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烏孫異動

劉誕說道:“從錦衣衛收到的情報來看,西域良田足足是涼州耕地面積的六七倍有餘,且更加肥沃富饒。特別是在天山和崑崙山之間的土地上,也就是塔里木盆地上,種植麥子和稻子能夠收穫兩季。偌大的一個西域,已足夠安置幾百萬人口,更別說這區區的四五百萬人口了。”

這一點劉範倒是知道的,後世的新疆維族自治區,環境破壞得很嚴重,依然能夠給新疆建設兵團開墾出廣闊無垠的耕地來,滋養了新疆超過兩千萬的人口。特別是塔里木盆地,種植作物能夠有一年兩熟,糧食產量極爲豐富。

田豐、賈詡等人均是喜悅不已,看起來西域可是相比於天府之國的益州也不遑多讓了。賈詡道:“西域富饒廣闊,任之不取,殊爲可惜。屬下建議主公早日準備攻取西域,不然中原萬一是發生什麼變故,主公就再難找到機會攻取西域了。”

劉範點點頭。回來的時候,劉範就知道大將軍何進已經開始着手運用他給曹操提出的計謀,去謀害漢靈帝劉宏。萬一劉宏死了,天下大亂了,那劉範就很難從中原脫身,去攻略西域了。

於是劉範說道:“攻取西域,勢在必行。”

董扶突然插嘴道:“主公,西域名義上是我大漢的屬國,對我大漢皇帝陛下進貢,受我大漢庇護。主公又應該以什麼樣的理由攻略西域呢?”

“是啊!西域諸國曆來是我大漢的友邦,對大漢頗爲恭順。如果沒有合適合理的理由,出兵西域那豈不是名不正言不順?”天水太守司馬直說道。

“最重要的是西域年年向大漢進貢,要是主公師出無名而佔領了西域,那朝廷問責起來可怎麼辦?”敦煌太守張儉說道。

劉範嘆了口氣。中國曆來都是這樣,文人都特別愛面子,總要講究個天朝上國的氣度,幹什麼總要有個名正言順的理由。可是世上哪有那麼多找得到理由?說來這也不過是一種虛僞罷了。劉範擺擺手,說道:“你們不用慌,用不了多久,我就能有合適的理由出兵西域了!休文,現在就告訴各位大人吧!”

劉誕再次出班,說道:“諾!各位大人有所不知,雖然我們確實沒有理由進攻西域,但是烏孫,這個對西域垂涎三尺的國家,將會給我們送來一個絕好的出兵理由。”劉誕說得雲裡霧裡的,頓時把所有文武大臣們的心給提起來了。

“烏孫?這又關烏孫什麼事?”很多人說道。

“嘿嘿!諸位有所不知,烏孫之所以能成爲一個地區大國,不僅是因爲烏孫的軍事實力強勁,更大的原因是烏孫處於絲綢之路上。烏孫每年依靠收取絲綢之路上過往的商旅的關稅,就能匹敵我涼州稅收的三分之一。但是,我主英明,在涼州鼓勵人們從商,又鼓勵商人前往西域進行貿易,更是發明出緊俏的商品,如紙等。因此,我們涼州一個州如今每年收取的商業稅和關稅,就是烏孫全國的三倍有餘。”

劉範滿意地點點頭,想不到劉誕現在還學會了拍馬屁。他的屬下們聽了,也是與有榮焉。劉誕說道:“但是,烏孫因此嫉恨上了我們涼州。因爲以前涼州動亂時,我大漢的商人幾乎不能參與絲綢之路的貿易,所以從西方國家,例如從大秦、安息和貴霜等西方國家來的商旅,見烏孫以東無利可圖,於是在烏孫境內就進行貿易消費,烏孫因此富得流油。但是因爲我主不僅收復涼州,又打通了絲綢之路,來自我大漢的商旅又重新活躍在絲綢之路上。”

