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強硬碰撞

“父皇!”

“陛下!”

……

高宗這麼一軟倒,原本三緘其口的羣臣們登時便全都慌了,各自驚呼了起來,倒是默默地立於高宗身側的李旭輪眼明手快,緊趕着撲上前去,一把扶住了高宗軟塌塌的身子,焦急萬分地叫了起來。

“來人,快,快傳太醫!”

這一見高宗倒下,武后也急了,顧不得許多,緊趕着便呼喝了起來,早已在後殿待命多時的一衆太醫們自是不敢稍有怠慢,全都亂紛紛地衝上了前墀,圍着高宗便忙活開了,把脈的把脈,按人中的按人中,好一通子忙亂之後,總算是將高宗弄醒了過來。

“走開,朕沒事!”

高宗人雖醒了,可氣色依舊是極差,臉色蒼白無比,幾無一絲的血色,雙目一轉,見圍在身邊的全是太醫,心中登時大爲的不耐,勉力擡起一隻手,無力地揮動了一下,極之不悅地吭了一聲。

“陛下,您的龍體要緊,些須小事便交由妾身來辦好了。”

武后滿面愁容地看着高宗,溫聲地勸諫道。

“朕說過沒事,接着議!”

高宗口中說着沒事,腰板隨即一挺,便想着坐直了起來,奈何身體卻不聽使喚,連掙了幾下,卻是怎麼也坐直不起來,反倒累得直喘大氣不已。

“來人,送陛下回後殿休息。”

武后見勸高宗不動,索性不再勸了,面色一肅,直截了當地下了令。

“諾!”

侍候在旁的高和勝見狀,高聲應了諾,一擺拂塵,自有數名隨侍的小宦官們一擁而上,將高宗抱上了軟輦,往後殿便擡了去。或許是真的體力不支,也或許是想逃避先前那道無解的難題,高宗沒有再多言,更不曾掙扎,任憑諸人施爲,不數息便已轉進了後殿去了。

“諸公,陛下之意已決,此事不容耽擱,須得從速辦了去纔是,所謂一人計短,衆人計長,還請諸位愛卿暢所欲言,莫辜負了陛下一片厚望方好。”將高宗打發走之後,武后便即再次坐回了龍牀之上,一派威嚴地掃視了一下殿中諸人,面色肅然地開了口。

“啓稟娘娘,微臣以爲英王殿下所言過慮了,太子殿下生前寬愛百姓,深得民心,今其不幸早逝,百姓聞之,必感其德,爲其建陵之舉,不宣而人或自至,再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爲君上分憂解難本屬臣下應盡之責,何來驚擾之說,臣以爲實無須杞人憂天,徑直下詔可也。”武后話音一落,明崇儼立馬便站了出來,好一通子長篇大論下來,句句不離擠兌李顯之用心。

“荒謬,按爾之言行事,百姓溫飽且不可得,何來樂意之說,明大夫既言之灼灼,那便請身體力行好了。”

明崇儼的歪理邪說一出,羣臣一片訝然,亂議之聲大作中,一名身着大紅袍的官員已憤然而出,毫不客氣地喝斥了明崇儼一番,衆人定睛一看,這才發現出列者赫然竟是當今文壇領袖、御史中丞駱賓王。

“駱中丞所言甚是,古人云:倉廩實而知禮節,百姓若不得食,何來知禮節一說,今春耕正忙,倉促徵發民夫,不是擾民又是甚子?臣實不敢苟同!”駱賓王話音一落,禮部侍郎林明度便即站了出來,不留情面地駁斥着明崇儼的建議。

“啓稟娘娘,明大夫既敢如此妄言,那便請明大夫自行任事好了,臣等將拭目以待!”

“臣附議!”

“臣亦附議!”

……

有了駱賓王、林明度的帶頭,李顯一系的官員們自是不甘落後,紛紛站出來喝斥明崇儼的謬論,到了末了,近乎大半的朝臣們也都跟着出了列,渾然一派痛打落水狗之架勢,生生辯駁得明崇儼面色鐵青不已。

“衆愛卿之意本宮知矣,然,陛下既已下了旨,須怠慢不得,終歸還是得拿出個準主意方好,不知諸臣工可有甚教本宮者?”

