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函谷關夜話(中)

今夜的談話很重要,只因今夜之所談將會是未來很長時間裡的行動之指南,說是戰略決策也絕不爲過,這也正是李顯選擇在函谷關這麼個半道上與李賢會談,而不是等彼此都到了洛陽再見面的緣由,除了是避人耳目之外,更多的則是爲了能提前統一思想,保持彼此的步調一致,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很顯然,兩者間李賢才是真正拋頭露面的主兒,其接下來的工作重心問題自然也就是今夜所議的要害問題。

此番亞獻之爭中,李賢算是站對了邊,於情於理來說,無論武后是喜歡還是不喜歡李賢,都必須有所表示,在李顯看來,這個表示十有八九便是參政議政的權利,理由?很簡單。此舉一來可以酬其擁戴之功,但更多的則是要以此來削弱太子的權柄,讓兄弟倆放手去鬥,以便其能從中漁利,當然了,甭管武后的用心如何不良,可即將給予李賢權柄已是幾乎可以確定之事,如此一來,李賢所做出的選擇所影響的不光是他自己,李顯勢必也會因此捲入其中,除非李顯改變躲身其後的既定戰略,而這,顯然不太現實,至少在李顯尚未能建立完整班底前,都必須以李賢身邊小弟的面目示人,在這等情況下,李賢殺進朝局的切入點就成了關鍵中的關鍵之所在。

戶部這個選擇不能說不妥,若是換成李顯來挑的話,也極有可能會如此選擇——朝堂實務皆在六部,真要想做些實事,那就只能從六部來着手,然則六部裡吏、兵二部乃是朝堂根本,自然輪不到一個親王來插手其中,剩下的禮部是玩虛的,沒啥搞頭,刑部的工作既瑣碎,又不容易出成績,至於工部麼,要想在這個領域有所建樹也非易事,術數不行者基本難以做出甚驚人成績來,這一點李賢顯然是做不到的,換成李顯來,或許還能湊合,如此這般算將下來,也確實只有戶部最適合李賢建功立業,問題是他所選擇的漕運目標卻顯然有些大了。

關中號稱膏沃之地,在秦漢時期本是天下之糧倉,可正是因其富庶,這才導致累經戰禍之劫,又因自秦以來歷朝歷代大多定都於此,土木之興再所難免,自唐立國以來亦是如此,這便導致了關中綠化率急劇降低,水土流失嚴重,土地漸貧瘠化,單產早已非秦漢時期可比,加之大唐始終實行的是關中本位主義,這更導致了關中人口的急劇增加,土地資源日漸窘迫,貞觀年間尚還勉強能應付,可到了顯慶年間,關中的授田制幾乎已是名存實亡,朝堂再也拿不出新田來授予新增之人口,糧荒日趨嚴重,必須依靠從南方調大批糧食方能勉強支應,這正是漕運興起的根由所在,只是其中的艱辛與礙難卻是大到了極致,縱使有着隋煬帝所開出來的運河存在,算是給漕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可一斤米從江南運到京師,成本竟漲了近乎十倍不說,還沒法做到及時供應,說是朝廷的一大心病也絕不爲過,早些年,高宗曾數次在朝堂上提出過此事,以圖集思廣益,卻均無太多的建樹,遂擱置到如今,實際上,高宗常駐洛陽也有着“赴食”的意圖在內。

李賢若是真能解決得了漕運問題,不單可平白得到天大的功勞,更能趁機將整個戶部攬入懷中,甚至連工部都逃不過李賢的滲透,好處無疑是巨大無比的,但是,李顯卻並不以爲李賢真能辦到此事,只因其中的關礙實在是太多太煩了些,哪怕是久經歷練的宦海好手都難以駕馭得了那等煩難,就更別說李賢這等政堂菜鳥了,李顯記得很清楚,前一世李賢剛當上太子時,也是雄心勃勃地親自抓起了漕運,結果呢,財力耗費了不少,效果卻差強人意,以致名聲大損,鬧到最後,就連理政的權力都因此而被武后“名正言順”地收刮一空,就此埋下了被廢黜的禍根。

