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三章、干涉

1853年7月1日,費利克斯首相再次造訪巴登大公國,和攝政的弗里德里希親王進行了歷史性的會晤。

費利克斯首相繼續忽悠道:“殿下,德意志統一是全體德意志民衆共同的心願,螳臂擋車的巴伐利亞政府已經被民衆拋棄了。

歷史賦予了我們使命,要在這個時候實現國家統一。作爲德意志地區的貴族,我們有責任履行這個義務。”

面對大忽悠的費利克斯首相,弗里德里希親王是萬分頭疼,現在“統一”在巴登公國屬於政治正確,有了巴伐利亞政府的前車之鑑,他可不敢在這個問題上犯錯誤。

費利克斯在忽悠的同時,還伴隨着奧地利的武力威脅。

巴伐利亞王國已經擺平了,奧地利軍隊就不由自主的往巴登大公國的邊界上移了移,也不是太多才十來萬人。

這個數字,已經讓弗里德里希親王睡不好覺了。在他看來,不需要十萬奧地利軍隊,就算是一萬奧地利軍隊那都是嚴重的威脅。

好在,奧地利人知道先禮後兵,這纔有迴旋的餘地。就算是要被合併,那也必須要賣個好價錢吧?

弗里德里希親王提出了心中的疑問:“首相閣下,作爲一名德意志地區的貴族,我也願意爲德意志地區統一貢獻一份力量,現在的問題是歐洲各國不願意看到德意志統一。

英法俄三國都表明了態度,一旦德意志地區統一,他們就會出兵干預,普魯士人又和他們勾三搭四。

如果不能處理好這個問題,我們冒然開起統一進程,很有可能演變成爲一場規模龐大的戰爭。”

貴族不僅僅只是特權,同樣還代表着責任,這纔是歐洲貴族受尊重的原因。

弗里德里希親王無法直接拒絕德意志統一,乾脆將統一的難題擺在眼前,順便還黑了一波普魯士人。

如果奧地利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那麼統一就無從談起,大不了讓奧地利吃掉巴伐利亞,就算完事了。

死道友不死貧道,弗里德里希親王沒有替巴伐利亞政府抱不平的意思,奧地利人已經注意吃相了,公開承諾兩國王室進行置換國土。

儘管具體地點未公開,對巴伐利亞王室來說,這已經是最好的選擇了。作爲被民衆們拋棄的王室,繼續留在巴伐利亞也無法坐穩王位,還不如換個地方保住基業。

費利克斯首相信心十足的說:“這個問題,殿下可以放心。如果不能解決外交上的問題,我們也不敢在這個時候提起統一。

現在的世界局勢,想必殿下也非常的清楚,英法俄三國在近東地區鏖戰,現在他們就算是想要干涉,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只要大家達成了一致,德意志地區統一就不是問題。現在的麻煩是普魯士王國,他們一直都野心勃勃,想要兼併整個德意志地區。

我們會盡量爭取,如果普魯士政府反對,並且和列強相勾結的話,那麼這次我們就先統一南德意志地區好了。

這是奧地利的底線,任何人敢阻礙,那麼就戰爭上見吧!”

弗里德里希親王算是聽明白了,前面的那些都是套路,最後一句纔是奧地利的真實目的。

仔細盤算了一下,他發現貌似奧地利的計劃成功率非常的高,巴伐利亞王國完蛋了,南部德意志地區再也沒有抵抗他們力量。

如果是德意志地區統一,英法俄三國肯定是不能夠容忍。要是換成了南北德意志分治,結果就不一樣了。

奧地利是做大了,可是這種做大剛好踩到大家的底線上,還威脅不到大家的生存。

對英國人來說,不用擔心歐陸平衡失控,實力壯大後的奧地利也就是和法國人並駕齊驅,最多也就強出一線,還比不上俄國人。

反正奧地利被俄普法三國包圍着,到了這一步,就再也無法擴張下去了,就算是強了點兒也在承受範圍之內。

俄國人就更不用提了,俄奧同盟是人盡皆知的事情,只要不是統一整個德意志地區,讓俄國人感受到了威脅,其餘的他們都可以接受。

弗里德里希親王猜測俄奧早就達成了一致,不然奧地利人還不敢在這個時候採取行動。

單獨的一個法國,貌似嚇不倒奧地利,打就打誰怕誰啊?只要不是拿破崙再生,統一南德意志地區的奧地利完全不慫。

弗里德里希親王不由自主的在內心默認了民衆是支持統一的,在這種觀點下,計算奧地利的軍事實力的時候,還加上南德意志地區幾個邦國的力量。

這樣計算也沒有錯,當法國人打過來了,他們想不打都不行。外敵入侵,還有人敢喊中立不成?

