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艱難的抉擇

儀鳳三年七月二十七日,劉仁軌上本稱蔡州一案繁雜,勢難兼顧,請求兵分兩路,由其本人趕赴蔡州查案,大角觀一事委於劉禕之處置。武后準行,事遂定,劉仁軌於七月二十八日即率衆急趕向蔡州,而劉禕之則會同大理寺、刑部等各有司衙門專一負責勘定大角觀人等之身份。

大角觀人等的身份來歷無疑都是西貝貨,真要查,那自然是瞞不過去的,然則卻要看是誰在查了,就劉禕之這個後黨來說,他自然不會去做揭開真相的事兒,當然了,他也不敢不“認真”去查,概因不止有太子一黨在盯着,天下人等也都在看着,於是乎,劉禕之也只能是大張旗鼓地查了開來,又是召大角宮諸般人等錄口供,又是派員到棲霞山以及九宮山去取證,鬧得好不喧囂,至於進展麼,卻是幾乎沒有,不爲別的,只因劉禕之壓根兒就不敢輕易結案,怕的便是一旦動了本章的話,極有可能被太子一方抓住痛腳,所以他只能拖着查,這一拖就是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直到蔡州劉仁軌的本章到了京師,劉禕之這才匆匆結了案,跟着也上了本章。

劉仁軌的本章很長,足足有萬言之多,將整個案情詳詳細細地剖析了一番,至於結論麼,倒是與蔡州刺史劉達銘所奏並無太多的不同,只是點出了棲霞山諸般人等極有可能是瓦崗餘孽之“事實”,並以此奏請朝廷嚴加緝拿棲霞山殘餘,當然了,本章的最後也沒忘了彈劾蔡州刺史劉達銘以及司馬李純的瀆職之過,而劉禕之的本章則不出意外地證明了大角宮諸般人等的“清白”,兩道本章一先一後地送交到了武后面前,具體之查案也就算是告了個段落,剩下的就看武后是怎生個決斷法了。

儀鳳三年八月二十八日,又到了大朝的日子,武后當庭對蔡州一案訓示,先是表彰了劉仁軌與劉禕之兩位主審官的勤勉,接着,也不容諸臣工質疑,便即對全案作出了最終的裁定——蔡州刺史劉達銘犯瀆職之過,然,能及時破獲全案,不無微功,將功雖不足以折罪,卻也不宜重處,着調鄭州司馬堪用,以觀後效;蔡州司馬李純保護欽差不利,實有大過,念其在偵破此案上小有建樹,不予重懲,罷其職;棲霞山諸寇猖獗,罪無可恕,着刑部發海捕文書,天下共緝之!於此同時,武后也沒忘了當庭確認大角觀諸般人等之“清白”,又以國教高人不容褻瀆爲由,禁止天下臣民再多妄議,事至此,蔡州一案遂結。

案子結了也就結了,李顯倒是沒在此案上再多攪風攪雨,一者是沒有必要,左右該得的李顯都已是到了手,再多生枝節也難有甚大收穫,倒不若裝裝糊塗也就算了去,二來麼,是另有一樁大事牽扯住了李顯的精力,那便是大食國派出了個規模不小的使節團,欲與大唐締結盟約,如今已過了隴關,正在向長安急趕而來。

大食這等以教立國者,素來深爲李顯所厭惡,在他看來,這就是個毒瘤國度,須得徹底剿滅了方纔是根本,只不過如今時機尚不成熟,還不到真正動手的時候,能締結一個有利於大唐的合約自無甚不可之說,左右盟約這玩意兒簽了出來,唯一的作用便是拿來撕毀的,縱使稍稍退讓些也無甚大不了的事兒,有鑑於此,李顯自是準備着簽訂上一份和議,爲此,放出了些風聲,以試探朝臣們對此的反應,卻不料消息方纔放出,竟就此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呼戰之聲陡然高漲,宛若不平滅了大食便顯示不出大唐之強盛似地,這等輿論瘋傳之下,李顯肩頭上的壓力也就此陡然大增了起來,不得不緊趕着召集兩大謀士商議應對之策。

“張公,狄公,看樣子母后不將本宮手中的兵全都耗盡怕是不肯罷休了,事已至此,當何如之?”

