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借刀殺人

皇甫嵩爲了攔住劉範東侵的步伐,在部署上也是頗費了一番心思。皇甫嵩把八千步兵部署在抵禦劉範東進的第一線,也就是陳倉城;然後把主力兩萬人,包括那一萬騎兵,都留在了關中的心臟,長安城。其餘的老弱病殘的,就分佈在其他重要的城池,如扶風城、華陰城和藍田城。當然,皇甫嵩也沒忘了在潼關和武關上留下重兵。只要潼關和武關之中失守一個,洛陽就會受到威脅。

潼關還好,即使被攻破了,也還有澠池和新安,更有拱衛着洛陽城的函谷關,安全上擁有多重保障。但武關不如潼關堅固,萬一被攻破了,荊州的膏腴之地南陽郡就是河南平原,無險可守,就完全暴露在了劉範的刀鋒之下。南陽郡的北面,就又是洛陽城所在的河南尹。

對於朝廷的軍力部署,劉範也沒有什麼反應。只是,皇甫嵩的率軍到來,倒是讓很多在大清洗中殘存的涼州豪強看到了東山再起的希望。他們串聯起來,就想投靠皇甫嵩。但還沒等他們走出府邸,一幫衣着光鮮的人就把他們帶走了。從此再無世人見過他們。

楊彪回到了朝廷,第一時間請劉宏召開朝會。劉宏被劉範嚇成了驚弓之鳥,所以不敢像以前一樣經常不上朝,很快就召集羣臣。楊彪就把劉範在潼關上告訴他的,全都在朝會上抖落了出來。頓時,朝廷君臣又亂作一團。

原本以爲,和劉範訂立了盟約,就是換來了和平,君臣們都因此鬆了一口氣。誰會知道,劉範還只是平靜海面上的冰山一角。隱藏在海面之下,還有更高的冰山。越來越多的亂臣賊子,董卓、賈龍和劉範,在形勢上已經形成了對朝廷的北、南、西三面包圍。加上東面還有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軍,朝廷真的是四面楚歌,窮途絕路了。

董卓在朝中也是有保護人的,這人不是別人,就是何進何國舅。何進深感自己在洛陽城裡軍權不如漢靈帝劉宏,所以萬一哪天劉宏要對他下手,恐怕失敗的會是他。所以,何進也要在地方上培植起自己的勢力。這個勢力最好的人選就是董卓。董卓善於僞裝,他的治地又是在幷州晉陽,距離洛陽城很近。萬一發生了什麼變故,董卓能夠在十五天之內趕到洛陽城。所以,就算是董卓強行留在幷州,這等不亞於擁兵自重的行徑,在何進看來都是極好的。

故而何進表示,或許劉範之所以這麼好心,替朝廷揭穿了董卓和賈龍,要麼是想誣陷董卓和賈龍,讓朝廷陷入內鬥僵局,要麼就是想讓朝廷調轉槍頭,對準董卓和賈龍,以分散朝廷的注意力,求得一絲喘息之機。總之,劉範就是個陰謀家,絕對不能相信。但楊彪堅持讓朝廷聽聽劉範的警告,至少也要測試一下董卓和賈龍的忠心。

第一個要測驗的,就是幷州牧董卓。要想測試董卓很簡單。楊彪獻策,朝廷的探子回報,說董卓身邊有一能臣名爲李儒,說此人爲董卓出謀劃策,是董卓的第一心腹人。楊彪讓朝廷草擬了一封詔令,撰升李儒爲朝廷的郎中令。郎中令是陪在皇帝的近侍,一般皇帝都把緊要政務交由郎中令討論決定,可謂是前途無量的官職。只要李儒敢離開幷州,就足以證明董卓並沒有在幷州密謀叛亂。

對於朝廷的試探,董卓和李儒十分警覺。在洛陽之變結束、洛陽之盟訂立之後,董卓和李儒才得知有這檔子事。當時再想插手其中,已經沒有機會了。所以董卓再一次選擇了保持靜默,表面上仍然遵從朝廷。面對朝廷送來的這一唐突的調令,董卓和李儒都十分警惕。

