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初見駱賓王(下)

“王公子請坐,陋室無茶,清水以待,海涵。”

駱賓王將李顯讓進了房中,親手爲李顯倒了杯涼水,擱在了几子上,而後平靜地說了一句,臉色雖從容淡定,可眼神裡卻透着一絲淡淡的惆悵之意。

“多謝駱先生,晚輩能聆聽先生教誨便是種難得的福分,清水即瓊漿,學生愧受了。”

李顯乃敏感之輩,駱賓王眼神裡的那一絲惆悵雖是一閃而過,可卻瞞不過李顯的觀察,心中自是感慨不已,然則卻並沒將之帶到臉上來,而是恭恭敬敬地拱手行了個禮,遜謝了一聲,不單如此,還真就端起了茶碗,淺飲了一小口。

“還沒請教公子的府上是……”

這一見李顯執禮甚恭,駱賓王看向李顯的眼神裡讚賞之意自是更盛了幾分,微笑着點了點頭,試探地出言問起了李顯的家門。

“好叫先生得知,學生祖上也是官宦人家,如今家道中落,僅以商賈爲業,學生自幼向學,尤喜詩書,奈何無人指點,成就終歸有限,今能遇先生,學生萬幸焉。”

李顯早在來拜訪駱賓王之前,便已準備好了說辭,此時聽得駱賓王見問,自是不慌,躬着身子款款而答道。

“哦,原來如此,商者小道也,公子能一心向學怕不是好的,駱某不敢言指點公子,若有舊作,駱某或能評之。”

商賈無地位,自古以來皆是如此,哪怕初唐風氣開放,從商者的地位依舊不高,這一聽李顯自言商賈出身,駱賓王雖不曾作色,可言語間對商賈之輩的輕視卻是不加掩飾的,之所以尚保持着客氣,不過是因對李顯本人有好感罷了,可即便是有好感,駱賓王顯然也不打算與李顯長談,直截了當地便索要其李顯的舊作來,其用意不過是打算勉強評點一下李顯的詩文,也好就此將李顯打發走了事。

詩這玩意兒李顯前世時還真是做過不少,水平麼,也就屬於躲被窩裡自我陶醉一番的水平,當然了,他當帝王那會兒,每有詩作問世,總能贏得喝彩無數,那時節,李顯還真有點將自己比肩初唐四傑之得意,然則綜合後世李盛的經歷,回頭一看,那都是些啥玩意兒來着,壓根兒就拿不出手,別說在駱賓王這等高人面前了,便是讓尋常文士見了,只怕也得大皺眉頭,至於會不會因此而倒了胃口,怕還得兩說纔是。

自己的詩自然是不成的,可李顯好歹在紅旗下活了半輩子,真要是被逼到牆角上的話,拷貝一把也不是不可以,旁的不說,《唐詩三百首》還是背過的,真搞幾首出來,沒準還就成李白了,然則這裡頭卻有個問題在——李顯來見駱賓王,心裡頭確實是打着要延攬其的目的,如此一來,遲早都得暴露真實身份,真到那時,詩名滿天下可不是李顯想要看到的局面,原因很簡單,李顯之所以棄文從武,爲的便是掩人耳目,於文名這玩意兒,李顯可是敬謝不敏的,很顯然,這拷貝出來的東西既得不讓駱賓王輕視,又不能讓其驚爲天人,如此算來,可就難了,當然了,李顯既然敢來,自然不會沒準備,這不,但見李顯躬身施了個禮之後,從衣袖裡一掏,取出了張卷好的紙來,雙手捧着,遞到了駱賓王的面前。

“風捲寒雲暮雪晴,江煙洗盡柳條輕,檐前落葉無人掃,又得書窗側夜明。唔,王公子這字不錯,詩之意境亦屬上佳,架構亦無誤,只是其中尚有值得斟酌處。”