“絲綢之路西端的商人聽說我們大漢的商人不僅又參與絲綢之路的貿易、還能提供以紙品、絲綢、茶葉、瓷器、食鹽等大宗商品爲主的商品後,不再停留在烏孫,而是長途跋涉進入到西域甚至涼州來進行貿易交換。而我大漢的商人因爲不熟悉西域以西的絲綢之路,所以一般也駐足於西域,而不會進入烏孫。如此一來,絲綢之路的關稅收入和由此帶來的其他經濟利益,就讓西域和涼州給瓜分殆盡。而這些利益曾經是烏孫所佔有的。烏孫因此每年的稅收逐年下降,國力衰減。且烏孫人日益怨恨我主,覬覦西域和西涼。”

劉範在今日早晨時,已經聽過劉誕的彙報,故而但是風輕雲淡。而他的部屬們聽劉誕說到這,已經大部分能夠理解了。文聘說道:“那指揮使的意思是說,烏孫因此和西域以及主公結仇了?”

“不錯。誠如文將軍所言,西域和涼州把原本屬於烏孫的稅收都搶走了,所以烏孫想要恢復國力,增加賦稅,就必須要和西域以及涼州爭利。我們涼州和烏孫之間又隔着西域,所以烏孫正在備戰,準備攻打西域。而且不排除烏孫在搶佔西域之後,又打上我們涼州的主意。而這,就是我們出兵的絕好時機!”

說到這裡,整個議事堂的文武官員終於聽明白了。劉範興致勃勃地說道:“只要烏孫對西域動兵,那我們豈不是就有了出兵的理由?到時候,我只要藉口保護西域的屬國而出兵西域,暗中卻按兵不動,等烏孫派兵佔領了西域,剷除了西域各國的政權,那我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攻打西域,進而把西域佔爲己有了。”

“主公英明!我等不能及!”田豐、賈詡、劉誕、趙雲、趙匙等人紛紛半跪下來,一齊說道。

“起來吧!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休文,你再給我們講解講解,這烏孫國現在的情況。”劉範說道。

“諾!”劉誕說道,“烏孫國現在有六十五萬人口,擁有一支大約二十五萬的騎兵。烏孫已經實現了統一,民族意識濃郁。其國王被稱爲昆彌,現任昆彌名叫烏爵靡,其名字後面的靡字相當於尊號。烏孫昆彌烏爵靡之下,還有其國的丞相渾都靡,用烏孫語來說,就是大祿。烏孫國的大祿,不僅輔佐昆彌行政,還擁有兵權,相當於秦朝的丞相。大祿之下,又分設有十幾名左右大將,負責掌管兵馬。左右大將的制度,是烏孫從匈奴學來的。左右大將之下,又有翕侯,翕侯也能帶兵。翕侯之下便是些小官,不足爲道。”

劉誕說道:“傳言烏孫昆彌烏爵靡是一位年輕賢能的君主,在賢相大祿渾都靡的輔佐下,將烏孫治理得井井有條,還擴充騎兵至二十五萬。而擴軍到這麼多,必然是準備擴張勢力範圍。他應該是一位棘手的敵人,主公當小心爲上。”

劉範點點頭,又說道:“既然烏孫已經開始覬覦西域,那烏孫可是有了什麼動作了?”

劉誕一聽這話,激動地說道:“屬下正準備向主公稟報!主公,錦衣衛在烏孫境內曾埋伏截殺過一隊人數超過一百人且裝備精良的烏孫斥候,從他們手中截獲了一份重要情報!”說着,劉誕連忙伸手從袖子裡摸出兩卷羊皮紙來。

劉範看劉誕這麼激動,心想這必定是重要情報。可他接過來,展開一看,卻看到裝裱得十分精美的羊皮紙上,整整齊齊寫着的都是一圈圈火星文。劉範皺着眉頭,左看右看,也看不出來這寫的是什麼玩意。

劉範說道:“這是什麼?”

劉誕說道:“主公,這是烏孫國的文字,大意是烏孫昆彌烏爵靡要求康居、大宛一同組成聯軍,一起進攻西域。主公可讓一個懂烏孫的官吏來翻譯一下。”

劉範遲疑一下,便說道:“元皓,州牧府中可有懂得烏孫文的小吏?”

