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魚與熊掌

“丁管事,殿下可在府上?”

“丁總管,我等前來請見殿下,還請代爲通報一聲。”

“老丁啊,你也太不夠意思了,不就是通稟一聲麼,這都不肯?”

……

十三王的聯名奏本一上,英王府門前可就鬧騰上了,無數的官吏乃至舉子們蜂擁着便殺到了英王府,求見的求見,送拜帖的送拜帖,一大早便將英王府門前整成了個菜市場,生生鬧得負責門房事宜的丁權成了個連軸轉的人形大陀螺。

“諸位,諸位,我家殿下昨夜偶感風寒,實是無法迎客,還請諸公海涵則個,待得我家殿下大好之時,自會與諸公一敘。”

來者都是客,更別說如今朝局微妙,丁權哪敢輕易得罪了來訪的一衆人等,只能是不停地作揖告罪不迭,奈何來人實在是太多了些,走了一撥又來一撥,始終就沒個消停的時候,任憑丁權嗓子都喊啞了,這人/流就沒怎麼見少過,這等時分,丁權最羨慕的怕就是那些把守後門的兄弟們了。

李顯好武,故此,英王府的後門也就與諸多王府大不相同,不是開在後花園處,而是開在了演武場的一側,時時刻刻都有王府侍衛們牢牢地把守着,不僅如此,外頭的小巷處還設了兩道的崗哨,等閒人自是無法靠近半步,哪怕此時的前門已是鬧翻了天,可後門處卻依舊是安靜如常,若要說有甚不同的話,那便是英王府大總管高邈極之難得地出現在了巷子口的崗亭處,正不停地翹首遠眺着后街的拐角處,似乎在等待着甚重要人物的出現一般。

巳時剛過,一輛沒有任何標誌的馬車便已從后街的拐角處轉了出來,慢悠悠地駛到了崗亭處,高邈不等馬車停穩,便已急匆匆地迎上了前去,親自伸手卷起了車簾子,一聲輕咳之後,一身便裝的狄仁傑已彎腰下了馬車。

“小的見過狄公,前門煩雜,累您從後門走,實是抱歉了,殿下已在書房等候多時了,您裡面請。”

身爲李顯身邊最聽用之人,高邈自是清楚狄仁傑在李顯心目中的地位,這一見狄仁傑下了車,趕忙陪着笑臉地寒暄道。

“無妨,高公公請。”

狄仁傑雖不曾親眼見到英王府正門的鬧騰勁,可單憑想象,他也能猜到個八九不離十,畢竟如今李顯乃是呼聲最高的東宮人選,趕着來拍馬屁的人當然少不到哪去,狄仁傑自是也不想與那幫子趨炎附勢之輩撞在一起,自不會在意高邈這等秘密行事的風格,這便淡淡地笑了笑,一擺手,擡腳便向着王府的後門行了去,由高邈陪着,一路穿堂過巷,不數刻便已到了書房所在的院子,只是剛轉過院門處的照壁,狄仁傑便即頓住了腳,面帶微笑地聆聽着書房裡飄來的琴曲之聲。

“狄公……”

這一見狄仁傑突然不走了,高邈不禁有些奇怪,可也不敢隨意動問,又等了好一陣子,見狄仁傑還是沒反應,不得不小聲地喚道。

“嗯。”

狄仁傑沒有出言解釋,只是點頭輕吭了一聲,整了整衣裳,大步向書房行了過去,一轉過門口處的屏風,入眼便見一身白衣的李顯正手撫琴絃,一派悠然自得狀地彈着,狄仁傑不敢多看,疾步走上前去,躬身行禮道:“下官見過殿下。”

“狄公來了,坐罷。”

李顯手一劃,一串尾音嗆啷而響,一曲已是終了,而後笑着將琴推開,虛虛一擡手,很是客氣地招呼了一聲,自有侍候在旁的書童忙活着奉上了沏好的香茶,而後全都退出了房去,只留下主賓二人相對而坐。

“狄公,十三親王聯名上本一事想來您都已是知曉了的,對此可有甚教孤者?”

