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唐和鹽,百姓不能承受之重

第56章 唐和鹽,百姓不能承受之重

這篇談談爲什麼安史之亂以前,絕對不能實行中唐兩稅法背景的鹽政改革(包括劉晏版本的榷鹽法:民產官收商運商銷)。

這篇很重要,與劇情強相關,如果你只想看爽文的話,可以跳過這一篇。

粟特錦的劇情,我查了一兩天的資料;而鹽稅,我從上本都督開始,斷斷續續,光資料就查了幾個月。

從第一層來到第二層,再從第二層回到第一層。從天下無鹽稅,到“科學收稅”,再到天下無鹽稅。

反反覆覆逐漸深入對鹽稅的各種認識,我現在應該是起點作者裡面,研究鹽稅的第一人,曾經在夢裡都是怎麼在封建時代收鹽稅。

歷史之所以有魅力,是在於它的不可更改與發人深省,在於拋去紛繁複雜的花俏迷人眼,最後依舊會迴歸到它原有的本質。

揭開美麗的面紗,鮮血淋漓的本質會表露在你面前,這便是歷史。

按照爽文的套路,小方長大後,“應該”正好遭遇大唐天寶財政危機。小方順勢出手,提出“科學收鹽稅”,部分解決盛唐的財政問題,順便“強勢”上位攝取權力,這應該是“合理”的套路劇情。

但是很遺憾的告訴各位,如果後續劇情這麼寫了,這本書就廢了。

不算劇透,只是想告訴各位讀者老爺,我這個深度研究鹽稅的起點作者,反倒是不會讓小方在大亂來臨前,搞什麼“利國利民鹽稅”。

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稅收的本質,就是國家從百姓兜裡拿錢出來,用在當權者們想用,或者需要用的地方。

它的用途或有不同,但從百姓兜裡拿錢的本質卻並無不同。

第一個謬誤:大唐前期對於鹽是放任自流的狀態。只有“大聰明”一般的穿越者才知道要給鹽收稅。

其實不是,唐初鹽稅不僅不放任自流,甚至管得比安史之亂後還要嚴格。而又因爲不收稅,而食鹽的開採成本又比較低,所以形成了良性循環。

因爲不收稅,所以鹽價低;

又因爲鹽價低,所以官府在其中無利可圖,讓鹽變成了遠離商品屬性的生活必需品,鹽政基層官員也普遍比較廉潔。

當差事無利可圖的時候,升官就變成了唯一的利益,這其實是很好理解的一件事。

還因爲鹽價在社會生活中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一定程度上舒緩了社會矛盾。

國家居然不知道要收鹽稅,這樣的事情,自李淵在位的時候,就沒有發生過。不是不想收,而是因爲各種原因,選擇不收。

唐代前期的社會安定,無鹽稅的政策功不可沒。穿越者提出要在開元或者天寶年間“科學收稅”,並不能證明“卓爾不羣”。

第二個謬誤:安史之亂前,大唐完全不收鹽稅。

其實不是,自武周時期以來,就在“低水平”運轉。鹽稅不僅在收,而且收的很科學合理,不同性質的鹽礦或者鹽池,收稅的幅度與方式,也都不同。

大體上分爲三種:

1、實物稅:租用鹽池鹽井進行開採的鹽戶,開採3石鹽,就要交1石給官府。而這1石鹽,則是進入常平倉,以供軍需或者抑平市場鹽價。

2、力役稅:官方開採的鹽池鹽井,裡面的勞工,以勞力抵償租庸調。

3、貨幣稅:民營鹽井或鹽池,一般背後都是大世家大豪強。

有據可查的信息,是開元十年,就已經在實行這種稅收方式,但稅率很低。真實情況,收稅的時間,一定會提前。

第三個謬誤:大唐朝廷都是蠢豬,居然不知道用榷鹽法。

實際上大唐的政策制定者們不僅不蠢,而且還知道“試運行”與“經濟特區”的概念。早就做過榷鹽法的政策試驗。

然後他們得到了一個讓幾乎讓自己崩潰的結論:

經濟中心的關中與河北,食鹽來源的鹽池鹽井鹽場,絕大部分,都是官營的!榷鹽法幾乎無法實施!

具體來說,這幾大產地,就是河東鹽池,河北長蘆(滄州)鹽場,以及涼州鹽池。

官方鹽池,自己給自己收稅,那錢從哪裡來呢?

如果加稅,這些錢依舊會間接推高官府採買成本,左手倒右手的經濟遊戲,在封建時代除了增加行政成本外,沒有任何意義。

安史之亂後,與安史之亂前,大唐經濟有什麼本質區別呢?

