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邙山救駕

“三國之謀伐 小說()”查找最新章節!

一衆宦官被殺,只剩下天子與陳留王。

盧植閔貢劉備陳暮四人上前將二人攙扶起來,詢問情況。

十四歲的少帝劉辯驚慌失措,眼中還有淚痕,一臉驚恐地道:“朕......”

反倒是一旁的陳留王劉協鎮定自若道:“我餓了,有吃的沒有?”

幾人面面相覷,這荒郊野嶺的哪來的食物?

閔貢想了想道:“來時見那邊有農家,不如去找農家要一些吃的。”

“對對對,去找農家要些吃的。”

劉備連連點頭,對劉辯道:“陛下,請上臣的馬。”

劉辯才十四歲,個子不高,沒法上去,劉備把他抱着上馬,教他踩上馬鐙,牽馬而行。

張飛如法炮製,也將劉協抱上另外一匹馬去,有馬鐙加上張飛扶着,不會掉下來。

皇帝和陳留王騎馬,衆人就只能下馬步行跟着,盧植牽馬與陳暮並行。

之前天黑再加上找皇帝心急沒注意,直到此時盧植才發現,劉備的軍隊馬匹居然都是雙馬鐙,不由驚訝地對陳暮說道:“這踏布倒是新奇的很,不僅兩邊都有,還是鐵質。”

根據漢代出土的陶俑和壁畫,早在西漢時期就有馬鐙。不過當時的馬鐙並不是鐵質,而是一塊布,只有一邊,供人方便上馬用,被稱爲踏布。

真正開始鐵馬鐙且雙馬鐙要到北魏時期纔有,因此盧植看到鐵馬鐙覺得很驚訝。

陳暮笑道:“我也是從踏布上獲得的靈感,有此物確實方便。”

盧植更加驚訝了,打量道:“你發明的?”

“嗯。”

陳暮笑着點點頭。

盧植欣慰道:“當初你與玄德來投奔我,我便知你不凡,如今你與玄德,一爲尚書令,一爲司隸校尉,又有誅殺宦官,

救駕天子之功,將來這朝廷,必是你等天下,可要好生輔佐天子,中興大漢纔是。”

陳暮微微一笑:“兄長向來都忠君愛國,先生也是知道的。之前滿朝文武,都威逼太皇太后,唯有兄長怡然不懼,據理力爭,便是因爲他心中有尊長,有先帝,有當今陛下。可笑那些宦官,還以爲兄長助了太皇太后,就跟他們是一夥的呢。”

“呵呵。”

盧植笑了笑,沒有說話。

之前他看到張讓見劉備像是見到救星一下,心裡起了狐疑,就點了陳暮一下。

陳暮也給了一個合理的理由,那就是當初何進威逼太皇太后,是劉備第一個站出來維護。

由於宦官的保護傘就是太皇太后跟太后,所以宦官以爲劉備是向着太皇太后的,應該跟他們是一路人。

這個理由談不上牽強,但說服力也不高。只是這裡畢竟沒有外人,閔貢沒有發覺這一點,只要盧植信了這個理由,那就再也沒有人質疑。

閔貢聽不懂他們話裡有什麼玄機,忍不住問盧植道:“盧尚書,而今宦官伏誅,天子歸國,需要穩定朝綱,可太皇太后與太后不和,這可如何是好?”

盧植心中一沉,對於這個問題,他也不知道該解決。天子年幼,上面有個母親和祖母爭權奪利。

婦人干政,以後朝政怕是難以清明瞭。

“子歸,你有主意?”

盧植看到一旁的陳暮面帶微笑,一言不發地繼續前進,忍不住詢問。

陳暮搖搖頭道:“沒有主意。”

“真的沒有?”

“真的沒有。”

“你這小子。”

盧植搖搖頭,其實他知道陳暮有主意,而且他自己也有主意。

後世人一直以爲盧植不過是個打仗的將軍。

實際上盧植不僅是大儒,而且是個能文能武,上得了馬打仗,下得了安民的猛人。

智力之高,放在三國遊戲裡,也一定是90以上,不遜色任何謀士的狠角色。

婦人干政,還能有什麼手段?

一者如霍光那般,領導大臣們威逼太皇太后跟太后回宮,不許她們在垂簾聽政控制天子。

二者呂后鄧太后等人一樣,二人較量出一個高低,最終選出一個獲勝者干政。

只是這兩個方法不管怎麼樣都不太好辦,前者需要一個權臣,後者需要太皇太后跟太后其中一個人有能力有手腕有眼光。

現在何進一死,權臣沒了。

至於太皇太后跟太后誰有能力?