李顯等了一會兒,見狄仁傑光顧着品茶,似無開口的意思,不得不出言問了一句道。

“殿下的心亂了。”

狄仁傑將手中的茶碗往几子上一擱,不動聲色地看着李顯,淡淡地應道。

“嗯?”

一聽此言,李顯的眉頭不由地便是一挑,可也沒出言追問,只是輕吭了一聲,以探詢的目光凝視着狄仁傑,一派等其作出解釋之狀。

“曲爲心聲,殿下所奏之《陽春白雪》固然高妙異常,奈何卻是曲高而和寡,加之殿下於此等時分竟閉門謝客,若非心亂不能決,又豈會如此?”

狄仁傑笑呵呵地一捋胸前的長鬚,不緊不慢地給出了答案。

“嗯,確如狄公所言,孤心中頗有疑慮,自昨日午後得知十三王聯名上本之事,孤已是思忖了良久,卻尤未能決之,還請狄公爲小王剖析一、二,唔,這麼說罷,而今之局勢,依孤看來,當是……”李顯請狄仁傑過府,便是要徵求其之意見,自是不會有甚保留可言,這便將所思所想一一道了出來,末了,有些個不確定地問道:“如能讓潞王進東宮,而又能不令越王當於朝,乃最佳之局面,只是孤卻不知該從何行了去,若不能,孤自進東宮似也無不妥,總好過平白遭覆巢之禍罷,不知狄公對此可有甚見教否?”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可也,且不知殿下之魚與熊掌爲何哉?”

狄仁傑靜靜地聽完了李顯的陳述,但卻並沒有直接給出個答案,而是搬出了孟子語錄,笑着反問了一句道。

“魚與熊掌?這……”

李顯一聽狄仁傑如此說法,不由地便是一愣,狐疑地看了看狄仁傑,見其絲毫沒有進一步解釋的意思,眉頭立馬便皺了起來,霍然而起,低着頭在書房裡來回踱起了步來。

於李顯來說,熊掌只有一個,那便是大唐之社稷,至於魚麼,卻有着不少條,不管是武后還是越王李貞又或是太子之大位,其實都不過是魚而已,爲了能最終掌控大唐江山,其餘一切李顯其實都可以暫時棄之不理,這一點李顯心中自是有數得很,只是這當口上,一切都不是那麼確定,萬一要是魚兒鬧騰得過歡,李顯也未見得便能最終撈得到熊掌,再說了,在熊掌一時不可得的情況下,也未見得不能先撈上幾隻魚來罷,很顯然,狄仁傑所言的魚與熊掌怕指的不是這些玩意兒,那又究竟指的是甚來着?李顯沉思了良久,還是不太明白狄仁傑言中所指,不得不站住了腳,無奈地聳了下肩頭,探詢地望向了品茶不語的狄仁傑。

“殿下可記得申生重耳之典故否?”

面對着李顯的疑惑,狄仁傑還是沒有直接解釋,而是從旁提點了一句道。

“這……”

李顯好歹也算是飽讀了史書之輩,自是知曉申生亡於內,而重耳生於外的典故,更清楚重耳之所以能成就一番霸業,不單是其本身能力過硬,而是其離朝之際,幾乎囊括了晉國所有的重臣,否則的話,又哪來後頭的春秋霸主可言,只是一時半會卻想不明白這典故與眼下的局勢有甚瓜葛來着,人不由地便想得有些子煩躁了起來,可一見狄仁傑再次閉緊了嘴,顯然是不願再多做解釋了,李顯無奈之下,只好耐着性子細細地琢磨了起來。

“呼……,孤明白了,多謝狄公指點!”

