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有朋黨了

接着,劉範領接着,劉範領完旨謝了恩後,便跟隨宦官亦步亦趨地走出了溫德殿,劉宏又宣召其他將領進殿封賞。對他們的分歧沒有劉範的大,何進和袁隗也沒有刁難,興許是累了。最後封賞結果傳出來了:朱儁被詔封爲車騎將軍,河南尹;皇甫嵩被詔封爲衛將軍,冀州刺史;曹操被詔封爲濟南相;董卓被詔封爲五官中郎將,李傕和郭汜詔封爲校尉,仍在董卓之下;孫堅被詔封爲郡司馬。

劉範對於這個結果還是滿意的,特別是皇甫嵩被封爲冀州刺史,這肯定是朝廷要升劉焉的官了。而大敵董卓,因爲歷史發生重大改變,他沒有因爲被黃巾軍打敗而下獄,又賄賂十常侍;而是因爲劉範的緣故,他的仗打得順風順水,他現在還沒有勾結上十常侍,因此只封得一個不高不低的五官中郎將。而其他人的封賞都和歷史如出一轍,劉備也沒有得到封賞。

劉範在殿外等了很久,終於等到散朝了,滿殿的大臣魚貫而出,許多大臣見劉範就恭喜一聲,而袁隗卻不理他,徑直走了。人羣中,劉範終於看到了盧植和黃琬,他們身後還跟着幾個大臣。劉範趕緊迎上去,行禮道:“弟子拜見師父!弟,拜見表兄!”

盧植和黃琬扶起劉範,盧植笑容滿面,道:“子楷,爲師給你介紹介紹,這位是議郎龐羲龐大人,這位是議郎蔡邕蔡大人,這位是郎中張鈞張大人,這位是諫議大夫劉陶劉大人,這位是尚書陳耽陳大人!”

劉範聞言,吃驚不已:原來,劉陶和陳耽是東漢末年的名臣,因爲上奏勸靈帝殺掉十常侍,被靈帝貶斥下獄,當夜,在監獄裡的他們兩人就被十常侍害死;張鈞也是直臣一枚,就是他在雒陽街頭遇到劉備,爲劉備所忽悠、然後舉薦劉備,結果因爲這個遭到十常侍打擊,後來十常侍商量一下,還是決定賣張鈞一個面子,又把劉備任命爲安喜縣尉;蔡邕是誰,自不必說;龐羲在歷史上,當劉範和劉誕被殺後,他義無反顧地救下劉循,並把他送回益州劉璋的身邊。沒想到盧植的後援團如此強大,盡是些賢臣。

劉範興奮不已,對五人行禮道:“不想朝廷忠直之士,俱在此矣!子楷謝五位大人爲子楷諫言議功之恩!”

尚書陳耽扶起劉範,道:“使不得!使不得!將軍是鎮北將軍,怎能與我們行禮?”

劉範道:“若沒有各位大人襄助,子楷焉能當上鎮北將軍?且子楷年幼,衆位年長,長幼尊卑,禮不可廢!”劉範這纔起來,八人邊走邊談。

劉範不解地道:“師父,爲什麼你一開始就要舉薦我爲驃騎將軍?我自知自己年幼,資質不足,不可能當上驃騎將軍。”

盧植笑道:“爲師並非不知道,你根本沒有可能當上驃騎將軍!”

劉範驚訝不已,道:“師父此言何意?敢請詳解。”

盧植道:“子楷啊,你雖然是漢室宗親,斬殺了黃巾賊酋,帝皇貴胄、勞苦功高莫不如是!但你實在是太小了,想當年終軍出使匈奴的時候,他已經有二十歲,已經加冠了,你才十七歲,又只是個屯騎校尉,毫無資歷可言!這樣的條件,怎麼可能當上掌握一國軍事征伐的驃騎將軍呢?”

