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彼此試探(四)

俗話說得好:無酒不成宴,縱使英王府的飯菜再香,沒了酒這麼道調節氣氛的極品,宴會自然也就難有名符其實的可能,再加上一大幫子名爲兄弟、實則各懷鬼胎的貨色們全都湊在一起彼此算計個不休,這宴會自然也就是兔子尾巴長不了了的,這不,幾個機鋒一打,真假消息雲山霧罩地一忽悠,前後連半個時辰都不到,這麼場無趣至極的宴會也就到了該收場的地步了,賓主盡歡而散,至少表面上是如此,至於各自的心裡頭都在算計着甚,那就只有老天才曉得的了。

“七弟,這幫小子來意怕是不簡單啊,嘿,八叔這是想作甚來着?”

李賢在李顯面前素來便藏不住話,加之對李衝等人着實看不順眼了些,這一將人送出大門,也不等李衝等人的馬車啓動,李賢已是冷笑了一聲道。

“嗯。”

李賢都能看得出的事兒,李顯自是沒理由看不出來,然則這等人多眼雜的地兒,李顯卻是不想多言,只是淡漠地吭了一聲,目送着越王府的馬車出了照壁,這纔不動聲色地轉回了書房,端坐於古琴後頭,隨手撥弄了幾下琴絃,一串串優雅的琴聲便已在書房裡盪漾了開去。

“七弟,你倒是好悠閒,還彈得下琴去,嘿,父皇將八叔整了來,怕是別有用心啊,而今該如何個了局纔是,爲兄可都要煩死了!”李賢心正煩,這一見李顯又開始彈琴,哪有心思去欣賞,焦躁地翻了個白眼,沒好氣地冷哼道。

李顯表面上是在彈琴,其實內心裡卻並不平靜——對於越王李貞其人,李顯並不是太瞭解,前世那會兒雖有過一定的接觸,卻並不算多,可有一條李顯卻是清楚的,那便是李貞並非那種逆來順受的無能之輩,恰恰相反,此人才氣膽略兼備,算得上當世之豪雄,也有着一定的野心,但這並非李顯關注的焦點,真正令李顯有些子摸不透的是李貞此番來朝的政治傾向究竟爲何。

沒錯,前世的李貞乃是死於反武起義,可這並不意味着李貞與武后之間就是勢不兩立的關係,實際上,李貞之所以起兵反對武則天稱帝,只是爲了自保罷了,而在武后稱帝之前,李貞與武后之間的關係其實極爲密切,這裡頭有着個重要的緣由在——李貞之母燕王妃乃是武后的表姐,當年武后之所以能入宮,其實是燕王妃一力向太宗李世民推薦的結果,及後,太宗死後,武后被趕去感業寺爲尼時,又是燕王妃暗中派人保護並資助於其,故此,待得武媚娘被立爲皇后之後,便與越王府頗有往來,這些年來,賞賜始終不斷,及至前年燕王妃病故,武后更曾派專人去祭奠,並親爲燕王妃寫了悼詞,說是恩寵有加也絕不爲過,李顯記得很清楚,前世那會兒他被立爲太子之際,被任命爲太子太傅這麼個崇高榮銜者,正是越王李貞,而此道旨意就是出自武后之手,雖說這裡頭大多的緣由是武后要穩住李氏宗親所致,可也說明了李貞與武后之間必然有着不少的私密聯繫,只是這等聯繫到了何種程度卻是不好說了的。

至於高宗捧越王出來的用意麼,也好理解,概因越王與高宗僅差半歲,兩人自幼一起長大,關係一向頗佳,再者,一衆兄弟乃至一幫子叔叔們中,唯有李貞一人頗具才略,至於餘者,不過是餐位素食之輩罷了,即便是與李貞齊名的紀王李慎,也不過是個徒有虛名的無膽文人罷了,實難堪大任,在這等皇后不可信、兒子們又信不過的情況下,在高宗看來,自然也就只有親兄弟能稍微靠得住一些了罷,換句話說,李貞此人出面攬事,高宗與武后似乎都能接受,在這等情形之下,李貞的政治傾向無疑便成了朝局中一個巨大的變數。