高宗將李弘的諡號定爲“孝敬皇帝”的舉動其實並非深思熟慮的結果,而是出自一時之義憤,不過是想當場給武后一個難堪罷了,還真沒去細想實施的具體可能,一遇棘手之難題,立馬就玩起了“昏迷遁”,將這爛攤子丟給了武后,本心裡未嘗沒有爲難一下武后的意思在內,不過麼,高宗顯然是低估了武后的肚量以及對權力的無限渴望,面對着衆臣圍攻明崇儼的局面,武后絲毫不曾動怒,反倒是認認真真地聽着,直到諸臣工們發泄了個夠之後,這纔不緊不慢地壓了下手,一派心平氣和狀地將先前的問題換了個說法,再次提了出來。

武后這句話說得不溫不火,並未對先前爭議雙方進行點評,可話方一出,便有如一道大閘猛然落下一般,生生將羣臣們的洶洶激情徹底掐斷了,偌大的殿堂中再無一人剛輕易出言的——本來麼,這世上就不存咋又要馬跑又要馬不吃草的事兒,要想不擾民又要以帝王禮厚葬李弘壓根兒就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任是誰對此都難言有把握,再說了,這事情還不光是厚葬不厚葬的問題,而是牽涉到天家之爭,旁的不說,先前那架勢擺明了就是英王與武后在扳着手腕,在此風向不定之際,多說很有可能便是多錯,保持緘默方是穩妥之道,殿中諸臣工都是明白人,自然是明哲保身爲上了的。

“顯兒素來多智,娘一向都是知道的,今既受命主持其事,娘相信顯兒定能妥善爲之的,莫要負了陛下與爲孃的厚望纔好。”

對於羣臣們的三緘其口,高宗是氣急敗壞地玩起了“昏迷遁”,可武后卻顯然極爲享受諸臣工這等啞然無聲的敬畏,半點都不以爲忤,等了片刻之後,便即自說自話地將此事毫不客氣地扣在了李顯的頭上。

知道你個屁啊,老子啥時領旨了?你個死老婆子,這等指鹿爲馬的事兒都敢當衆玩將出來,欺負咱不敢反抗是不?李顯一聽武后如此說法,登時便怒了,面對着武后一次又一次的耍無賴手腕,李顯不打算再退讓了,這便大步行到了殿中,對着武后一躬,不徐不速地開口道:“母后對兒臣的厚愛之心,兒臣感佩在心,時時不敢或忘,然,說到主持其事,孩兒自認無法在不驚擾地方之條件下,達成其事,請恕兒臣不敢領旨!”

“轟……”

李顯此言一出,便算是擺明了車馬要與武后當庭爭鋒了,羣臣們見狀,全都譁然了起來,可也就是私下亂議罷了,卻無人敢出列攪合其中。

“哦?是麼?那顯兒以爲如何方能得兩全,且說來與娘聽聽。”

武后顯然也沒想到李顯居然敢當庭擺出如此強硬的態度,眼神裡的厲芒瞬間便是一閃,可也沒就此發作,而是身子往龍牀的靠背上輕輕一靠,一派饒有興致狀地打量了李顯好一陣子之後,這才眯縫着眼,淡淡地問了一句道。

武后此言語氣雖平淡,可內裡卻暗藏殺機——李顯若是能答得出一個兩全之策,那其先前拒絕領旨的言行便是不折不扣的抗旨不遵,倒黴怕是不免之事了的;若是答不出個所以然來的話,李顯一向以來的英名必然要受損不說,武后也能借機發落李顯一把,雖不致有生命危險,可臉面卻要就此丟光了的,這一點滿殿大臣可都是看出來了的,大多數朝臣都爲李顯暗自捏了把冷汗。

“母后見諒,兒臣說過了,此事萬難兩全,兒臣愚鈍,還請母后指點迷津。”