一個只知道刮財,一個是連皇帝寵妃都敢明目張膽毒殺,目光極爲短暫之人,這倆誰當政對於國家來說都是災難。

這也是盧植頭疼的原因,所以他想問問陳暮有什麼更好的辦法沒有。

不過看樣子,他也沒有。

隊伍前行數裡,找到了一家農戶,劉備用他腰間佩戴的一塊玉,在農戶家換了一隻羊,宰殺烹烤,又命人去水井打水,獻上烤羊與井水,給少帝跟陳留王充飢。

他們吃過喝過之類,又累又乏,就在這戶農家睡了。衆人一直等到天黑他們纔起來,再次上路。

這個時候,平縣外來了無數軍馬。

爲首之人方面大耳,身材肥胖,坐在一匹紅馬之上,四下掃視。

來人正是董卓。

董卓的兵馬早就抵達洛陽二十里外的夕陽亭,半夜三更見到洛陽上空火焰滔天,濃煙滾滾,他猜到朝廷發生重大變故,於是急忙下令進軍。

經過一夜進軍,今日早晨他才抵達顯陽苑,打聽到中常侍張讓等人劫持皇帝劉辯上了北邙山,於是又向邙山趕去。

到了邙山之後,剛巧遇上搜尋了一夜沒有在邙山找到天子的袁紹軍,閻忠與賈詡就猜測天子不在邙山內,必然是翻越過了邙山,往北去了平縣。

於是又經過半日馳騁,此時剛好抵達平縣外。

天還未完全黑,遠遠地董卓就瞧見東面黃河邊上,一隊人馬正在緩緩而來,爲首的騎在馬上,有人牽着,隱約是個少年模樣。

董卓大喜,當下就奔馬上前,往那邊而去。

他的身後也跟着數十騎兵,但卻有數千步兵,邙山不適合騎馬,董卓跟劉備一樣,將他的西涼鐵騎留在了洛陽,只帶了步兵過來。

可饒是如此,千軍萬馬奔騰,坐在馬上的劉辯嚇得臉色蒼白,瑟瑟發抖,若非劉備攙扶,怕是要跌落馬下。

到了近前,董卓勒馬止步,翻身下馬,也不跪下磕頭,而是低頭拱手一禮,高聲道:“臣董卓救駕來遲,望天子恕罪。”

等了片刻也不見迴應,董卓納悶,擡頭一看,只見天子面無人色,渾身哆哆嗦嗦,雙腿戰慄,口不能言。

劉備見狀,便說道:“天子被張讓挾持,一夜沒有休息,有些受驚了。”

“原來如此,不知天子與陳留王無恙否?”

董卓又問。

劉辯一聲不吭,劉協倒是面色如常,十分鎮定道:“孤無恙,請董將軍帶路,護送我與皇兄回宮。”

“唯。”

董卓一揮手,身後出來一架長轂馬車,外形有點像春秋時期的戰車,車上有傘蓋,說道:“請天子和陳留王上車。”

這種馬車確實是皇帝專用,當時被稱爲天子駕六,是董卓在顯陽苑找到的,本來是當初漢孝康帝閱兵時乘坐出行的馬車,後來放置在顯陽苑,被董卓順手帶來。

由於天子坐這個車符合禮儀和規矩,而且馬匹顛簸,確實不如馬車舒服,劉備便一邊對劉辯道:“天子上車”,一邊將他攙扶下來。

張飛也把劉協扶下來,二人被攙扶着到了馬車上。

兩人上了馬車,按道理來說,也就沒事了。

但下一秒,所有人都睜大了眼睛。

就看到董卓竟然也上了車,與天子並列在一起。

場面一時間竟有些沉默。

過了片刻,劉備大怒道:“車騎將軍爲何僭越,與天子並列?”

“嗯?”

董卓回過頭,眼神兇厲無比,拔出劍道:“天子年幼,我恐道路顛簸天子摔下車來,司隸校尉是覺得不妥嗎?”

他這一聲,周圍的士兵頓時圍攏上來,一個個拔出了環首刀,看向劉備,面色不善。

張飛向前一步,擋在劉備面前,虎目圓睜,眼神兇狠狠地看向董卓,一身腱子肉虯結在一起,像是蓄勢待發,只待打起來,就一矛把董卓戳死。

一時間,董卓被張飛兇厲的目光攝住,反倒自忖自己似乎離得太近了一些,一旦打起來,自己好像真有被張飛戳死的危險。

要知道,董卓跟劉關張也不是陌生人,當初黃巾之亂時,劉關張還在董卓麾下當過一陣子北軍將領。

董卓太清楚張飛的戰鬥力,雖然自己人多勢衆,問題是張飛就在身前不遠。

這麼近的距離,還沒等周圍的士兵擁上來,自己就得被劉備張飛兩兄弟弄死,自己跟劉備也就打個五五開,再加個張飛......