弗里德里希親王想了想說:“首相閣下,原則上我是同意德意志地區統一的,巴登公國不會國家統一的阻礙,但是具體細節上,我們還要需要進行商議。”

利益爭奪不容後退,現在弗里德里希親王自然要爲巴登公國爭取利益,或者說是爲自己爭取利益。

費利克斯露出了喜色,得到了肯定的答覆,他知道巴登公國搞定了,具體條件還怕談麼?

要知道世界上有一部法律叫《憲法》,中央政府完全可以通過法律限制地方政府的權利。

在新政府中,奧地利可是佔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這幾個小邦國拿什麼抗衡?

費利克斯大氣的忽悠道:“沒有問題,考慮到德意志地區各個邦國都自成體系,原則上我們是主張邦國自治的。

除了大家要遵守共同的《憲法》外,中央政府通常是不會干涉地方政府施政的。”

這些都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暫時。

弗里德里希親王滿意了,不滿意也不行,費利克斯首相的態度太堅決,動則就是武力威脅,讓他無法說出拒絕的話。

至於把奧地利人的計劃泄露出去,弗里德里希親王還沒有那麼傻,這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就算是英法知道了,最終也改變不了巴登公國被統一的結果,現在能把巴登公國賣給好價錢,纔是最優的選擇。

要是翻了臉,可以參考一下巴伐利亞王室的待遇。置換國土聽上去不錯,實際上他們虧大發了,幾代人的經營成果全沒了,要重新開始。

萬一奧地利政府不要臉,過上個十年八年又搞出了幺蛾子,找個藉口把他們的王位拿下來怎麼辦?

在新國土上,他們可沒有深厚的羣衆基礎,廢了王室也就廢了,連風波都折騰不起來。

經過了長達一個星期的談判,1853年7月9日,費利克斯首相代表奧地利和弗里德里希親王代表的巴登公國,共同簽署了《德意志統一宣言》。

簡單的來說,就是從現在開始巴登公國和奧地利就算是同一個國家了,儘管這個新生的水貨神羅帝國還沒有掛牌成立。

在此之前,薩克森王國已經簽約了。奧地利政府威逼利誘一套組合拳打下來,國內的民衆又跟着瞎起鬨,他們想不妥協都難啊!

德意志地區的民族主義已經被引爆了,阻礙國家統一的巴伐利亞政府被奧地利幹掉了,薩克森公國、巴登公國又和奧地利達成了一致。

看上去德意志地區統一的日子已經不遠了,當費利克斯首相抵達符騰堡的時候,迎接的人羣已經擠爆了街道,最後不得不在城外一座莊園內進行談判。

當奧地利發出戰爭宣言的時候,所有人都以爲戰爭不可避免,結果巴伐利亞人的做法,成功的將戰爭變成了武裝遊行,和平統一的曙光再次出現。

談判還沒開起,符騰堡政府就已經壓力山大。在此之前,已經有很多人公開表示,如果統一戰爭爆發,他們是不會幫助政府作戰的。

爲了不讓巴伐利亞政府舊事重演,符騰堡王國自然是屈服了,只要奧地利能夠搞定國際壓力,那麼大家就是一家人了。

1853年7月11日,尚未成立的水貨神羅帝國已經出現了:奧地利、巴伐利亞、巴登、薩克森、符騰堡五個邦國了。

南德意志地區,基本上已經實現了統一,費利克斯在在前往黑森-達姆施塔特的路上,法蘭克福自由市已經宣佈加入神羅帝國了。

這個時候,準備干涉的英法俄等國已經達成了協議。7月6日英法俄三國聯合發表了聲明,宣佈近東地區停戰一個月。

次日,包括英、法、俄三國在內歐洲十二國發表了聯合照會,要求奧地利停止德意志統一的行動。

沒有任何威脅的語言,就這一份兒照會,奧地利就不得不停止統一的步伐,好在這個時候弗朗茨的目標已經完成了。

剛剛出現統一曙光的德意志地區,立即陷入了一片哀嚎,很多人無奈的發現統一還是遙遙無期。

普魯士王國這次也出現在了干涉國家之中,弗朗茨並沒有覺得有什麼好意外的。爲了利益背上些許罵名,又算得了什麼?