東宮的書房中,一身便裝的李顯端坐在上首,神情冷峻地看着兩大謀士,語調深沉地開了口,雙眼裡隱隱有着煞氣在流轉個不停——事到如今,李顯又怎會看不透呼戰之聲大起背後所蘊藏着的貓膩,左右不過是武后一黨在推波助瀾罷了,爲的不是真心揚大唐之國威,而是要將李顯一手經營起來的河西軍全都派往遙遠的中東,從根子上削弱李顯手中的兵權,這顯然不是李顯樂意見到的局面。

“殿下明鑑,此風之所以高漲恐不僅僅是天后娘娘在後頭煽風點火,陛下也未必無此用心,若再加上越王推波助瀾,形勢恐將急轉直下焉,確不可不防啊。”

李顯能看透的蹊蹺,張柬之自然也能,不僅如此,他看得比李顯還要透徹上三分,言語間滿是憂慮之情緒。

“嗯,張公所言甚是,本宮擔心的也正在於此,於本宮看來,後黨不足懼,八叔那頭也掀不起甚大浪,唯有父皇處,卻是甚難着力,二公可有甚教我者?”

李顯本就是智算過人之輩,張柬之只一提醒,他便已是很快醒悟了過來,心頭一沉之下,儘管臉色尚算平靜,可額頭上卻已是沁出了層細密的汗珠子——自古帝心最難測,在大位面前,天家從來無父子,沒哪個皇帝能容忍下頭人等擁兵自重的,前番之所以會有河西軍遠征波斯灣一事,便是高宗的這等心理在作怪,此番只消武后那頭稍一撩撥,高宗不順水推舟纔是怪事了——左右此戰若是能勝,大唐國威可揚之同時,高宗也可名正言順地將河西軍全都留置於中東,不動聲色地便解除了李顯手中的兵權,若是敗了,於高宗來說,那也無所謂,左右區區河西一軍之存亡壓根兒就不會影響到中央政權的穩定,有這等消除李顯兵權的機會在,高宗又豈有不允之理由。

“殿下莫急,狄某倒有一策,或許可用,只是須得冒些險。”

能看得出兇險所在,並不意味着能找到妥善的應對之策,縱使強如李顯,也有着捉襟見肘之感,然則狄仁傑卻並不以爲意,微微一笑,出言寬解了一句道。

“哦?狄公有何妙策且請說來聽聽。”

李顯正自苦思不得其要之際,這一聽聞狄仁傑有辦法應對此事,心中猛地便是一鬆,緊趕着出言追問道。

“殿下明鑑,河西之軍興起於吐蕃之禍,今吐蕃既已遂平,存在之根基已失,陛下心中早有消減之心,之所以不敢早圖者,無外乎殿下之神威也,今時日已久,也確是到了陛下收權之時矣,若欲河西軍不動,那便該在吐蕃一事上做出些文章來,只是亂起易,平定難,箇中平衡卻是不好把握,臣不敢妄言妥當,還須得殿下詳加定奪方好。”

李顯有問,狄仁傑自不會不答,這便詳細地分析了一下局勢以及高宗的心理變化,而後隱約地點出瞭解決之道。

“唔……”

一聽狄仁傑如此說法,李顯的頭不免便大了起來,要知道吐蕃乃是虎狼之地啊,當初平滅吐蕃時,以強大無比的河西軍出擊,都整整付出了數萬將士的生命,方纔算是將吐蕃強行滅了國,倘若高原上風雲再起,那就不知要再往其中填上多少的將士了,這個險李顯實在是不想去冒!

“張公可有它策否?”