駱賓王將卷着的紙展了開來,先是粗略一掃,而後輕吟了起來,到了末了,擊節讚了幾句之後,又覺得此七言絕句尚未能盡善盡美,這便微皺着眉頭,細細地推敲了起來。

詩是中唐寫實詩人戎昱所作的一首《霽雪》,本身自然是好詩,只是其中被李顯更改了幾個字,爲的便是不使此詩太過完美,此時見駱賓王提出疑義,李顯自是心知肚明得很,心中暗自好笑不已,不過臉上卻擺出了一派受教的樣子,很是謙遜地躬身應答道:“兒戲之作能入得先生法眼,學生既喜且恐,還請先生指點一、二。”

“不然,就此詩本身而言,氣韻頗佳,非歷練足夠之輩難以作出,以王公子之齡,能有此作,也算是少有的了,駱某向不虛言,他日公子若是多加鑽研,必可成大器,只是其中兩處當稍潤色方好,如‘落葉’一詞用於此處,雖能押韻,卻嫌直白了些,於意境上有傷,若改爲數片或許更佳,另,‘又得書窗側夜明’一句中,那‘側’字頗顯突兀,爲與上句呼應故,似可改爲‘一’字方妥,若如是,佳句可成,此詩當可傳頌方家!”

駱賓王說起詩來自是頭頭是道,可謂是一語中的,聽得李顯不由地便有些子傻了眼,只因駱賓王所改之處,正是李顯偷換了詞的地兒,而改過之後的字眼竟然與原作毫無二致。

“先生高明,學生歎服!”

若說李顯前頭那些個恭維話大多是演戲的成分居多的話,此時的話語可就完完全全出自真心了,對於駱賓王詩賦上的能耐,李顯已是徹底心服口服了的,不過麼,這等結果原本也在李顯的意料之中,畢竟盛名之下,又豈會有虛士。

“先生一詞休要再提,以王公子之天姿縱橫,必是我輩中人,他日成就必高,駱某雖不自棄,卻實不敢當得公子‘先生’之謂,若不嫌棄,喚駱某一聲老哥足矣。”駱賓王顯然很是看好李顯所顯露出來的“詩才”,這便捋了捋鬍鬚,笑呵呵地說道。

“既是老哥有令,在下自不敢不從,然,也請老哥莫再叫在下‘公子’,喚聲小友,或是直呼三郎亦可。”一聽駱賓王如此說法,李顯也笑呵呵地迴應了一句,話音一落,一老一少幾乎同時放聲大笑了起來,爽朗的笑聲在陋室裡迴盪個不休。

“以老哥哥之大才,今番進士高中必然無疑,莫怪三郎交淺言深,三郎很是好奇老哥哥將謀何職位耶?是外放州縣,還是欲在朝中任事?”一老一少大笑了一陣之後,又談了談詩詞,別看歲數差了幾近一輩人,可彼此間的交流卻是相談甚歡,然,討教詩詞自不是李顯今日前來的目的,此時見氣氛融洽,李顯順勢便轉入了正題。

“無妨,駱某行事向來不避人,此番若是僥倖能中,某自當朝堂效力,州縣之地非某所願!”駱賓王笑呵呵地捋了捋鬍鬚,直言不諱地回答道,話音裡滿是自信之意。

果然如此!李顯自是知曉前世那會兒駱賓王中進士之後的一些遭遇——此老中進士後,因不肯賄賂吏部官員,從而被打發到了禮部,當了個區區九品的奉禮郎,後雖因劉祥道暗中使力,得以提升爲東臺詳正學士(此爲專爲皇室寫應景詩賦的機構,相當於後世的翰林院,非飽學之士不能充任。),可惜學士沒當多久,便因駱賓王看不慣朝中苟且之徒滿堂,憤然以詩文譏諷之,隨即遭到罷官之命運,更被哄騙着到塞外去從了三年的軍,吃盡了苦頭,回京之後倒是提了侍御史之職,可接着又因對武后干政不滿,屢屢上書彈劾爲虎作倀的一干後黨之徒而慘遭構陷,以受賄之名下了大獄,險些冤死獄中。

