沉着應對,大軍分成數部,嚴正以待。

槍盾手列在最前,左右各有一部,後方還有中軍以及預備役。

而典韋則幾乎沒有做什麼部署,一股腦往前衝,總計兩校四部人馬,以錐字衝鋒陣型,他本人在最前頭,往敵陣中廝殺開一條口子。

這一戰沒有任何花哨的操作,也沒有任何戰術,樸實無華的一場碰撞。

典韋之悍勇幾乎勇冠三軍,曾經在數百人的圍攻下毫髮無損,此時更何況全副武裝,又有無數親衛相隨,幾乎是在未碰撞之前,就橫甩飛斧,將敵人的槍盾手打開一道裂縫。

他本人則持戟殺入其中,數十斤的短戟每一次橫掃,都帶着上千斤的力道,揮灑之間,就殺傷數十人,爲自己身後的戰友打出一片豁口。

“將軍威武,將軍威武!”

士兵們士氣大震,跟着典韋一同殺入其中。

短短一刻鐘後,劉勳部的前軍就被殺敗,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

“上!”

看到這個情形,劉勳立即把中軍派了上去。

其實他和典韋都不算是什麼高明的統帥,也不是什麼大將之才,兩個人頂多算是普通將領之間的對決,不算菜雞互啄,但也強不到哪裡去。

如果是曹操、徐榮這個級別的統帥,看到典韋這麼莽,一股腦A上來,怕是早就有所準備了。

不過青州軍強在士兵精銳,裝備精良。

袁術軍強在人數較多,且是陣地防禦戰,兩邊都各有優勢。

因此雙方一時間打得難解難分,屬實半斤八兩。

從晌午一直戰到下午,打了快兩個時辰,兩邊各有損失,最終因體力耗盡,不得不鳴金收兵。

戰後統計,典韋部死傷一千多人,劉勳部同樣死傷一千多人,傷亡差不多。

畢竟典韋是衝陣,前面幾波弓箭還是造成了不小傷害。

到了第三日,劉勳部繼續撤退,出了大澤鄉。

典韋步步緊逼,於大澤鄉南面十多裡處,再次將劉勳截住,雙方又戰一場。

這場戰鬥談不上精彩,兩邊的佈置都談不上精妙,可這卻是華夏幾千年來,無數戰爭史的一個縮影。

不是每一個人都是韓信衛青霍去病,都是曹操李世民朱元璋,頂尖戰略家們打仗固然精彩,但普通將領之間,菜雞互啄,亦別有一番風味。

別看典韋歷史上名氣響亮, 可誰讓他只有戰場悍勇之能,沒有統兵大將的本領呢?

兩日爭鬥,換來的是雙方兩敗俱傷。

到第三天日暮,兩邊罷兵,就在典韋不肯善罷甘休,準備繼續追擊的時候。

官道盡頭,忽然傳來轟隆鐵騎聲音,令人聞之色變。

典韋與劉勳連忙於荒野之上就地再次整軍防禦,就看到南方官道盡頭,一直大軍浩浩蕩蕩而來,向着北方而去。

最前頭的,是大量騎兵。

騎兵高舉着旗幟,上面寫着一個“呂”字!

是呂布!

劉勳大喜,連忙派人過去求援。

典韋如臨大敵,暗暗叫苦,心道這次遭殃了。

哪知道呂布似乎對他們視而不見,無視了劉勳的求援,徑直向北而去。

看到這個情況,不管是典韋還是劉勳,都與自己部下面面相覷,不知道呂布是在搞什麼。

但不管怎麼樣,這場戰鬥肯定打不下去。典韋無心再追擊,劉勳也不想再跟典韋這種莽夫糾纏,雙方各自罷兵,各回各家去。

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風雲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第六十二章 朝會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說明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六章 漢末毒師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六十六章 科學,從數學開始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古無雙,國之功勳。第一十六章 奇襲曲樑第一十四章 荊南叛亂第八十三章 斷其一臂第五十一章 設伏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二百零五章 自毀城牆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來了?第一十九章 南陽之戰(1)第二百六十九章 抵達倭奴國第六十一章 陳毒士又開始了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八十四章 計中計中計中計第八十六章 浮陽之戰(3)第一百零一章 淶水之戰第六十三章 荀攸與許褚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二十二章 曲樑城破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一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騎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章 秋風起,思子歸第六十五章 邙山救駕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第七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五十八章 呔,看法寶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八十二章 屠城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第六十六章 科學,從數學開始第二十一章 前漢南北軍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八十四章 假酒害人第一章 秋風起,思子歸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第八章 我們是兄弟第一百二十七章 哺時定策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來了?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七十二章 長安亂第二百一十二章 誘餌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十章 掌控輿論的優勢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漢升連衝五陣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五十二章 天下五君,笑對蒼穹(新年快樂)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五十六章 將膽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四十一章 田豐之計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長逝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
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風雲第二百零一章 誰能繼承大統?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第六十二章 朝會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一十六章 都是內鬼說明第三十六章 白馬與少年第一百零五章 哥幾個,騎着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六章 漢末毒師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七十九章 淮口射戟第五十六章 陰損之計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三十五章 西涼亂第六十六章 科學,從數學開始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第六十一章 出兵的理由古無雙,國之功勳。第一十六章 奇襲曲樑第一十四章 荊南叛亂第八十三章 斷其一臂第五十一章 設伏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二百零五章 自毀城牆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來了?第一十九章 南陽之戰(1)第二百六十九章 抵達倭奴國第六十一章 陳毒士又開始了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八十四章 計中計中計中計第八十六章 浮陽之戰(3)第一百零一章 淶水之戰第六十三章 荀攸與許褚第七十九章 無敵的神威少將軍跑了第七十四章 廢帝第一百九十四章 魚死網破第二十二章 曲樑城破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狼戰術第五章 父子情深(2)第一百二十五章 分化第三十八章 章武二年第一百五十一章 鬥智鬥勇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騎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五十八章 魚死網破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第八十六章 翻手爲雲覆手雨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章 秋風起,思子歸第六十五章 邙山救駕第六十五章 我預判了你預判了我的預判(二合一大章)第七十一章 狗急跳牆第一十三章 收權第一百零一章 取漢中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五十八章 呔,看法寶第九十一章 魚死網破,今晚就走第八十二章 屠城第八十四章 他來了第八十五章 全面戰爭的開端第五章 漢末羣雄之紅馬董仲穎第六十六章 科學,從數學開始第二十一章 前漢南北軍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八十四章 假酒害人第一章 秋風起,思子歸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一百二十章 開關一按,便是半個盛漢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第八章 我們是兄弟第一百二十七章 哺時定策第四十五章 長社城下第二百零三章 你也來了?第五十章 天下五君,離心離德第七十二章 長安亂第二百一十二章 誘餌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十章 掌控輿論的優勢第九十五章 白馬玄甲,定叫他有來無回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漢升連衝五陣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國來朝第五十二章 天下五君,笑對蒼穹(新年快樂)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一十七章 民族融合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五十六章 將膽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規劃(完)第四十一章 田豐之計第二十九章 張遼第四章 乃祖之風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長逝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