李顯到底不是尋常之輩,這一細想之下,終於徹底明白了狄仁傑所言之意,心中頓時大定,長出了口氣之後,對着狄仁傑深深一躬,煞是誠懇地謝道。

“殿下明白便好,那便莫讓潞王殿下等得急了。”

狄仁傑並非是故意不想解釋箇中蹊蹺,而是此等大決斷之事,唯有李顯自己想透徹了,方能應對從容,若不然,一個不小心之下,便是萬劫不復之禍,故此,狄仁傑不能,也不敢爲李顯剖析得過於明晰,最多也就只能提點一下罷了,此際一見李顯神情釋然,狄仁傑心中懸着的大石頭總算是落了地,坦然地受了李顯的禮,而後,再次出言提醒了一句道。

“哦,哈哈哈……,狄公所言甚是,想來孤那六哥怕是一夜都不曾閤眼罷,若是再熬將下去,指不定這廝便要做傻事了,也罷,孤這就去其府上走一遭,唔,其餘諸事便交託給先生了。”

李顯對李賢的爲人可謂是瞭若指掌,哪怕李賢自昨日起便不曾露過面,可李顯卻知曉其一準是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在自家府上胡思亂想着,這一聽狄仁傑如此說法,李顯忍不住便哈哈大笑了起來。

“殿下請便,其餘諸事下官自會料理妥當。”

狄仁傑站了起來,對着李顯一躬身,語氣斷然地作出了保證。

“那好,事不宜遲,孤便先行一步了。”李顯素來是行動派,一旦有了決斷,向來不會拖泥帶水,朝着狄仁傑還了個禮之後,便即高聲斷喝道:“高邈,備車,孤這便要潞王府一行!”

“諾!”