前世那會兒,李顯每每想起駱賓王的遭遇,總感慨其生不逢時——明明是才高八斗之輩,剛直敢諫實不在一代名相魏徵之下,偏生遇到的是懦弱無能的高宗與弄權無恥的武后,最終落得個投江而亡之下場,其遭遇之悲令後世之人扼腕痛惜不已,李顯此番前來,一方面是打算看看能不能將其羅致在旗下,另一方面未嘗不是想給駱賓王支個招,以避免其經歷悽慘悲壯的一生。

“老哥哥豪情在下佩服,只是如今之朝局恐非當年可比,自長孫老相遭黜之後,已難有清平矣,與其勉力侍於朝,不若先至州郡立基業,待根基穩後,或能以之清頑疾……”李顯斟酌了片刻,儘量用委婉的口吻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卻不料話尚未說完,便見駱賓王面色一沉,揮手打斷了李顯的話語。

“頑疾當用重藥,若是人人皆退縮,又有何人敢出頭耶?駱某雖落魄之輩,卻不敢後人,小友不必再說此等話語,駱某主意已決!”

一說起爲政之道,駱賓王一改先前的和藹,更不見早前的落魄與寂寥之神色,氣宇軒昂至極,大有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之氣概。

罷了,這老爺子還真就是不撞南牆不回頭的主兒!李顯一聽駱賓王如此說法,自是知曉自個兒絕對勸其不動,自也不想再多費脣舌,若是因之令其生厭,那反倒不美,再一想,左右來日方長,終歸還是有辦法保其平安的,也就不再多說此事,告了聲罪之後,將話題轉回到了風花雪月的詩詞上,以評點時文爲樂,倒也談得有來有去……