李顯沉吟了良久,還是沒法下定這個決心,這便將問題拋給了沉默不語的張柬之。

“狄公之計雖險,若是控制得宜,卻也不失爲妙手,只是時機上須得把握停當,太早現出,於大局不利,太遲了,則恐定議難改,須得謹慎從事方可。”

兵權這玩意兒素來是帝王之禁忌,哪怕高宗已是久不理政了,卻也不會容忍李顯這個太子有兵權在手,這一條哪怕是說破了天去,也萬難改變高宗削權的心思,張柬之對此自是看得極爲的透徹,也正因爲此,張柬之也想不出條更爲妥當的策略,僅僅只是對狄仁傑的方略進行了番細化。

“時機?唔……”

眼瞅着兩大謀士意見基本一致,李顯也明白事情怕是真的得如此行了去了,然則心中的沉重感不單沒有消減,反倒是更重上了幾分,沉吟着不肯輕易下了決斷。

“殿下,事急當權宜,若是河西軍遠走,殿下必遭後黨與越王聯手清算,真到那時,恐有大禍臨頭也!”

李顯遲遲不肯下個決斷,室內的氣氛自是壓抑得令人窒息,狄仁傑還好些,到底性子較爲沉穩,尚能穩得住神,可性子較急的張柬之卻是忍不住了,這便再次開口提醒了一句道。

“呼……,來人,即刻傳莊永來見!”

事已至此,李顯勢不能再保持沉默了,道理很簡單,倘若自身陷入被夾攻而無力自守之窘境,又談何將來,故此,哪怕再不情願,李顯也只能是無奈地長出了口大氣,而後一咬牙關,提高聲調,斷喝了一嗓子……