高邈雖不明白李顯爲何要在這等微妙時分前去潞王府,可卻絕不敢多問究竟,緊趕着應答了一聲之後,自去張羅着諸般事宜,原本尚算寧靜的英王府就此忙亂了起來……

第120章 孤就是要拉攏於你(上)第251章 明槍暗箭(五)第189章 薛仁貴的警告第635章 必要的交易(下)第424章 絕對強勢(四)第354章 殺機暗藏(下)第650章 順水推舟(上)第345章 山窮水盡疑無路第746章 艱難的和議(三)第254章 公堂上的較量(中)第389章 雙雄會河州(下)第425章 絕對強勢(五)第510章 臨終囑託第662章 波濤洶涌(上)第345章 山窮水盡疑無路第171章 太平公主的劫難第139章 長街殺局(上)第410章 連捎帶打(二)第291章 宮廷劇變(下)第25章 順勢而爲(中)第19章 蘿/莉養成計劃?第13章 摘桃子的李弘第229章 馴“明”記第624章 糧庫之戰(五)第129章 太子的反擊(六)第449章 驛站之血夜(三)第469章 巔峰對決(六)第407章 夜幕下的襲殺(中)第430章 鐵血無情(下)第95章 妥協的藝術(三)第266章 當頭一棒(上)第31章 考驗(中)第789章 夜探麗水軒(上)第486章 初爲人父第116章 太子欲反擊第461章 臨州盟會(四)第719章 勸進風波(六)第771章 夜襲(下)第801章 決戰洛陽宮!(一)第94章 妥協的藝術(二)第444章 揚長而去第295章 雌威無邊第712章 窮途末路(中)第475章 連兒灣之戰(六)第51章 必要的教訓(一)第406章 夜幕下的襲殺(上)第233章 白雁之約(下)第789章 夜探麗水軒(上)第343章 風起青萍之末(中)第588章 東都風雲亂(一)第128章 太子的反擊(五)第36章 臨時協議第744章 艱難的和議(一)第788章 三方算計(下)第270章 狠狠打壓(中)第230章 滅火第483章 追殲黑風盜(五)第679章 軒然大波(下)第436章 荒原遇險(上)四百零九章 連捎帶打一第72章 夜宴(一)第234章 獵雁記(上)第398章 伏擊與反伏擊(四)第470章 連兒灣之戰(一)第433章 以打逼和第782章 彈章 如潮(上)第204章 安西之變(中)第730章 先發制人(上)第716章 勸進風波(三)第277章 就藩風波(三)第580章 當雄會戰(四)第798章 東都風雲動(四)第546章 烽火連天(五)第123章 宮中起變故第566章 英雄末路(一)第232章 白雁之約(中)第214章 和平的代價第707章 殺戮之樂章(九)第301章 勸進風波(上)第247章 明槍暗箭(一)第544章 烽火連天(三)第427章 絕對強勢(七)第643章 寸步不讓(下)第32章 考驗(下)第169章 高調出擊(下)第754章 兵權之爭(中)第680章 糊塗案糊塗斷(一)第144章 四個雞蛋上跳舞(下)第290章 宮廷劇變(中)第790章 夜探麗水軒(下)第423章 絕對強勢(三)第560章 風捲殘雲(二)第570章 英雄末路(五)第778章 前塵往事(下)第229章 馴“明”記第89章 平地一聲驚雷起(中)第392章 挑撥離間第576章 奇襲那曲第565章 風捲殘雲(七)第634章 必要的交易(中)
第120章 孤就是要拉攏於你(上)第251章 明槍暗箭(五)第189章 薛仁貴的警告第635章 必要的交易(下)第424章 絕對強勢(四)第354章 殺機暗藏(下)第650章 順水推舟(上)第345章 山窮水盡疑無路第746章 艱難的和議(三)第254章 公堂上的較量(中)第389章 雙雄會河州(下)第425章 絕對強勢(五)第510章 臨終囑託第662章 波濤洶涌(上)第345章 山窮水盡疑無路第171章 太平公主的劫難第139章 長街殺局(上)第410章 連捎帶打(二)第291章 宮廷劇變(下)第25章 順勢而爲(中)第19章 蘿/莉養成計劃?第13章 摘桃子的李弘第229章 馴“明”記第624章 糧庫之戰(五)第129章 太子的反擊(六)第449章 驛站之血夜(三)第469章 巔峰對決(六)第407章 夜幕下的襲殺(中)第430章 鐵血無情(下)第95章 妥協的藝術(三)第266章 當頭一棒(上)第31章 考驗(中)第789章 夜探麗水軒(上)第486章 初爲人父第116章 太子欲反擊第461章 臨州盟會(四)第719章 勸進風波(六)第771章 夜襲(下)第801章 決戰洛陽宮!(一)第94章 妥協的藝術(二)第444章 揚長而去第295章 雌威無邊第712章 窮途末路(中)第475章 連兒灣之戰(六)第51章 必要的教訓(一)第406章 夜幕下的襲殺(上)第233章 白雁之約(下)第789章 夜探麗水軒(上)第343章 風起青萍之末(中)第588章 東都風雲亂(一)第128章 太子的反擊(五)第36章 臨時協議第744章 艱難的和議(一)第788章 三方算計(下)第270章 狠狠打壓(中)第230章 滅火第483章 追殲黑風盜(五)第679章 軒然大波(下)第436章 荒原遇險(上)四百零九章 連捎帶打一第72章 夜宴(一)第234章 獵雁記(上)第398章 伏擊與反伏擊(四)第470章 連兒灣之戰(一)第433章 以打逼和第782章 彈章 如潮(上)第204章 安西之變(中)第730章 先發制人(上)第716章 勸進風波(三)第277章 就藩風波(三)第580章 當雄會戰(四)第798章 東都風雲動(四)第546章 烽火連天(五)第123章 宮中起變故第566章 英雄末路(一)第232章 白雁之約(中)第214章 和平的代價第707章 殺戮之樂章(九)第301章 勸進風波(上)第247章 明槍暗箭(一)第544章 烽火連天(三)第427章 絕對強勢(七)第643章 寸步不讓(下)第32章 考驗(下)第169章 高調出擊(下)第754章 兵權之爭(中)第680章 糊塗案糊塗斷(一)第144章 四個雞蛋上跳舞(下)第290章 宮廷劇變(中)第790章 夜探麗水軒(下)第423章 絕對強勢(三)第560章 風捲殘雲(二)第570章 英雄末路(五)第778章 前塵往事(下)第229章 馴“明”記第89章 平地一聲驚雷起(中)第392章 挑撥離間第576章 奇襲那曲第565章 風捲殘雲(七)第634章 必要的交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