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破京滅明,崇禎殉國

寧武一役,大順軍損卒近五萬,屍可填平溝壑,血染紅了江河。

李自成痛心疾首,再度興起想要回到陝西的念頭,還是牛金星等人力主北伐,但這次並不十分管用,李自成一心一意只想着回到陝西老家,準備在第二天一早下令撤軍。

甚至在李自成的心中,竟然有歸附王爭的心思一閃而過,可想而知,這場戰鬥對他造成了多麼大的打擊。

幸運之神又一次眷顧了這位陝西漢子,李自成戰輾轉反側纔剛剛睡去,牛金星喜形於色衝進闖王大帳,張口喊道:

“闖王,好消息!”

“大同總兵姜瓖,還有宣府總兵王承胤都願開城迎我大順,這是降表!”

“什麼,你說什麼!?”李自成睡眼朦朧,聽得半清半楚,起來之後搖搖頭,陡然間反應過來,驚喜的道:

“大同和宣府的朝廷總兵降了我大順?”看見牛金星點點頭,李自成全然沒有任何睡意,一把搶過他手上的兩張書信,看過之後哈哈大笑:

“天助我也,真是天助我大順!”

......

本來李自成之前去問過牛金星,經過寧武關再至京師還有多遠,牛金星說的話卻讓他陷入沉思,決然準備回撤陝西。

寧武關以北,僅僅重鎮就有大同、宣府兩鎮,又要經過險峻不下於寧武的陽和與居庸二關,哪一處都是大兵雲集的重地。

李自成深怕自己這點僅有的家底敗光,並且在他的潛意識裡,還是對故鄉陝西情有獨鍾,甚至十個北京城都抵不上一個西安,所以才準備打道回府。

但姜瓖和王承胤紛紛投降,使得大順不費一兵一卒便得兩重鎮,增添兵將十數萬,李自成欣喜若狂,立即下令繼續北上,直殺奔京師。

崇楨帝聽聞後大驚失色,急調遼東總兵吳三桂、薊遼總督王永吉、昌平總兵唐通入衛京城,並號召在京勳戚官僚捐助餉銀。

但是很可惜,個個富得流油的京師官員一共卻只拿出不到三十萬兩白銀,根本連百萬之數的一半都不到,崇禎皇帝便即策劃南遷。

都察院御史李邦華稟報說是南遷之路已斷,除非取道山東。

崇禎皇帝癱坐在龍椅上,時至今日,他依然不敢相信王爭居然佔據了整個江南,就連鄭氏都被他一舉擊潰,這怎麼可能。

朝中諸臣默不作聲,一片的慘淡之景。

崇禎皇帝哈哈大笑不止,狀若癲狂,指着下列的羣臣,齜牙咧嘴的說他們個個都是亡國之臣,個個都該殺。

崇禎皇帝忽然面色一變,宣佈退朝,緊跟着第二天傳出一道聖旨,由京師西直門而出,直奔南京方向。

這道聖旨很讓人捉摸不透,不知道皇帝到底要幹什麼,但是這並沒有能阻止李自成的北伐之路,爲了能和山東軍分庭抗禮,他已經是騎虎難下。

四月十五日,大順軍抵達居庸關。

把手關城的總兵唐通正在積極備戰,準備死守居庸,然而監軍太監杜秩鐵貪生怕死,擅自開城門迎接大順軍進城。

大順軍兵馬魚貫而入,唐通長嘆一聲,見大勢已去,也是無奈之至,遂應了衆將請願而投降大順。

大順軍兵至陽和,守城明軍不戰而降,繼而大舉開進宣府,城內百姓在額頭貼上“順民”二字,在家中立上闖王畫像焚香跪拜,夾道以迎。

自寧武之役後,大順各路兵威所至,明軍都是成片成片的開城投降,到處張燈結綵迎接闖王,甚至有的城鎮都燃放起爆竹,慶賀大順即將取代明朝。

大順軍攻克居庸關的時候,前鋒制將軍劉芳亮率領大軍東出固關直逼真定,時任朝廷知州邱茂華,守城遊擊將軍謝素福出降。

四月底,李自成親率大順軍百萬之師兵臨保定城下,當時保定城內只有兵丁千餘,奉皇命於此督軍守城的大學士李建泰,卻毫不猶豫的開城投降。

當時在城內奉命督軍的還有不少司禮太監,其中爲首的就是秉筆太監方正化,他聽到大學士李建泰開城投降的時候,簡直恨得咬牙切齒。

方正化與掌印太監高時明,司禮秉筆太監李鳳翔,提督諸監局太監褚憲章、張國元五人,帶着十幾個司禮太監守在城門。

待大順兵雜亂無序的入城,方正化毫無懼意,反倒是手持腰刀上前幾步,厲聲呵斥道:

“大明監軍總管方正化在此,汝等賊人鼠輩趁國亂而縱兵,世所不容,日後必遭天譴報應!”

