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甲申四皇,乙酉一帝

本來關外的滿清忽然之間分裂,這已經是意外之喜,京師裡面的人都在連連恭賀齊王王爭的大功,人人都是喜氣洋洋。

但沒過多久,就傳來一個驚人的消息,齊軍竟然敗了。

這次齊軍是第一次在正面戰場的陣戰中被擊敗,從登萊之地就跟隨王爭的寧韜都尉邵勇威名赫赫,這次卻在雲南戰死,沒能續寫傳奇。

邵勇的對手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名叫李定國。

就是這個小人物,在大西軍其餘三路幾乎全部都遭遇挫折的時候,憑藉一己之力,將大西軍控制的地方延伸到雲南。

一直平平穩穩的雲貴局勢竟然出現這個變故,本來就連左良玉都打不贏的張獻忠也稱帝要做皇上,學人家李自成建立了個什麼大西。

這話起初聽在耳中就像是個笑話,就連李自成都難以抵抗齊軍的強大攻勢,那也就能在四川晃盪晃盪的大西,估計沒幾個月就被平定了。

所以在這個消息傳出來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是當個笑話去聽,就連百忙之中的王爭都忽略了歷史上李定國的存在。

大西軍兵分四路,其餘倒還好說,北面孫可望在擊敗了大順軍的威武將軍韓華美之後,劉芳亮便是率大軍去迎。

一方面,大順接連敗退,幾乎丟失了陝西以外的全部土地,軍心已經降到谷點,急需一場勝利來提升士氣。

另一方面,大順軍對於這剛建立的大西還是充滿了不屑。

大西和大順這兩個老對頭之間的戰爭,大西並未討到什麼便宜,孫可望根本不是劉芳亮的對手,連吃幾個敗仗,差點都被打回四川。

劉文秀也並不好過,他起初帶着幾萬兵馬信誓旦旦號稱要攻下山東本土。

但事實上,劉文秀所部的大西軍剛出了四川就在湖廣遭到高傑所部的齊軍迎頭痛擊,現在高傑和陳永福合兵一處,所向披靡,甚至都打進了大西的四川本境,看樣子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這件事說起來讓人覺得唏噓,原本都是大明朝總兵的時候,高傑和陳永福在戰場上那可並沒有什麼優異的表現。

但是同樣的一個人,到了齊軍體制之內,帶着一羣不一樣的兵馬,竟然如此勇猛,建立了赫赫戰功。

陳永福是王爭能迅速統一河南的功臣,這已經不用多說,高傑自從去年來南京投奔之後,和左光先兩個人到處奔走,聯絡湖廣本地的原朝廷官紳,一樣爲齊軍拿下湖廣盡了大力。

現在中原地區已經不再是那麼戰火紛飛,原本鬧得最亂的中原五省,現在基本都處於當今齊王的統轄範圍之內,到處都能看見齊軍在進行擴招和整改。

大順自打退出北直隸以後,就是一路潰敗,齊軍基本不用怎麼去追,原本那些歸附大順的地方就又都上表歸附。

其中,像是鎮守大同的姜襄,還有原本明廷的宣府總兵王承萌,都是早早的將大順軍拒之門外,這還不止,他們將原本大順的官員驅逐,痛打落水狗。

對於這些人,由於王爭現下沒有什麼功夫搭理,所以都是直接讓他們官復原職,只不過麾下兵馬必須接受齊軍的整改。

除此之外,崛起的土默特依賴於中原的物資才能繼續和北五部周旋,就連關外的滿清都在盛京一戰之後分崩離析。

大順和大西也就只能佔據陝西和四川這兩省之地,可以說,自從萬曆末年開始,天下間的形勢就從沒有這麼好過。

大順兵敗,朝鮮稱臣,蒙古封貢,滿清崩潰,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華夏的中興之兆,自從進入北京的半個月起,勸進的摺子就從來沒斷過。

