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章 大謀始作

何進點點頭,大喜道:“好好好!本初不愧是名家之後,所設計謀竟能如此巧妙。我看此計倒是十分可行,放任董卓率軍進入汾水以北的河東郡,這個險值得冒。屆時將有數萬官軍駐守在汾水以南,雒陽城又本有十數萬駐軍在,董卓不敢窺伺朝廷;況且這次董卓還承諾以李儒和董旻爲質,我認爲應當十分安全。諸公看呢?”

一聽權傾朝野的何進都表了態,其他的大臣和幕僚自然也是一片附和道:“明公英明!”

何進喚道:“孟德?”

曹操應道:“在。”

何進道:“明日你便擬一份詔令,按照袁本初之計策,命令董仲穎親率幷州軍六萬進入河東郡,秘密進抵北屈城下紮營,並收集和打造船隻。於五月二十日夜間,同駐紮在汾水以南的官軍同時渡河,進攻榆林之地。幷州軍分出一萬人南下包圍夏陽城,其餘五萬人攻向定陽城。而官軍在渡河後,則向着西北方向進軍,最終與幷州軍在雕陰城下會師,一同攻打雕陰城。”

曹操仔細聽着,不由得開始對何進敬佩起來。何進看似只通權術,沒想到他所作的部署還確實像那麼一回事。雖然何進所說的部署,完全是哄騙董卓的說辭,但他這一套說辭還比較周到,董卓大抵看不出來什麼破綻,會認真地執行。

曹操道:“喏,下官記住了。”

何進又喚道:“荀彧?”

“下官在。”荀彧也趕緊出列。

何進吩咐道:“我險些忘了,還有李儒此人。你再給李儒和董旻各下一道令,就以皇帝之名義,把這兩人徵到朝廷來,出任議郎。”

所謂“徵辟”,皇帝召來人才到朝廷任職爲“徵”,大將軍、太傅、車騎將軍、驃騎將軍、司徒、司空、太尉等召來人才到自己的幕府就任爲“闢”。而何進自以爲大權在握,因此他竟然敢越俎代庖,徵人進入朝廷,而非他的大將軍府。

對於何進的逾制,荀彧心裡略有不滿,但他也知道此時是何進掌權,他只得忍下不滿。荀彧道:“喏,下官明日就辦。”

何進點點頭,又對堂下衆人道:“今日要議之事,只有應對董卓這一件。此時衆議已定,諸位便請回吧!本初留下。”

“喏!”曹操、袁隗、袁術等人便都走了。

曹操走出了大將軍府,上了自己的馬車。他撩開自己馬車的窗簾,對正在走出門外的荀彧招了招手。荀彧上了曹操的馬車,兩人同乘一車。馬車車廂將外界隔絕開來,在裡面商議秘事再適合不過。

馬開始走動,馬車略微有些搖晃。曹操穩穩地坐着,回想起剛剛所議之事,曹操臉上便憂色重重。曹操問道:“對於袁本初,你怎麼看?”

荀彧淡淡地說:“他一定是收了董卓的錢。”

“何以見得?”

荀彧道:“自從在渭水之戰暴露反心之後,董卓自知朝廷已然知道他之用心。手中幷州軍主力又在陳倉會戰和渭水之戰中損失殆盡,他更是日日擔憂實力遠比並州強大、又相依爲鄰的朝廷,會派遣官軍北伐他。

涼國、朝廷、幷州,三者已呈三足鼎立之勢。董卓本就與涼主劉範有仇隙,經過十軍之戰後仇隙更是加深。若董卓又與朝廷不睦,那麼幷州便是要受到涼國與朝廷一致的敵對。且幷州戶口至多不過二十萬左右,對比戶口二百萬的涼國和戶口千萬的朝廷,根本不值一提。所以董卓要想活命。就必須至少在涼國與朝廷兩大強國之間,選擇與其中一方修好,結成同盟,對抗另一方。

董卓深知涼主劉範統治下的涼國,必以鯨吞天下爲目標,是他所不能投靠的。而朝廷雖然也與他有解不開的怨,但董卓卻抓住了朝廷爲對抗強悍的涼國而會拉攏於他這一點,主動伏低做小、獻上人質,這樣有很大的可能與朝廷重新修好,一同抗拒強敵涼國。

