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東都風雲亂(一)

見天就要十一月了,這天冷得緊,尤其是這等清晨時分,太陽未起,霜凍尚在,那寒簡直能凍到骨子裡去,饒是李賢已穿上了厚實的皮袍,又加了件白狐圍脖,可乍一從溫暖如春的寢宮裡行將出來,還是被撲面而來的寒氣凍得連打了幾個噴嚏,原本就不爽的心情自是更糟了幾分,不由地罵出了聲來,直驚得侍候在側的一衆宮女宦官們忙不迭地便圍了上去。

“退下!”

一衆人等倒是殷勤得很,奈何李賢壓根兒就不領情,沒好氣地一拂袖,喝斥了一嗓子,而後也沒管那些下人們是怎個反應,陰沉着臉便向放在臺階下的軟輦行了過去,一掀門簾,哈腰轉了進去,冷冷地哼了一聲道:“進宮!”

“起輦,擺駕乾元殿!”

張徹很是憂心地看了看軟輦,卻並不敢多有耽擱,扯着嗓子呼喝了一聲,就見四名呆在軟輦旁的小宦官齊齊一用力,已將軟輦擡了起來,不徐不速地向春華門行了去。

“該死!”

儘管軟輦四面盡是厚實的皮裘,可李賢依舊覺得寒得慌,搓了幾下手,憤憤地咒罵了一嗓子,聲音雖是不大,可內裡卻滿是氣急敗壞之意味,這也不奇怪,只因李賢心中的煩躁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了,自打吐谷渾戰事大起以來,他的心便不曾有安定的時候,當然了,並非是憂心戰事不順利,實際上,他所憂心的恰恰與之相反,怕的便是這戰事太過順利了去!

太子實不屑,英王賢且能!

一想起這句東都城裡近來流行的童謠,李賢的心便是猛地一抽,一股子戾氣不可遏制地狂涌上心來,說甚子既賢且能,純屬狂悖之言,百死莫恕,不,當誅九族!恨!大恨!李賢恨不得將那些膽敢亂傳流言者盡皆滿門抄斬,可惜啊,他也就只能是想想罷了,先不說武后那頭通不過,即便是能通得過,李賢也不敢盲目亂動的,只因這傳流言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些,多到根本管不過來的地步,不止是民間在傳,朝臣們也在傳,甚至連東宮裡也沒少聽聞有人在暗中私議此事,這等情形之下,他李賢縱使再怒,又能如何?除非他能即刻登上九五之位,否則的話,這等屁話只會越來越多,而不會有消停下去的時候,而這顯然很有難度,除非……

“殿下,殿下。”

就在李賢想得出神之際,門簾外卻突然響起了張徹的呼喚聲。

“嗯?”

李賢向來不是個好氣性之人,此際思路被半截子打斷了去,臉色立馬便不好相看了起來,但卻並未立馬發飆,而是冷冰冰地哼了一聲。

“啓稟殿下,乾元殿已到,請殿下明示行止。”

身爲李賢身邊最聽用之人,張徹自是知曉李賢這些天來所承受的壓力有多大,此際一聽李賢聲色不對,不由地便縮了下脖子,可該稟明的話卻是不敢不說,畢竟軟輦到乾元殿前已是好一陣子了,再這麼無聲無息地耽擱下來,回頭怕又要挨武后一黨的彈章了。

“哦。”

一聽是這麼回事,李賢倒也不好再發作,只是不置可否地吭了一聲,伸手動了下簾子,自有隨侍在側的一衆小宦官們忙乎着捲簾子搭小木凳,侍候着李賢下了輦子。

“哈哈哈……,好,好,顯兒當真吾家千里駒也,好,甚好……”

李賢下了軟輦之後,並沒有去理會一衆隨行人等,只是漫不經心地揮了下手,示意衆人在殿外候着,自己卻是伸手稍稍整了整衣衫,擡腳行上了殿前的臺階,親手將請見的牌子遞給了殿外恭候着的小宦官,不多會便得到了高宗宣召的口諭,也沒多耽擱,大步便向殿內行了去,這纔剛一進殿,立馬便見高宗正高坐在胡牀上,興致高昂地哈哈大笑着,所道之言登時便令李賢的心頭爲之一沉,可也不敢有甚不妥的表示,只能是低着頭快步向御駕前行去。

“兒臣叩見父皇、母后!”