“嗯,來者不善,善者不來啊,八叔這回怕是要靜極思動了的。”

李顯沒有理會李顯的牢騷,而是在腦海裡將各種已知的情況過了一番,末了,已是有了些大體上的判斷,這便語氣肯定地說了一句道。

“啊,這……,七弟莫非是說八叔想要趁勢攬權麼?這不太可能吧。”

李賢先是微微一愣,接着很快便反應了過來,只是並不敢確信李顯所下的這個判斷,畢竟按朝堂體制來說,似越王這等已就了藩的上一輩親王是斷不容許回朝任事的。

“可能不可能姑且不說,八叔卻是有了這麼個心,若不然,也不會讓那四個混球跑小弟府上來左右試探個不休了的。”李顯略帶一絲不屑地瞥了李賢一眼,冷靜無比地點出了事實根據。

“唔,七弟這話倒也有理,只是,唔,只是當如何應對方好,那計劃可要……”

李賢的政治智商雖低了點,卻並不蠢,聽李顯這麼一說,倒也沒再提出疑問,然則對於原先預定的整體計劃卻有些子不確定了起來,這便緊趕着出言問了半截子話。

“而今之計唯有等之一字!”

不待李賢將話說完,李顯已截口給出了個明確的答案。

“等?這……”

李賢如今一門心思就想着趕緊入主東宮,實在是連片刻的時間都不想等,這一聽李顯給出的意見,臉色立馬便皺成了苦瓜狀。

“不錯,只能等,待得閻相上本之後,看看風向再做定奪,小弟誓死也要將六哥保進東宮,誰敢攔着,小弟絕不與其干休!”

李顯雖百般瞧不起李賢的急躁與無能,可該表態之時,李顯卻是半點都不含糊了,這便言辭灼灼地給李賢吃上了顆定心丸。

“嗯,也只好如此了。”

李賢儘自心急如焚,可也不是分不清輕重之輩,既然李顯已有了決斷,他自也不好再多言,只能是不怎麼甘心地吭了一聲,臉上滿是掩飾不住的失落之意……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就在李顯兄弟倆議論着李貞之事時,李衝兄弟幾個剛回到自家別院,便立馬被李貞招進了書房,話題自然也不離李賢兄弟倆。

“人都見着了罷,那就說說好了。”

端坐在上首的李貞環視了一下垂手立於下方的四個兒子,絲毫無甚過渡之語,直截了當地便直奔主題而去。

“回父皇的話,確如世間所傳的那般,潞、英二王已是完全勾搭在了一起,只是依孩兒看來,這裡頭或許別有蹊蹺,唔,按理來說,當是潞王爲首,可孩兒感覺過去,似乎是英王在做決斷,這其中想必有孩兒不清楚之緣由在!”李倩素以智者自居,在這等分析局勢之際,向來不甘落後,第一個站出來稟報了一番。

“父皇,二哥所言甚是,孩兒亦有此等感覺,還有,三哥曾出手試探了英王一回,可惜一招便落了敗,倒叫人看了笑話去。”李規一向親近李倩,而不怎麼喜歡李溫,這便在附和李倩之餘,趁機貶損了李溫一把。

“你……”

李溫脾氣躁,這一聽李規當衆揭自己的短,登時便是一陣火大,雙眼一瞪,便要不管不顧地罵將起來。

“嗯?”李貞面色一寒,冷冷地哼了一聲,剛要暴起的李溫立馬便嚇得一個哆嗦,趕忙低下了頭,不敢稍動上一下,而李貞也沒出言訓斥於其,而是將目光投向了微皺着眉頭的李衝,沉吟了一下道:“衝兒可有甚想法麼?”

“父皇,二弟所言甚是,只是孩兒卻實是看那英王不透,總覺得此人身上謎團不少,讓人難辨其真面目,唔,世人皆言英王勇冠三軍,辯才無儔,又善政務,觀其在朝中一向所爲,手腕亦是頗爲了得,似此等樣人,又豈是甘居人下者,就不知其爲何一力要挺着潞王,這其中確實疑雲重重。”一聽李貞見問,李衝自是不敢怠慢,緊趕着將自個兒的看法說了出來。

“嗯,衝兒,你若是與那英王平手對敵,可能勝否?”