爲顯示出誠意,也爲了把朝廷拉上自己的戰車,董卓才上表希望進入河東郡,作進攻涼軍、奪回榆林之地的準備。

目下掌握朝廷的,是大將軍府。所以要想與朝廷修好,就必須要徵得大將軍的同意。而大將軍最爲重視的便是袁紹的建議。袁紹平白無故爲董卓說話,必定是收了他的賄賂。”

曹操搖搖頭,說:“你所說的,不過是董卓的動機罷了。袁紹收了董卓的賄賂不假,但他卻又提出趁機偷襲幷州,此計雖然可行,但並非他之本願。否則,他在議事一開始時,就該拋出來了。他提出此計來之前,衆人都反對董卓率軍進入河東境界。不難推出,他是爲了說服衆人同意董卓率軍進入河東郡,才編造出這一計謀來。因此,他的目的原本是放任董卓率軍進入河東郡。”

荀彧聽了,疑惑不已,問:“但這麼做,不過是成全了董卓而已。對他自己又有什麼好處?他這麼做的目的又是什麼?”

曹操搖搖頭,說:“這一點,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荀彧沉默片刻,說:“不論如何,我等不如靜觀其變。”

曹操點點頭,吩咐道:“繡衣衛雖遭錦衣衛重創,但好在京師這裡還有不少人。你再往大將軍府和袁宅布一些人吧!”

荀彧心裡略有些吃驚,說:“大將軍府,也要放繡衣衛嗎?”

曹操點點頭,說:“對。因爲我有不好的預感,袁本初這麼做,也許背後是極大的陰謀。但不管袁本初之大謀是什麼,他必將要依靠大將軍去完成。”

荀彧想起剛剛何進居然狂妄到敢僭越皇權,心裡的不滿再次泛起,他便道:“喏,屬下會派繡衣衛中得力者到幕府裡來。”

曹操點了點頭,再次陷入了愁思。因爲他意識到,只有朝廷能夠一直平穩下去,權力結構不受太大的波動,他的以屯田制爲核心的改革才能一直推行下去,支撐起朝廷積攢起對涼國的壓倒優勢,朝廷才能從與涼國之間的爭鋒中笑到最後,他也才能勝過劉範。

