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高宗的心思

儀鳳元年註定是個多事之秋,西邊戰火方纔消停,東都裡卻又鬧騰上了,這一鬧還當真非同小可——太子反了!高宗震怒不已,下詔廢黜李賢太子之位,着三司會審,以定其罪,並急召英王李顯,剛改封爲翼王的李旭輪兩位嫡子返京,此等震撼消息一出,朝堂震動,天下震動,唯獨李顯卻是鎮定若常,絲毫不以爲意,只因李顯早就預見到了這般之結局,自不會有甚驚訝可言,當然了,傷感卻是難免有些,只是諸般事宜纏身之下,李顯也着實沒太多的時間去感慨,儘管聖旨尚未送抵邏些,李顯已是開始了善後之部署。

儀鳳元年十一月初七,從邏些城陷落起,時間儘管已是過了半個多月,阿素古次仁等原吐蕃諸將爲邊界問題依舊爭持不下,每日裡吵嚷個不休,若不是有唐軍在旁彈壓着,這幫子好戰的主兒只怕早已各提大軍彼此廝殺了,縱使如此,五名“國主”在紅山宮裡也是好生廝打了幾回,鬧得個不可開交,到了末了,還是李顯出面,以高壓的手段,強行爲五國劃分了邊界,不過麼,對於爭執較大的牧場,李顯卻並未明確歸屬,只是擱置在旁,言及日後再行定議,並與五國主歃血盟誓,約定五國軍政自主,但卻須永世爲大唐之附藩,再次敬遵高宗爲天可汗,吐蕃諸事遂定。

儀鳳元年十一月初九,大雪初停,李顯留王秉爲邏些總督,率三千士卒駐守紅山宮,節制五國與青海,全軍拔營,踏上了歸途,搶在大雪徹底封山前趕過了那曲,於十一月二十日回到了青海境內,並留一千士卒駐守烏海城,留三千兵馬駐守伏俟城;十二月初一,大軍撤回鄯州,各部各歸其州,西北之戰就此結束。

儀鳳元年十二月初三,李顯在率部迴歸蘭州途中,聖旨送抵,令李顯將河西軍政事宜交割於新任河西大都督黑齒常之,急速趕回東都,不得有誤。李顯自不敢遷延,就此將軍權交割之後,自率親衛隊兩千人趕回了蘭州城,與早已收拾好行裝的家人會合,冒着茫茫大雪踏上了歸途,十二月十五日,艱難跋涉之後,李顯一行已過了隴山,尚未抵達岐州,聖旨又到了,再次催李顯急速趕回東都,迫不得已,李顯只能是留下親衛大隊護衛家眷緩行,自率百騎冒雪一路向洛陽急趕。

儀鳳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大雪彌天,日夜兼程趕路的李顯終於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洛陽城,沒有郊迎的隊伍,也不見接駕的羣臣,有的只是數名奉旨等候在城門口處的小宦官,一見到李顯趕到,也無甚客套話,只是恭謹地傳達了高宗的口諭,宣李顯即刻入宮面聖。

一別多年,總算是又回來了!高宗既然有旨意,李顯自不敢不遵,只能是一路急趕到了皇城,一見到巍峨雄偉的則天門,李顯的眼角不由地便微有些溼潤了起來,心中頗多感慨盡皆涌起,縱馬奔行的速度也因此稍緩了些,但卻並未停步,一路急衝到了則天門前。

“老奴參見英王殿下。”

李顯方纔下了馬,司禮宦官程登高已然領着數名小宦官迎上了前來,滿臉子堆笑地見了禮。

“免了,孤的牌子在此,就煩勞程公公代爲通稟好了。”

對於程登高這個武后的心腹,李顯素來無甚好感可言,也懶得與其虛與委蛇,神情淡然地從衣袖中取出了號牌,遞到了其身前,隨口吩咐了一句道。

“老奴奉陛下口諭在此恭候殿下,您裡面請。”

程登高並未伸手去接李顯的牌子,而是後退了小半步,一擺手,恭謹萬分地應了一聲。

“有勞了。”

一聽程登高如此說法,李顯的額頭上的青筋登時便是一跳,可也沒多說些甚子,只是淡漠地吭了一聲,擡腳便向宮中行了去。

“兒臣叩見父皇、母后!”