“六哥雄心,小弟感佩不已,只是漕運一事所涉過巨,非旦夕能見功者,依小弟看來,哥哥初入朝堂須得有立竿見影之功勞,漕運雖要務,卻非急務,不若延後再行之,此小弟菲薄之見耳,還請六哥明鑑。”李顯如今根基未穩,實是不想李賢因找錯了突破口而受挫,可有鑑於李賢那等剛愎的性子,又不能將話說得太難聽,沒奈何,腦筋飛轉了一下之後,娓娓地委婉勸說道。

“唔,七弟所言固是有理,不過爲兄以爲不涉難題終難以服衆,今漕運半廢,正是見功之時,若能理順漕運,功莫大焉,縱使礙難無數,我輩又何懼哉,七弟可願助爲兄一臂之力?”很顯然,李賢考慮拿漕運來當突破口已非一日,心中似乎頗有定算,並不認可李顯之所言,一席話說將下來,倒也慷慨激昂得很,卻令李顯頭更大了幾分。

“六哥打算如何行之?”

一聽李賢如此口氣,李顯便已是事情怕是大條了,心中焦躁之意漸起,可又不好當面駁斥其非,只能是先聽聽其計劃再做計議了的。

“七弟請看!”

李賢此來顯然是做足了功課的,這一聽李顯如此問話,立馬一抖寬大的衣袖,從中取出了一張絹帛,在几子上攤了開來,赫然竟是一張水系圖,畫得頗爲詳細,幾乎將長江、黃淮、大運河乃至關中的渭河、灞水等大小江河都名列其上,以李顯的目光來看,此圖雖不算太準確,可大體上的意思卻是全都出來了,足可見李賢對漕運一事確實是下了血本的。

“六哥,此可是水紋圖譜麼?”

李顯雖明知,可還是故意問了一句道。

“不錯,正是此物,爲兄爲了漕運之事,可是派了不少人手去收集整理,總算是僥倖能得此圖譜,比之弘文館內所藏尤勝一籌,能有此圖爲佐,何愁大事不成!”李賢眼一瞥,便即見到李顯臉上的訝異之色,心中自是大大地滿足了一回,哈哈一笑,揮手做豪邁狀地回答道。

水系圖譜確實重要,沒那玩意兒要想搞漕運,那簡直是天方夜譚,可要說有了這玩意兒便能成事,那也太扯了些,至少李顯不這麼以爲,可眼瞅着面前這位豪情迸發得不可一世,李顯還真不好胡亂潑冷水的,也就只能笑着道:“六哥英明,小弟實難及萬一,能有此圖相助,事半而功倍矣,只是事涉極大,還須詳加計劃方好,不知六哥對此可有甚安排否?”

“嗯,七弟縱使不問,爲兄也是要說的,七弟且看,我朝產糧大多出於江淮,若以江都(今揚州)爲集中點,以漕船沿運河北上,一路過淮、黃、汴、濟可抵達陝州,經渭水送入京師,沿途水路共有四處礙難,其一,廣通渠淤塞嚴重,須重開;其二,汴渠因黃河沙多,易淤積,須專官爲之護;其三,三門砥柱奇險,船隻上駛困難,且常常覆溺,須以另開運河爲要;其四……”李賢信心滿滿地說到了此處,很明顯地停頓了一下,這才接着往下說道:“其四,原有之漕官糜爛,不堪爲用,須更替之,此四條若是皆能行了去,不愁漕運不暢!”