“有!屬下這就去把他給叫來。”田豐便去了。不一會兒,田豐帶回來一個瘦小的刀筆吏。一看到那麼多大人物在場,刀筆吏都雙腿發顫了。

劉範便叫他翻譯。那刀筆吏拿起羊皮紙,看了看,驚訝之後,便一字一句地念了出來,說道:“烏孫國昆彌致與大宛國君毋摩陛下:吾有意與大宛會獵於西域,望陛下可出兵三萬以組成聯軍,以期共圖大業。攻下西域之後,陛下可以分到疏勒和莎車的領土,且所擄掠所得之十分之二,吾亦願給予陛下補償出兵靡費。西域富饒,想必陛下也早已垂涎多時。且吾聞漢人亦有意於西域,若漢人進西域,則大宛與吾烏孫危矣!陛下明慧多思,吾知陛下必願出兵。但若陛下不願出兵,吾便可視之爲蔑視吾國。其罪大哉!吾取西域後,必取大宛!”

“真是猖狂之極!”劉範聽完後說道。

其餘的太守、將軍們,也都被烏孫昆彌的強勢所折服了。還有另一份羊皮紙,是寫給康居國王特緹施的信,大意也是逼迫康居出兵五萬,和烏孫組成聯軍。烏孫承諾,在取得西域之地後,將送給康居三十萬頭牛、四十萬頭羊、十萬兩黃金。

聽完翻譯後,整個議事堂都變得吵雜了起來。

劉範說道:“烏孫想要聯合大宛和康居,那是否成功了?”

劉誕說道:“據屬下推測,應該是成功了。烏孫送信之後,康居、大宛,同烏孫之間的關係沒有改變,三國的邊關還是照常對彼此開放。而且康居、大宛同烏孫一樣,境內均有大規模的軍隊調動。看來康居和大宛是決心要和烏孫一道進軍西域了。”

聽到劉誕的最終確認,武將們紛紛興奮不已。終於他們又有仗可打了!而文官們則不然,萬一兩國交戰,文官們就要替武將幹後勤工作,給他們補充兵員,籌措糧草,配發民夫,運送輜重,穩定後方,發放撫卹,所有的苦活累活他們都要幹。