不管心裡有多厭煩,該盡的禮數卻是缺不得的。若不然,一個君前失禮的罪名扣將下來,可不是鬧着好玩的,李賢自也只能是強壓心頭的不快,搶到了前墀下,恭恭敬敬地大禮參拜道。

“免了,免了,賢兒來得正好,朕正打算派人去喚你呢,今早軍報已到,西北大勝,吐蕃已滅,朕無憂矣!呵呵,顯兒當真了得,不過八萬餘的人馬,幾番征伐下來,竟生生剿滅了吐蕃人近六十萬大軍,連戰連捷,兩月餘便一舉蕩平吐蕃,實是前所未有之大勝,朕也能好生睡上個安穩覺了,好,好啊!”

高宗的心情顯然是好到了極點,精神振奮之下,話語也就多了些,光顧着說個痛快,卻是沒注意到太子已是尷尬得面色發青了的。

“恭喜父皇,賀喜父皇了,七弟能有此等大勝,皆有賴父皇之洪恩,孩兒以爲此乃父皇得人心、得天心之果應也。”

李賢如今最不願聽到的便是李顯再立奇功的事兒,奈何高宗正在興頭上,他也不敢說甚不動聽的話,只能是變着法子將此功勞往高宗身上強拉,那意思便是在說李顯之所以能大勝,都是高宗的鴻運所致,與李顯的才能無甚關礙,擺明了便是在妒賢嫉能,這不,此等言語一出,邊上站着的裴行儉、劉仁軌等老相盡皆皺起了眉頭。

“賢兒此言過了,朕可不敢如此想了去,罷了,不說這個了,嗯,你七弟送來的奏報裡還言及一事,唔,這麼說罷,顯兒以爲吐蕃乃貧瘠之地,要來也無用,倒不若肢解之,分爲五國,以我大唐駐軍居中調停一切,如此既可保我大唐之赫赫權威,又無須去打理地方民生,也無邊患之禍,朕瞧着或是可行,不知賢兒對此可有甚看法麼?”

奉承話自是誰都喜歡聽,高宗當然也不例外,不過麼,倒是沒敢當着衆老相的面真將平滅吐蕃的大功勞生往自個兒身上拽,只是打了個哈哈,便將此事擱了開去,轉而將李顯奏明的善後事宜提了出來。

“這,這怕是不妥罷,吐蕃平滅乃是父皇洪恩,將士用命所換來的,豈能又這麼平白分封了出去,此等軍國大事終歸還是得謹慎些纔是。”

一聽李顯居然在此等軍國大事上擅做主張,李賢心中的嫉恨可就再也忍不住了,也不管高宗先前之語其實已是同意了李顯的建議,咬着牙,毫不猶豫地表明瞭堅決反對的立場。

“唔……,這樣啊,媚娘以爲此事該當如何?”

高宗顯然沒料到李賢的反應會如此之激烈,不由地便是一愣,可也沒就此表態,而是將問題拋給了默默端坐在身旁的武后。

“妾身別無異議,一切聽憑陛下聖裁。”

武后很有自知之明,知曉軍務乃是自己的短板,本就不打算在此事上發表看法,哪怕她其實也滿心不情願讓李顯的摺子通過朝議,當然了,她也同樣不想看到李賢的進諫得逞,正是出於這等考慮,武后自然是順理成章地便將皮球又踢回到了高宗的腳下。

“嗯,諸位愛卿對此事有何見解,不妨都說說罷,朕聽着呢。”