劉範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盧植道:“所以爲師也不希冀你立刻就當上如此要職,不僅你不會稱職,也會被何進從中掣肘,刻意打壓。爲師看幽州軍備鬆弛,正好你可去歷練歷練,熬一些資歷。鎮守一方的軍官,首推四徵、四鎮、四定、四平、四安等大將,這些軍職,在清平盛世是不常設的。

“但鮮卑族的大單于檀石槐,此人勵精圖治,厲兵秣馬,帶領鮮卑族超越烏桓、匈奴、扶余、西羌等蠻族,成爲塞外首屈一指的大國,朝廷十分忌憚震怖,早就欲派一名大將鎮守幽州,防備鮮卑人,只是苦於沒有合適人選;何進目光短淺,對此頗爲牴觸,故而拖到了現在。就在這個時候,子楷,你出現了。你有大功在身,朝廷信服,何進再怎麼抹殺,也抹殺不乾淨;按照袁隗那和事佬的性情,也不會反對;至於陛下,陛下只相信十常侍和宗親,他認爲只有這兩類人最忠心,其他人總會造他的反;所以,你當上將軍毫無阻力,不是什麼難事。”

劉範道:“不是還有十常侍麼?他們爲何不反對?至少,他們可以藉此良機要挾我給他們賄賂,可他們卻什麼也沒幹。”

盧植道:“子楷不知,實際上,十常侍,表面看起來風光,其實也只不過是陛下故意留下的傀儡和擋箭牌;他們的權力,實際上是皇權的延續。有了十常侍,陛下就能更加遊刃有餘地壓制何進和袁隗,掌控朝堂。所以,陛下不反對你當鎮北將軍,他們又怎敢反對?”

劉範佩服得五體投地,道:“師父深謀遠慮,高瞻遠矚,看來弟子還有很多要和師父學啊!”

盧植道:“你我師徒,何須客氣?”劉範感激地點點頭。

劉範道:“照師父推論,十常侍不會被消滅,除非陛下發生什麼變故?”

盧植道:“嗯,只要他們還有用處,陛下絕對會保住他們。想要他們倒臺,那就必須讓陛下倒臺,或者駕崩。”

劉範道:“說到底,十常侍無惡不作,其實是陛下乾的。”

盧植道:“故而,我們不能希冀扳倒他們,而是想如何利用他們。子楷啊,你別看陛下表面上蠢笨,其實他也是個聰明人。若是他肯把心思放在正道上,我們大漢也不會如此頹廢。”

劉範點點頭,道:“能在十常侍和外戚手中奪回權力,又讓整個朝廷俯首聽命,陛下自然是不簡單。”其他六人也深以爲然。

這邊的蔡邕突然道:“老夫觀劉將軍今日作的詩,氣勢磅礴,真堪爲經典!”

劉範道:“蔡大人過獎,蔡大人大儒,學富五車、學識淵博,誰人不知?我只不過是在您的面前班門弄斧罷了!”

蔡邕點了點頭,道:“將軍謙虛了。就在後天,老夫寒舍裡將開一詩會,不知劉將軍願來否?”

劉範想也不想,道:“小子必定叨擾!”

“那老夫靜候佳音!”於是,五人紛紛告辭,只有盧植和黃琬還在。盧植突然道:“子楷,你初涉廟堂,不通曉政事,日後統兵一方,也需要智囊襄助。”

劉範笑道:“弟子正困頓於此,不知師父可有教導於我?”

“爲師認識兩個人,都是智計百出、算無遺策的國士,一人名爲賈詡,字文和;一人名爲田豐,字元皓,他們兩人正好都在京師任職,你可早日招攬。”

劉範大驚!盧植推薦的人才竟然是賈詡和田豐!劉範喜不自勝,道:“謝師父指點,弟子一定招攬他們到麾下。”

盧植點點頭,便先走了。劉範見盧植走出了宮門,四周的羽林軍也離他甚遠,於是劉範對黃琬道:“表兄,張角的寶藏運出多少了?”