勸進什麼呢,那就是讓當今的齊王,早登皇帝位。

這種說法在張獻忠稱帝之後更加在北直隸蔓延開來,所有的人都期盼着縱橫天下的齊王能登基爲帝,因爲這天下間的假皇帝已經不少了,缺一個真正能說話管用的真天子。

這次王爭的態度不明不暗,既沒有像在南京那次直接拒絕,也沒有一口答應下來,只是當做沒聽到。

但齊軍下轄的文臣武將可都不是傻子,王爭這個態度,那就說明是有戲,作爲幕僚府幕僚長的李巖,還有特別顧問管清天都被衆人推出來提這件事。

這天,幕僚府的幕僚們都聚在紫禁城深處的一間小院裡,衆人臉上洋溢出興奮的笑容,正在激烈的討論着什麼,門外還站着兩個小官在把風。

原本手邊的事情都被大家放在一邊,本來這時候應該討論的話題變成了如何能讓齊王名正言順的登基爲帝。

“李大人,這裡就屬你和管大人待在齊王的身邊最長,由你們兩個共同來提,大家按規矩跟表勸進,顯然是再合適不過了。”

原本明朝兵部尚書張國維現在是幕僚府軍務部的一個科長,雖然比原本六部尚書的職位小多了,但他卻非常慶幸。

這個位置上乾的事情真正是實事,能發揮出自己的才能,沒處理完一個事務,甚至還會有很深的成就感,而且沒有什麼類似黨爭的內幕需要注意。

李巖坐在位子上,不斷用手指一下一下的敲打桌面,似乎在細細思索着什麼。

“不易操之過急,自古以來,百官聯合勸進都要有三次,第一次就在明日,第二次在本月月底,第三次,在明年正月之初。”

他才說完,衆人便是紛紛出聲附和,管清天拍拍手,說道:

“現下齊王的意思已經再明白不過,雖然有了李定國那個亂子,但大勢不可阻擋,自己這些做臣子的更因該爲主上分憂,今日,就在這裡把該處理的事情都討論清楚。”

李巖點點頭,笑着說道:

“管大人說的不錯,大家暢所欲言,不能漏了任何條目。”