李貞沒有評點李衝的陳述,只是面色淡然地點了下頭,問出了句看似毫不相關的話來。

“這……,孩兒或許能勉力一試,成敗如何,終歸得戰過方知。”

李衝雖一向自負勇武過人,可一想到先前李顯擊敗李溫那等輕鬆自如的樣子,必勝的信心便已是動搖了,但卻絕不願承認自己不如李顯,只能是含糊地應了一句道。

“嗯。”李貞目光閃爍了一下,卻並沒有再刨根問底的意思,而是站了起來,在房中來回踱了幾步,這才沉吟着吩咐道:“這些時日爾等便多出去走走,七伯、九叔等都已到了洛陽,必要的走動還是要的。”

“是,孩兒等遵命。”

李衝等人雖不明白李貞如此吩咐的用意何在,可卻不敢隨意發問,只能是各自躬身應諾不迭。

“父王,那宮裡的事……”

李溫性子比較直,哥幾個不敢問的事,他倒是沒啥顧忌,嘴一張,話便脫口而出了。

“宮裡的事爾等無須過問,還不退下!”

李貞顯然沒打算跟兒子們交底,這一見李溫胡亂開口,臉色立馬便耷拉了下來,毫不客氣地喝斥了一句,將諸子全都轟出了書房,他自己卻是皺着眉頭,心思重重地在書房裡來回踱着步……