黃琬笑道:“就知道你會問這個,我在家時,已然運回了十三億六千萬錢,那些錢啊,可是把你家的地窖都塞滿了!姑母歡喜極了,正準備要修建另幾個地窖呢!還有,糧食太多又太重,不比金銀貴重,所以還沒有運回來。”

劉範深吸一口氣,笑道:“多謝表兄幫助!若沒有黃家幫忙,僅僅依憑劉家,不知要運出寶藏要到何時呢!”

黃琬道:“你是我姑母的兒子,且劉、黃兩家聯姻久矣,如同一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不必客氣。”

劉範又道:“表兄說的極是。不知我父親怎麼樣了?”

黃琬道:“哦!差點忘了!他想舉薦他那兩個幕僚進京爲官,也好助你一臂之力。他叫你自行尋找方法,儘量讓他們出任不大不小的官,以免引起朝廷注意。畢竟,他們是姑父的擁躉,朝廷還是知道的;而且現在朝廷也在考慮要升姑父的官,肯定會有所警惕。”

劉範點點頭,又道:“那他老人家可曾說過,什麼時候回來麼?”

“姑父說了,他很快就會回家,讓你得了封賞之後就先回家看看家裡,也許你到家的時候,他早就到家了。還有,姑母她老人家很想你,也囑咐我跟你說叫你早些回去。”黃琬道。

劉範有些動容,他穿越幾個月了,都還沒見過母親黃氏。劉範道:“那表哥你也回去麼?”

“我就不回去了,我是九卿少府,事務繁忙,責任重大,輕易不可擅離職守。”

