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艱難的和議(四)

軍報並不算長,也就寥寥千餘字罷了,寫的就只有一件事——十日前,吐蕃故地的阿素古次仁與赤裡河贊兩部突然聯兵七萬餘攻伐赫茨贊所部,唐軍駐紅山宮主將王秉派兵前去協調,戰不利,只能退避紅山宮堅守,如今赫茨贊所部已潰敗,其部衆被兩部盡分,德諾布與俄鬆結布兩部見勢不利,也跟着結盟起兵,吐蕃故地戰亂已頻,唐軍兵微將寡無力彈壓,請求朝廷早派大軍平叛。

“這個王秉當真該殺,事情鬧到這般田地纔來報信,早都作甚去了!”

武后心很急,看得自是很快,幾乎是一目十行地便將軍報之內容掃過了一遍,臉色瞬間便難看了起來,怒氣勃發地便怒叱了起來。

“娘娘息怒,王將軍手下只有三千騎軍,平亂實難,今事既出,須得儘快平定方好,若不然,恐吐蕃再度爲患也。”

“娘娘,劉相所言甚是,而今亂方起,須得以大軍平之,萬不可行養虎爲患之事。”

裴、劉二人都是文武全才之輩,也都是領兵打老了仗的人物,戰略眼光自是不差,這一見武后光顧着發怒,卻全然沒半分平亂之計較,自不免都有些急了,忙各自從旁進諫道。

“嗯!”

武后雖不通軍務,可基本的常識還是有的,自然知曉兩位老相說的是實情,只是她心裡頭卻是極其的不甘,只因要平吐蕃故地之亂,唯有靠河西軍出擊,如此一來,武后原本的打算怕就得落到了空處,一想起河西軍政大權自今還被李顯牢牢把控在手,武后又怎能安心得下來,此際心已是亂成了一團,並未理會二相的提議,只是不置可否地吭了一聲,便算是應答了。

“娘娘明鑑,吐蕃故地之軍務實重,普天之下也唯有太子殿下能從容應對之,老臣以爲此事還須得太子殿下居中運籌帷幄方好。”

劉仁軌如今已是投入了李顯的麾下,自然要配合着李顯的步調行事,又哪管武后的臉色好看不好看,這便更進一步地進言道。

“哼!”

一聽劉仁軌如此明目張膽地爲李顯造勢,武后心中的火氣“噌”地便起了,陰沉着臉便冷哼了一聲。

“娘娘,軍務之事非同小可,老臣以爲須得趕緊稟明瞭陛下方好。”

裴行儉雖也是心向着李顯,但到底不是李顯的心腹,此際見劉仁軌在武后面前如此推崇李顯,自不免稍有些詫異,唯恐武后惱怒之下誤了正事,忙從旁打岔了一句道。

“陛下麼,唔……,那好,就先面聖去也罷。”

武后內心裡是很想將此番軍報先行壓下,可轉念一想,這等可能性實在是太低了些,萬一要是因此折損了聖眷,反倒不美,略一沉吟之後,也就順勢答應了裴行儉的提議,但卻半點不提要宣召李顯前來商議的事兒,顯然是打算將李顯排除在決策之外了的。

“娘娘且慢,吐蕃乃是太子殿下所平,周邊諸軍也大多是太子殿下之舊部,欲商議對策,須還得太子殿下從旁襄助方可。”

武后的算計雖好,可惜劉仁軌卻不答應,不等武后動身,便已從旁插言道。

“嗯,那就去宣好了,來人,擺駕紫宸殿!”

被劉仁軌如此這般地打着岔,武后心中恨意大起,可又不好喝斥劉仁軌的無禮,畢竟劉仁軌所言皆是正理,武后縱使再怒,也沒得奈何,只能是隨口吩咐了一聲,卻並未指定何人前去傳召李顯,擺明了就是不想讓李顯參與到御前議事中去,而後,也不待劉仁軌再次開口,她便已是快步行出了書房。

武后這麼一走,裴行儉與劉仁軌都不禁爲之搖頭苦笑不已,可也沒敢再進言,只能是默默無言地跟在了武后的大駕身後,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向紫宸殿而去了……

“天后娘娘駕到!”