第360章 北原追逐戰(上)第233章 白雁之約(下)第388章 雙雄會河州(上)第165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四)第606章 御前官司(下)第561章 風捲殘雲(三)第71章 微露的殺機(下)第216章 思念如海第521章 伏牛川之戰(六)第606章 御前官司(下)第238章 亂之序幕(下)第306章 彼此試探(一)第619章 再下一城(下)第434章 暗算(上)第110章 各方謀算(下)第94章 妥協的藝術(二)第106章 能撈多少算多少(上)第491章 手銃與考覈第779章 獻俘則天門第335章 領導權之爭(六)第547章 烽火連天(六)第387章 廓州烽火(五)第65章 函谷關夜話(下)第95章 妥協的藝術(三)第11章 二王鬧京師(中)第742章 東宮盛宴(中)第666章 驛站驚魂夜(下)第768章 天荒山阻擊戰(七)第214章 和平的代價第738章 推波助瀾(二)第168章 高調出擊(上)第618章 再下一城(中)第779章 獻俘則天門第111章 武后臨朝(上)第259章 一言點醒夢中人第11章 二王鬧京師(中)第227章 橫生枝節第168章 高調出擊(上)第777章 前塵往事(上)第666章 驛站驚魂夜(下)第536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四)第473章 連兒灣之戰(四)第542章 烽火連天(一)第289章 宮廷劇變(上)第773章 鐵騎縱橫(二)第296章 荒唐帝令第299章 進退有據第57章 推銷的藝術第624章 糧庫之戰(五)第600章 正面交鋒(下)第249章 明槍暗箭(三)第314章 要的就是這熱鬧勁兒第650章 順水推舟(上)第774章 鐵騎縱橫(四)第507章 天后主政(下)第28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下)第699章 殺戮之樂章(一)第810章 小勝首陣第619章 再下一城(下)第636章 各自部署(上)第598章 正面交鋒(上)第521章 伏牛川之戰(六)第495章 大海濤聲(四)第197章 摧枯拉朽(中)第287章 齊人之福第261章 矛盾上交(下)第236章 亂之序幕(上)第732章 攪局與反攪局第748章 艱難的和議(五)第87章 約法三章(下)第394章 斬使立威第223章 白馬寺遇襲(五)第710章 血色黃昏(下)第637章 各自部署(中)第664章 波濤洶涌(下)第725章 蛇已出洞第336章 領導權之爭(七)第542章 烽火連天(一)第458章 臨州盟會(一)第806章 決戰洛陽宮!(六)第768章 天荒山阻擊戰(七)第52章 必要的教訓(二)第793章 城門殺局第170章 李旭輪的求助第503章 遠憂與近慮第45章 再度婉拒(下)第57章 推銷的藝術第113章 武后臨朝(下)第374章 危局(下)第196章 摧枯拉朽(上)第125章 太子的反擊(二)第261章 矛盾上交(下)第781章 摩擦(下)第385章 廓州烽火(三)第176章 謀奪帥印(一)第500章 打出來的協議(三)第740章 推波助瀾(四)第699章 殺戮之樂章(一)第111章 武后臨朝(上)第476章 貪功冒進
第360章 北原追逐戰(上)第233章 白雁之約(下)第388章 雙雄會河州(上)第165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四)第606章 御前官司(下)第561章 風捲殘雲(三)第71章 微露的殺機(下)第216章 思念如海第521章 伏牛川之戰(六)第606章 御前官司(下)第238章 亂之序幕(下)第306章 彼此試探(一)第619章 再下一城(下)第434章 暗算(上)第110章 各方謀算(下)第94章 妥協的藝術(二)第106章 能撈多少算多少(上)第491章 手銃與考覈第779章 獻俘則天門第335章 領導權之爭(六)第547章 烽火連天(六)第387章 廓州烽火(五)第65章 函谷關夜話(下)第95章 妥協的藝術(三)第11章 二王鬧京師(中)第742章 東宮盛宴(中)第666章 驛站驚魂夜(下)第768章 天荒山阻擊戰(七)第214章 和平的代價第738章 推波助瀾(二)第168章 高調出擊(上)第618章 再下一城(中)第779章 獻俘則天門第111章 武后臨朝(上)第259章 一言點醒夢中人第11章 二王鬧京師(中)第227章 橫生枝節第168章 高調出擊(上)第777章 前塵往事(上)第666章 驛站驚魂夜(下)第536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四)第473章 連兒灣之戰(四)第542章 烽火連天(一)第289章 宮廷劇變(上)第773章 鐵騎縱橫(二)第296章 荒唐帝令第299章 進退有據第57章 推銷的藝術第624章 糧庫之戰(五)第600章 正面交鋒(下)第249章 明槍暗箭(三)第314章 要的就是這熱鬧勁兒第650章 順水推舟(上)第774章 鐵騎縱橫(四)第507章 天后主政(下)第28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下)第699章 殺戮之樂章(一)第810章 小勝首陣第619章 再下一城(下)第636章 各自部署(上)第598章 正面交鋒(上)第521章 伏牛川之戰(六)第495章 大海濤聲(四)第197章 摧枯拉朽(中)第287章 齊人之福第261章 矛盾上交(下)第236章 亂之序幕(上)第732章 攪局與反攪局第748章 艱難的和議(五)第87章 約法三章(下)第394章 斬使立威第223章 白馬寺遇襲(五)第710章 血色黃昏(下)第637章 各自部署(中)第664章 波濤洶涌(下)第725章 蛇已出洞第336章 領導權之爭(七)第542章 烽火連天(一)第458章 臨州盟會(一)第806章 決戰洛陽宮!(六)第768章 天荒山阻擊戰(七)第52章 必要的教訓(二)第793章 城門殺局第170章 李旭輪的求助第503章 遠憂與近慮第45章 再度婉拒(下)第57章 推銷的藝術第113章 武后臨朝(下)第374章 危局(下)第196章 摧枯拉朽(上)第125章 太子的反擊(二)第261章 矛盾上交(下)第781章 摩擦(下)第385章 廓州烽火(三)第176章 謀奪帥印(一)第500章 打出來的協議(三)第740章 推波助瀾(四)第699章 殺戮之樂章(一)第111章 武后臨朝(上)第476章 貪功冒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