第790章 夜探麗水軒(下)第189章 薛仁貴的警告第161章 搭上話了第590章 東都風雲亂(三)第805章 決戰洛陽宮!(五)第198章 摧枯拉朽(下)第709章 血色黃昏(上)第624章 糧庫之戰(五)第811章 洛陽攻防戰(上)第180章 離人淚第632章 必爭之要職第520章 伏牛川之戰(五)第321章 庭前風波起(下)第460章 臨州盟會(三)第330章 領導權之爭(一)第498章 打出來的協議(一)第652章 順水推舟(下)第145章 驅武妙策(上)第596章 兄友弟恭(中)第21章 新愁舊恨(上)第536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四)第791章 大勢所趨(上)第139章 長街殺局(上)第355章 夜戰八方(一)第7章 謀定而後動(二)第331章 領導權之爭(二)第539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七)第313章 上點眼藥第201章 四面楚歌(上)第418章 缺人之憾第101章 奇峰突起(上)第506章 天后主政(上)第463章 暗夜殺機(下)第684章 糊塗案糊塗斷(五)第384章 廓州烽火(二)第567章 英雄末路(二)第708章 殺戮之樂章(十)第395章 伏擊與反伏擊(一)第367章 鄯州攻防戰(下)第628章 惡人先告狀(一)第654章 相位之爭(二)第565章 風捲殘雲(七)第256章 聯手逼宮(上)第338章 大航海計劃(上)第622章 糧庫之戰(三)第609章 林虎歸來第635章 必要的交易(下)第681章 糊塗案糊塗斷(二)第764章 天荒山阻擊戰(二)第707章 殺戮之樂章(九)第502章 及時雨第239章 反客爲主(上)第221章 白馬寺遇襲(三)第573章 朝堂來使第466章 巔峰對決(三)第9章 謀定而後動(四)第202章 四面楚歌(下)第743章 東宮盛宴(下)第623章 糧庫之戰(四)第279章 “雄起”的高宗(上)第767章 天荒山阻擊戰(六)第521章 伏牛川之戰(六)第582章 直搗邏些(上)第379章 騎軍突擊(上)第795章 東都風雲動(一)第386章 廓州烽火(四)第767章 天荒山阻擊戰(六)第360章 北原追逐戰(上)第445章 教訓你,沒商量(上)第573章 朝堂來使第726章 飛鳥行動(上)第391章 先鋒對決(下)第750章 艱難的和議(七)第369章 戰局突變(下)第583章 直搗邏些(下)第648章 欲迎還拒(上)第679章 軒然大波(下)第131章 兄弟齊心(下)第178章 謀奪帥印(三)第92章 力挽狂瀾(下)第715章 勸進風波(二)第286章 騎驢看唱本第525章 高宗的怒火第575章 “蔣幹”駕到第205章 安西之變(下)第327章 以進爲退(中)第666章 驛站驚魂夜(下)第391章 先鋒對決(下)第505章 訓兒(下)第304章 兩個條件第608章 波斯攻略第758章 大戰將起第372章 河州之殤(下)第596章 兄友弟恭(中)第707章 殺戮之樂章(九)第506章 天后主政(上)第411章 連捎帶打(三)第514章 狩獵邊關(四)第578章 當雄會戰(二)第168章 高調出擊(上)
第790章 夜探麗水軒(下)第189章 薛仁貴的警告第161章 搭上話了第590章 東都風雲亂(三)第805章 決戰洛陽宮!(五)第198章 摧枯拉朽(下)第709章 血色黃昏(上)第624章 糧庫之戰(五)第811章 洛陽攻防戰(上)第180章 離人淚第632章 必爭之要職第520章 伏牛川之戰(五)第321章 庭前風波起(下)第460章 臨州盟會(三)第330章 領導權之爭(一)第498章 打出來的協議(一)第652章 順水推舟(下)第145章 驅武妙策(上)第596章 兄友弟恭(中)第21章 新愁舊恨(上)第536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四)第791章 大勢所趨(上)第139章 長街殺局(上)第355章 夜戰八方(一)第7章 謀定而後動(二)第331章 領導權之爭(二)第539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七)第313章 上點眼藥第201章 四面楚歌(上)第418章 缺人之憾第101章 奇峰突起(上)第506章 天后主政(上)第463章 暗夜殺機(下)第684章 糊塗案糊塗斷(五)第384章 廓州烽火(二)第567章 英雄末路(二)第708章 殺戮之樂章(十)第395章 伏擊與反伏擊(一)第367章 鄯州攻防戰(下)第628章 惡人先告狀(一)第654章 相位之爭(二)第565章 風捲殘雲(七)第256章 聯手逼宮(上)第338章 大航海計劃(上)第622章 糧庫之戰(三)第609章 林虎歸來第635章 必要的交易(下)第681章 糊塗案糊塗斷(二)第764章 天荒山阻擊戰(二)第707章 殺戮之樂章(九)第502章 及時雨第239章 反客爲主(上)第221章 白馬寺遇襲(三)第573章 朝堂來使第466章 巔峰對決(三)第9章 謀定而後動(四)第202章 四面楚歌(下)第743章 東宮盛宴(下)第623章 糧庫之戰(四)第279章 “雄起”的高宗(上)第767章 天荒山阻擊戰(六)第521章 伏牛川之戰(六)第582章 直搗邏些(上)第379章 騎軍突擊(上)第795章 東都風雲動(一)第386章 廓州烽火(四)第767章 天荒山阻擊戰(六)第360章 北原追逐戰(上)第445章 教訓你,沒商量(上)第573章 朝堂來使第726章 飛鳥行動(上)第391章 先鋒對決(下)第750章 艱難的和議(七)第369章 戰局突變(下)第583章 直搗邏些(下)第648章 欲迎還拒(上)第679章 軒然大波(下)第131章 兄弟齊心(下)第178章 謀奪帥印(三)第92章 力挽狂瀾(下)第715章 勸進風波(二)第286章 騎驢看唱本第525章 高宗的怒火第575章 “蔣幹”駕到第205章 安西之變(下)第327章 以進爲退(中)第666章 驛站驚魂夜(下)第391章 先鋒對決(下)第505章 訓兒(下)第304章 兩個條件第608章 波斯攻略第758章 大戰將起第372章 河州之殤(下)第596章 兄友弟恭(中)第707章 殺戮之樂章(九)第506章 天后主政(上)第411章 連捎帶打(三)第514章 狩獵邊關(四)第578章 當雄會戰(二)第168章 高調出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