高宗本心是想着同意李顯的奏本的,不單是因李顯此番立功非小之故,更因着高宗自感愧對李顯——歷年來朝堂就不曾給河西撥過款,儘管高宗不怎麼理政,可這一點卻是心中有數的,可以說此番滅吐蕃完全是李顯一人之功,再者,李顯幾回遇刺都沒能給出個說法,前頭隴州一案未結,後頭又冒出了個孫全福,諸般種種高宗口中雖從不提起,心裡頭卻是隱隱有所察覺,自是對李顯有着補償之心理,當然了,高宗本人也同意李顯的看法,對土地貧瘠的雪域高原實在興趣不大,便是任由李顯去折騰也斷然出不了甚亂子的,然則此事畢竟是軍國大事,太子既然當庭提出了反對意見,高宗卻也不能直接駁了太子的面子,這一見武后不肯發表看法,高宗也沒得奈何,只好將問題推給了衆宰輔們。

“臣等恭請陛下聖裁。”

一衆宰輔們久歷宦海,可都是老/江湖了,自不會看不出此事其實是太子公然在別英王的苗頭,自是都不願參與到其中去,明哲保身乃是必然之選擇,於是乎,皮球轉了一圈,又回到了高宗的腳下。

“也罷,左右吐谷渾都能復國,吐蕃分封五國之事也無不可,此事便如此定了也好。”

眼瞅着羣臣們都不接招,高宗臉色可就有些子不好相看了起來,可也沒得奈何,眉頭一皺,丟下句交待,便即起了身,不再給諸般人等出言進諫的機會,逛蕩着便自行轉進了後殿去了,武后見狀,饒有深意地瞟了尷尬萬分的李賢一眼,也沒再開口,跟着便也行進了後殿。

