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大順北上,屠掠寧武

崇禎十七年二月份,山東軍與安平鄭氏在蘇州爆發了一場衝突。

這本是小事一樁,但放在如今這兩家龐然大物的身上,意義卻又有所不同,一件小事的背後,卻是王爭和鄭芝龍之間的搏弈。

山東軍遂崛起於窮鄉僻壤,戰力卻堪稱天下至強,鄭氏水師雄霸東南海域十數年,商旅船舶皆懸掛鄭氏令旗,戰船動輒上千,更是不可小覷。

這兩方一個在陸,一個在海,終究是因爲這一件小事而大打出手。

鄭芝龍曾放出豪言,要集鄭氏水陸之力碾壓山東軍,鄭氏富可敵國,這番話屬實在理,浙江、福建一帶的人們並未覺得這裡面有什麼說大話的因素。

可江北和那些已經被山東軍佔領地區的人們想法卻又不盡相同,他們對鄭氏並沒有印象,都只是當個笑話聽聽,因爲但凡見到這支軍隊面貌的人,都不會覺得他們能打輸。

事實證明,鄭氏在山東軍面前就像是石頭面前的雞蛋,一碰就碎。

山東軍延續了以往閃電戰的風格,三路大軍分批南下,集結三十多萬水陸兵馬船隻突然出現在安平城腳下,只是一天,安平便宣告易主。

傳出來的消息讓整個江南寄希望於鄭家的別有用心之人吃驚不已,山東軍在安平城內搜找了兩天,並且派外系兵馬駐守在這裡繼續搜尋。

據泉州的百姓傳聞,山東軍幾乎將這一帶姓鄭的人全部斬盡殺絕,無論與鄭氏有沒有關係,都逃不過一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不會有人多嘴去說什麼,迎合大勢,保住身家性命纔是要緊之事。

