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再度婉拒(下)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李顯自然也不例外,對於上官儀的真實死因,李顯私下裡雖已有所猜測,可畢竟不曾得到實證,自是想知曉一下其中的蹊蹺之所在,然則他卻絕不願從太子口中得知此事,不爲別的,只因他並不想與太子擁有共同的秘密,很顯然,太子此問的用心便在於此,而這恰恰是李顯極力所要避免的。

“人一死,俱往矣,縱死後哀榮無雙又能如何,終歸不過虛幻耳。”

李弘既然發了問,不答自然是不成的,只不過李顯卻不想跳進這麼個明顯無比的陷阱中,這便長嘆了口氣,一派感慨萬千狀地回了一句。

“七弟此言差矣,先賢司馬遷有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孤深以爲然,依孤看來,死於社稷者,自是重於泰山,死於私利者,必輕於鴻毛,二者涇渭分明,豈可視爲一談。”

這一聽李顯的回答明顯是在避實就虛,李弘的眉頭不由地便是一皺,略帶一絲不悅地數說了李顯一番。

“太子哥哥教訓得是,臣弟愚魯之輩,實難明微言大義,慚愧,慚愧!呵呵,正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臣弟羞愧無地也,是該好生向太子哥哥請教纔是。”

李顯不想糾纏糾纏上官儀的死因,這一聽李弘開口教訓自己,倒也樂得避開那等敏感的話題,這便順水推舟地將話題轉了開去。

“嗯,七弟能有此體悟,若是肯下苦功,他日必能有成,今,朝中正值多事之秋,以七弟之才幹,當爲輔國之棟樑也,孤甚期許之。”

李弘見李顯不肯出言探聽上官儀的死因,倒也沒在這上頭多作文章,而是拋出了個將來大用李顯的誘餌。

“太子哥哥過譽了,臣弟雖發願棄文從武,惜乎並無班定遠之才氣,縱有投筆從戎之心,卻難有大作爲,不過是沽名而釣譽罷了,讓太子哥哥見笑了。”

李顯顯然是屬泥鰍的,滑不留手得緊,哪可能會去咬李弘跑出來的鉤,一通子謙虛下來,生生將自個兒說得不名一文,其用意麼,也就是在婉拒李弘的拉攏罷了,卻也不難猜測。

李弘雖博學多才,然,卻並不善辨,被李顯這麼一番胡攪蠻纏下來,儘自頭疼不已,卻也拿李顯沒轍,眼瞅着李顯不肯就範,李弘的臉色便有些不好相看了起來,咬着脣,默默地看了看李顯,將心一橫,索性將話題挑明瞭來說:“七弟勿需過謙,七弟之能爲兄心中有數,今之朝局如何想來七弟也能看得通透,孤雖闇弱,卻非可欺之輩,自不容初漢之悲在我大唐重演,盼七弟助孤一臂之力。”

初漢之悲?好傢伙,竟說得如此直白,該死,這是要逼咱表態啊,麻煩大了!李弘此言一出,李顯立馬寒毛倒豎了起來,不爲別的,只因這一句話便已將他逼到了死角上,再想要虛言應對已是不能,可該如何作答卻令李顯很是爲難——人心都是肉長的,李顯閱歷雖豐,卻不是個無情無義之輩,面對着一向友善自己的兄長之哀求,他不可能無動於衷,只是這不是該不該的問題,而是能不能爲之的原則性問題,李顯縱使再有不忍,卻也不敢就此應承下來。

虛言應對,而後左右逢源?若是可行的話,李顯倒是很想這麼去做,可惜的是不可能,只因李弘、李賢這哥倆個都不是好糊弄之輩,真要是李顯如此玩法,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兩頭不討好,真到那時,兩面受攻之下,李顯別說暗中發展班底了,光是那些個來自兄弟倆的明刀暗箭都足以令李顯自顧不暇,還談何發展,很顯然,李顯只能取一方爲依靠,而從大局來說,李顯也就只能舍太子而取李賢,這是李顯的既定之方針,縱使此際李顯心裡頭深感愧對太子的誠摯之心,亦斷不可能有更易之處。

“聖人有云: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此水者,民心也,倘若行事能順民應天,則事無不可爲,臣弟竊以爲此爲政之大道也,但凡能行此者,必明君,何慮奸佞胡爲。”李顯沉默了良久之後,還是沒有直接回答李弘的邀約,而是端出了聖人語錄,扯了一大通其實就是一個意思——婉拒,依舊是婉拒!

