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哺時定策

戰爭永遠都是政治的延續。

如果能用政治手段去解決,又何必去發動一場勞民傷財的戰爭呢?

人都有需求,只要弄懂了黑山軍想要什麼,當他們內部有分歧意見的時候,已經不需要朝廷出手,就能內部解決。

陳暮絲毫不擔心他的計策會失效,因爲這是堂堂正正的陽謀,在對付一盤散沙的敵人時,永遠有效。

關平從城裡出來,遠遠地看到紫影馬上風塵僕僕的四叔,急急忙忙策馬過來,到了近前後翻身下馬,也不行禮,高興地喊道:“四叔!”

中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85年的時候,陳暮第一次見關平,那時不過七歲,約六尺高,如今十二年過去,年近二十,身高八尺有餘,體態更加健碩,一身腱子肉,極類其父。

“平兒,你父親呢?”

陳暮沒有下馬,眼中露出絲絲笑意,開口詢問。

關平就過來幫忙牽馬,一邊領着衆人往城裡走,一邊說道:“父親在羑里城中,前日剛剛把城池拿下,現在正在城中佈置防禦。”

“嗯。”

陳暮點點頭道:“我先去城中休息一下,你安排我的親衛去軍營休整,等你父親忙完之後,我再去找他。”

關平詫異道:“四叔不去直接找父親嗎?”

陳暮解釋道:“我是昨日連夜從林慮過來的,一天一夜沒有閤眼,先去休息一下,晚上我找你父親有事。”

“知道了,我帶四叔去府邸休息。”

關平就牽着馬帶着陳暮一路來到了蕩陰關羽住的縣衙府邸,安排他在後院睡一下。

天色漸晚的時候,關羽才從羑里城過來。

聽聞陳暮來了,他連忙去看,就看到陳暮躺在後院小廳的木塌上睡覺,關羽不忍打擾,於是就在廳外的堂中看書等待。

這一等,就是等了一個半時辰,

陳暮從下午約三四點鐘躺下,睡到了晚上差不多十點鐘才悠悠轉醒過來。

在後世這個時候夜生活纔剛剛開始,但現在已經相當於午夜,滿城寂靜,唯有夏日蟬鳴不絕。

“二哥。”

從木塌上起來後,陳暮就看到了廳外燈火,自側門出去一看,看到關羽坐在席上全神貫注地盯着手中的書本,就開口喊了一句。

關羽聽到聲音,扭過頭,一邊放下書本,一邊說道:“四弟起來了?”

“嗯。”

陳暮走過去,盤腿坐在另外一張席子上扶着額頭不斷揉搓着太陽穴。

一天一夜的奔馳,渾身都痠痛,再加上沒有休息好,以及這混亂而又動盪的時局,都讓他腦袋裡一片漿糊。

“阿福,去廚房弄些吃的,再端碗熱湯過來。”

關羽看到他的樣子,就吩咐門外的侍從把之前準備好的食物端上來。

等侍從出去之後,陳暮稍微回了點神,打起精神說道:“二哥,咱們得有所動作了。”

關羽聽到他的話,說道:“你怎麼看?”

“袁紹忽然撤兵,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東邊出了事情。”

陳暮說道:“我與大哥約定,等我走之後,他就會開始行動,分兵襲擾冀州,我在洛陽幫忙牽制。以今日的形勢來看,恐怕是大哥那邊鬧了很大動靜,逼迫袁紹回防清河國,如此我們也得立即出兵才行。”

關羽眯起眼睛,撫着自己的二尺長鬚,微微點頭道:“嗯,四弟之言,正合我意。如今軍隊大勝而歸,士氣正盛,此正是趁勝追擊之時,你想怎麼打?”

“若要在此處鬧騰得袁紹不好過,就必須打到他的痛處,二哥以爲,他的痛處在哪裡?”

陳暮笑着問道。

關羽毫不猶豫地道:“自然是鄴城。”

“不錯!”

陳暮點點頭:“鄴城是關鍵,但我們要想攻打鄴城,亦是難如登天,因而要想別的辦法。”

“什麼辦法?”

“二哥有輿圖否?”

