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關林廟中請賢才(下)

話沒談上幾句便提出邀約,李顯此舉顯然是突兀了些,可求賢若渴的心卻是真誠無比的,倒不是李顯矯情,而是他真的很需要張柬之這等智者的輔佐——沒錯,李顯手下如今是人才濟濟,不單有着狄仁傑這等能統御大局的智謀之士,也有着林明度、駱賓王、蕭潛等等能獨當一面的大將之才,更有着莊永、林虎、羅通等等能主持龐大暗底勢力的厲害角色,看起來似乎已經很完滿了,可唯有李顯自己清楚,他還缺了個能時時刻刻在身邊出謀劃策的俊彥大才,概因狄仁傑畢竟有要職在身,不能也不宜時常呆在英王府中,以前的日子倒也罷了,憑着李顯的能耐以及前世的記憶,足可應付一切麻煩,可眼下歷史的進程已是大亂,前世的記憶雖尚有用,可對朝局掌控的幫助已是不大,面對着錯綜複雜的局勢,李顯急需似張柬之這等幹才之輔佐,而這,正是李顯此番冒昧前來的根由之所在。

“千秋大業?某倒是好奇得很,不知殿下口中的千秋大業是怎生模樣?”

面對着李顯那滿是真誠與激動的臉龐,張柬之的臉色平靜依舊,既沒有受寵若驚的欣喜,也沒有不堪震驚的慌亂,有的只是淡然的從容,目不斜視地打量了李顯好一陣子,這纔不緊不慢地開了口。

“好叫先生得知,孤心目中的千秋大業當得幼有教、老有養、民安樂,四海平,萬國來朝,方顯我大唐之赫赫,爲此,孤便是賭上一生,亦無怨無悔!”

有着三世的記憶在身,李顯自然是很清楚他所想要的大唐是怎樣的一個大唐,也有着一整套的實施計劃,自是不可能被張柬之所考倒,這便自信地一笑,言簡意賅地將中心思想大而化之地答了出來。

“殿下倒是做得好大一篇文章,且不知諸般事宜中,何者爲重耶?”

李顯說得倒是豪邁無比,可惜張柬之卻並未因之所動,連面色都不曾變幻過一下,只是翻了翻眼皮,語氣平淡地追問了一句道。

“民爲重,但得民安樂,其餘諸事自可順勢而爲也!”

李顯心中早有定算,回答起來自是快得很,壓根兒就無須思考,待得張柬之話音剛落,李顯的答案便已給了出來。

“爲政者能知民爲重不啻是好的,只是言之容易,行之難,古來皆如此,殿下可有甚計較麼?”張柬之顯然對李顯的答案並不怎麼在意,伸手捋了捋胸前的長鬚,刨根問底了起來。

我暈,這到底是誰在招募誰來着?面對着張柬之鍥而不捨的追問,李顯不禁有些子哭笑不得,可大賢當前,李顯卻是萬萬不能有所失儀的,這便面色一肅,一派嚴謹狀地應答道:“先生說得及是,言之易,行且難,若僅憑口說,那不過是欺民而已,縱使一時行之,也斷難持之以恆,概因驕奢淫/欲乃人之常態,縱有大毅力者,也難免有懈怠之時,孤雖自負,卻也有自知之明,予舍予求之際,本心未必貫於始終,遑論他人哉,若真欲爲民做主,當得德法並重,以德規己,以律法爲約束,縱爲天子,也不得越法半步,以此行了去,或當可大治矣,至於朝堂體制之變革,則另有偌大文章在,小王就不敷多言了,一切還得待時而動,言之過早,實非適宜。”

“殿下妙論,張某耳目一新也,然,張某蹉跎半生,至今不過區區一白丁耳,殿下以此大道相告,就不怕是對牛彈琴麼?”張柬之靜靜地聽完了李顯的長篇大論,面色雖依舊不變,可眼神卻是湛然了不老少,但卻並未對李顯的理論加以點評,而是眉頭一揚,再次提出了個問題來。