李賢這番話說倒是都說到了點子上,儘管不全面,可大體上還過得去,問題是漕運之事本就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兒,並不是說有了良好的思路便能成功的,尤其是像李賢這般將現有一切推翻重新來過的做法,做起來更是難上加難,姑且不論整個計劃實行下來要耗費多少的人力物力,就說時間上也長得驚人,若是李賢此際是皇帝,他下了狠心一定要這麼去做,那倒是有成功的希望,問題是他不是皇帝,甚至連太子都不是,不過就一親王罷了,要想做如此大的事情,顯然沒那個擔當,別的不說,只消在治理漕運上出了一點的岔子,李弘那頭會坐看麼?顯然不可能,而李賢又無法取得武后的絕對信任,拿什麼去跟李弘在朝堂上爭鋒,一旦受攻,勢必全盤皆輸,最好的結果或許還得被就藩上一回,若是運氣不好的話,只怕王爵被削都不是不可能,李顯要是跟在其後頭混,那後果也就可想而知的了。

“六哥可曾算過漕運一事若要完工須多少時日,又須多少人力物耗?”聽完了李賢的陳述,李顯儘管心中不贊成,但卻並沒有急着出言駁斥,而是沉思了片刻,這才謹慎地出言問道。

“若是人力物力無虞,三年必可盡全功,七弟信也不信?”李賢琢磨着漕運自是非一日之功,然則大體上都是在大局面上着眼,對於具體事務乃是整體的詳細計劃其實壓根兒就沒怎麼考慮過,此時聽得李顯問起,心中不免有些子發虛,可卻不想讓李顯看輕了去,這便狡辯般地反問了一句道。

三年?吹牛也不是這麼個吹法,你小子十有八九壓根兒就沒認真去算過花費,盡胡吹!李賢倒是說得信誓旦旦,可聽在李顯的耳朵裡,卻平白生出了種哭笑不得的無力感,偏生一時間還真不好找出既不傷其自尊又能指其計劃缺憾的法子,眉頭不由地便微鎖了起來……