“我去取來。”

關羽起身出門去,輿圖是重要戰略資料,都存放在密室裡,只有他親自去才能拿得到。

過了片刻關羽從臥室出來,手中就已經多了一份地圖資料。

恰在此時阿福從廚房把飯菜端上,二人就停下議論,等阿福把東西放在桌案上之後,關羽才又吩咐道:“阿福,讓外面的人都去休息吧,外庭就不用留人了。”

“唯!”

阿福弓着腰出去,把門帶上。

等他走後,陳暮端起熱湯來,喝了一口,感覺到空蕩蕩的腸腹一股柔柔的暖意上升,這才繼續說道:“二哥你看看輿圖,河內與魏郡,一片坦途,以較少兵力主動進攻,無異於以卵擊石。”

關羽盯着上面的輿圖看了許久,點點頭道:“不錯,即便袁紹把主要精力放在其它地方,對於我們來說,他也依舊佔據着兵力優勢,不能與之硬拼。”

“所以我們就得另出奇謀,現在安陽與內黃一帶,皆有袁紹重兵把守,我料東線震盪,他必不敢與我們一戰,二哥可領大軍往安陽挑釁,我們來一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陳暮放下熱湯,開始動起筷子。從昨天到今天一粒米未進,確實餓得不行,廚房準備了飯菜,但也是臨時才熱好,口味不怎麼樣,卻也是吃得津津有味。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關羽詫異道:“若從正面無法突進的話,四弟莫非還有其它道路可以威脅魏郡?”

陳暮咀嚼着說道:“確實有一條道路,二哥可知道漳河古道?”

“漳河?”

關羽思索道:“漳河是從五行山中流出去的,但我聽聞五行山山中地形極爲複雜,山勢陡峭,懸崖溝壑無數,恐怕不好行軍吧。何況這些地方,似乎現在被黑山軍佔據。”

陳暮一邊扒拉着碗裡的飯,一邊點點頭:“不錯,這些地方確實是在黑山軍手裡,所以我們必須把黑山軍拿下,才能出奇兵攻安陽。”

從正面進攻魏郡,那無異於官渡之戰,曹操主動進攻黎陽對袁紹發起進攻,屬於尋死之道。

官渡之戰曹操打得有多艱難,洛陽正面戰場,防守得就有多艱難。

也幸好有青州和幽州牽制,不然的話,袁紹早就領兵南下,踏平河內,殺到了孟津與小平津渡口了。

所以想要在洛陽方向找到突破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唯一的辦法,確實就是從太行山當中出奇兵,進攻安陽,只要能夠把安陽拿下,不亞於張飛再一次奪取甘陵,必然帶給袁軍難以想象的動盪。

簡單來說,這就是羣狼戰術要達到的效果。單從其中任何一方來考慮,袁紹要想消滅,都輕而易舉。最困難的肯定是青州,最簡單的是幽州,其次就是洛陽。

洛陽如果面對袁紹大舉進攻,唯一的策略就是放棄河內,死守八關,同時召集孫策和曹操一起過來幫忙抵禦。

幽州那邊別看人馬不少,公孫瓚和鮮于輔聚衆十餘萬,但人多會伴隨着糧草與資金問題,公孫瓚那邊都是僱傭別人作戰,錢越花越少,他不可能持續不斷地僱傭鮮卑烏桓人。

鮮于輔那邊也是一樣,他的人馬是劉虞以前的情分才聚集起來,這種情分基本就只能維持個一次,因爲鮮于輔沒錢沒糧給這些人,就只能讓這些人自帶乾糧,你不出糧草,別人就得餓着肚子打仗,所以幫這一次,大多數人就都得散掉。

這樣一來,實際上公孫瓚和鮮于輔大多數兵馬都會離開,除了一些投機分子,比如閻柔柯比能這些人,熙熙攘攘十多萬大軍,最後能夠留下來的,總共也就數萬人而已,因此現在幽州的實力,反倒是最弱的。

不過即便是袁紹想要攻滅幽州,廣闊的戰略縱深也足以讓他無法拼盡全力。而洛陽和青州虎視眈眈,特別是青州作爲主攻方向,給予他極大的壓力,所以現在才能能夠維持得了現狀。

隨着東面戰場打破現狀,哪怕陳暮還不知道那邊發生了什麼,但正如他離開青州時跟老大哥說的那樣,通訊不發達,他們只能通過袁紹軍隊的動向以及袁軍內部的一些間諜,來獲知消息,然後根據這些信息,做出最佳的反應。

這考驗的,是陳暮與青州謀士團之間的默契。

現在不管青州那邊到底發生了什麼,陳暮也必須立即做出應對。

老大哥那邊已經咬了袁紹一口,現在該輪到他了。

關羽聽了陳暮的話,微微點頭,思索道:“四弟已經有對策了嗎?”