當此時,董卓的軍隊還不夠強大,甚至遠不如常年保持着南北兩軍的朝廷。更別說境內的人口流失十分嚴重,軍糧供給十分困難。更何況,旁邊還有一個劉範存在。所以董卓雖然懷有野心,也不敢在這個時候招惹朝廷。董卓只好慫了,和李儒、李肅商量過後,最後,李儒想了一個辦法。李儒在民間找到了一個相貌神似他的人,讓那人假扮成李儒,跟着朝廷的使者進京。然後董卓在暗中調派一支軍隊,僞裝成黑山軍,在半路假裝襲擊了假李儒和朝廷使者的隊伍。在朝廷使者的面前,把假李儒給殺掉。然後朝廷的使者傳回去的消息就是,李儒在赴任途中遇襲身亡。

這樣一來,朝廷基本上打消了對董卓的顧慮。這讓知曉內情的楊彪十分焦灼。他明明知道董卓是亂臣賊子,但“李儒”確實死在了赴任路上。這雖然讓他覺得匪夷所思,但他還是對劉範的話堅信不疑。楊彪想到,劉範曾經獻策,斷絕匈奴與董卓之間的關係。於是,楊彪藉機又上奏朝廷,藉口匈奴之前與朝廷交惡,現在卻還在和董卓貿易。所以讓朝廷制裁匈奴人,嚴令匈奴人關閉和幷州的互市。尤其是不準再和董卓進行戰馬貿易,朝廷正好缺少戰馬,應該讓匈奴把戰馬賣給朝廷,而非朝廷的外臣董卓。

經過楊彪的潤色,其中原本是制裁董卓的內容,卻被巧妙地用制裁匈奴人的外皮給遮蓋起來了。縱然是足智多謀的鄭泰,都沒有看出楊彪的陰謀。何進也因此沒有反對楊彪的建議,畢竟漢人的朝廷坑匈奴人又不是一次兩次了。東漢朝廷最聽話的兩條狗,就是匈奴人和烏桓人。但是匈奴人的野心比烏桓人多得太多了。朝廷總要一邊用着,一邊防着。匈奴人很聽話,也害怕董卓有了戰馬後對他們構成威脅,所以很快就遵從朝廷的法令,停止了戰馬互市。

楊彪也趁熱打鐵,依據劉範給他留下的計策,促使朝廷不準把流民放進幷州。面對其他重臣的質詢,楊彪提出了一個無懈可擊的藉口,那就是防止黑山軍坐大。黑山軍盤踞在幷州和冀州之間的太行山。要是讓流民進幷州,黑山軍就又迎來了一次擴軍的良機。黑山軍是最接近司隸的農民起義軍,對朝廷構成了威脅。所以,朝廷又通過了楊彪的決議。

如此一來,雖然有何進從中掣肘,楊彪還是順利完成了劉範的前兩步遺策,削弱了董卓的力量。劉範的借刀殺人,尤其是讓董卓再也不能和匈奴人展開戰馬貿易,使董卓的騎兵隊伍建設徹底停下。兩次獻計獻策均取得成功的楊彪,也因此在朝中威望高漲。風頭之盛,何進都難以爭鋒。

