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胸有宏

“先生就無甚要問孤的麼?”

送走了鄧誠與王海濱,李顯的心情顯然是好得很,這一見張柬之兀自老神在在地端坐着不動,李顯調侃的心不由地便起了,這便笑呵呵地問了一句道。

“非常人行非常事,某尋常人也,實不敢妄自揣摩。”

張柬之一聽便知李顯這話是在調侃,卻也不以爲意,只是捋了捋胸前的長鬚,不動聲色地反過來調侃了李顯一把。

“哦?哈哈哈……。”張柬之此言一出,李顯忍不住便大笑了起來,良久方歇,末了,極爲自得地開口道:“先生過謙也,若說先生是尋常人,這滿天下怕是盡白丁矣,唔,孤此番安排花費雖大,可若能有所得,則功在千秋哉!”

“哦?張某確有不明處,還請殿下賜教。”

張柬之先前雖也在側,可還是猜不透李顯如此大手筆的用心何在,心裡頭早就存了不少的疑問,只是生性沉穩,沒急着發問罷了,此際見李顯轉到了正題上,也就沒再多躊躇,面色一凝,慎重地出言問道。

“不瞞張公,那條通往波斯的航線只爲了一事,那便是獲利,無論是船隊貨運還是圈地築壘,皆是爲此,孤並不諱言,然,卻並非孤有意與民爭利,用意有二,其一便是引導,但凡孤之商號能獲巨利,隨之而起者必衆矣,民可憑此富,朝堂也可多些歲入,僅此一條,便值得孤去冒這個險,更遑論此舉還牽涉到政體變革之所需,哪怕是再難,孤也得行了去!”李顯站起了身來,在書房裡緩步地踱着,語氣堅決而又自信地述說着。

“政體變革?請恕張某懵懂,還請殿下明言。”

張柬之乃是當世大儒之一,於商之道雖不排斥,可也不是太以爲然,哪怕此等航海能獲巨利,他也不甚關心,倒是對李顯所言的政體改革之言起了心思,只是思忖了良久,卻始終不得其要,不得不出言追問了一句道。

“張公,我朝政體大多沿襲前隋,皆以關中爲本位,關中強則朝堂強,關中弱,則地方必起禍端,究其根本是體制有缺憾所致,自高祖以來,地方刺史作亂者在所多有,何故?於孤看來,不過兩條耳,一是朝堂對地方之控制力不高,各州皆以刺史獨大,無論兵、財一手遮天,野心之輩居之,不反何待;其二,國無常設之兵,每驟然遇亂,須得徵召軍戶,遷延時日尚在其次,將不識兵,兵不知將,軍力久後必衰,今弱勢已是初現,待得孤掌大權之際,怕已是積重難返,若無儲備,實難以遏制各地之反心,而儲備者,不外軍與錢二物罷了。軍,孤可以練,可變革政體所需之錢財卻須得早早籌謀,以備不時之需!”李顯向來是用人不疑,既已將張柬之當成了智囊,自不會對其隱瞞自個兒對將來的一些設想,這便暢暢而談地解釋道。

“殿下所慮確是有理,只是這政體變革又當如何變之?”

張柬之乃大智慧之輩,只略一沉吟,便已明瞭了政體變革的必要性,然則,受眼界所限,他卻是提不出太好的解決之道,深思了良久之後,還是不得不將問題拋了出來。

“好叫張公得知,此事孤曾與狄公商議過,已是有了些初步的想法,大體上來說,便是設省以統諸州,省內權分三處,軍、政、刑司各有專衙,再以監察御史衙門以爲監督之用,數省併爲一總督府,以利軍政之統一,各總督四年一任期,不得連任,以免滋生孽端,此爲地方之政體變革之本,至於朝堂麼,變動則稍小些,當以政事堂爲朝政之總攬,以六部分治政務,此乃塔型結構,最是穩當不過,另,軍制亦同樣亟需變革,而今之府兵制漸已敗壞,不堪大用矣,當以職業軍人制取而代之,此又是一篇大文章,孤早已有了定策,到時行了去,當無甚礙難可言。”對於政體變革一事,李顯早已有了明確的指導思想,然則真等到動手之際,卻尚需智算過人之輩去具體實施,無論是狄仁傑還是張柬之都是李顯最可倚重的主持大局者,李顯自不會對張柬之有絲毫的隱瞞之處,這便將變革的總體思路一一道了出來。

“殿下胸中自有宏圖,所慮深遠,實非常人所及,老朽歎服矣!”