張國維首先提出,登基的日期和地點要選好。

衆人商議一陣,地點方面,武英殿雄偉壯觀,距天最近,顯然是最好的選擇,至於日期,現在還不急,禮樂和服裝等一些需要準備的東西太多,一定要選個黃道吉日。

農務部部長陳子龍說道,登基之時,新的農曆需要立刻在天下頒發,這是穩定農莊秩序的關鍵,因爲前明已經有很多年未曾發下農曆了。

大家表示贊同,這些事情王爭沒有說,但並不代表沒有想到。

顧君恩緊跟着提出,登基之日,必須在北京城召集有名望的文武將吏,讓天下百姓看一看改朝換代的齊軍有多麼強盛。

所以,就需要立刻發佈令旨,規定外地文武將吏抵達北京的日期。

這些事情擠壓在一起,都需要有條不紊的辦完,李巖在問過管清天之後,決定將登基的日期定在明年,魯監國二年的正月,也便是文武臣工第三次勸進的三日之後。

現在還有半個多月的時間準備,雖然可能不太夠用,但也只能把一天當成兩天過。

畢竟,這天下戰亂多年,百姓們太需要一個文治武功樣樣齊全的帝王來帶領他們走向太平了。

第二百八十七章:身份與地位的變化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八十一章:聲東擊西第二百八十五章:威服第五百二十二章:直來直去的談話第二百七十一章:砍了第一百三十三章:濟寧 碼頭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二百九十二章:突發洪災第二百九十五章:抵達第三百七十九章:離心離德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五百七十一章:三個男人一臺戲第十三章:錚錚誓言合衆心第二百零二章:戰場上見真章第三百二十五章:溫柔鄉第三章:致命風寒不致命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難防第三百五十六章:兩厥奴酋第四百三十章:溫水煮青蛙第二百一十九章:以五千悍卒,立不世之功第一百九十章:定心丸第一百六十二章:實打實的韃子腦袋第一百四十一章:艱難的決定第七十九章:舌頭第一百八十章:一十二金牌鐵律第三百五十七章:一死一傷第四百四十二章:捨不得第一百三十章:與人渣爲伍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給臉不要臉第四百五十一章:思進取第三百七十五章:順坡下驢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四百一十九章:擴招第四百五十五章:亂世角落第三十九章:三人成虎捍寧海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四百二十三章:願爲忠烈伯效死第三章:致命風寒不致命第四百六十一章:虛僞的繁榮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一百八十四章:任命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四百一十七章:軍校和書香堂第五百六十八章:步騎聯合,道義爲先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五章:路遇不平拔刀助第三百一十九章:絞首三千,克定開封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踏平寧海第二百章:西方與東方的較量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一百七十七章:火線上任 懾服第四百三十七章:“多爾袞”奇襲嵫陽城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四百九十七章:爾奔南京,我取西安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五百七十章:三軍協同,逆轉乾坤第二百二十章:仁慈用錯了地方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七十八章:浮出水面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第四百八十章:人生在世,最快意的是什麼?第七十六章:剿匪第二百三十六章:鄭鴻逵來訪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五百七十五章:雄踞草原的土默特第四百三十六章:不來?發炮平之!第十四章:初到文登顯飄零第三百九十四章:無妄之災第三百六十三章:錦州解圍戰(上)第四百一十二章:朱以海夜訪元帥府第五百八十七章:林大人,借你的腦袋一用第二百章:西方與東方的較量第五百三十四章:整軍紀,圍安平第五百一十二章:無風不起浪第四百零五章:魯王府 家賊難防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四百八十三章:收服 盟誓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三百六十五章:錦州解圍戰(下)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給臉不要臉第六百零九章:看着就行第二百四十五章:吾兒當殺韃以建功立業第五百一十九章:大順皇帝李自成第三十四章:軍民同心拒悍匪第三百二十五章:溫柔鄉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五百四十三章:大順北上,屠掠寧武第二百七十三章:杯酒間虎威盡顯
第二百八十七章:身份與地位的變化第五百七十四章:多爾袞的新計劃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八十一章:聲東擊西第二百八十五章:威服第五百二十二章:直來直去的談話第二百七十一章:砍了第一百三十三章:濟寧 碼頭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二百九十二章:突發洪災第二百九十五章:抵達第三百七十九章:離心離德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五百七十一章:三個男人一臺戲第十三章:錚錚誓言合衆心第二百零二章:戰場上見真章第三百二十五章:溫柔鄉第三章:致命風寒不致命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難防第三百五十六章:兩厥奴酋第四百三十章:溫水煮青蛙第二百一十九章:以五千悍卒,立不世之功第一百九十章:定心丸第一百六十二章:實打實的韃子腦袋第一百四十一章:艱難的決定第七十九章:舌頭第一百八十章:一十二金牌鐵律第三百五十七章:一死一傷第四百四十二章:捨不得第一百三十章:與人渣爲伍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給臉不要臉第四百五十一章:思進取第三百七十五章:順坡下驢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四百一十九章:擴招第四百五十五章:亂世角落第三十九章:三人成虎捍寧海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四百二十三章:願爲忠烈伯效死第三章:致命風寒不致命第四百六十一章:虛僞的繁榮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一百八十四章:任命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四百一十七章:軍校和書香堂第五百六十八章:步騎聯合,道義爲先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五章:路遇不平拔刀助第三百一十九章:絞首三千,克定開封第一百六十九章:鄭克雲,踏平寧海第二百章:西方與東方的較量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一百七十七章:火線上任 懾服第四百三十七章:“多爾袞”奇襲嵫陽城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四百九十七章:爾奔南京,我取西安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五百七十章:三軍協同,逆轉乾坤第二百二十章:仁慈用錯了地方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權的建立(求訂閱!)第七十八章:浮出水面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第四百八十章:人生在世,最快意的是什麼?第七十六章:剿匪第二百三十六章:鄭鴻逵來訪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五百七十五章:雄踞草原的土默特第四百三十六章:不來?發炮平之!第十四章:初到文登顯飄零第三百九十四章:無妄之災第三百六十三章:錦州解圍戰(上)第四百一十二章:朱以海夜訪元帥府第五百八十七章:林大人,借你的腦袋一用第二百章:西方與東方的較量第五百三十四章:整軍紀,圍安平第五百一十二章:無風不起浪第四百零五章:魯王府 家賊難防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四百八十三章:收服 盟誓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三百六十五章:錦州解圍戰(下)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給臉不要臉第六百零九章:看着就行第二百四十五章:吾兒當殺韃以建功立業第五百一十九章:大順皇帝李自成第三十四章:軍民同心拒悍匪第三百二十五章:溫柔鄉第二百三十七章:問茶 品茶 小民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五百四十三章:大順北上,屠掠寧武第二百七十三章:杯酒間虎威盡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