天將十月,正是秋高氣爽之時,對於畏寒怕熱的高宗來說,正是一年中最輕鬆的日子,已是接連半個多月不曾犯病,身子骨雖虛弱依舊,可精氣神卻是好多了,剛用過了膳,又沒甚睡意,正斜靠在錦墊子上,興趣盎然地看着雜書,這冷不丁聽得喝道聲響起,唯恐武后見怪,忙不迭地將手中的雜書往被窩裡一塞,翻身坐直了起來。

“臣妾(老臣)叩見陛下!”

高宗方纔坐直了身子,連衣衫上的皺褶都尚來不及抹平,就見武后與裴、劉二相已是聯袂行了進來,盡皆按着朝規大禮參拜不迭。

“免了,免了,媚娘,可是出了甚大事了?”

一見裴、劉兩位輪值的宰輔也跟了來,高宗的心裡頭立馬便“咯噔”了一下,忙不迭地便出言追問了一句道。

“回陛下的話,紅山宮來了急報,說是吐蕃故地戰亂又起了。”

儘管心中百般不願將戰亂之事道將出來,可高宗有問,武后卻也不敢隱瞞,這便作出一派憂心忡忡狀地回答道。

“啊,怎會如此?吐蕃不是已滅了麼?爲何又亂了去,這,這……”

高宗早年的雄心壯志早已被反覆發作的疾病折磨得所剩無幾了,如今就只有一個心思,那便是安安穩穩地當着皇帝,此時一聽說吐蕃又亂了,臉色瞬間就變了,氣急敗壞地站了起來,發出了一連串的質疑之言。

“陛下莫急,局勢尚未到大壞之地步,現有紅山宮軍報在此,請陛下過目。”

一見高宗慌亂若此,武后心中的憂慮自不免更深了幾分,可又不好有所表露,只能是將軍報取了出來,遞給了高宗。

“哼!這些蕃子當真不可理喻,朕就不信平之不得!唔,顯兒何在?”

高宗將軍報匆匆過了一遍,見是吐蕃人自相殘殺,心中的慌亂遂稍平了些,可也不敢掉以輕心,發泄了兩句之後,突然問起了李顯的情形。

“回陛下的話,老臣已派了人去請了。”

武后先前光說叫人去宣,實際上卻並不曾真派了人去,這會兒一聽高宗問起李顯,心中難免有些犯叨咕,自不好明言,倒是劉仁軌從旁站了出來,高聲應答了一句道。

“嗯,好,那便等顯兒來了,一併再議議也罷。”

高宗儘管對李顯有着些微的猜忌之心,可對李顯的軍事才幹卻是極其相信的,此時聽聞李顯將至,倒也安心了不少,並未急着議事,而是下令隨侍的宦官們給裴、劉二相賜了座,一併等着李顯的到來。

“啓稟陛下、娘娘,太子殿下在宮門外求見。”

李顯到得很快,衆人方纔剛坐定不多會,就見紫宸殿副主事宦官劉汝明急匆匆地從屏風後頭轉了出來,疾步搶到榻前,朝着高宗、武后便是一躬,高聲稟報了一句道。

“宣,快宣!”

一聽李顯已到,高宗頓覺有了主心骨,二話不說地便道了宣。

“諾!”

高宗既已下了口諭,劉汝明又豈敢怠慢了去,趕忙應了諾,急匆匆地便退出了寢宮,不多會,便已陪着汗透重衣的李顯又從外頭轉了進來。

“兒臣叩見父皇、母后。”

李顯疾步搶到榻前,緊趕着便是一個大禮參拜不迭。

“免了,免了,顯兒可知吐蕃又亂矣!”