一路無語地到了乾元殿,方纔走進殿中,大老遠便見高宗與武后正並肩高坐在大位上,李顯自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忙不迭地搶上前去,恭敬萬分地大禮參拜道。

“顯兒,來,快起來,快起來,讓朕好生看看。”

一別已是多年,這一見到李顯給自己見禮,高宗憔悴的臉上登時便佈滿了激動的紅暈,再也坐不住了,半彎着腰地站了起來,伸出了哆嗦的雙手,虛擡了幾下,言語哽咽地叫了起。

“謝父皇!”

眼瞅着老父激動若此,李顯自也同樣頗爲感慨,不止是因別離太久之故,更因着兄弟紛紛凋零之緣由,眼圈一紅,兩行熱淚已是止不住地流淌了下來。

“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啊,顯兒瘦了,黑了,這些年在外頭可是辛苦你了,朕,朕……”

望着李顯那張英挺的臉龐,高宗忍不住也留下了淚來,口角哆嗦地念叨着,到了末了,已是泣不成聲地說不下去了。

“父皇明鑑,孩兒能爲父皇分憂,實是孩兒之幸也,只是孩兒一去便是多年,未能在父皇面前盡孝,實有愧焉。”

李顯心情固然激動,不過麼,話語裡做戲的成分也不老少,生生將一副孝子圖給演得活靈活現的,這等父慈子孝之場景一出,侍候在側的一衆老臣們都不禁爲之慨然淚下,一時間滿大殿裡隱隱的抽泣聲四起,便是連武后的眼圈也都微紅了起來,至於是真感動還是假感動,那就只有老天才曉得了的。

“不怪你,朕不怪你,顯兒戍邊多年,能以河西一地之力剿滅吐蕃這等大患,實能人所不能,朕高興啊,只是,唉……,賢兒他……”

高宗伸手抹去了臉上的淚痕,寬慰了李顯幾句,旋即面色便是一黯,話說到半截子便說不下去了。

呵,果然來了!一見到高宗這副表情,李顯的心立馬便咯噔了一下,一股子酸澀之感已是狂涌了起來——李顯這一路雖都是在急趕,可卻並未與東都斷了聯絡,自是清楚目下的朝局之動態,簡單地說,就是兩條,一是立儲問題,二麼,便是廢太子如何定罪之事,前者朝中已是議得沸沸揚揚的了,大體上一衆老相們都支持立李顯,可武后一黨卻主張立李旭輪,理由麼,就是明崇儼的批語——英王類太宗,相王命最貴!然則高宗卻始終不曾表過態,但凡有敢當面問其者,一律被轟將出去,哪怕進諫之人是張文瓘這等老臣,也概不例外,至今無人知曉高宗究竟屬意何人;至於後者麼,奉旨主審的刑部尚書武承嗣早已將此案審完,涉案萬餘人中,處斬四百餘,抄滅三族者,也有百餘衆,餘者皆流配,而太子因謀逆之大罪,也得了個賜死之判決,高宗對此事同樣不置可否。

“父皇過譽了,孩兒只是行本分事耳。”

李顯雖已然猜到了高宗的用心,但卻沒打算接話,這便假作沒聽到高宗後頭的話語一般,只是對前頭高宗的誇獎之言謙遜了一句道。

“本分便好,本分便好啊,倘若人人行事皆依着本分,朕又何須煩惱哉,唉……”

高宗原本就不是個機變之人,前頭那些感慨本想着引出李顯的諫言,卻沒想到李顯居然不接茬,不免有些一腳踏空之感,一時半會也想不出該如何應對方好,只能是順着李顯的話頭,發出了幾聲無甚營養可言的感嘆,臉上的黯然之色登時便更深了幾分。

“父皇,孩兒有個不情之請,不知當講不當講。”