場面靜下來, 氣氛凝固,雙方劍拔弩張,好似火山要爆發的前一刻,隨時都會大打出手,殺個昏天黑地。

便在此時,遠方小平津渡口,無數人馬緩緩向着平縣方向而來,由於接近天黑,日暮將近,只是瞧不見準確人數,但人影綽綽,彷彿無邊無沿,步步前行,整個大地都在顫抖。

緊張的氣氛被這個忽如其來的變故打破,所有人都看向那邊。那邊似乎也注意到了平縣外的動靜,數十匹馬飛奔而來,向着這邊靠攏。

過了片刻,劉備大喜不已。

因爲他看到最前頭馬上之人,正是自己的手下典韋牽招,他們的身後還有張遼高順等人。

自己在野王縣的人馬,終於抵達洛陽了。

爲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擊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231章 邙山救駕)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三國之謀伐》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

第九十章 徐榮敗退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二十一章 前漢南北軍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第一十一章 大事業第九章 既當......又立......第五十七章 巫蠱第十章 掌控輿論的優勢第四十三章 曹操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二十四章 戰略謀劃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請假條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第三十章 天子閱兵第二十二章 董卓之死,王允掌權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三十六章 陣斬蹋頓第三十九章鍾繇第二十七章 智者交鋒第六十八章 我帶你回家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第二十一章 前漢南北軍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六十章 贏了他一次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第五十二章 天下五君,笑對蒼穹(新年快樂)第三十八章 合縱連橫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四十二章 一聲大哥,一生大哥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一百二十八章 安陽城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三十章 窺伺關中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六十一章 洛陽亂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二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三章 雙面間諜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第四十七章 袁家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三十七章 放眼未來第八十二章 浮陽之戰(1)古無雙,國之功勳。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二百二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四十三章 戰呂布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路第三十九章鍾繇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七十九章 徐榮的部署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漢升連衝五陣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完結感言第三章 捨命拼殺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三十六章 陣斬蹋頓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七十四章 解開心結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七章 定徐州(2)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七十七章 大善人陳暮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對峙第一百三十七章 毀成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三章 天下大勢
第九十章 徐榮敗退第五十六章 欺世盜名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二十一章 前漢南北軍第六十六章 朝廷諸公的援助第一十一章 大事業第九章 既當......又立......第五十七章 巫蠱第十章 掌控輿論的優勢第四十三章 曹操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二百三十六章 綁架陳暮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二十四章 戰略謀劃第四十二章 楊賜去世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二十二章 世事如棋,風雨將至請假條第五十章 戰略目標:曹操保衛戰第二百七十五章 開城門第三十章 天子閱兵第二十二章 董卓之死,王允掌權第七十四章 亂世一鍋粥(2)第三十六章 陣斬蹋頓第三十九章鍾繇第二十七章 智者交鋒第六十八章 我帶你回家第二百五十章 袁紹死了?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七章 大漢忠臣董仲穎第二十一章 前漢南北軍第五十五 招攬荀彧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陽陷落第二百六十章 新的佈局第六十章 贏了他一次第二十二章 偷樑換柱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麼回事?第五十二章 天下五君,笑對蒼穹(新年快樂)第三十八章 合縱連橫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第四十二章 一聲大哥,一生大哥第一十六章 世界級帝國的開始第一百二十八章 安陽城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陛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敵以弱第三十章 窺伺關中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八十四章 決戰之時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六十一章 洛陽亂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五十四章 劍拔弩張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五十二章 劉曹會晤第二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宮第三章 雙面間諜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第四十七章 袁家第六十四章 暗箭第三十七章 放眼未來第八十二章 浮陽之戰(1)古無雙,國之功勳。第四章 漢末羣雄之黑馬劉玄德第一百五十四章 南方大亂再起第二百二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四十三章 戰呂布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路第三十九章鍾繇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七十九章 徐榮的部署第二十八章 廣年對(4)第八十三章 有誰能知我心第一百六十九章 黃漢升連衝五陣第四十二章 走馬豫州第二百六十六章 袁紹北上,呂布東歸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完結感言第三章 捨命拼殺第七十三章 呂布第四十七章 奪權第二十四章 宣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三十六章 陣斬蹋頓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五十七章 圍魏救趙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七十四章 解開心結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導第七章 定徐州(2)第三十七章 廢史立牧第二十一章 曹操刺董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七十七章 大善人陳暮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對峙第一百三十七章 毀成第一十二章 太史慈第三章 天下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