山東軍與鄭氏在蘇州的會商破裂,兩方大打出手,鄭氏步軍在山東軍的面前表現並未比流賊好上多少,幾乎是個一觸即潰的場面。

蘇州一帶到處都能見到山東軍的內外系兵馬挨家挨戶搜找鄭氏殘餘,這些人之中往往有一名幕僚府指派出來的文吏,他們捧着文冊一個一個的核對人數。

要是哪家哪戶突然出現了什麼身份不明,並且還是近期忽然來到的人,一概是不分青紅皁白的抓出去問斬,寧殺錯,不放過。

從三月到四月底的時間裡,山東軍除了在江南出動大批城管局人員抓捕鄭氏殘餘以外,更是一刻不停的分派各路大軍接管福建、浙江等省。

鄭氏的倒臺,宣告着在整個江南已經再無任何勢力能夠掣肘王爭的山東軍,各地官軍驚慌未定,山東軍所至處幾乎都是一片倒旗易幟的場景。

長期以來,山東軍保持着良好的軍紀,幾乎沒有任何將帥欺壓百姓的事情傳出來,前不久甚至傳出四大戰將之一的高亮爲整肅軍紀大義滅親殺掉親外甥的事情。

這種種的所見所聞,無不讓江南百姓殷切盼望山東軍的到來。

其實話說回來,山東軍之所以在江南一帶望風披靡,與一件事還是有很大的原因,那就是西北大順的動作。

李自成猶豫了許久,最後還是受不了坐以待斃,在三月中旬集結大順軍誓師北上,看方向正是朝大明的北京城去了。

這個時間與歷史上李自成北上足足差了兩個多月,但結果似乎並不會有任何變化。

如今的朝廷已經無力自保,這是不爭的事實,全國上下明廷的文武官員們都是惶惶不安,急於找到一個新的靠山。

如今天底下能和李自成抗衡的就屬安東候王爭,其它那些忠於朝廷的人並沒有什麼選擇的餘地,要麼上去殉國,要麼下來歸附山東軍。

大順軍號稱百萬,實際上到底出動了多少人卻根本沒有人知道,但據傳聞所說,人數其實並不少,至少會有三十萬大軍。

李自成行軍的路上都是人頭攢動,大順軍遇到的幾乎和山東軍在江南經歷的場景一模一樣,明廷各地將帥爭相投降,一路過去幾乎沒有任何抵抗。

但是在三月下旬,李自成抵達寧武關的時候,卻遭遇了超乎想象的頑強抵抗。

接替許定國繼任山西總兵的周遇吉,親自率領三萬山西兵在代州沿線佈置防禦,並且接連向朝廷告罄,但此時北京已然無兵可調,居然只象徵性的在保定調派了兩千左右的兵員助戰。

四月七日,太原淪陷,山西巡撫蔡懋德自盡身亡。

李自成在太原休整三天,高一功率偏師接管忻州,進而急攻代州,周遇吉在代州堅守數天之後,糧盡援絕,不得已率殘軍突圍退保寧武關。

寧武關位於山西中部,民間有傳說是由鳳凰所變,故當地人又稱之爲“鳳凰城”,寧武是由太原北上大同的交通要道。

景泰年間築寧武關城,與偏關、雁門關一起成爲防禦韃靼的山西三大關之一,戰略地位極爲重要。

大順軍大軍師牛金星建議李自成立即馬不停蹄的圍攻寧武關,修整幾日後再行北上,因爲此時的山東軍,已然開始在整個江南大刀闊斧的改革和整改原官軍,北上刻不容緩。

若大順軍再耽誤時間,山東軍騰出手來北上支援,將會一敗塗地。

不過李自成和牛金星都不知道,眼下王爭已然忙的腳不沾地,山東軍裡裡外外都是一片喜氣洋洋,根本沒有人去擔憂北京城的安危。

無論周遇吉如何備戰,以山西孤旅終究是無法與李自成數十萬大軍相抗衡的,周遇吉也明白,代州的失守其實只是時間問題。

寧武關地勢險要,而李自成生怕王爭勤王,一上來就是沒日沒夜的猛攻,所以此次戰役進行得甚至比歷史上更爲慘烈。

大順軍雖然人多勢衆,但卻因爲守關明軍火炮猛烈的轟擊傷亡慘重,李自成甚至放言“五日不降將屠其城”,想要藉此迫使周遇吉開城。

周遇吉雖然一心抵抗,但山西兵將對明朝的前途並不看好,放着山東軍如此強大的戰力不用,卻不斷的打壓,這已經讓很多人寒心。

火藥即將耗盡的時候,一些將領就在不斷勸說周遇吉改變策略不要一味硬拼,識時務者爲俊傑的話簡直快要磨破周遇吉的耳朵。

但周遇吉斷然拒絕,卻因此心生一計——詐降。

他在城內設伏,出弱卒誘敵入城,待大順軍前鋒進入甕城之後突然亟下前後閘門,城上弓矢亂放,銃炮齊鳴,竟然一舉斬殺大順軍數千兵馬。

由於周遇吉的頑強抵抗,李自成氣餒不已,甚至一度準備放棄攻取寧武關,探聽無法繞道之後,就打算回陝西佈防等待山東軍來攻,

但牛金星、宋獻策、賀錦等大順將領都想要成爲建國立業的功臣,並不贊成回撤陝西,一再堅持必須要攻下北京城。

其實歷史上李自成的北上不過是打着試探的心思,因爲當時並沒有任何人能威脅到如日中天的大順軍,但現在不同了。

王爭所率領的山東軍已然拿下了大明朝的半壁江山,就連富可敵國的鄭氏都被一舉殲滅,大順軍原本的試探之舉,也就變成了在絕境求生中拼命求生。

因而大順軍再次對寧武關發起了猛攻,李自成調集數十門大小火炮對準關城不斷轟擊。

大順軍此次可謂背水一戰,所以異常勇武,衝鋒的前隊戰死,後隊馬上跟進頂替,死屍堆成了小山,終於在日落之時攻破寧武關。

按往常來說,大順軍一旦入城,戰鬥其實就已經結束,但這次他們攻入關城之後,周遇吉依然不投降,率領殘餘的山西兵巷戰。

周遇吉從戰馬上摔下來後徒步奮戰不止,身中數箭之後戰至力竭,最後大順軍一哄而上將其生擒,不過周遇吉仍然破口大罵。

李自成下令將周遇吉懸吊於高竿之上亂箭射死,尤不解恨,又下令將其五馬分屍扔到野地中喂野狗。

周遇吉的夫人劉氏素來勇健,得知丈夫殉國身死的消息後悲痛欲絕,帶領幾十名婦女拒守公廨,憤然登上屋頂向大順軍步卒放箭。

說來有些可笑,大順軍各部由於爭相在城內搶掠燒殺,一時間居然調集不出足夠的弓箭手與其對射,受到不小的傷亡,最後還是放火將這些婦人活活燒死。

在這之後,大順軍屠寧武城關,嬰幼不遺,百姓被殺者甚衆。

第四百六十九章:鳳陽守備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四百四十一章:趙振鏜第三百零五章:霹靂手段,菩薩心腸第八十七章:上下一心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一百八十一章:李軍議激試顧君恩第五百零九章:崇德已去,建元順治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三百八十章:闖王來了不納糧!第二百八十章:分割 殲滅第五百六十九章:戰力不夠,意志來湊第四百五十七章:血洗雲龍山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五百六十九章:戰力不夠,意志來湊第六百零九章:看着就行第五百五十八章:屁股大,好生養第六百章:甲申四皇,乙酉一帝第三百二十九章:爲利趨使第三百零八章:審時度勢,兵不厭詐第一百零三章:只需靜觀其變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七十四章:金水河不太平第一百零二章:段天德的小心思第五百四十一章:蘇州會晤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三百四十八章:非無爲,實乃大勢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四十七章: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二百三十一章:順勢而爲,驅虎吞狼第五百四十四章:破京滅明,崇禎殉國第五百七十六章:決意回援第一百零二章:段天德的小心思第五百五十五章:裝備了火器的新式騎兵第一百三十八章:其勢不可擋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二百二十九章:談笑間震懾羣小第二百七十八章:臨清武卒死不退第四百四十二章:捨不得第十八章:軍伍廢弛漸堪憂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諫的序幕第四百零七章:鹽幫 貽笑大方第五百六十七章:華夏一體,只誅東虜第三百七十二章:樹大招風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三百四十八章:非無爲,實乃大勢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襲空空島第一百七十三章:南京!