張柬之這問題乍一聽似乎很尋常,可內裡卻並不簡單,這是在問李顯找上門來的緣由何在,畢竟張柬之如今都已是四十五、六的老書生了,雖有着舉人的身份在,可遠談不上天下聞名,便是在襄樊之地,也不過稍有些名氣罷了,別說比不上駱賓王、王勃等文壇大豪,便是近來名聲漸顯、志在大比掄元的王晙、謝盛等一干子青年俊彥的名氣也比張柬之高了不知多少倍,他自是不信李顯會沒來由地找到自個兒的頭上來。

這老爺子還真是不好應對,嘿,敢情咱說了這麼半天了,您老就沒一點納頭就拜的衝動,要不咱也來個“虎軀一振”?望着張柬之那張波瀾不驚的儒雅臉龐,李顯突然很有種想要惡搞上一把的衝動,不過麼,想歸想,做卻是萬萬不能這麼去做的,概因李顯還指望着老張同志爲其效死命,自不可能因小而失大。

“先生過謙了,小王對先生之大才可是仰慕已久了的,不瞞先生,荊州司馬宋獻曾在小王府上任過職,算是小王信得過之人,其曾數次來信舉薦先生,小王本該早些來拜訪先生的,奈何前段時日朝中事務繁雜,竟自拖延至今,實是抱歉則個,若能得先生相助,小王三生有幸也。”

李顯乃有備而來,哪怕張柬之的問題再刁鑽,但要想難倒李顯卻也無甚可能,這不,張柬之話音方纔剛落,李顯便已滿是歉意地拱手解說了一番,這話麼,自然是真假參半——宋獻確實沒少當衆讚賞過張柬之的才華,但卻不是宋獻本人具備了伯樂之才,而是李顯暗中的吩咐,要其對張柬之多加照顧的,目的麼,自然就是爲籠絡張柬之多加上幾分的印象分罷了,這等事先預作綢繆的能耐不消說正是重生者的福利罷了,實是無甚可稀罕之處。

“宋公過譽了,張某實擔當不起。”張柬之顯然對宋獻的賞識極爲的感激,這一提到宋獻,始終波瀾不禁的臉上明白無誤地表露出了深深的感激之色,很是謙虛地遜謝了一句,可這等感激卻不是衝着李顯去的,不僅如此,張柬之對李顯的盤問反倒因此更深了一個層次:“殿下之雄心,張某佩服不已,然,今,上有天子,下有東宮,不知殿下欲如何自處哉?”

“昔晉獻公有子曰:申生、重耳者,因亂,申生亡於內,而重耳安於外,小王怕死,當不成申生,當重耳可也,然,脫身易,取勢難,先生可願助小王一臂之力否?”

張柬之這問題問得可謂是極爲的尖刻,不過麼,李顯卻並不以爲忤,反倒暗喜欣喜不已,只因李顯已敏銳地把握到了張柬之尖刻背後的蘊意之所在,自不會有所保留,可也沒將話說得過分明白,而是引經據典地應答道。

“殿下能有此明見,實非常人也,宋公誠不我欺,奈何張某庸碌之輩耳,實難堪驅策,若誤了殿下大事,縱萬死亦難辭其咎啊。”

張柬之在襄樊時便是宋獻的府上常客,在宋獻有意爲之的情形下,自是沒少聽聞李顯的各種事跡,對朝堂局勢也頗爲的瞭解,當然了,也早就知曉了宋獻此舉怕是在爲李顯籠絡自個兒,不過麼,張柬之卻有着自己的主見,並沒打算義無反顧地投進李顯的麾下,畢竟身爲名士,張柬之有着自己的想法,在他看來,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方是正常的晉身之道,至於投入藩王的門下,那隻能是不得已而爲之的小道而已,故此,哪怕他口袋裡早就揣着宋獻的推薦信,卻始終不曾找到李顯的府上,本意便是打算靠着真才實學在大比中搏一個出身,然則此時在李顯如此這般的誠意感召之下,心不免是有了些微瀾,猶豫之下,還是沒正面給出個肯定的答案來。

“先生乃當世之大才,自是知曉社稷一亂,最苦者莫過百姓耳,而今之朝堂看似煌煌,實則岌岌可危也,非是小王誇大其詞,自牡雞司晨以次,多少忠良盡喪,前有長孫老大人,後有上官儀,便是前太子也因之而死,非孤危言聳聽,便是當今太子也不見得能有個結果,長此以往,社稷寧不亂乎,孤身爲皇子,自不肯見此悲劇延續,還請先生看在百姓安危份上,助孤以成大業,孤在此拜託了!”