沒錯,大唐失去了河北!失去了足以供養幾百萬人吃鹽的長蘆鹽場,同時涼州還被吐蕃攻克,河東亦是處於戰火之中。

也就是說,劉晏實施“科學榷鹽法”的經濟前提,是大唐失去北方的三個主要鹽產地,大型國營鹽場不復存在,不得不從江淮那邊大力發展私營鹽場。

很顯然,在安史之亂以前,並不存在這個前提。

第四個謬誤:在安史之亂前,用中唐的“科學榷鹽法”,可以實現財政大補而不損(或少損)民生。

這個也只是一廂情願而已。

要弄明白鹽稅的本質,就要把鹽和稅兩者都分析透徹了。鹽是稅的載體,鹽必有“鹽稅”,但“鹽稅”不一定需要鹽。

看明白這個問題,剩下的就好理解了。

中唐之所以可以實行榷鹽法,其實是因爲大唐經過戰亂,原有的戶籍體系完全解體。換句話說,大唐賬冊上只有一千萬人實際繳租庸調,而收稅卻還是按六千萬人在收!

除了那些死於戰亂的人以外,大約有不到兩千萬人只是從賬冊上消失了,他們變成了隱戶。

說得再明白點,就是朝廷在完全沒有辦法重建戶籍的情況下,利用“人不吃鹽會死”的鐵律,以鹽稅來彌補租庸調的損失,讓那些隱戶們用鹽稅來交戶稅地稅。

中唐鹽稅爲什麼到後來一年比一年離譜,根本原因就在於,朝廷重建了戶籍體系,重建了以兩稅法爲主體的新型稅收體系,但卻依舊往死裡收鹽稅!

值得一提的是,河北從唐廷分離的後面150年,一共實行了4個月的榷鹽法。然後河北的那些牙兵們一致認爲,很不爽,還是自己單獨過比較好,於是河北地方又脫離唐廷的經濟掌控,抵制榷鹽法。

安史之亂後,河北百姓比其他地方的百姓過得稍微好點,原因是什麼,大概也不用說太明白了,懂的都懂。

回到正題來,如果在安史之亂前,就實行中唐榷鹽法,會發生什麼?

泡鹽池裡洗澡的狗大戶們肯定無所謂,但底層百姓怎麼辦?無數人會被這“不起眼”的鹽稅壓得家破人亡。

由於鹽的開採成本,只有加稅後的十分之一,私鹽必定氾濫成災。然後朝廷又不得不組建新的軍隊(沒錯,想想鹽商黃巢)打擊走私,這樣一定會極大增加行政成本。

被鹽稅壓得破產的百姓,會鋌而走險販賣私鹽或者加入鹽商的行列,收稅鹽的銷量暴跌;爲了收稅,朝廷又不得不提高稅率,逼得更多的人吃私鹽,以此惡性循環。

太陽下面沒有新鮮事,宋朝的時候,私鹽已經無法禁絕,佔百姓用鹽三分之二還要多。客觀規律,不是一個兩個穿越者可以扭轉的。

鴨子死了嘴都是硬的,可還是沒法飛到天上去。

近代長蘆鹽場,民國政府將其交給英國人打理,這個英國人就提出了一個公式,與劉晏的思想高度重合。

把政府鹽稅設爲X,市場零售的鹽價爲Y。那麼Y=F(X),所謂鹽稅,不過就是求F函數而已。

鹽稅的魔鬼,全部都在細節裡,哪怕只是給散裝食鹽套上麻袋運輸,也能極大減輕食鹽損耗,在不損害鹽價的前提下提高稅收。這個例子都是在鹽稅歷史上被證實過的方法。

高鹽稅的危害性,不亞於富人得了糖尿病,這是個很大的話題,由於這些不是本篇內容,所以就不在此多說了。

更新晚點送到。

PS:哪位大哥要是穿越回古代當了權貴,記得對百姓好一點。

(本章完)