以李顯之精明,自是不可能看不出武后話裡的玄機,可也並不以爲意,既然都已槓上了,李顯自不肯稍有示弱,這便毫不客氣地將問題反推給了武后,他壓根兒就不相信武后能拿出甚良策來。

無解的難題便是無解的難題,不獨對李顯是如此,對武后來說也是一樣,畢竟現實擺在那兒,誰也無法做出無米之炊,兩全其美的法子壓根兒就不存在,縱使武后智算再過人,顯然也不可能找出甚良策的。面對着李顯強硬的反擊,武后再也無法保持雍容的氣度了,面色瞬間便耷拉了下來,可要想發作李顯麼,卻又找不到任何的藉口,只能是以狠戾的眼神死盯着李顯不放。

我勒個去的,你個死老賊婆,都已打算對老子下黑手了,還指望老子屁顛屁顛地“搖尾巴”不成?想玩硬的,那就來好了!李顯昨夜險些落入武后的陷阱之中,早已是憋了一肚子的火氣,朝堂上再被武后如此接二連三地擠兌着,都已被逼到了懸疑上,哪還肯再退讓,這便毫不示弱地站在殿中,與武后對眼瞪視,大殿裡的火藥味就此漸濃了起來,一衆朝臣們全都就此被驚得目瞪口呆,滿殿一片詭異的死寂。

隨着母子倆各不相讓的沉默對抗愈演愈烈,大殿裡的氣氛自是越發緊張了起來,諸臣工全都因之屏氣凝神,大氣都不敢稍喘上一下,誰都怕在這節骨眼上稍有閃失,萬一引來無名之禍,那樂子可就大了去了,就這麼着,死寂復死寂,時間宛若就此凝固了一般……