李顯此番話一出,李弘期盼的眼神立馬就黯淡了下來,嘴角抽搐了幾下,似欲再勸,可到了底兒還是沒說出口來,只是默默地沉吟着,良久之後,長嘆了一口氣道:“罷了,七弟既另有計較,孤也不好相強,孤累了,七弟請自便罷。”

“太子哥哥海涵,臣弟告退。”

事已至此,李顯雖深覺對李弘不住,可也沒得奈何,畢竟這是難以兩全的事情,此際見李弘下了逐客令,李顯自也不想再多呆,這便站起了身來,躬身行了個禮,而後一轉身向亭子外行了去。

“上官滿門盡喪盜匪之手!”

就在李顯剛走出亭子間的當口,背後突然傳來了李弘低沉的話語聲,一聽此言,李顯的背影登時便是一僵,遲疑地站住了腳,呆立了片刻之後,轉回了身去,對着李弘一躬身,再次行了個禮,但卻並沒有多說些甚子,默默無言地低頭向宮外走去……

“殿下。”

李顯去後不久,亭子中人影一閃,王德全已如鬼魅般出現在了李顯的背後,躬着身子,輕喚了一聲道。

“嗯。”李賢並沒有回頭,只是淡淡地吭了一聲,緩緩地站起了身來,仰頭看了看早已西斜的日頭,長出了口氣道:“人各有志,相強不得,罷了,孤累了,回罷。”話音一落,也沒管王德全是何表情,拖着腳走出了亭子間,緩步向顯德殿走了去,王德全見狀,微微地搖了搖頭,也沒敢多加耽擱,緊趕着便跟了上去。

終於還是決裂了,沒想到這一步來得如此之早,接下來的日子怕是不好過了,走一步看一步罷!儘管早就知曉自個兒與太子不會是同路人,決裂是遲早都會發生的事情,可真到了這等時分,李顯還是免不了好一陣的傷感,自上了馬車之後,整個人的精氣神都因之黯然了下來,半閉着眼,斜靠在軟墊子上,心潮起伏不定,良久之後方纔稍緩將過來。

太子要反擊了!李顯精神稍好之後,默默地在心中將今日與太子間的交談重新梳理了一番,再一結合這數月來的朝局,立馬得出了個八九不離十的推斷——這些時日以來,李顯雖基本上是足不出府,可對於朝堂信息的收集卻從不曾疏忽過,加之有着李賢那頭傳來的消息爲佐證,自是清楚遠在洛陽的武后如今正忙着召集一干無聊文人編撰甚子《列女傳》、《臣軌》、《百僚新戒》、《樂書》等書籍,大肆宣揚女子也能爲政,妄圖憑此扭轉民間對女子干政的不良印象,從而爲其走上臺面製造輿論基礎,很顯然,此舉已嚴重觸犯到了李弘的利益,身爲儲君,李弘對此做出反擊也就是理所當然之事了的,這一條自是早就在李顯的預料之中,所猜不透的只是太子將從哪一方面來着手罷了,可今日一會之後,李顯已大致清楚太子的反擊方向——上官儀的諡號!