劉範點點頭,便和黃琬告辭,出了皇城。

第四百五十八章 挽回威信第六百六十二章 忠臣直諫第二百三十六章 母子情深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五百一十三章 貴山奇謀第二百八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六百一十六章 少女幻夢第七百九十八章 危機再現第六百七十九章 五大強國第八百八十七章 禁足解除第八百五十七章 達成一致第二百八十章 緊急會議第五章 新得兩千兵第八百七十八章 兩國密約第八百九十五章 桓帝託夢第一百三十七章 羌氐改革第五百零四章 再次衝鋒第一百三十六章 涼州改革續第三百一十九章 逃過一劫第八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國第六十九章 檄文募兵第二百八十八章 穿鑿關中第五百四十六章 突遭伏擊第八十九章 着眼未來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困街亭第七百四十五章 爭取之心第六百九十章 翁婿相見第八百六十章 爭執又起第七百二十二章 新政之行(上)第五百八十四章 以打促和第二百三十四章 收士之利第五百四十七章 南鄭陷落第八百三十六章 三軍鏖戰第八百四十五章 破陣破陣第四百八十章 攻防戰啓第四百六十章 出城鬥將第一百九十七章 決戰時刻第四百一十八章 各方雲動第三百六十三章 黑山不再第八百九十三章 密信傳遞(下)第九百零一章 主謀自盡第六百一十一章 面面俱到第二百二十五章 孟德高見第八百五十章 戰象出擊第九百一十三章 各懷鬼胎第二百一十五章 張讓倒戈第一百一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五百七十七章 合約未竟第五百八十四章 以打促和第一百四十一章 佳人解憂第三百七十九章 田豐論勢第五百六十七章 殺是不殺第一百九十章 百步穿楊第五百二十八章 軍糧再斷第六百二十五章 伐涼同盟第七十六章 全軍反響第三百二十四章 州牧刺史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鄭之戰第三十三章 猛將投效第六百三十七章 大戰開啓第八百一十三章 屯田之弊第一百八十二章 喜從天降續第七百四十二章 土地之憂第六百七十五章 兩城又下第六百八十三章 毒殺之計第八百零四章 全面落敗第二百三十三章 離京返家第一百四十二章 撥雲見日第三百零四章 談判要點第四百九十四章 殺神之名第一百八十七章 雛鷹起飛第三百五十八章 準備就緒第六百二十三章 鳳宮求官第八百零六章 馬市見聞第八百四十五章 破陣破陣第五百五十五章 大城長安第九十七章 父子夜謀第五百零二章 殺人比賽第三百二十六章 金城書院第三百六十九章 民心可用第八百二十七章 殊死血戰第二百七十四章 威震華夏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州醫院第六百七十九章 五大強國第五百六十六章 喜上加喜第四百六十一章 舉世之戰第二百四十九章 備戰西域第七百九十二章 糧食問題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見傾心第三百八十五章 曹操高策第六百八十四章 中計中箭第七百九十四章 情報任務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德破局第四百一十五章 戰意已決第五百五十章 下陽平關第三百六十一章 西遷之爭第八百九十三章 密信傳遞(下)第三百九十章 多路兵馬第四百一十一章 除賊之策第四百七十八章 危機四伏
第四百五十八章 挽回威信第六百六十二章 忠臣直諫第二百三十六章 母子情深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五百一十三章 貴山奇謀第二百八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六百一十六章 少女幻夢第七百九十八章 危機再現第六百七十九章 五大強國第八百八十七章 禁足解除第八百五十七章 達成一致第二百八十章 緊急會議第五章 新得兩千兵第八百七十八章 兩國密約第八百九十五章 桓帝託夢第一百三十七章 羌氐改革第五百零四章 再次衝鋒第一百三十六章 涼州改革續第三百一十九章 逃過一劫第八百六十九章 班師回國第六十九章 檄文募兵第二百八十八章 穿鑿關中第五百四十六章 突遭伏擊第八十九章 着眼未來第一百一十四章 圍困街亭第七百四十五章 爭取之心第六百九十章 翁婿相見第八百六十章 爭執又起第七百二十二章 新政之行(上)第五百八十四章 以打促和第二百三十四章 收士之利第五百四十七章 南鄭陷落第八百三十六章 三軍鏖戰第八百四十五章 破陣破陣第四百八十章 攻防戰啓第四百六十章 出城鬥將第一百九十七章 決戰時刻第四百一十八章 各方雲動第三百六十三章 黑山不再第八百九十三章 密信傳遞(下)第九百零一章 主謀自盡第六百一十一章 面面俱到第二百二十五章 孟德高見第八百五十章 戰象出擊第九百一十三章 各懷鬼胎第二百一十五章 張讓倒戈第一百一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五百七十七章 合約未竟第五百八十四章 以打促和第一百四十一章 佳人解憂第三百七十九章 田豐論勢第五百六十七章 殺是不殺第一百九十章 百步穿楊第五百二十八章 軍糧再斷第六百二十五章 伐涼同盟第七十六章 全軍反響第三百二十四章 州牧刺史第五百五十三章 南鄭之戰第三十三章 猛將投效第六百三十七章 大戰開啓第八百一十三章 屯田之弊第一百八十二章 喜從天降續第七百四十二章 土地之憂第六百七十五章 兩城又下第六百八十三章 毒殺之計第八百零四章 全面落敗第二百三十三章 離京返家第一百四十二章 撥雲見日第三百零四章 談判要點第四百九十四章 殺神之名第一百八十七章 雛鷹起飛第三百五十八章 準備就緒第六百二十三章 鳳宮求官第八百零六章 馬市見聞第八百四十五章 破陣破陣第五百五十五章 大城長安第九十七章 父子夜謀第五百零二章 殺人比賽第三百二十六章 金城書院第三百六十九章 民心可用第八百二十七章 殊死血戰第二百七十四章 威震華夏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州醫院第六百七十九章 五大強國第五百六十六章 喜上加喜第四百六十一章 舉世之戰第二百四十九章 備戰西域第七百九十二章 糧食問題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見傾心第三百八十五章 曹操高策第六百八十四章 中計中箭第七百九十四章 情報任務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德破局第四百一十五章 戰意已決第五百五十章 下陽平關第三百六十一章 西遷之爭第八百九十三章 密信傳遞(下)第三百九十章 多路兵馬第四百一十一章 除賊之策第四百七十八章 危機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