高宗心掛着戰事,也不等李顯將禮行完,便已急吼吼地叫了起。

“回父皇的話,兒臣先前正在主持和議,突聞吐蕃有變,便已是急趕了來,尚不知詳情如何。”

所謂的吐蕃大亂本就是李顯暗自部署的結果,箇中詳情他自是心中有數得緊,但卻絕不可能在此際有甚不應該的表現,這便假作惶急地應答了一句道。

“哦,那好,顯兒且先看了軍報再說。”

高宗倒是沒懷疑李顯在此事上有埋伏,這一聽李顯尚不知具體之軍報內容,忙將擱在手邊的軍報拿了起來,遞給了李顯。

“父皇明鑑,吐蕃人生性蠻橫少教化,此亂之由來雖不可考,可平之卻是不難,難的是如何穩固各方,故此,兒臣以爲當剿撫並用,另以教化其民爲輔,或可確保不再有此等亂事也。”

軍報雖是不長,可李顯卻看得很慢,細細地過了一番之後,方纔一揚眉,語調平緩地道出了平亂之總則。

“陛下,老臣以爲殿下此言正理也,當是可行無虞!”

劉仁軌本身就精熟軍政之道,自是聽得出李顯此策的可行性極高,加之其如今已是李顯之心腹,自然要爲李顯吶喊上一把,也不等高宗有所表示,便已從旁嘉許了一句道。

“剿撫並用,教化爲輔?唔,聽着倒是可行,媚娘,裴愛卿,爾等對此可有甚不同看法麼?”

高宗本意也不想戰亂延續過久,這一聽李顯此言頗合其意,自是不會反對,只是爲了慎重起見,倒也沒急着下個決斷,而是探詢地問了武后與裴行儉的意見。

“陛下明鑑,老臣別無異議。”

裴行儉雖不是李顯的心腹,可心底裡卻是向着李顯的,當然了,在其看來,這條總則本就無甚錯處,他自不會有旁的意見可言,出言附和自是該當之事,唯有武后卻是一言不發,眉頭緊鎖成了個“川”字,似有着無窮之擔憂一般……