第389章 雙雄會河州(下)第189章 薛仁貴的警告第100章 各取所需(下)第78章 趕盡殺絕(上)第622章 糧庫之戰(三)第250章 明槍暗箭(四)第101章 奇峰突起(上)第612章 東宮大宴(上)第116章 太子欲反擊第543章 烽火連天(二)第755章 兵權之爭(下)第395章 伏擊與反伏擊(一)第737章 推波助瀾(一)第421章 絕對強勢(一)第69章 微露的殺機(上)第180章 離人淚第279章 “雄起”的高宗(上)第107章 能撈多少算多少(中)第794章 唐州易手第521章 伏牛川之戰(六)第296章 荒唐帝令第72章 夜宴(一)第6章 謀定而後動(一)第180章 離人淚第334章 領導權之爭(五)第190章 不服?打到你服!(一)第407章 夜幕下的襲殺(中)第139章 長街殺局(上)第790章 夜探麗水軒(下)第489章 木軍傳說(中)第717章 勸進風波(四)第142章 都是演技派第260章 矛盾上交(上)第512章 狩獵邊關(二)第749章 艱難的和議(六)第539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七)第481章 追殲黑風盜(三)第486章 初爲人父第340章 胸有宏第130章 兄弟齊心(上)第666章 驛站驚魂夜(下)第430章 鐵血無情(下)第628章 惡人先告狀(一)第70章 微露的殺機(中)第107章 能撈多少算多少(中)第264章 神速結案(下)第331章 領導權之爭(二)第758章 大戰將起第741章 東宮盛宴(上)第15章 勝敗不明第742章 東宮盛宴(中)第469章 巔峰對決(六)第121章 孤就是要拉攏於你(下)第769章 天荒山阻擊戰(八)第71章 微露的殺機(下)第755章 兵權之爭(下)第539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七)第626章 糧庫之戰(七)第404章 搶權的來了第474章 連兒灣之戰(五)第145章 驅武妙策(上)第644章 調虎離山第43章 再度婉拒(上)第626章 糧庫之戰(七)第4章 生死兩重天(下)第778章 前塵往事(下)第366章 鄯州攻防戰(中)第489章 木軍傳說(中)第577章 當雄會戰(一)第130章 兄弟齊心(上)第659章 相位之爭(七)第600章 正面交鋒(下)第221章 白馬寺遇襲(三)第48章 大計劃之啓動(二)第482章 追殲黑風盜(四)第228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344章 風起青萍之末(下)第370章 河州之殤(上)第127章 太子的反擊(四)第233章 白雁之約(下)第466章 巔峰對決(三)第641章 激爭連連(下)第27章 反攻倒算(上)第804章 決戰洛陽宮!(四)第336章 領導權之爭(七)第93章 妥協的藝術(一)第354章 殺機暗藏(下)第722章 都在演戲(下)第542章 烽火連天(一)第620章 糧庫之戰(一)第391章 先鋒對決(下)第637章 各自部署(中)第378章 血與火(下)第505章 訓兒(下)第512章 狩獵邊關(二)第657章 相位之爭(五)第149章 不容錯過的愛第549章 烽火連天(八)第30章 考驗(上)第129章 太子的反擊(六)
第389章 雙雄會河州(下)第189章 薛仁貴的警告第100章 各取所需(下)第78章 趕盡殺絕(上)第622章 糧庫之戰(三)第250章 明槍暗箭(四)第101章 奇峰突起(上)第612章 東宮大宴(上)第116章 太子欲反擊第543章 烽火連天(二)第755章 兵權之爭(下)第395章 伏擊與反伏擊(一)第737章 推波助瀾(一)第421章 絕對強勢(一)第69章 微露的殺機(上)第180章 離人淚第279章 “雄起”的高宗(上)第107章 能撈多少算多少(中)第794章 唐州易手第521章 伏牛川之戰(六)第296章 荒唐帝令第72章 夜宴(一)第6章 謀定而後動(一)第180章 離人淚第334章 領導權之爭(五)第190章 不服?打到你服!(一)第407章 夜幕下的襲殺(中)第139章 長街殺局(上)第790章 夜探麗水軒(下)第489章 木軍傳說(中)第717章 勸進風波(四)第142章 都是演技派第260章 矛盾上交(上)第512章 狩獵邊關(二)第749章 艱難的和議(六)第539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七)第481章 追殲黑風盜(三)第486章 初爲人父第340章 胸有宏第130章 兄弟齊心(上)第666章 驛站驚魂夜(下)第430章 鐵血無情(下)第628章 惡人先告狀(一)第70章 微露的殺機(中)第107章 能撈多少算多少(中)第264章 神速結案(下)第331章 領導權之爭(二)第758章 大戰將起第741章 東宮盛宴(上)第15章 勝敗不明第742章 東宮盛宴(中)第469章 巔峰對決(六)第121章 孤就是要拉攏於你(下)第769章 天荒山阻擊戰(八)第71章 微露的殺機(下)第755章 兵權之爭(下)第539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七)第626章 糧庫之戰(七)第404章 搶權的來了第474章 連兒灣之戰(五)第145章 驅武妙策(上)第644章 調虎離山第43章 再度婉拒(上)第626章 糧庫之戰(七)第4章 生死兩重天(下)第778章 前塵往事(下)第366章 鄯州攻防戰(中)第489章 木軍傳說(中)第577章 當雄會戰(一)第130章 兄弟齊心(上)第659章 相位之爭(七)第600章 正面交鋒(下)第221章 白馬寺遇襲(三)第48章 大計劃之啓動(二)第482章 追殲黑風盜(四)第228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344章 風起青萍之末(下)第370章 河州之殤(上)第127章 太子的反擊(四)第233章 白雁之約(下)第466章 巔峰對決(三)第641章 激爭連連(下)第27章 反攻倒算(上)第804章 決戰洛陽宮!(四)第336章 領導權之爭(七)第93章 妥協的藝術(一)第354章 殺機暗藏(下)第722章 都在演戲(下)第542章 烽火連天(一)第620章 糧庫之戰(一)第391章 先鋒對決(下)第637章 各自部署(中)第378章 血與火(下)第505章 訓兒(下)第512章 狩獵邊關(二)第657章 相位之爭(五)第149章 不容錯過的愛第549章 烽火連天(八)第30章 考驗(上)第129章 太子的反擊(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