上官儀之死的真相或許是個謎團,能知曉內情的人絕對不多,可上官儀被貶官的原因卻是盡人皆知的事兒,若是太子能在上官儀的諡號上做出些文章來,那自是可以狠狠地刷一下武后的臉面,甚至可以逼迫其放緩干政的腳步,招倒是一記妙招,然則在李顯看來,卻未必能奏效——太子如今有着監國之名分,盡握朝堂權柄,可惜監國太子終究只是監國太子,並不是皇帝,很多事情並不是他李弘想辦便能辦得成的,再說了,高宗如今可是在武后的掌握之中,哪怕太子這頭鬧騰得再歡快,高宗一道聖旨下來,一切都得歸零,若是不出意外的話,太子的反擊最終只怕還是落得個一場空,至少李顯本人對此並不看好,當然了,不看好歸不看好,卻不妨礙李顯居間取勢的謀劃。

要想取勢,那就必須讓火燒得再旺一些,最好能令太子與武后之爭曠日持久,否則的話,一切都是空談,而這顯然不是件容易辦到的事兒,縱使李顯政爭經驗極爲豐富,一時半會也難以拿出個萬全之策來,這一路行一路想,想得頭都大了幾分了,還是沒個結果,心煩之下,眉頭不由地便緊鎖成了個“川”字。

“殿下,殿下。”

就在李顯陷入沉思之際,車廂外突地響起了高邈的呼喚聲。

“嗯?”

李顯愣了愣神,猛然發現馬車不知何時已停了下來,伸手掀開車簾子的一角,往外一看,這才知曉馬車已停在了自家府門前,自嘲地一笑,也不多言,由着高邈侍候着下了馬車,但卻並沒急着進府,而是站在馬車旁,對着府門前的那對石獅子發起了呆來,他這一發呆不打緊,高邈等人自也不敢輕動,於是乎,一大幫人馬全都停在了門口,一個個茫然不知所謂地看着李顯,誰也不曉得自家這個主子究竟又在搞些甚名堂來着。

“哈,有了!”