對於張柬之這等大才,李顯自是斷然不肯放過的,這一聽其言語有了鬆動,哪有不加緊攻勢的,這便打出了天下興亡百姓苦的王牌,狠狠地從根子上將了張柬之一軍。

“殿下可還記得有位名叫劉望的老丈麼?”

面對着李顯動情的籠絡,張柬之默然了下來,良久之後,突然問出了個不相干的問題來。

“劉望?”

李顯一聽這名諱極爲陌生,不由地便是一愣,細細地回憶了一番,硬是想不起此人到底是何方神聖,不得不疑惑地搖了搖頭。

“其有個族孫劉子明,目下正在殿下府上任職,不知可有其事?”

張柬之見李顯一臉的茫然,似乎真的不識其人,心中不由地便是一動,這便出言提點了一句道。

“是他?呵呵,倒是有過一面之緣,劉老丈目下可還安好麼?”

李顯記憶力過人,張柬之只這麼一提,李顯立馬便反應了過來,笑呵呵地點了下頭,饒有興致地追問其了劉老丈的近況。

“子孫滿堂,倒是興旺得很,張某與其是鄰居,彼此倒也談得來,其家便供有殿下之生像,張某能認出殿下,也正是因爲此。”張柬之捋了捋胸前的長鬚,解開了先前一眼便認出李顯的真相之所在。

“生像?小王……”

李顯當初之所以救下劉子明,不過是爲了自保罷了,即便是撥出鉅款放糧,那也是爲了實現關中大移民的目的,壓根兒就沒想過要受惠的百姓回報,更不曾想到有人居然會將其擺上了供桌,這乍然一聽之下,不由地便傻了眼。

“不獨劉老丈家,大體上從關中移來的百姓,多有供奉殿下者,施恩而不圖報,此明主之像也,張某不才,願赴殿下驥尾。”

這一見李顯確實是不知情,張柬之立馬便確認此事並非李顯派人搞出來的把戲,心中萬千感慨涌起之下,已是躬身拱手,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李顯的邀約。

“哈哈哈……,好,孤得先生,如漢之得子房,天下大事可定矣!”