第二百七十四章 威震華夏第五十九章 終成眷屬第六百九十三章 歸途所見第三百二十七章 講武堂立第三百五十章 魚兒上鉤第七百四十三章 農耕放牧第九百一十二章 紹之謀算第七百六十五章 人質困境第一百六十三章 賈龍崛起第二百四十四章 西域攻略第五百八十三章 逼之媾和第兩百章 萬國衣冠第五百零七章 大勢已去第七百二十八章 王越史阿第二百八十五章 衆說紛紜第四百四十一章 巧使離間第五百七十九章 城下之盟第九百一十二章 紹之謀算第七百四十三章 農耕放牧第六百三十二章 最後準備第八十三章 狗急跳牆第二百三十八章 家的溫馨第一百五十五章 涼州大興第八百九十六章 死前回憶第八百九十一章 飛鴿傳書第六百七十九章 五大強國第二百四十八章 貨幣之重第七十三章 單于聖裁第八百七十四章 使團進城第七百零六章 酩酊大醉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肅來使第三百五十一章 天衣無縫第七百零五章 慶功盛宴第三百一十八章 借刀殺人第九十八章 劉家子弟第八百二十七章 殊死血戰第七百零一章 凱旋慶典第五百四十二章 朝議計策第七百二十四章 新政之行(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展望匈奴第三百七十三章 陰謀始作第七百零二章 文武爭名第一百三十四章 涼州光復第二百四十三章 烏孫異動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肅來使第八百八十六章 縝密設謀第四百八十七章 斷糧之險第二百五十四章 西域危機第八百七十八章 兩國密約第一百六十五章 情報機構第六百三十三章 竊聽密語第八百四十章 軍團裝備第二百五十二章 誓師大會第八百四十一章 補充兵力第七百七十八章 發現鐵礦第四百八十章 攻防戰啓第七百四十九章 科學進步第十七章 幾言定廣宗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亡我也第三百七十章…動員大會第八百八十七章 禁足解除第三百一十六章 人心匯聚第七百九十八章 危機再現第四百六十二章 神射對決第六百九十一章 臨別贈言第六百九十三章 歸途所見第二百六十七章 休戰條件第八百七十二章 移風易俗第一百五十七章 朝堂地震第七百九十八章 危機再現第四百五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一百一十三章 歷史重演第四十二章 芳心暗許第三百零八章 成王敗寇第八百六十七章 攜財密逃第一百六十五章 情報機構第七百九十二章 糧食問題第三百四十七章 接踵而至第四百七十章 毒士毒計第八十章 詐敗之計第八百七十五章 宣室之談第一百二十七章 羌氐末日第五百一十章 開城投降第八百五十八章 圍魏救趙第五百九十三章 相談甚歡第八百零四章 全面落敗第六百三十七章 大戰開啓第七百零九章 婆媳相認第四百三十三章 火燒街亭第四十七章 有朋黨了第四百八十七章 斷糧之險第八百九十二章 密信傳遞(上)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二百六十八章 帥帳策論第三十二章 大賊屈服第七百九十三章 師徒一戰第六百七十一章 木鹿城主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涼邸報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外諸國第四百八十四章 再次受挫
第二百七十四章 威震華夏第五十九章 終成眷屬第六百九十三章 歸途所見第三百二十七章 講武堂立第三百五十章 魚兒上鉤第七百四十三章 農耕放牧第九百一十二章 紹之謀算第七百六十五章 人質困境第一百六十三章 賈龍崛起第二百四十四章 西域攻略第五百八十三章 逼之媾和第兩百章 萬國衣冠第五百零七章 大勢已去第七百二十八章 王越史阿第二百八十五章 衆說紛紜第四百四十一章 巧使離間第五百七十九章 城下之盟第九百一十二章 紹之謀算第七百四十三章 農耕放牧第六百三十二章 最後準備第八十三章 狗急跳牆第二百三十八章 家的溫馨第一百五十五章 涼州大興第八百九十六章 死前回憶第八百九十一章 飛鴿傳書第六百七十九章 五大強國第二百四十八章 貨幣之重第七十三章 單于聖裁第八百七十四章 使團進城第七百零六章 酩酊大醉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肅來使第三百五十一章 天衣無縫第七百零五章 慶功盛宴第三百一十八章 借刀殺人第九十八章 劉家子弟第八百二十七章 殊死血戰第七百零一章 凱旋慶典第五百四十二章 朝議計策第七百二十四章 新政之行(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展望匈奴第三百七十三章 陰謀始作第七百零二章 文武爭名第一百三十四章 涼州光復第二百四十三章 烏孫異動第三百六十四章 李肅來使第八百八十六章 縝密設謀第四百八十七章 斷糧之險第二百五十四章 西域危機第八百七十八章 兩國密約第一百六十五章 情報機構第六百三十三章 竊聽密語第八百四十章 軍團裝備第二百五十二章 誓師大會第八百四十一章 補充兵力第七百七十八章 發現鐵礦第四百八十章 攻防戰啓第七百四十九章 科學進步第十七章 幾言定廣宗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亡我也第三百七十章…動員大會第八百八十七章 禁足解除第三百一十六章 人心匯聚第七百九十八章 危機再現第四百六十二章 神射對決第六百九十一章 臨別贈言第六百九十三章 歸途所見第二百六十七章 休戰條件第八百七十二章 移風易俗第一百五十七章 朝堂地震第七百九十八章 危機再現第四百五十四章 騎射戰術第一百一十三章 歷史重演第四十二章 芳心暗許第三百零八章 成王敗寇第八百六十七章 攜財密逃第一百六十五章 情報機構第七百九十二章 糧食問題第三百四十七章 接踵而至第四百七十章 毒士毒計第八十章 詐敗之計第八百七十五章 宣室之談第一百二十七章 羌氐末日第五百一十章 開城投降第八百五十八章 圍魏救趙第五百九十三章 相談甚歡第八百零四章 全面落敗第六百三十七章 大戰開啓第七百零九章 婆媳相認第四百三十三章 火燒街亭第四十七章 有朋黨了第四百八十七章 斷糧之險第八百九十二章 密信傳遞(上)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二百六十八章 帥帳策論第三十二章 大賊屈服第七百九十三章 師徒一戰第六百七十一章 木鹿城主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涼邸報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外諸國第四百八十四章 再次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