入城的大順兵馬先是寂靜一陣,緊跟着卻放聲大笑,衝上前三下五除二的將這些守城太監亂刃砍死。

五月十日,大順軍由保定過昌平,抵沙河。

五月十二日,大順軍至高碑店,抵達北京城腳下西直門。

李自成下令以巨炮轟城,晌午時分揮軍攻打平則門、彰義門、西直門,當日半夜時分,守城太監曹化淳率先打開外城西側的廣寧門迎大順軍入城。

大順軍涌入復興門南郊一帶,與歷史上不同的是,這次李自成並沒有派太監去找崇禎議和,進入南郊外城後的第二天凌晨便下達了全線攻城的命令。

這場戰鬥略有規模,但其實並沒有打上很久,大順軍潮水一般的衝殺向京師,守城的京營兵士早就嚇的動彈不得,哪裡還知道反抗。

在前些時日半個字都不說的兵部尚書張縉彥,這次卻非常主動的打開正陽門,親切的迎接劉芳亮所前鋒。

李自成則由太監王德化引導,從德勝門進入北京皇城,經承天門步入內殿第一道命令就是讓部下尋找崇禎和太子的下落。

紫禁城後景山,歪脖子樹下。

崇禎皇帝披頭散髮,看着眼前濃煙滾滾的紫禁城,卻瘋瘋癲癲,傻子一般的笑了起來。

昨日夜間,崇禎皇帝手執三眼槍與數十名太監騎馬出東華門,卻被亂箭所阻,再跑到齊化門去找成國公朱純臣,但誰曾料想,就連朱家皇親都對他閉門不納。

若洪武皇帝在天有靈,看見此景此景,不知道會作何感想。

崇禎皇帝不得已,只能和太監們轉向安定門,守軍已經星散,各門各院的臣工府第皆是大門深鎖,太監以利斧亦無法劈開。

拂曉十分,遠處火光映天,崇禎皇帝聽到大順軍入城的喊叫聲後,卻在大明京師找不到自己的容身之處,只能跌跌撞撞的跑到內宮。

爲了不讓賊兵侮辱皇后、皇妃和皇家子女,崇禎皇帝看着最寵愛的周皇后和袁貴妃自縊身亡,又下狠心將十五歲的長平公主砍昏,刺死年僅六歲的幼女眧仁公主。

最後,崇禎皇帝身邊只剩下王承恩一個人。

這天整個北京城都颳起了淒厲的大風,雖然這些風呼嘯的刮在臉上,但崇禎皇帝卻絲毫感覺不到疼痛,他的心已經死了。

司禮監秉筆太監、大內總管王承恩和往常一樣,靜靜的陪在崇禎皇帝身邊,看着王承恩,崇禎皇帝忽然間想起什麼,問道:

“承恩哪,你說前些時日,朕送到南京的旨意,王爭收到了嗎?”

王承恩強顏歡笑,上前扶住顫顫巍巍、行將就木的皇帝,語重心長的說道:

“皇上放心,王爭這個武夫雖然桀驁一些,但卻對咱們大明忠心耿耿,對清虜如同生死仇敵,只要有他在,那李自成就是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

說到這裡,王承恩也看向南京方向,說道:

“他一定能明白皇上的良苦用心,李賊和建奴可都曾是山東軍的手下敗將,天下江山還是有望的。”

聽到這話,崇禎皇帝點點頭,向前幾步站在一塊巨石上,說道:

“承恩的話朕信!”

“承恩哪,朕先走一步了。”

王承恩再也忍不住,斗大的淚珠低落到地上,大聲喊道:

“奴婢王承恩,恭送大明皇上!!!”