李顯是不打算按高宗的套路去走,不過麼,就目的而論,與高宗心中所想卻並無太大的區別,這會兒見高宗已是黯然無語,也不想任由這等尷尬的氣氛沒完沒了地持續下去,這便略一沉吟,躬身拱手地進言道。

“顯兒有話但講不妨,朕聽着便是了。”

高宗的目的其實就一個,那便是保住李賢的小命,不爲別的,只是出自一個父親的心理,他實在不想再看見又一個兒子死於非命,哪怕這個兒子有多不肖,可畢竟父子相處多年,高宗實是不忍心任由李賢便這麼死了去,問題是李賢這回犯的罪孽實在是太重了些,證據確鑿之下,縱使高宗身爲帝王,也不好強行赦免於其,只能是指望着李顯出面攬事,而這便是高宗一路狂催李顯趕回的根由之所在,偏生李顯回來是回來了,卻在那兒裝着糊塗,這令高宗心裡頭分外的不爽,此際聽李顯說有事相求,高宗的熱情自也就高不到哪去,也就是隨口回了一句,連頭都不曾擡將起來,渾然就是一派的敷衍狀。

“孩兒懇請父皇能恩准孩兒前去探視六哥。”

李顯心中自有分寸,自不會因高宗的冷遇而變易,略一沉吟之後,恭敬地出言懇求道。

“嗯,好,好,看看也好,朕準了。”

高宗此際愁的便是沒人敢爲李賢說情,這一聽李顯肯去探視李賢,自是大爲意動,毫不猶豫地便答應了李顯的請求,渾然沒注意到身邊始終端坐着不動的武后眼中已是精芒亂閃不已了……