第695章 李惟嶽歷險記第460章 後知而後覺第723章 最後的忠臣第366章 有示之以無,強示之以弱238.第210章 替罪羊175.第158章 驚天弊案(1)242.第213章 多少也貪一點吧第332章 開天“盛世”科普一下唐代基層政務的運作模式153.第139章 紙上談兵207.第183章 京畿治安大作戰(上)第53章 接下來一段NTR劇情好糾結啊257.第224章 “聽勸”的基哥第48章 歷史推演測試(晚上還有一章)221.第194章 龍武軍執戟郎248.第217章 草根野望第609章 何爲忠奸第727章 如何把大象裝進冰箱第378章 阿喀琉斯之踵第279章 被架在中間的節度使172.第156章 重拳出擊(下)第693章 離離原上草第59章 國事如兒戲296.第256章 望梅止渴第8章 我就說我是神童吧第721章 染血的長安第493章 暴雨前的寧靜第58章 我的公公是李隆基119.新羣開了254.第221章 狗官雄起第634章 送他一頂小綠帽第547章 哥奴忌憚之人149.再拋一個深度測試第776章 血灑長安(中)第386章 向着勝利衝刺(本卷完)第582章 建國大業之合縱連橫第458章 勢如破竹與席捲江山第719章 走不完的套路145.第133章 厲不厲害你的基哥280.第244章 故事背後的故事第29章 《賣炭翁》中隱藏的長安能源危機第689章 破軍射天狼196.第174章 江湖上竟然有我的傳說279.第243章 大難起於微末第587章 空手套白狼第39章 原來你也在這裡211.第186章 誰說沒槍頭就捅不死人243.第214章 鬆綁157.第143章 沒那麼簡單魔鬼藏在細節裡面第499章 下一站汴州第71章 驚變!251.1號羣已經滿員了第366章 有示之以無,強示之以弱第668章 節操值幾分錢?第338章 刁民輩出126.第120章 逆向思維反殺第614章 升官發財換老婆第85章 人小事大麻煩多第32章 孤獨行者第39章 原來你也在這裡第563章 失去的東西一定要拿回來第311章 套馬的漢子威武雄壯269.第235章 今日開始造神第431章 權勢滔天,則離死不遠第319章 豬不能一次殺完第608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71章 驚變!第62章 家父方有德第493章 暴雨前的寧靜第781章 若無方清,不知幾人稱孤道寡第713章 盛夏的果實277.第242章 人還沒來,官職先到第767章 功在微末處第508章 飛渡盧縣橋165.第149章 車門已經焊死286.第248章 本職工作227.第199章 勇氣傳說第567章 鹽之戰265.第232章 江湖規矩第761章 寶臣大帥的倔強第35章 一日殺三子第90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166.第150章 被“遺忘”的軍隊第346章 不缺那三瓜兩棗第474章 名將的輓歌(下)第528章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第406章 不坐敞篷車第415章 憑空造牌297.第257章 拋開事實不談,你就沒什麼錯嗎第666章 只有活人才配談正義156.第142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吐蕃160.第145章 削髮以明志第5章 興師問罪第278章 五年平遼第55章 盛唐小學生第557章 寶臣大帥的春天第614章 升官發財換老婆第640章 今時不同往日163.第147章 透心涼
第695章 李惟嶽歷險記第460章 後知而後覺第723章 最後的忠臣第366章 有示之以無,強示之以弱238.第210章 替罪羊175.第158章 驚天弊案(1)242.第213章 多少也貪一點吧第332章 開天“盛世”科普一下唐代基層政務的運作模式153.第139章 紙上談兵207.第183章 京畿治安大作戰(上)第53章 接下來一段NTR劇情好糾結啊257.第224章 “聽勸”的基哥第48章 歷史推演測試(晚上還有一章)221.第194章 龍武軍執戟郎248.第217章 草根野望第609章 何爲忠奸第727章 如何把大象裝進冰箱第378章 阿喀琉斯之踵第279章 被架在中間的節度使172.第156章 重拳出擊(下)第693章 離離原上草第59章 國事如兒戲296.第256章 望梅止渴第8章 我就說我是神童吧第721章 染血的長安第493章 暴雨前的寧靜第58章 我的公公是李隆基119.新羣開了254.第221章 狗官雄起第634章 送他一頂小綠帽第547章 哥奴忌憚之人149.再拋一個深度測試第776章 血灑長安(中)第386章 向着勝利衝刺(本卷完)第582章 建國大業之合縱連橫第458章 勢如破竹與席捲江山第719章 走不完的套路145.第133章 厲不厲害你的基哥280.第244章 故事背後的故事第29章 《賣炭翁》中隱藏的長安能源危機第689章 破軍射天狼196.第174章 江湖上竟然有我的傳說279.第243章 大難起於微末第587章 空手套白狼第39章 原來你也在這裡211.第186章 誰說沒槍頭就捅不死人243.第214章 鬆綁157.第143章 沒那麼簡單魔鬼藏在細節裡面第499章 下一站汴州第71章 驚變!251.1號羣已經滿員了第366章 有示之以無,強示之以弱第668章 節操值幾分錢?第338章 刁民輩出126.第120章 逆向思維反殺第614章 升官發財換老婆第85章 人小事大麻煩多第32章 孤獨行者第39章 原來你也在這裡第563章 失去的東西一定要拿回來第311章 套馬的漢子威武雄壯269.第235章 今日開始造神第431章 權勢滔天,則離死不遠第319章 豬不能一次殺完第608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71章 驚變!第62章 家父方有德第493章 暴雨前的寧靜第781章 若無方清,不知幾人稱孤道寡第713章 盛夏的果實277.第242章 人還沒來,官職先到第767章 功在微末處第508章 飛渡盧縣橋165.第149章 車門已經焊死286.第248章 本職工作227.第199章 勇氣傳說第567章 鹽之戰265.第232章 江湖規矩第761章 寶臣大帥的倔強第35章 一日殺三子第90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166.第150章 被“遺忘”的軍隊第346章 不缺那三瓜兩棗第474章 名將的輓歌(下)第528章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第406章 不坐敞篷車第415章 憑空造牌297.第257章 拋開事實不談,你就沒什麼錯嗎第666章 只有活人才配談正義156.第142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吐蕃160.第145章 削髮以明志第5章 興師問罪第278章 五年平遼第55章 盛唐小學生第557章 寶臣大帥的春天第614章 升官發財換老婆第640章 今時不同往日163.第147章 透心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