第九百零四章 諡號爲靈第三百八十七章 上天不公第八百六十三章 大舉徵召第六百二十四章 皇后之謀第四百三十三章 火燒街亭第六百零八章 玉門夜話第六百三十八章 新月之陣第六百三十四章 中平新政第一百六十一章 驚天消息第十八章 城破前奏第二百六十八章 帥帳策論第三百一十九章 逃過一劫第四百八十四章 再次受挫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七百五十一章 袁曹對談第八百三十一章 羅馬敗撤第四百零八章 天道所致第五百九十六章 試探而已第七百九十七章 俠客執照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潛行宮第一百五十三章 修路之意第四十四章 屠夫刁難第三百一十五章 劉虞之子第四百八十章 攻防戰啓第八百五十三章 再次慘敗第六百二十二章 伯樂安出第八百三十九章 戰後繳獲第六百六十八章 渡河擊狂胡第九百零八章 董卓上表第六百五十二章 安息饋贈第六百六十八章 渡河擊狂胡第三百一十五章 劉虞之子第五百三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七百六十一章 當街行刺第三十二章 大賊屈服第五百六十一章 四面楚歌第四百四十八章 悍不畏死第二百四十一章 人口壓力第八百零六章 馬市見聞第六百零五章 力排衆議第六百四十一章 鼓舞士氣第一百四十一章 佳人解憂第四百三十三章 火燒街亭第四百零九章 驚天危機第二百七十四章 威震華夏第五百四十一章 三路並進第五百七十四章 確定合約第五百七十一章 臨幸南門第二百二十二章 佈局雒陽第六百二十八章 圍中相話第一百零七章 必爭之地第四百一十五章 戰意已決第六百九十三章 歸途所見第四百章 鬼才東來第七百五十三章 爲人父母第六百零六章 臨別之前第二百四十七章 擴軍準備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認大勢第五百八十章 捉拿奸佞第六百五十二章 安息饋贈第二百四十八章 貨幣之重第二百一十七章 圍追堵截第二百三十九章 纏綿悱惻第八百一十章 何後之謀第八百九十一章 飛鴿傳書第六百三十九章 戰法之爭第四百五十三章 八卦連營第四百七十五章 密林中伏第一百五十四章 甄堯獻女第八百七十四章 使團進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黃氏搬家第二百六十七章 休戰條件第五百零七章 大勢已去第三百三十一章 水泥出世第一百零一章 賓客獻禮第五百四十四章 會師散關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全其美第一百二十九章 降或不降第二百八十三章 是進是退第一百三十三章 梟雄臣服第四百七十八章 危機四伏第四百三十四章 趁勢反襲第六百一十七章 它乾問策第七百四十一章 移民實邊第五百五十六章 獻計獻策第六百五十八章 公主成擒第四百八十三章 袁紹暴走第七百二十二章 新政之行(上)第五百零一章 迂迴包抄第四十章 英雄救美第五百五十一章 南鄭有伏第七百八十八章 出兵問題第四百八十八章 毀家紆難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外諸國第六百四十九章 突圍妙計第二百四十八章 貨幣之重第九百章 宮變失敗第六百零五章 力排衆議第五百九十章 大亂禍根第四百六十三章 救援之人
第九百零四章 諡號爲靈第三百八十七章 上天不公第八百六十三章 大舉徵召第六百二十四章 皇后之謀第四百三十三章 火燒街亭第六百零八章 玉門夜話第六百三十八章 新月之陣第六百三十四章 中平新政第一百六十一章 驚天消息第十八章 城破前奏第二百六十八章 帥帳策論第三百一十九章 逃過一劫第四百八十四章 再次受挫第三百六十六章 李儒妙計第七百五十一章 袁曹對談第八百三十一章 羅馬敗撤第四百零八章 天道所致第五百九十六章 試探而已第七百九十七章 俠客執照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潛行宮第一百五十三章 修路之意第四十四章 屠夫刁難第三百一十五章 劉虞之子第四百八十章 攻防戰啓第八百五十三章 再次慘敗第六百二十二章 伯樂安出第八百三十九章 戰後繳獲第六百六十八章 渡河擊狂胡第九百零八章 董卓上表第六百五十二章 安息饋贈第六百六十八章 渡河擊狂胡第三百一十五章 劉虞之子第五百三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七百六十一章 當街行刺第三十二章 大賊屈服第五百六十一章 四面楚歌第四百四十八章 悍不畏死第二百四十一章 人口壓力第八百零六章 馬市見聞第六百零五章 力排衆議第六百四十一章 鼓舞士氣第一百四十一章 佳人解憂第四百三十三章 火燒街亭第四百零九章 驚天危機第二百七十四章 威震華夏第五百四十一章 三路並進第五百七十四章 確定合約第五百七十一章 臨幸南門第二百二十二章 佈局雒陽第六百二十八章 圍中相話第一百零七章 必爭之地第四百一十五章 戰意已決第六百九十三章 歸途所見第四百章 鬼才東來第七百五十三章 爲人父母第六百零六章 臨別之前第二百四十七章 擴軍準備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認大勢第五百八十章 捉拿奸佞第六百五十二章 安息饋贈第二百四十八章 貨幣之重第二百一十七章 圍追堵截第二百三十九章 纏綿悱惻第八百一十章 何後之謀第八百九十一章 飛鴿傳書第六百三十九章 戰法之爭第四百五十三章 八卦連營第四百七十五章 密林中伏第一百五十四章 甄堯獻女第八百七十四章 使團進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黃氏搬家第二百六十七章 休戰條件第五百零七章 大勢已去第三百三十一章 水泥出世第一百零一章 賓客獻禮第五百四十四章 會師散關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全其美第一百二十九章 降或不降第二百八十三章 是進是退第一百三十三章 梟雄臣服第四百七十八章 危機四伏第四百三十四章 趁勢反襲第六百一十七章 它乾問策第七百四十一章 移民實邊第五百五十六章 獻計獻策第六百五十八章 公主成擒第四百八十三章 袁紹暴走第七百二十二章 新政之行(上)第五百零一章 迂迴包抄第四十章 英雄救美第五百五十一章 南鄭有伏第七百八十八章 出兵問題第四百八十八章 毀家紆難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外諸國第六百四十九章 突圍妙計第二百四十八章 貨幣之重第九百章 宮變失敗第六百零五章 力排衆議第五百九十章 大亂禍根第四百六十三章 救援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