第二十一章:無計可施紅顏策第二百一十九章:以五千悍卒,立不世之功第五百零三章:多功能磨盤車第四百七十九章:會師 立威 大宴第二百七十七章:革裡眼進逼臨清第五十三章:董成平赴宴第五百零七章:悔不當初第五百六十一章:激戰山海關第四百八十七章:盛京城內的鐘聲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三百七十九章:離心離德第七十九章:舌頭第四百四十二章:捨不得第二百二十三章:回城 佳人 告捷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一百七十九章:危機 軍議司第五十二章:反轉第七十七章:到底哪個纔是官府?第二百二十七章:欣喜若狂的顏繼祖第二十三章:王高不打不相識第四百零六章:諜報司 無孔不入第五百五十章:重要的棋子第二百一十九章:以五千悍卒,立不世之功第一百九十章:定心丸第四十九章:知州生辰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三百四十一章:內外合擊,騎兵顯威第九章:月黑風高殺人夜第三十五章:甕中捉鱉斬龍王第一百三十六章:河南 東大乘聞香教第一百五十九章:空空島大捷第九十三章:征討養馬島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諫的序幕第十九章:佳人爲枕夙操勞第一百零七章:任家兄弟力戰永寧門第五百六十章: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第一百五十三章:空空島有清軍第六百二十二章:城管與邪教第三百三十三章:闖塌天劉國能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寧之敗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六百零九章:看着就行第四百六十七章:望旗而潰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強軍到第三百六十一章:宸妃有疾第二十六章:相送西門情誼深第五十五章:凌晨訓兵第二百一十七章:進城不封刀第二十七章:有銀六踹龍王板第四十六章:納級第九十六章:啼笑皆非第一百四十一章:艱難的決定第八十七章:上下一心第五百一十五章:趙之龍的卓越貢獻第四百二十四章:南北兩賊,東西二虜第一百七十九章:危機 軍議司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四百三十一章:復起傳庭第二百一十七章:進城不封刀第六十一章:承海軒第五百七十五章:雄踞草原的土默特第一百八十章:一十二金牌鐵律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舉兵徵遼第二百六十二章:劉澤清之死(上)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齊,開元彰武第九十章:指點江山第四百四十四章:入不敷出第六十四章:巴掌與甜棗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四百三十五章:一肩扛之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五百四十三章:大順北上,屠掠寧武第二百二十六章:勇冠三軍第六十章:一環扣一環第四百三十一章:復起傳庭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三十八章:黑魚立杆五文河第二百九十二章:突發洪災第一百九十章:定心丸第三百二十一章:殺雞儆猴第一百零五章:大亂第二百三十五章:稱雄山東第二百三十五章:稱雄山東第三章:致命風寒不致命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三百五十八章:身先士卒第五百二十二章:直來直去的談話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四百七十九章:會師 立威 大宴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四百九十六章:汝寧大捷第三百零九章:飛雷立功,巧計破伏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一百二十六章:衝突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四百零八章:眉目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三百五十九章:硬碰硬第二百三十九章:清理門戶
第二十一章:無計可施紅顏策第二百一十九章:以五千悍卒,立不世之功第五百零三章:多功能磨盤車第四百七十九章:會師 立威 大宴第二百七十七章:革裡眼進逼臨清第五十三章:董成平赴宴第五百零七章:悔不當初第五百六十一章:激戰山海關第四百八十七章:盛京城內的鐘聲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三百七十九章:離心離德第七十九章:舌頭第四百四十二章:捨不得第二百二十三章:回城 佳人 告捷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一百七十九章:危機 軍議司第五十二章:反轉第七十七章:到底哪個纔是官府?第二百二十七章:欣喜若狂的顏繼祖第二十三章:王高不打不相識第四百零六章:諜報司 無孔不入第五百五十章:重要的棋子第二百一十九章:以五千悍卒,立不世之功第一百九十章:定心丸第四十九章:知州生辰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三百四十一章:內外合擊,騎兵顯威第九章:月黑風高殺人夜第三十五章:甕中捉鱉斬龍王第一百三十六章:河南 東大乘聞香教第一百五十九章:空空島大捷第九十三章:征討養馬島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諫的序幕第十九章:佳人爲枕夙操勞第一百零七章:任家兄弟力戰永寧門第五百六十章: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第一百五十三章:空空島有清軍第六百二十二章:城管與邪教第三百三十三章:闖塌天劉國能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寧之敗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六百零九章:看着就行第四百六十七章:望旗而潰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強軍到第三百六十一章:宸妃有疾第二十六章:相送西門情誼深第五十五章:凌晨訓兵第二百一十七章:進城不封刀第二十七章:有銀六踹龍王板第四十六章:納級第九十六章:啼笑皆非第一百四十一章:艱難的決定第八十七章:上下一心第五百一十五章:趙之龍的卓越貢獻第四百二十四章:南北兩賊,東西二虜第一百七十九章:危機 軍議司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四百三十一章:復起傳庭第二百一十七章:進城不封刀第六十一章:承海軒第五百七十五章:雄踞草原的土默特第一百八十章:一十二金牌鐵律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舉兵徵遼第二百六十二章:劉澤清之死(上)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齊,開元彰武第九十章:指點江山第四百四十四章:入不敷出第六十四章:巴掌與甜棗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四百三十五章:一肩扛之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五百四十三章:大順北上,屠掠寧武第二百二十六章:勇冠三軍第六十章:一環扣一環第四百三十一章:復起傳庭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三十八章:黑魚立杆五文河第二百九十二章:突發洪災第一百九十章:定心丸第三百二十一章:殺雞儆猴第一百零五章:大亂第二百三十五章:稱雄山東第二百三十五章:稱雄山東第三章:致命風寒不致命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三百五十八章:身先士卒第五百二十二章:直來直去的談話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四百七十九章:會師 立威 大宴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四百九十六章:汝寧大捷第三百零九章:飛雷立功,巧計破伏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一百二十六章:衝突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四百零八章:眉目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三百五十九章:硬碰硬第二百三十九章:清理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