張柬之將李顯所言的變革思路詳細地盤算了一番,立馬便發現此等舉措一旦真能實施到位,中央之集權必將大盛,對地方的掌控力度實非現如今可比擬得了的,饒是張柬之再自負,至此,也不得不說個“服”字。

“張公謬獎了,此不過孤些許思忖罷了,言之尚早,然,若是孤能有那麼一日,此等事宜還得張公多多費心則個。”

李顯對張柬之的個性極爲的瞭解,自是知曉其爲人有才卻偏自傲,之所以與其說了如此之多,也就只有一個意思,那便是“馴馬之道”罷了,此際見張柬之已是被這偌大的一篇文章所震懾,心中自是暗喜不已,這便笑呵呵地謙虛了幾句,打算結束此番問對。

“老朽能遇殿下,實三生有幸之事也,敢不盡力乎?只是老朽尚有一疑問,不知殿下尋那些個種子欲爲何用哉?”

張柬之自投入李顯麾下以來,做事始終是兢兢業業,然,內心深處卻是頗爲自傲的,向以佐劉備之諸葛亮自居,可此番見李顯所思所想皆遠在自己之上,心中的傲氣至此全消,再不敢有絲毫的小覷之心,恭敬萬分地躬身行了個禮,表了下忠心,旋即便又問起了一直縈繞在心中的疑問。

“此四物雖皆雜糧,然,甚是高產,且對地力要求不高,可廣種之,無論南北皆宜,若能推而廣之,當可大利社稷,孤敢斷言,若得此四物,保得我大唐千載基業亦非難事!”

有着後世的經驗在,李顯自是清楚地瓜等物的產量有多驚人,完全可以解決耕地不足之厄,從而化解民衆造反之可能——在李顯看來,民衆是最容易滿足之輩,但凡有條活路可走,便不會思及造反之事,後世之清朝之所以能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保得長治久安,靠的不是滿清皇帝的能耐,而是地瓜等雜糧之普及,從而使得民得食而不反罷了。有着三世記憶在身,李顯自是有理由相信自己所能做出的功績斷然不會在滿清韃子之下。

“若能如此,倒是好事一樁,殿下心繫百姓福祉,實明君相也,只是老朽卻不知殿下從何得知此四物之根底者?”

李顯說得倒是慷慨激昂,然則張柬之畢竟沒見過玉米等物,實在是不敢輕信此言,這便疑惑萬分地問了一句道。

“……”

李顯光顧着興奮,卻渾然忘了花生等玩意兒的來歷不好解釋,陡然間被張柬之這麼一問,登時便被狠狠地噎了一下。

“嗯?”

一見到李顯這副樣子,張柬之的疑惑登時便更深了幾分,輕吭了一聲,狐疑地凝視着李顯。

“張公有所不知,孤早年爲了籌劃商社,確是沒少與各國來唐之商賈打交道,有一大西國商賈,名爲哥倫布者,曾泛舟大洋,因遇風暴,遂致迷航,於

大海上飄泊數月,歷經艱辛,總算是脫了險,這才發現是到了個陌生的大陸,因見此地景緻美奐美倫,遂取其名曰:美洲,孤所得之海圖便是此人所獻,至於花生等物亦是從其口中所知,呵呵,此人運道確實不錯,奈何卻是有眼不識金鑲玉,平白放過了偌大的商機,倒是便宜小王了。”李顯多精明的個人,哪可能就此被問倒了去,眼珠子只一轉,信口便已扯出了老大的一篇文章,聽起來還真蠻像那麼回事的。