第451章 和爲貴(上)第529章 乾字計劃(三)第651章 順水推舟(中)第297章 無解的難題第716章 勸進風波(三)第695章 西征第一戰(四)第225章 從長計議(上)第566章 英雄末路(一)七十六章 夜宴五第257章 聯手逼宮(下)三百五十一章 捨我其誰上第780章 摩擦(上)第459章 臨州盟會(二)第418章 缺人之憾第70章 微露的殺機(中)第469章 巔峰對決(六)第97章 妥協的藝術(五)第792章 大勢所趨(下)第570章 英雄末路(五)第234章 獵雁記(上)第475章 連兒灣之戰(六)第489章 木軍傳說(中)第749章 艱難的和議(六)第583章 直搗邏些(下)第798章 東都風雲動(四)第515章 狩獵邊關(五)第3章 生死兩重天(中)第762章 天荒盆地伏擊戰(下)第14章 家庭會議第681章 糊塗案糊塗斷(二)第140章 長街殺局(下)第274章 決勝一擊(下)第625章 糧庫之戰(六)第584章 破城而入(上)第687章 糊塗案糊塗斷(八)第599章 正面交鋒(中)第646章 謎底第53章 必要的教訓(三)第329章 獵鷹行動第340章 胸有宏第288章 夜幕深沉第594章 霸道手段第465章 巔峰對決(二)第395章 伏擊與反伏擊(一)第196章 摧枯拉朽(上)第735章 越王的抉擇第602章 迴歸與別離第364章 戰幕拉開第474章 連兒灣之戰(五)第767章 天荒山阻擊戰(六)第116章 太子欲反擊第494章 大海濤聲(三)第309章 彼此試探(四)第46章 良好的開端第339章 大航海計劃(下)第324章 巔峰一戰(下)第508章 飛燕計劃(上)第652章 順水推舟(下)第20章 太子的邀請第533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438章 獵殺與反獵殺(上)第97章 妥協的藝術(五)三百零三章 你也不是好人第64章 函谷關夜話(中)第478章 約法三章(下)第584章 破城而入(上)第686章 糊塗案糊塗斷(七)第663章 波濤洶涌(中)第452章 和爲貴(中)第492章 大海濤聲(一)第105章 跑出一打醬油的第708章 殺戮之樂章(十)第355章 夜戰八方(一)第538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六)第742章 東宮盛宴(中)第246章 這個交易你沒得選擇(下)第479章 追殲黑風盜(一)第174章 前線兵敗第253章 公堂上的較量(上)第464章 巔峰對決(一)四百零九章 連捎帶打一第372章 河州之殤(下)第91章 力挽狂瀾(上)第135章 二王斷案(一)第466章 巔峰對決(三)第193章 不服?打到你服!(四)第691章 水落石不出(下)第404章 搶權的來了第304章 兩個條件第806章 決戰洛陽宮!(六)第648章 欲迎還拒(上)第410章 連捎帶打(二)第676章 殺明(下)第586章 紅山宮之約(上)第107章 能撈多少算多少(中)第470章 連兒灣之戰(一)第719章 勸進風波(六)第692章 西征第一戰(一)第639章 激爭連連(上)第233章 白雁之約(下)
第451章 和爲貴(上)第529章 乾字計劃(三)第651章 順水推舟(中)第297章 無解的難題第716章 勸進風波(三)第695章 西征第一戰(四)第225章 從長計議(上)第566章 英雄末路(一)七十六章 夜宴五第257章 聯手逼宮(下)三百五十一章 捨我其誰上第780章 摩擦(上)第459章 臨州盟會(二)第418章 缺人之憾第70章 微露的殺機(中)第469章 巔峰對決(六)第97章 妥協的藝術(五)第792章 大勢所趨(下)第570章 英雄末路(五)第234章 獵雁記(上)第475章 連兒灣之戰(六)第489章 木軍傳說(中)第749章 艱難的和議(六)第583章 直搗邏些(下)第798章 東都風雲動(四)第515章 狩獵邊關(五)第3章 生死兩重天(中)第762章 天荒盆地伏擊戰(下)第14章 家庭會議第681章 糊塗案糊塗斷(二)第140章 長街殺局(下)第274章 決勝一擊(下)第625章 糧庫之戰(六)第584章 破城而入(上)第687章 糊塗案糊塗斷(八)第599章 正面交鋒(中)第646章 謎底第53章 必要的教訓(三)第329章 獵鷹行動第340章 胸有宏第288章 夜幕深沉第594章 霸道手段第465章 巔峰對決(二)第395章 伏擊與反伏擊(一)第196章 摧枯拉朽(上)第735章 越王的抉擇第602章 迴歸與別離第364章 戰幕拉開第474章 連兒灣之戰(五)第767章 天荒山阻擊戰(六)第116章 太子欲反擊第494章 大海濤聲(三)第309章 彼此試探(四)第46章 良好的開端第339章 大航海計劃(下)第324章 巔峰一戰(下)第508章 飛燕計劃(上)第652章 順水推舟(下)第20章 太子的邀請第533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438章 獵殺與反獵殺(上)第97章 妥協的藝術(五)三百零三章 你也不是好人第64章 函谷關夜話(中)第478章 約法三章(下)第584章 破城而入(上)第686章 糊塗案糊塗斷(七)第663章 波濤洶涌(中)第452章 和爲貴(中)第492章 大海濤聲(一)第105章 跑出一打醬油的第708章 殺戮之樂章(十)第355章 夜戰八方(一)第538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六)第742章 東宮盛宴(中)第246章 這個交易你沒得選擇(下)第479章 追殲黑風盜(一)第174章 前線兵敗第253章 公堂上的較量(上)第464章 巔峰對決(一)四百零九章 連捎帶打一第372章 河州之殤(下)第91章 力挽狂瀾(上)第135章 二王斷案(一)第466章 巔峰對決(三)第193章 不服?打到你服!(四)第691章 水落石不出(下)第404章 搶權的來了第304章 兩個條件第806章 決戰洛陽宮!(六)第648章 欲迎還拒(上)第410章 連捎帶打(二)第676章 殺明(下)第586章 紅山宮之約(上)第107章 能撈多少算多少(中)第470章 連兒灣之戰(一)第719章 勸進風波(六)第692章 西征第一戰(一)第639章 激爭連連(上)第233章 白雁之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