李顯沒想到居然是這麼件事令張柬之歸了心,心情大悅之下,不由地便放聲大笑了起來……

第536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四)第2章 生死兩重天(上)第208章 突圍,突圍!(四)第275章 就藩風波(一)第41章 操練,還是操練(上)第759章 戰前部署第149章 不容錯過的愛第58章 亞獻之議(上)第677章 軒然大波(上)第571章 英雄末路(六)第680章 糊塗案糊塗斷(一)第402章 奇兵出擊(四)第36章 臨時協議第36章 臨時協議第798章 東都風雲動(四)第447章 驛站之血夜(一)第28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下)第619章 再下一城(下)第515章 狩獵邊關(五)第631章 惡人先告狀(四)第653章 相位之爭(一)第750章 艱難的和議(七)第69章 微露的殺機(上)第684章 糊塗案糊塗斷(五)第174章 前線兵敗第527章 乾字計劃(一)第577章 當雄會戰(一)第419章 試點工程(上)第378章 血與火(下)第232章 白雁之約(中)第95章 妥協的藝術(三)第33章 死纏濫打(上)第672章 狄仁傑斷案(六)第207章 突圍,突圍!(三)第30章 考驗(上)第11章 二王鬧京師(中)第674章 殺心暴起第247章 明槍暗箭(一)第495章 大海濤聲(四)第65章 函谷關夜話(下)第184章 傻人自有傻福第368章 戰局突變(上)第532章 乾字計劃(六)第550章 大決戰(一)第463章 暗夜殺機(下)第650章 順水推舟(上)第334章 領導權之爭(五)第782章 彈章 如潮(上)第444章 揚長而去第316章 大局初定(上)第396章 伏擊與反伏擊(二)第804章 決戰洛陽宮!(四)第153章 無毒不丈夫(二)第598章 正面交鋒(上)第734章 收服劉仁軌第609章 林虎歸來第127章 太子的反擊(四)第736章 艱難的抉擇第363章 迷影重重第393章 疏不間親第167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五)第38章 初見駱賓王(下)第480章 追殲黑風盜(二)第381章 李賀發威第485章 塵埃落定第565章 風捲殘雲(七)第379章 騎軍突擊(上)第129章 太子的反擊(六)第814章 完勝(上)第787章 三方算計(中)第322章 巔峰一戰(上)第761章 天荒盆地伏擊戰(中)第604章 農夫三拳(下)第785章 狄仁傑建功第578章 當雄會戰(二)第28章 反攻倒算(下)七十五章 夜宴四第165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三)第337章 最後的謀劃第69章 微露的殺機(上)第39章 倒黴的孩子(上)第170章 李旭輪的求助第105章 跑出一打醬油的第509章 飛燕計劃(下)第341章 陰謀進行時第487章 五年發展綱要第805章 決戰洛陽宮!(五)第410章 連捎帶打(二)第77章 夜宴(六)第580章 當雄會戰(四)第302章 勸進風波(下)第565章 風捲殘雲(七)第414章 紛紛退讓(上)第534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113章 武后臨朝(下)第196章 摧枯拉朽(上)第479章 追殲黑風盜(一)第488章 木軍傳說(上)第249章 明槍暗箭(三)第228章 以不變應萬變
第536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四)第2章 生死兩重天(上)第208章 突圍,突圍!(四)第275章 就藩風波(一)第41章 操練,還是操練(上)第759章 戰前部署第149章 不容錯過的愛第58章 亞獻之議(上)第677章 軒然大波(上)第571章 英雄末路(六)第680章 糊塗案糊塗斷(一)第402章 奇兵出擊(四)第36章 臨時協議第36章 臨時協議第798章 東都風雲動(四)第447章 驛站之血夜(一)第28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下)第619章 再下一城(下)第515章 狩獵邊關(五)第631章 惡人先告狀(四)第653章 相位之爭(一)第750章 艱難的和議(七)第69章 微露的殺機(上)第684章 糊塗案糊塗斷(五)第174章 前線兵敗第527章 乾字計劃(一)第577章 當雄會戰(一)第419章 試點工程(上)第378章 血與火(下)第232章 白雁之約(中)第95章 妥協的藝術(三)第33章 死纏濫打(上)第672章 狄仁傑斷案(六)第207章 突圍,突圍!(三)第30章 考驗(上)第11章 二王鬧京師(中)第674章 殺心暴起第247章 明槍暗箭(一)第495章 大海濤聲(四)第65章 函谷關夜話(下)第184章 傻人自有傻福第368章 戰局突變(上)第532章 乾字計劃(六)第550章 大決戰(一)第463章 暗夜殺機(下)第650章 順水推舟(上)第334章 領導權之爭(五)第782章 彈章 如潮(上)第444章 揚長而去第316章 大局初定(上)第396章 伏擊與反伏擊(二)第804章 決戰洛陽宮!(四)第153章 無毒不丈夫(二)第598章 正面交鋒(上)第734章 收服劉仁軌第609章 林虎歸來第127章 太子的反擊(四)第736章 艱難的抉擇第363章 迷影重重第393章 疏不間親第167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五)第38章 初見駱賓王(下)第480章 追殲黑風盜(二)第381章 李賀發威第485章 塵埃落定第565章 風捲殘雲(七)第379章 騎軍突擊(上)第129章 太子的反擊(六)第814章 完勝(上)第787章 三方算計(中)第322章 巔峰一戰(上)第761章 天荒盆地伏擊戰(中)第604章 農夫三拳(下)第785章 狄仁傑建功第578章 當雄會戰(二)第28章 反攻倒算(下)七十五章 夜宴四第165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三)第337章 最後的謀劃第69章 微露的殺機(上)第39章 倒黴的孩子(上)第170章 李旭輪的求助第105章 跑出一打醬油的第509章 飛燕計劃(下)第341章 陰謀進行時第487章 五年發展綱要第805章 決戰洛陽宮!(五)第410章 連捎帶打(二)第77章 夜宴(六)第580章 當雄會戰(四)第302章 勸進風波(下)第565章 風捲殘雲(七)第414章 紛紛退讓(上)第534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113章 武后臨朝(下)第196章 摧枯拉朽(上)第479章 追殲黑風盜(一)第488章 木軍傳說(上)第249章 明槍暗箭(三)第228章 以不變應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