“唔,原來如此,若那花生等物真有那般神奇,倒不失爲強國之良方,老朽對此亦頗爲期待焉。”

李顯的反應雖迅捷,可這等解釋卻有着不老少的漏洞在,張柬之自是半點都不信,只不過見李顯不肯實說,張柬之也不好再喋喋不休地追問個沒完,只能是笑着捋捋胸前的長鬚,隨口應答了一句,算是將此事就此揭了過去。

汗一個,這老張同志着實太精明瞭些,不好蒙啊!一見張柬之那副模樣,李顯便知曉自個兒這通子瞎扯壓根兒就沒能唬弄住其,心裡頭不由地便是好一陣子的悻悻然,可也沒法子,只得乾笑了兩聲,將話題轉了開去:“張公,而今朝局已定,下一步之計劃該是可以開始了罷?”

“如殿下之所願,某這便去安排便是了。”

一聽此言,張柬之自不敢掉以輕心,皺着眉頭思忖了好一陣子,這才站起了身來,恭敬地應了諾,自去忙着部署相關事宜不提。

好險,險險些就說漏了嘴,我勒個去的,手下無人不行,可太能幹了也是個麻煩來着!望着張柬之離去的背影,李顯情不自禁地偷偷出了口大氣,苦笑地搖了搖頭,這才驚覺自個兒已是疲得直犯困,也懶得回房,索性躺回了搖椅上,眼方一眯,人已沉進了夢鄉之中去了……