“嗯。”

陳暮把碗和筷子舉在右手中,走過來用左手在輿圖上比劃道:“二哥你看,黑山軍盤踞在林慮以北的滏口陘南麓,這一塊是漳河出水之道,沿岸兩側或有山林,或有谷地,南下連通洹水,可達安陽後背。我以分化之計,引發黑山軍內鬥。不出兩月,我料這些人必會鬥個你死我活,皆是即便勝者,也只能歸順朝廷,自此之後,這條道路爲我所用,隨時可以兵出五行山,威脅袁紹後方。”

“所以我要做的,就是拖延時間嗎?”

關羽已經有了思緒。

陳暮說道:“是的,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時間。袁紹大軍已經東去,西面戰場防禦收縮,我們從正面無法強攻,那就得等待黑山軍那邊有所突破。”

“嗯,我知道了。”

關羽點點頭,說道:“這幾日我整頓兵馬,趁着士氣大盛,就往安陽發下戰書,約他們過幾日決戰。現在當務之急,還是要準備糧草輜重,羑里城剛剛拿下,城中還緊缺守城器械,得從後方緊急調取才是。”

陳暮將最後幾口飯扒拉乾淨,說道:“現在太尉已經抵達了朝歌,麾下有一萬精兵,屆時二哥可以領大軍往前線,由太尉鎮守蕩陰,羑里城中再留下一部分兵馬接應,還有尚書令在懷縣爲前線運輸糧草,大哥需要什麼,讓他去準備就是,如今朝廷上下一心,共同抗擊袁紹,我們都必須團結在一起,奮發圖強。”

“四弟跟我同去否?”

關羽問。

陳暮笑了起來:“劉關張陳共同進退,我又怎麼能不與二哥一同去?”

關羽大笑道:“好好好,那此戰二哥就有底氣了。”

兄弟二人相視一笑,一切都在不言中。

吃飯間,陳暮就已經把接下來的所有安排做完,他不知道東面戰場發生了什麼,但時間就是一切,提前做好準備,必然沒有錯。

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安排,過了兩日,鄴城軍情司的間諜發回信息,他們這才知道了東面戰場發生了什麼。

竟是張飛奇襲甘陵城,在城中像是去了一趟後花園一樣逛了一圈,讓整個冀州震盪不已。

難怪羑里城前線守軍退得如此匆忙,根源竟然在這裡。

陳暮慶幸自己提前做好了準備。

同時他也明白,現在他能夠做出正確反應,是因爲袁紹不知道他的羣狼計劃。以後打的次數多了,等到他反應過來,也許就不會這麼順利。

因爲羣狼計劃的核心就在於謀士和將領的素質要極高,能夠隨機應變,對於突發狀況要馬上根據情況進行調整。

比如這次陳暮認爲當先取黑山軍,再慢慢迂迴騷擾安陽。卻不料青州那邊有所行動,而他是根據袁紹這邊的反應,進行判斷,然後立即安排關羽兵臨安陽城下,一邊給魏郡製造壓力的同時,一邊爭取拿下滏口陘南麓的時間。

等到下一次,袁紹的謀士團推測出他們是在根據自己這一邊的行動來做出反應,那麼誰也說不好,他們會不會虛晃一招,如故意調動兵馬,賣出個破綻,實際上卻是設伏,給予他們沉重的打擊。

所以在確定這次計劃沒問題的同時, 陳暮也在心中告訴自己,要自己時時刻刻保持警惕。觀察敵人給予的信息真假,兵法虛虛實實,過於明顯的事情,誰也說不好會不會是陷阱。

定計之後,接下來的幾日,鍾繇在懷縣不斷往前線運送糧草輜重和各類器械,洛陽那邊各處工坊加班加點製造,武器鎧甲裝備,源源不斷地往前輸送。

前些日子抓的俘虜全都送去後方屯田去了,朱儁領着一萬精銳入駐蕩陰,趙雲以一萬屯田兵繼續鎮守朝歌,關羽留下幾千人馬在羑里城,領兩萬五千人再加上陳暮的玄甲重騎,浩浩蕩蕩北上,向着安陽方向而去。