高宗與武后這麼一走,諸臣工自是不再逗留,紛紛散了去,唯有李賢卻是面色鐵青地站在了殿中,眼神陰晴不定地閃爍個不停……

第111章 武后臨朝(上)第391章 先鋒對決(下)第754章 兵權之爭(中)第475章 連兒灣之戰(六)第631章 惡人先告狀(四)第446章 教訓你,沒商量(下)第240章 反客爲主(中)第180章 離人淚第563章 風捲殘雲(五)第702章 殺戮之樂章(四)第582章 直搗邏些(上)第49章 大計劃之啓動(三)第815章 完勝(中)第500章 打出來的協議(三)第323章 巔峰一戰(中)第715章 勸進風波(二)四百零九章 連捎帶打一第525章 高宗的怒火第737章 推波助瀾(一)第248章 明槍暗箭(二)第714章 勸進風波(一)第163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一)第696章 誘敵深入(上)第771章 夜襲(下)第762章 天荒盆地伏擊戰(下)第774章 鐵騎縱橫(三)第762章 天荒盆地伏擊戰(下)第21章 新愁舊恨(上)三百零三章 你也不是好人第453章 和爲貴(下)第145章 驅武妙策(上)第411章 連捎帶打(三)第398章 伏擊與反伏擊(四)第175章 雪上加霜第530章 乾字計劃(四)第181章 狐假虎威第553章 大決戰(四)第355章 夜戰八方(一)第441章 突圍而走(上)第308章 彼此試探(三)第447章 驛站之血夜(一)第112章 武后臨朝(中)第539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七)第275章 就藩風波(一)第71章 微露的殺機(下)第86章 約法三章(中)第510章 臨終囑託第316章 大局初定(上)第48章 大計劃之啓動(二)第526章 裴行儉的助推第313章 上點眼藥第93章 妥協的藝術(一)第793章 城門殺局第257章 聯手逼宮(下)第78章 趕盡殺絕(上)第414章 紛紛退讓(上)第467章 巔峰對決(四)第790章 夜探麗水軒(下)第83章 殤之慟(上)第777章 前塵往事(上)第417章 崛起的根底第787章 三方算計(中)第93章 妥協的藝術(一)第84章 殤之慟(下)第699章 殺戮之樂章(一)第760章 天荒盆地伏擊戰(上)第388章 雙雄會河州(上)第123章 宮中起變故第712章 窮途末路(中)第685章 糊塗案糊塗斷(六)第768章 天荒山阻擊戰(七)第90章 平地一聲驚雷起(下)第68章 北門學士第56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488章 木軍傳說(上)第115章 吏部尚書之爭(下)第23章 迷津復迷津第630章 惡人先告狀(三)第173章 宿敵現身第279章 “雄起”的高宗(上)第221章 白馬寺遇襲(三)第195章 突破大通河谷(下)第182章 別有蹊蹺第258章 進退之間第642章 寸步不讓(上)第436章 荒原遇險(上)第791章 大勢所趨(上)第109章 各方謀算(上)第107章 能撈多少算多少(中)第734章 收服劉仁軌第176章 謀奪帥印(一)第340章 胸有宏第523章 伏牛川之戰(八)第789章 夜探麗水軒(上)第313章 上點眼藥第718章 勸進風波(五)第701章 殺戮之樂章(三)第536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四)第102章 奇峰突起(下)第642章 寸步不讓(上)
第111章 武后臨朝(上)第391章 先鋒對決(下)第754章 兵權之爭(中)第475章 連兒灣之戰(六)第631章 惡人先告狀(四)第446章 教訓你,沒商量(下)第240章 反客爲主(中)第180章 離人淚第563章 風捲殘雲(五)第702章 殺戮之樂章(四)第582章 直搗邏些(上)第49章 大計劃之啓動(三)第815章 完勝(中)第500章 打出來的協議(三)第323章 巔峰一戰(中)第715章 勸進風波(二)四百零九章 連捎帶打一第525章 高宗的怒火第737章 推波助瀾(一)第248章 明槍暗箭(二)第714章 勸進風波(一)第163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一)第696章 誘敵深入(上)第771章 夜襲(下)第762章 天荒盆地伏擊戰(下)第774章 鐵騎縱橫(三)第762章 天荒盆地伏擊戰(下)第21章 新愁舊恨(上)三百零三章 你也不是好人第453章 和爲貴(下)第145章 驅武妙策(上)第411章 連捎帶打(三)第398章 伏擊與反伏擊(四)第175章 雪上加霜第530章 乾字計劃(四)第181章 狐假虎威第553章 大決戰(四)第355章 夜戰八方(一)第441章 突圍而走(上)第308章 彼此試探(三)第447章 驛站之血夜(一)第112章 武后臨朝(中)第539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七)第275章 就藩風波(一)第71章 微露的殺機(下)第86章 約法三章(中)第510章 臨終囑託第316章 大局初定(上)第48章 大計劃之啓動(二)第526章 裴行儉的助推第313章 上點眼藥第93章 妥協的藝術(一)第793章 城門殺局第257章 聯手逼宮(下)第78章 趕盡殺絕(上)第414章 紛紛退讓(上)第467章 巔峰對決(四)第790章 夜探麗水軒(下)第83章 殤之慟(上)第777章 前塵往事(上)第417章 崛起的根底第787章 三方算計(中)第93章 妥協的藝術(一)第84章 殤之慟(下)第699章 殺戮之樂章(一)第760章 天荒盆地伏擊戰(上)第388章 雙雄會河州(上)第123章 宮中起變故第712章 窮途末路(中)第685章 糊塗案糊塗斷(六)第768章 天荒山阻擊戰(七)第90章 平地一聲驚雷起(下)第68章 北門學士第56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488章 木軍傳說(上)第115章 吏部尚書之爭(下)第23章 迷津復迷津第630章 惡人先告狀(三)第173章 宿敵現身第279章 “雄起”的高宗(上)第221章 白馬寺遇襲(三)第195章 突破大通河谷(下)第182章 別有蹊蹺第258章 進退之間第642章 寸步不讓(上)第436章 荒原遇險(上)第791章 大勢所趨(上)第109章 各方謀算(上)第107章 能撈多少算多少(中)第734章 收服劉仁軌第176章 謀奪帥印(一)第340章 胸有宏第523章 伏牛川之戰(八)第789章 夜探麗水軒(上)第313章 上點眼藥第718章 勸進風波(五)第701章 殺戮之樂章(三)第536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四)第102章 奇峰突起(下)第642章 寸步不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