第329章 獵鷹行動第501章 打出來的協議(四)第759章 戰前部署第390章 先鋒對決(上)第107章 能撈多少算多少(中)第700章 殺戮之樂章(二)第104章 麻煩終於來了第80章 趕盡殺絕(下)第748章 艱難的和議(五)第739章 推波助瀾(三)第686章 糊塗案糊塗斷(七)第476章 貪功冒進第273章 決勝一擊(中)第777章 前塵往事(上)第648章 欲迎還拒(上)第370章 河州之殤(上)第364章 戰幕拉開第51章 必要的教訓(一)第58章 亞獻之議(上)第229章 馴“明”記第539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七)第28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下)第577章 當雄會戰(一)第479章 追殲黑風盜(一)第710章 血色黃昏(下)第316章 大局初定(上)第141章 李顯的算路第116章 太子欲反擊第732章 攪局與反攪局第561章 風捲殘雲(三)第321章 庭前風波起(下)第531章 乾字計劃(五)第472章 連兒灣之戰(三)第760章 天荒盆地伏擊戰(上)第78章 趕盡殺絕(上)第312章 忽悠李賢第637章 各自部署(中)第47章 大計劃之啓動(一)第459章 臨州盟會(二)第44章 再度婉拒(中)第727章 飛鳥行動(中)第356章 夜戰八方(二)第529章 乾字計劃(三)第668章 狄仁傑斷案(二)第45章 再度婉拒(下)第65章 函谷關夜話(下)第541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九)第522章 伏牛川之戰(七)第702章 殺戮之樂章(四)第92章 力挽狂瀾(下)第314章 要的就是這熱鬧勁兒第650章 順水推舟(上)第292章 兄弟之約(上)第65章 函谷關夜話(下)第326章 以進爲退(上)第290章 宮廷劇變(中)第656章 相位之爭(四)第598章 正面交鋒(上)第724章 噶爾?引弓的判斷第55章 武后的應對第154章 無毒不丈夫(三)第466章 巔峰對決(三)第596章 兄友弟恭(中)第134章 強取聖旨第590章 東都風雲亂(三)第392章 挑撥離間第435章 暗算(下)第406章 夜幕下的襲殺(上)第2章 生死兩重天(上)第420章 試點工程(下)第418章 缺人之憾第96章 妥協的藝術(四)第345章 山窮水盡疑無路第93章 妥協的藝術(一)第559章 風捲殘雲(一)第544章 烽火連天(三)第408章 夜幕下的襲殺(下)第676章 殺明(下)第417章 崛起的根底第203章 安西之變(上)第795章 東都風雲動(一)第636章 各自部署(上)第294章 兄弟之約(下)第478章 約法三章(下)第67章 疑心盡釋(下)第235章 獵雁記(下)第370章 河州之殤(上)第690章 水落石不出(中)第592章 東都風雲亂(五)第4章 生死兩重天(下)第229章 馴“明”記第71章 微露的殺機(下)第1章 生與死的交響樂第652章 順水推舟(下)第478章 約法三章(下)第570章 英雄末路(五)第414章 紛紛退讓(上)三百零三章 你也不是好人第712章 窮途末路(中)第691章 水落石不出(下)
第329章 獵鷹行動第501章 打出來的協議(四)第759章 戰前部署第390章 先鋒對決(上)第107章 能撈多少算多少(中)第700章 殺戮之樂章(二)第104章 麻煩終於來了第80章 趕盡殺絕(下)第748章 艱難的和議(五)第739章 推波助瀾(三)第686章 糊塗案糊塗斷(七)第476章 貪功冒進第273章 決勝一擊(中)第777章 前塵往事(上)第648章 欲迎還拒(上)第370章 河州之殤(上)第364章 戰幕拉開第51章 必要的教訓(一)第58章 亞獻之議(上)第229章 馴“明”記第539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七)第28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下)第577章 當雄會戰(一)第479章 追殲黑風盜(一)第710章 血色黃昏(下)第316章 大局初定(上)第141章 李顯的算路第116章 太子欲反擊第732章 攪局與反攪局第561章 風捲殘雲(三)第321章 庭前風波起(下)第531章 乾字計劃(五)第472章 連兒灣之戰(三)第760章 天荒盆地伏擊戰(上)第78章 趕盡殺絕(上)第312章 忽悠李賢第637章 各自部署(中)第47章 大計劃之啓動(一)第459章 臨州盟會(二)第44章 再度婉拒(中)第727章 飛鳥行動(中)第356章 夜戰八方(二)第529章 乾字計劃(三)第668章 狄仁傑斷案(二)第45章 再度婉拒(下)第65章 函谷關夜話(下)第541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九)第522章 伏牛川之戰(七)第702章 殺戮之樂章(四)第92章 力挽狂瀾(下)第314章 要的就是這熱鬧勁兒第650章 順水推舟(上)第292章 兄弟之約(上)第65章 函谷關夜話(下)第326章 以進爲退(上)第290章 宮廷劇變(中)第656章 相位之爭(四)第598章 正面交鋒(上)第724章 噶爾?引弓的判斷第55章 武后的應對第154章 無毒不丈夫(三)第466章 巔峰對決(三)第596章 兄友弟恭(中)第134章 強取聖旨第590章 東都風雲亂(三)第392章 挑撥離間第435章 暗算(下)第406章 夜幕下的襲殺(上)第2章 生死兩重天(上)第420章 試點工程(下)第418章 缺人之憾第96章 妥協的藝術(四)第345章 山窮水盡疑無路第93章 妥協的藝術(一)第559章 風捲殘雲(一)第544章 烽火連天(三)第408章 夜幕下的襲殺(下)第676章 殺明(下)第417章 崛起的根底第203章 安西之變(上)第795章 東都風雲動(一)第636章 各自部署(上)第294章 兄弟之約(下)第478章 約法三章(下)第67章 疑心盡釋(下)第235章 獵雁記(下)第370章 河州之殤(上)第690章 水落石不出(中)第592章 東都風雲亂(五)第4章 生死兩重天(下)第229章 馴“明”記第71章 微露的殺機(下)第1章 生與死的交響樂第652章 順水推舟(下)第478章 約法三章(下)第570章 英雄末路(五)第414章 紛紛退讓(上)三百零三章 你也不是好人第712章 窮途末路(中)第691章 水落石不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