第二百八十章 緊急會議第一百六十九章 劉誕之思第八十二章 道破天機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大突破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威逼第三百一十三章 善意警告第三百四十八章 繼續忽悠第一百九十二章 武神之戰第七百零七章 醉後之怒第三百九十七章 白衣少年第四百七十一章 驚天秘密第三十三章 猛將投效第四百零六章 破除謠言第七百六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四百二十六章 噩耗頻至第七百二十九章 應對策略第十三章 計定殺賊第七百五十章 史阿入涼第三百三十七章 偷襲又敗第八百一十章 何後之謀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氏長計第一百四十八章 問政於野第二百四十七章 擴軍準備第二十二章 賊窩尋寶第六百零七章 作別家人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大突破第三百六十七章 賈龍鷹揚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政之行(還下)第十八章 城破前奏第四百八十七章 斷糧之險第七百四十三章 農耕放牧第三十一章 董卓刁難第五百四十章 升爲軍師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敗又至第六百四十一章 鼓舞士氣第五百一十五章 崑蘇耶伽第四百六十五章 青出於藍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之將死第四百七十九章 守關之重第五十八章 鳳欲求凰第三百九十六章 昏君之由第三百二十八章 推行屯田第七百一十六章 商議對敵第七百二十章 募兵改制第二百三十七章 童言無忌第七百五十七章 告一段落第七百八十九章 國之重器第八百七十六章 驚天交易第三百一十三章 善意警告第六百八十一章 蝕骨銷魂第七百四十九章 科學進步第四十六章 拜將封侯第六百五十章 強攻大營第三百九十七章 白衣少年第七百四十九章 科學進步第一百一十二章 碰上叛軍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涼邸報第七百三十七章 史阿之諾第八百五十四章 戰敗收場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困街亭第八百五十六章 親入敵營第四百四十六章 重甲騎兵第五百九十一章 爲長遠計第五百零二章 殺人比賽第八百零一章 落下帷幕第八百三十三章 守營不出第三百八十章 能屈能伸第兩百章 萬國衣冠第八百五十二章 樂進妙計第二百八十八章 穿鑿關中第一百六十章 擴軍後續第五百三十章 屯糧之地第四百一十一章 除賊之策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認大勢第三百二十章 後代取名第一百一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百四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四百七十七章 渭水之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家人團聚第三百七十九章 田豐論勢第五百五十四章 南鄭大捷第六百八十二章 捷報兩至第三百五十一章 天衣無縫第三百八十八章 光武在世第一百七十八章 幷州軍事第五百九十六章 試探而已第五百一十七章 出城應戰第一百九十章 百步穿楊第十八章 城破前奏第六百七十二章 木鹿之克第二百零六章 本初猖獗第十章 大敗黃巾軍第八百零一章 落下帷幕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氏長計第一百四十章 艱難選擇第一百九十九章 無情帝王第五百六十七章 殺是不殺第二百八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四百三十章 益州退兵
第二百八十章 緊急會議第一百六十九章 劉誕之思第八十二章 道破天機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大突破第五百七十章 城下威逼第三百一十三章 善意警告第三百四十八章 繼續忽悠第一百九十二章 武神之戰第七百零七章 醉後之怒第三百九十七章 白衣少年第四百七十一章 驚天秘密第三十三章 猛將投效第四百零六章 破除謠言第七百六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四百二十六章 噩耗頻至第七百二十九章 應對策略第十三章 計定殺賊第七百五十章 史阿入涼第三百三十七章 偷襲又敗第八百一十章 何後之謀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氏長計第一百四十八章 問政於野第二百四十七章 擴軍準備第二十二章 賊窩尋寶第六百零七章 作別家人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大突破第三百六十七章 賈龍鷹揚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政之行(還下)第十八章 城破前奏第四百八十七章 斷糧之險第七百四十三章 農耕放牧第三十一章 董卓刁難第五百四十章 升爲軍師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敗又至第六百四十一章 鼓舞士氣第五百一十五章 崑蘇耶伽第四百六十五章 青出於藍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之將死第四百七十九章 守關之重第五十八章 鳳欲求凰第三百九十六章 昏君之由第三百二十八章 推行屯田第七百一十六章 商議對敵第七百二十章 募兵改制第二百三十七章 童言無忌第七百五十七章 告一段落第七百八十九章 國之重器第八百七十六章 驚天交易第三百一十三章 善意警告第六百八十一章 蝕骨銷魂第七百四十九章 科學進步第四十六章 拜將封侯第六百五十章 強攻大營第三百九十七章 白衣少年第七百四十九章 科學進步第一百一十二章 碰上叛軍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涼邸報第七百三十七章 史阿之諾第八百五十四章 戰敗收場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困街亭第八百五十六章 親入敵營第四百四十六章 重甲騎兵第五百九十一章 爲長遠計第五百零二章 殺人比賽第八百零一章 落下帷幕第八百三十三章 守營不出第三百八十章 能屈能伸第兩百章 萬國衣冠第八百五十二章 樂進妙計第二百八十八章 穿鑿關中第一百六十章 擴軍後續第五百三十章 屯糧之地第四百一十一章 除賊之策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認大勢第三百二十章 後代取名第一百一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百四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四百七十七章 渭水之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家人團聚第三百七十九章 田豐論勢第五百五十四章 南鄭大捷第六百八十二章 捷報兩至第三百五十一章 天衣無縫第三百八十八章 光武在世第一百七十八章 幷州軍事第五百九十六章 試探而已第五百一十七章 出城應戰第一百九十章 百步穿楊第十八章 城破前奏第六百七十二章 木鹿之克第二百零六章 本初猖獗第十章 大敗黃巾軍第八百零一章 落下帷幕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氏長計第一百四十章 艱難選擇第一百九十九章 無情帝王第五百六十七章 殺是不殺第二百八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四百三十章 益州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