南京!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五百一十九章:大順皇帝李自成第五百二十五章:這事鬧的第六百一十二章:順齊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齊,開元彰武第二百三十三章:直取平度州第五百零三章:多功能磨盤車第五十章:意外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四百六十一章:虛僞的繁榮第四百一十章:漕船第十三章:錚錚誓言合衆心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四十八章:爭巡檢第二百六十四章:劉澤清之死(完)第四十六章:納級第一百六十章:土豹子進城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二百零二章:戰場上見真章第二百六十一章:進襲益都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三十四章:軍民同心拒悍匪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二百四十二章:“強搶”第八十八章:血戰赤山第一百二十五章:宵小不軌心第四百零七章:鹽幫 貽笑大方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二百八十五章:威服第二百六十三章:劉澤清之死(中)第五十章:意外第一百一十四章:收復養馬島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九十六章:啼笑皆非第四百一十五章:歷城軍校一期學員第五百六十六章:這要怎麼打?第一百一十一章:陳子龍一見如故第一百三十九章:不一樣的官兵第四百二十一章:獨樹一幟的山東明威軍第二百七十九章:利劍出鞘第三百八十章:闖王來了不納糧!第三百零六章:始料未及,割肉補瘡第二百三十三章:直取平度州第八十一章:聲東擊西
第四百六十九章:鳳陽守備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四百四十一章:趙振鏜第三百零五章:霹靂手段,菩薩心腸第八十七章:上下一心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一百八十一章:李軍議激試顧君恩第五百零九章:崇德已去,建元順治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三百八十章:闖王來了不納糧!第二百八十章:分割 殲滅第五百六十九章:戰力不夠,意志來湊第四百五十七章:血洗雲龍山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五百六十九章:戰力不夠,意志來湊第六百零九章:看着就行第五百五十八章:屁股大,好生養第六百章:甲申四皇,乙酉一帝第三百二十九章:爲利趨使第三百零八章:審時度勢,兵不厭詐第一百零三章:只需靜觀其變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七十四章:金水河不太平第一百零二章:段天德的小心思第五百四十一章:蘇州會晤第五百六十二章:高第的抉擇第三百四十八章:非無爲,實乃大勢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四十七章: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二百三十一章:順勢而爲,驅虎吞狼第五百四十四章:破京滅明,崇禎殉國第五百七十六章:決意回援第一百零二章:段天德的小心思第五百五十五章:裝備了火器的新式騎兵第一百三十八章:其勢不可擋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二百二十九章:談笑間震懾羣小第二百七十八章:臨清武卒死不退第四百四十二章:捨不得第十八章:軍伍廢弛漸堪憂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諫的序幕第四百零七章:鹽幫 貽笑大方第五百六十七章:華夏一體,只誅東虜第三百七十二章:樹大招風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三百四十八章:非無爲,實乃大勢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襲空空島第一百七十三章:南京!南京!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五百一十九章:大順皇帝李自成第五百二十五章:這事鬧的第六百一十二章:順齊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齊,開元彰武第二百三十三章:直取平度州第五百零三章:多功能磨盤車第五十章:意外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四百六十一章:虛僞的繁榮第四百一十章:漕船第十三章:錚錚誓言合衆心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四十八章:爭巡檢第二百六十四章:劉澤清之死(完)第四十六章:納級第一百六十章:土豹子進城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二百零二章:戰場上見真章第二百六十一章:進襲益都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三十四章:軍民同心拒悍匪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二百四十二章:“強搶”第八十八章:血戰赤山第一百二十五章:宵小不軌心第四百零七章:鹽幫 貽笑大方第五百九十二章:智破盛京第二百八十五章:威服第二百六十三章:劉澤清之死(中)第五十章:意外第一百一十四章:收復養馬島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九十六章:啼笑皆非第四百一十五章:歷城軍校一期學員第五百六十六章:這要怎麼打?第一百一十一章:陳子龍一見如故第一百三十九章:不一樣的官兵第四百二十一章:獨樹一幟的山東明威軍第二百七十九章:利劍出鞘第三百八十章:闖王來了不納糧!第三百零六章:始料未及,割肉補瘡第二百三十三章:直取平度州第八十一章:聲東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