就在一衆侍衛們胡亂猜測之際,卻見李顯突地展顏一笑,拍了下手,頗爲興奮地大步行進了府中,其腳步之匆匆,令衆人皆看傻了眼……

第31章 考驗(中)第537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五)第486章 初爲人父第45章 再度婉拒(下)第464章 巔峰對決(一)第292章 兄弟之約(上)第764章 天荒山阻擊戰(二)第459章 臨州盟會(二)第683章 糊塗案糊塗斷(四)第129章 太子的反擊(六)第626章 糧庫之戰(七)第360章 北原追逐戰(上)第716章 勸進風波(三)第28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上)第574章 內幕第470章 連兒灣之戰(一)第48章 大計劃之啓動(二)第371章 河州之殤(中)第9章 謀定而後動(四)第433章 以打逼和第328章 以進爲退(下)第434章 暗算(上)第389章 雙雄會河州(下)第177章 謀奪帥印(二)第318章 關林廟中請賢才(上)第712章 窮途末路(中)第769章 天荒山阻擊戰(八)第637章 各自部署(中)第83章 殤之慟(上)第133章 一地雞毛(下)第705章 殺戮之樂章(七)第434章 暗算(上)第363章 迷影重重第514章 狩獵邊關(四)第378章 血與火(下)第54章 必要的教訓(四)第416章 紛紛退讓(下)第538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六)第123章 宮中起變故第707章 殺戮之樂章(九)第299章 進退有據第88章 平地一聲驚雷起(上)第547章 烽火連天(六)第323章 巔峰一戰(中)第403章 戰後安排第276章 就藩風波(二)第296章 荒唐帝令第570章 英雄末路(五)第280章 “雄起”的高宗(下)第682章 糊塗案糊塗斷(三)第305章 變數出現第78章 趕盡殺絕(上)第465章 巔峰對決(二)第27章 反攻倒算(上)第399章 奇兵出擊(一)第563章 風捲殘雲(五)第275章 就藩風波(一)第366章 鄯州攻防戰(中)第85章 約法三章(上)第182章 別有蹊蹺第647章 各有謀算第674章 殺心暴起第27章 反攻倒算(上)第574章 內幕第81章 下點眼藥(上)第764章 天荒山阻擊戰(二)第751章 艱難的和議(八)第132章 一地雞毛(上)第180章 離人淚第502章 及時雨第198章 摧枯拉朽(下)第253章 公堂上的較量(上)第552章 大決戰(三)第456章 部族大聯盟(中)第585章 破城而入(下)第382章 都在挖坑第552章 大決戰(三)第646章 謎底第335章 領導權之爭(六)第515章 狩獵邊關(五)第152章 無毒不丈夫(一)第490章 木軍傳說(下)第726章 飛鳥行動(上)第425章 絕對強勢(五)第578章 當雄會戰(二)第54章 必要的教訓(四)第12章 二王鬧京師(下)第26章 順勢而爲(下)第724章 噶爾?引弓的判斷第427章 絕對強勢(七)第803章 決戰洛陽宮!(三)第437章 荒原遇險(下)第579章 當雄會戰(三)第618章 再下一城(中)第243章 要玩就玩得個大的(中)第368章 戰局突變(上)第79章 趕盡殺絕(中)第563章 風捲殘雲(五)第793章 城門殺局
第31章 考驗(中)第537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五)第486章 初爲人父第45章 再度婉拒(下)第464章 巔峰對決(一)第292章 兄弟之約(上)第764章 天荒山阻擊戰(二)第459章 臨州盟會(二)第683章 糊塗案糊塗斷(四)第129章 太子的反擊(六)第626章 糧庫之戰(七)第360章 北原追逐戰(上)第716章 勸進風波(三)第283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上)第574章 內幕第470章 連兒灣之戰(一)第48章 大計劃之啓動(二)第371章 河州之殤(中)第9章 謀定而後動(四)第433章 以打逼和第328章 以進爲退(下)第434章 暗算(上)第389章 雙雄會河州(下)第177章 謀奪帥印(二)第318章 關林廟中請賢才(上)第712章 窮途末路(中)第769章 天荒山阻擊戰(八)第637章 各自部署(中)第83章 殤之慟(上)第133章 一地雞毛(下)第705章 殺戮之樂章(七)第434章 暗算(上)第363章 迷影重重第514章 狩獵邊關(四)第378章 血與火(下)第54章 必要的教訓(四)第416章 紛紛退讓(下)第538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六)第123章 宮中起變故第707章 殺戮之樂章(九)第299章 進退有據第88章 平地一聲驚雷起(上)第547章 烽火連天(六)第323章 巔峰一戰(中)第403章 戰後安排第276章 就藩風波(二)第296章 荒唐帝令第570章 英雄末路(五)第280章 “雄起”的高宗(下)第682章 糊塗案糊塗斷(三)第305章 變數出現第78章 趕盡殺絕(上)第465章 巔峰對決(二)第27章 反攻倒算(上)第399章 奇兵出擊(一)第563章 風捲殘雲(五)第275章 就藩風波(一)第366章 鄯州攻防戰(中)第85章 約法三章(上)第182章 別有蹊蹺第647章 各有謀算第674章 殺心暴起第27章 反攻倒算(上)第574章 內幕第81章 下點眼藥(上)第764章 天荒山阻擊戰(二)第751章 艱難的和議(八)第132章 一地雞毛(上)第180章 離人淚第502章 及時雨第198章 摧枯拉朽(下)第253章 公堂上的較量(上)第552章 大決戰(三)第456章 部族大聯盟(中)第585章 破城而入(下)第382章 都在挖坑第552章 大決戰(三)第646章 謎底第335章 領導權之爭(六)第515章 狩獵邊關(五)第152章 無毒不丈夫(一)第490章 木軍傳說(下)第726章 飛鳥行動(上)第425章 絕對強勢(五)第578章 當雄會戰(二)第54章 必要的教訓(四)第12章 二王鬧京師(下)第26章 順勢而爲(下)第724章 噶爾?引弓的判斷第427章 絕對強勢(七)第803章 決戰洛陽宮!(三)第437章 荒原遇險(下)第579章 當雄會戰(三)第618章 再下一城(中)第243章 要玩就玩得個大的(中)第368章 戰局突變(上)第79章 趕盡殺絕(中)第563章 風捲殘雲(五)第793章 城門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