第306章 彼此試探(一)第220章 白馬寺遇襲(二)第62章 有所爲而有所不爲第191章 不服?打到你服!(二)第22章 新愁舊恨(下)第58章 亞獻之議(上)第652章 順水推舟(下)第774章 鐵騎縱橫(三)第547章 烽火連天(六)第506章 天后主政(上)第654章 相位之爭(二)第392章 挑撥離間七十三章 夜宴二第360章 北原追逐戰(上)第444章 揚長而去第517章 伏牛川之戰(二)第439章 獵殺與反獵殺(中)第480章 追殲黑風盜(二)第99章 各取所需(上)第254章 公堂上的較量(中)第652章 順水推舟(下)第711章 窮途末路(上)第59章 亞獻之議(下)第385章 廓州烽火(三)第196章 摧枯拉朽(上)第624章 糧庫之戰(五)第154章 無毒不丈夫(三)第28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中)第510章 臨終囑託第403章 戰後安排第620章 糧庫之戰(一)第246章 這個交易你沒得選擇(下)第204章 安西之變(中)第378章 血與火(下)第321章 庭前風波起(下)第581章 當雄會戰(五)第68章 北門學士第311章 魚與熊掌第674章 殺心暴起第722章 都在演戲(下)第748章 艱難的和議(五)第159章 蘿/莉的爭鬥第465章 巔峰對決(二)第630章 惡人先告狀(三)第447章 驛站之血夜(一)第557章 大決戰(八)第418章 缺人之憾第328章 以進爲退(下)第477章 約法三章(上)第343章 風起青萍之末(中)第9章 謀定而後動(四)第629章 惡人先告狀(二)第608章 波斯攻略第263章 神速結案(上)第572章 英雄末路(七)第573章 朝堂來使第790章 夜探麗水軒(下)第536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四)第153章 無毒不丈夫(二)第212章 虛虛實實(上)第706章 殺戮之樂章(八)第710章 血色黃昏(下)第408章 夜幕下的襲殺(下)第71章 微露的殺機(下)第116章 太子欲反擊第581章 當雄會戰(五)第295章 雌威無邊第247章 明槍暗箭(一)第296章 荒唐帝令第318章 關林廟中請賢才(上)第25章 順勢而爲(中)第62章 有所爲而有所不爲第518章 伏牛川之戰(三)第27章 反攻倒算(上)第539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七)第467章 巔峰對決(四)第203章 安西之變(上)第471章 連兒灣之戰(二)第762章 天荒盆地伏擊戰(下)第319章 關林廟中請賢才(下)第214章 和平的代價第649章 欲迎還拒(下)第701章 殺戮之樂章(三)第219章 白馬寺遇襲(一)第711章 窮途末路(上)七十六章 夜宴五第803章 決戰洛陽宮!(三)第59章 亞獻之議(下)第736章 艱難的抉擇第569章 英雄末路(四)第688章 糊塗案糊塗斷(九)第373章 危局(上)第604章 農夫三拳(下)第591章 東都風雲亂(四)第182章 別有蹊蹺第536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四)第9章 謀定而後動(四)第405章 定策除奸第564章 風捲殘雲(六)第175章 雪上加霜
第306章 彼此試探(一)第220章 白馬寺遇襲(二)第62章 有所爲而有所不爲第191章 不服?打到你服!(二)第22章 新愁舊恨(下)第58章 亞獻之議(上)第652章 順水推舟(下)第774章 鐵騎縱橫(三)第547章 烽火連天(六)第506章 天后主政(上)第654章 相位之爭(二)第392章 挑撥離間七十三章 夜宴二第360章 北原追逐戰(上)第444章 揚長而去第517章 伏牛川之戰(二)第439章 獵殺與反獵殺(中)第480章 追殲黑風盜(二)第99章 各取所需(上)第254章 公堂上的較量(中)第652章 順水推舟(下)第711章 窮途末路(上)第59章 亞獻之議(下)第385章 廓州烽火(三)第196章 摧枯拉朽(上)第624章 糧庫之戰(五)第154章 無毒不丈夫(三)第28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中)第510章 臨終囑託第403章 戰後安排第620章 糧庫之戰(一)第246章 這個交易你沒得選擇(下)第204章 安西之變(中)第378章 血與火(下)第321章 庭前風波起(下)第581章 當雄會戰(五)第68章 北門學士第311章 魚與熊掌第674章 殺心暴起第722章 都在演戲(下)第748章 艱難的和議(五)第159章 蘿/莉的爭鬥第465章 巔峰對決(二)第630章 惡人先告狀(三)第447章 驛站之血夜(一)第557章 大決戰(八)第418章 缺人之憾第328章 以進爲退(下)第477章 約法三章(上)第343章 風起青萍之末(中)第9章 謀定而後動(四)第629章 惡人先告狀(二)第608章 波斯攻略第263章 神速結案(上)第572章 英雄末路(七)第573章 朝堂來使第790章 夜探麗水軒(下)第536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四)第153章 無毒不丈夫(二)第212章 虛虛實實(上)第706章 殺戮之樂章(八)第710章 血色黃昏(下)第408章 夜幕下的襲殺(下)第71章 微露的殺機(下)第116章 太子欲反擊第581章 當雄會戰(五)第295章 雌威無邊第247章 明槍暗箭(一)第296章 荒唐帝令第318章 關林廟中請賢才(上)第25章 順勢而爲(中)第62章 有所爲而有所不爲第518章 伏牛川之戰(三)第27章 反攻倒算(上)第539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七)第467章 巔峰對決(四)第203章 安西之變(上)第471章 連兒灣之戰(二)第762章 天荒盆地伏擊戰(下)第319章 關林廟中請賢才(下)第214章 和平的代價第649章 欲迎還拒(下)第701章 殺戮之樂章(三)第219章 白馬寺遇襲(一)第711章 窮途末路(上)七十六章 夜宴五第803章 決戰洛陽宮!(三)第59章 亞獻之議(下)第736章 艱難的抉擇第569章 英雄末路(四)第688章 糊塗案糊塗斷(九)第373章 危局(上)第604章 農夫三拳(下)第591章 東都風雲亂(四)第182章 別有蹊蹺第536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四)第9章 謀定而後動(四)第405章 定策除奸第564章 風捲殘雲(六)第175章 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