第699章 殺戮之樂章(一)第504章 訓兒(上)第780章 摩擦(上)第215章 餘音未了第401章 奇兵出擊(三)第632章 必爭之要職第259章 一言點醒夢中人第93章 妥協的藝術(一)第407章 夜幕下的襲殺(中)第519章 伏牛川之戰(四)第309章 彼此試探(四)第770章 夜襲(上)第732章 攪局與反攪局第676章 殺明(下)第68章 北門學士第368章 戰局突變(上)第541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九)第762章 天荒盆地伏擊戰(下)第713章 窮途末路(下)第186章 欽差駕到第651章 順水推舟(中)第118章 意外之意外(上)第576章 奇襲那曲第482章 追殲黑風盜(四)第552章 大決戰(三)第478章 約法三章(下)第77章 夜宴(六)第679章 軒然大波(下)第780章 摩擦(上)第91章 力挽狂瀾(上)第639章 激爭連連(上)第44章 再度婉拒(中)第270章 狠狠打壓(中)第640章 激爭連連(中)第562章 風捲殘雲(四)第13章 摘桃子的李弘第545章 烽火連天(四)第554章 大決戰(五)第577章 當雄會戰(一)第308章 彼此試探(三)第694章 西征第一戰(三)第481章 追殲黑風盜(三)第551章 大決戰(二)第371章 河州之殤(中)第740章 推波助瀾(四)第403章 戰後安排第543章 烽火連天(二)第383章 廓州烽火(一)第3章 生死兩重天(中)第318章 關林廟中請賢才(上)第357章 夜戰八方(三)第472章 連兒灣之戰(三)第508章 飛燕計劃(上)第313章 上點眼藥第266章 當頭一棒(上)第201章 四面楚歌(上)第196章 摧枯拉朽(上)第326章 以進爲退(上)第222章 白馬寺遇襲(四)第625章 糧庫之戰(六)第86章 約法三章(中)第66章 疑心盡釋(上)第218章 有愛便要去爭取第318章 關林廟中請賢才(上)第43章 再度婉拒(上)第126章 太子的反擊(三)第316章 大局初定(上)第654章 相位之爭(二)第519章 伏牛川之戰(四)第578章 當雄會戰(二)第387章 廓州烽火(五)第13章 摘桃子的李弘第54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八)三百零三章 你也不是好人第281章 意外的結果第685章 糊塗案糊塗斷(六)第719章 勸進風波(六)第741章 東宮盛宴(上)第609章 林虎歸來第729章 計中計第373章 危局(上)第70章 微露的殺機(中)第398章 伏擊與反伏擊(四)第145章 驅武妙策(上)第717章 勸進風波(四)第199章 統一認識第458章 臨州盟會(一)第766章 天荒山阻擊戰(四)第319章 關林廟中請賢才(下)第394章 斬使立威第204章 安西之變(中)第111章 武后臨朝(上)第371章 河州之殤(中)第528章 乾字計劃(二)第222章 白馬寺遇襲(四)第611章 武后的狠手第606章 御前官司(下)第153章 無毒不丈夫(二)第607章 波斯王子第473章 連兒灣之戰(四)
第699章 殺戮之樂章(一)第504章 訓兒(上)第780章 摩擦(上)第215章 餘音未了第401章 奇兵出擊(三)第632章 必爭之要職第259章 一言點醒夢中人第93章 妥協的藝術(一)第407章 夜幕下的襲殺(中)第519章 伏牛川之戰(四)第309章 彼此試探(四)第770章 夜襲(上)第732章 攪局與反攪局第676章 殺明(下)第68章 北門學士第368章 戰局突變(上)第541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九)第762章 天荒盆地伏擊戰(下)第713章 窮途末路(下)第186章 欽差駕到第651章 順水推舟(中)第118章 意外之意外(上)第576章 奇襲那曲第482章 追殲黑風盜(四)第552章 大決戰(三)第478章 約法三章(下)第77章 夜宴(六)第679章 軒然大波(下)第780章 摩擦(上)第91章 力挽狂瀾(上)第639章 激爭連連(上)第44章 再度婉拒(中)第270章 狠狠打壓(中)第640章 激爭連連(中)第562章 風捲殘雲(四)第13章 摘桃子的李弘第545章 烽火連天(四)第554章 大決戰(五)第577章 當雄會戰(一)第308章 彼此試探(三)第694章 西征第一戰(三)第481章 追殲黑風盜(三)第551章 大決戰(二)第371章 河州之殤(中)第740章 推波助瀾(四)第403章 戰後安排第543章 烽火連天(二)第383章 廓州烽火(一)第3章 生死兩重天(中)第318章 關林廟中請賢才(上)第357章 夜戰八方(三)第472章 連兒灣之戰(三)第508章 飛燕計劃(上)第313章 上點眼藥第266章 當頭一棒(上)第201章 四面楚歌(上)第196章 摧枯拉朽(上)第326章 以進爲退(上)第222章 白馬寺遇襲(四)第625章 糧庫之戰(六)第86章 約法三章(中)第66章 疑心盡釋(上)第218章 有愛便要去爭取第318章 關林廟中請賢才(上)第43章 再度婉拒(上)第126章 太子的反擊(三)第316章 大局初定(上)第654章 相位之爭(二)第519章 伏牛川之戰(四)第578章 當雄會戰(二)第387章 廓州烽火(五)第13章 摘桃子的李弘第54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八)三百零三章 你也不是好人第281章 意外的結果第685章 糊塗案糊塗斷(六)第719章 勸進風波(六)第741章 東宮盛宴(上)第609章 林虎歸來第729章 計中計第373章 危局(上)第70章 微露的殺機(中)第398章 伏擊與反伏擊(四)第145章 驅武妙策(上)第717章 勸進風波(四)第199章 統一認識第458章 臨州盟會(一)第766章 天荒山阻擊戰(四)第319章 關林廟中請賢才(下)第394章 斬使立威第204章 安西之變(中)第111章 武后臨朝(上)第371章 河州之殤(中)第528章 乾字計劃(二)第222章 白馬寺遇襲(四)第611章 武后的狠手第606章 御前官司(下)第153章 無毒不丈夫(二)第607章 波斯王子第473章 連兒灣之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