這次如果不是沒有東面戰場老大哥那邊幫了大忙,去的話還是跟曹操官渡之戰去黎陽與袁紹硬碰硬一樣,但現在形勢不同,關羽軍攜帶着大勝的士氣,自然不是什麼以卵擊石。

哪怕敵人兵力較多,也並非沒有勝算,因此這一戰就看敵人上不上當,接不接招。若是接招,自然就得真刀真槍幹一場,不接招也無所謂,等黑山軍的消息就行。

新的戰爭,即將打響了。

第七十七章 你要和我打嗎?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五十五章 佈局冀州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二十四章 戰略謀劃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一十八章 我曾一言而禍亂天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始於桃園,終於桃園(大結局)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七十六章 界橋之戰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馬威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八十三章 計中計中計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八十八章 戰略得失第六十章 贏了他一次第二十五章 一聖一龍一虎一狐第九章 給曹操送口棺材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第一百零八章 敲山震虎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六十章 孫策第五十章 關羽出征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一十二章 一口雞湯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五章 定策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八十四章 假酒害人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第五十二章 泰山書院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分天下論第七十五章 徐榮,奏起戰爭的號角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騎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感謝比魯大佬盟主)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九章 羅市賊第十章 B計劃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榮回遼東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七章 巡視地方第三章 得兗州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魎(二)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八十一章 花裡胡哨與一拳超人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八十九章 臨時變陣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一十七章 分贓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八十一章 花裡胡哨與一拳超人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二十二章 南陽之戰(4)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
第七十七章 你要和我打嗎?第一百零三章 章武六年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第五十四章 鬥法第五十五章 佈局冀州第四章 那個男人的可怕第六十章 入駐華陰第六十七章 天子賜劍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種內鬼第二十四章 戰略謀劃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戰第七十章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第八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一十八章 我曾一言而禍亂天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始於桃園,終於桃園(大結局)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戰第三十四章 大亂將至第三十一章 暗處交鋒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第七十九章 對峙階段的鬥智鬥勇第二百一十五章 青州的好兄弟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一章 俺也一樣第三十二章 酸棗會盟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預防針第二十一章 出使呂布第二十六章 奔馬第七十六章 界橋之戰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馬威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誅第八十三章 計中計中計第七十三章 袁紹自己人第八十八章 戰略得失第六十章 贏了他一次第二十五章 一聖一龍一虎一狐第九章 給曹操送口棺材第七十九章 局勢明朗第六十五章 我有一策救玄德第一百零八章 敲山震虎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六十章 孫策第五十章 關羽出征第二十八章 算無遺策第一十二章 一口雞湯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四十一章 內閣會議第六十九章 西涼鐵騎第五章 定策第二十一章 追擊第八十四章 假酒害人第九十二章 嚇不死你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第五十二章 泰山書院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分天下論第七十五章 徐榮,奏起戰爭的號角第三十一章 陳暮辭職第一百八十六 鞠義復仇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騎第一百四十四章 敵我援軍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與小狐狸(感謝比魯大佬盟主)第七十三章 銍縣會盟第九章 羅市賊第十章 B計劃第七章 未慮勝,先慮敗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榮回遼東第四十一章 郭嘉之謀第三十五章 虎牢關前第七章 巡視地方第三章 得兗州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魎(二)第五十一章 二戰管亥第十章 主動示愛第八十一章 花裡胡哨與一拳超人第三十二章 仁義無雙劉玄德,忠孝二全陳子歸第八十九章 臨時變陣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峙期與南方再亂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應對第一十七章 分贓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筆第二百七十一章 鄴城之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二十一章 南陽之戰(3)第二百零二章 大決戰開始第二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十五章 陳暮之謀第八十一章 花裡胡哨與一拳超人第五十五章 令人智熄第四十五章 遷都(感謝雲哥的盟主)第二十八章 曹姥姥進青州園第六十七章 呂布攻兗州第二十章 新的佈局第二十二章 南陽之戰(4)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紹的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