第715章 勸進風波(二)第798章 東都風雲動(四)第102章 奇峰突起(下)第310章 麻煩來了第430章 鐵血無情(下)第191章 不服?打到你服!(二)第209章 突圍,突圍!(五)第461章 臨州盟會(四)第306章 彼此試探(一)第57章 推銷的藝術第393章 疏不間親第724章 噶爾?引弓的判斷第293章 兄弟之約(中)第307章 彼此試探(二)第527章 乾字計劃(一)第357章 夜戰八方(三)第567章 英雄末路(二)第692章 西征第一戰(一)第215章 餘音未了第208章 突圍,突圍!(四)八百零八章 善後事宜下第802章 決戰洛陽宮!(二)第547章 烽火連天(六)第315章 見還是不見第564章 風捲殘雲(六)第240章 反客爲主(中)第498章 打出來的協議(一)第146章 驅武妙策(下)第575章 “蔣幹”駕到第595章 兄友弟恭(上)第257章 聯手逼宮(下)第125章 太子的反擊(二)第153章 無毒不丈夫(二)第291章 宮廷劇變(下)第104章 麻煩終於來了第130章 兄弟齊心(上)第532章 乾字計劃(六)第273章 決勝一擊(中)第273章 決勝一擊(中)第484章 追殲黑風盜(六)第689章 水落石不出(上)第43章 再度婉拒(上)第349章 據理力爭(下)第486章 初爲人父第501章 打出來的協議(四)第271章 狠狠打壓(下)第585章 破城而入(下)第20章 太子的邀請第307章 彼此試探(二)第357章 夜戰八方(三)第589章 東都風雲亂(二)第526章 裴行儉的助推第18章 收養上官婉兒第232章 白雁之約(中)第77章 夜宴(六)第321章 庭前風波起(下)第498章 打出來的協議(一)第707章 殺戮之樂章(九)第145章 驅武妙策(上)第571章 英雄末路(六)第57章 推銷的藝術第725章 蛇已出洞第121章 孤就是要拉攏於你(下)第809章 兵臨城下第543章 烽火連天(二)第771章 夜襲(下)第331章 領導權之爭(二)第389章 雙雄會河州(下)第569章 英雄末路(四)第560章 風捲殘雲(二)第32章 考驗(下)第39章 倒黴的孩子(上)第416章 紛紛退讓(下)第740章 推波助瀾(四)第520章 伏牛川之戰(五)第761章 天荒盆地伏擊戰(中)第552章 大決戰(三)第7章 謀定而後動(二)第169章 高調出擊(下)第757章 御前紛爭(下)第192章 不服?打到你服!(三)第589章 東都風雲亂(二)第700章 殺戮之樂章(二)第125章 太子的反擊(二)第86章 約法三章(中)第664章 波濤洶涌(下)第164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二)第37章 初見駱賓王(上)第422章 絕對強勢(二)第53章 必要的教訓(三)第719章 勸進風波(六)第738章 推波助瀾(二)第564章 風捲殘雲(六)第585章 破城而入(下)第670章 狄仁傑斷案(四)第640章 激爭連連(中)第54章 必要的教訓(四)第29章 來了個“三/陪先生”第422章 絕對強勢(二)第226章 預做安排
第715章 勸進風波(二)第798章 東都風雲動(四)第102章 奇峰突起(下)第310章 麻煩來了第430章 鐵血無情(下)第191章 不服?打到你服!(二)第209章 突圍,突圍!(五)第461章 臨州盟會(四)第306章 彼此試探(一)第57章 推銷的藝術第393章 疏不間親第724章 噶爾?引弓的判斷第293章 兄弟之約(中)第307章 彼此試探(二)第527章 乾字計劃(一)第357章 夜戰八方(三)第567章 英雄末路(二)第692章 西征第一戰(一)第215章 餘音未了第208章 突圍,突圍!(四)八百零八章 善後事宜下第802章 決戰洛陽宮!(二)第547章 烽火連天(六)第315章 見還是不見第564章 風捲殘雲(六)第240章 反客爲主(中)第498章 打出來的協議(一)第146章 驅武妙策(下)第575章 “蔣幹”駕到第595章 兄友弟恭(上)第257章 聯手逼宮(下)第125章 太子的反擊(二)第153章 無毒不丈夫(二)第291章 宮廷劇變(下)第104章 麻煩終於來了第130章 兄弟齊心(上)第532章 乾字計劃(六)第273章 決勝一擊(中)第273章 決勝一擊(中)第484章 追殲黑風盜(六)第689章 水落石不出(上)第43章 再度婉拒(上)第349章 據理力爭(下)第486章 初爲人父第501章 打出來的協議(四)第271章 狠狠打壓(下)第585章 破城而入(下)第20章 太子的邀請第307章 彼此試探(二)第357章 夜戰八方(三)第589章 東都風雲亂(二)第526章 裴行儉的助推第18章 收養上官婉兒第232章 白雁之約(中)第77章 夜宴(六)第321章 庭前風波起(下)第498章 打出來的協議(一)第707章 殺戮之樂章(九)第145章 驅武妙策(上)第571章 英雄末路(六)第57章 推銷的藝術第725章 蛇已出洞第121章 孤就是要拉攏於你(下)第809章 兵臨城下第543章 烽火連天(二)第771章 夜襲(下)第331章 領導權之爭(二)第389章 雙雄會河州(下)第569章 英雄末路(四)第560章 風捲殘雲(二)第32章 考驗(下)第39章 倒黴的孩子(上)第416章 紛紛退讓(下)第740章 推波助瀾(四)第520章 伏牛川之戰(五)第761章 天荒盆地伏擊戰(中)第552章 大決戰(三)第7章 謀定而後動(二)第169章 高調出擊(下)第757章 御前紛爭(下)第192章 不服?打到你服!(三)第589章 東都風雲亂(二)第700章 殺戮之樂章(二)第125章 太子的反擊(二)第86章 約法三章(中)第664章 波濤洶涌(下)第164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二)第37章 初見駱賓王(上)第422章 絕對強勢(二)第53章 必要的教訓(三)第719章 勸進風波(六)第738章 推波助瀾(二)第564章 風捲殘雲(六)第585章 破城而入(下)第670章 狄仁傑斷案(四)第640章 激爭連連(中)第54章 必要的教訓(四)第29章 來了個“三/陪先生”第422章 絕對強勢(二)第226章 預做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