反正現在他們的名聲都被搞臭了,破罐子破摔,腓特烈-威廉四世不介意再被人多罵幾句。

如果普魯士王國不參加這次行動,可以肯定這次德意志地區的瓜分活動,就和他們沒有關係了。

扶持普魯士對抗奧地利?這麼好事,在夢中想想就行了。

英國表示漢諾威是自家的小弟,不能夠放棄,不然老大的面子往哪裡擱?制衡奧地利,法國人和俄國人還不夠麼?

法國人表示,老子還不傻,有奧地利這個競爭對手還不夠,現在還要在增加一個麼?

俄國人表示,可以,精神上支持你,要實際利益自己爭取去,俄羅斯不傻。

歐洲的利益就這麼大,普魯士人要是多拿一份,就意味着別人要少拿一份。

哪個白癡願意,把自家的利益拿出來,培養一個對手起來?

地理位置已經決定了,普魯士王國一旦崛起,就是大家的競爭對手。因爲現在留給普魯士王國的肉已經不夠了,他們只能去搶去奪。

制衡奧地利?把德意志地區一拆分過後,奧地利擴張的腳步就被擋住了。

西邊是法國人,東邊是俄國人,北邊是普魯士,南邊是巴爾幹半島,西南地區的撒丁王國是英國人的小弟,意大利地區的其它邦國本來就是奧地利的小弟,根本就下不了嘴。

奧地利能怎麼選擇?哦,還有一個要啥沒有啥的瑞士,除非維也納政府腦子集體進水了,不然就不會對歐洲脊樑有興趣。

按照俄國人提出的計劃,奧地利要麼原地不動,想要擴張就出去搶殖民吧!

這個英法真的不慫,在海外競爭奧地利還真不是對手。地理位置決定了,奧地利在海外殖民上天然處於了劣勢地位。

只要在海外發展殖民地,就被英法卡着脖子,不和大家搞好關係,就不要想有什麼收穫。

第八章、愛德華-馮-鮑恩菲爾德第一把零三章、沙皇的抉擇第一百七十一章、不再是主角第兩百六十章、瘋子和天才第六十二章、海軍界笑柄第一百四十章、掀桌子第兩百八十五章、生活多艱第八十五章、飛來橫禍第五十二章、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第三十章、只在乎曾經擁有的鐵路第六十一章、猝不及防的世界戰略第六十一章、頭疼的弗朗茨第五十八章、聖誕節第一百三十一章、戰爭爆發第六十七章、挑戰者與維護者第三十六章、平叛與談判第一百四十四章、民意的力量第七十四章、異想天開的計劃第二十四章、新的賭局第一百九十七、政治藝術第一百一十二章、最窮的義務教育模式第兩百六十六章、巔峰對決第二十二章、轉折第一百六十五章、投降輸一半第三十五章、又見交易第三十四章、非戰之罪第五十四章、釣魚執法第三十二章、分贓不均怎麼辦第一百三十三章、各取所需第二章、爭取第七十八章、標題黨誕生第兩百三十五章、苛刻的條件第三百零六章、針對性打擊第二十一章、最窮的沙皇第七十三章、中亞鐵路通車第五十七章、產業調控第一百六十章、停戰談判第兩百六十一章、籌碼第九十五章、六六條約第九十五章、中華會館第三章、鴻門宴第一百四十五章、民間反應第兩百三十五章、誘餌第四十二章、第二次普丹戰爭第五十九章、加特林第八十五章、黑歷史第兩百四十二章、巴黎的槍聲第四十五章、進退維谷第一百三十四章、穩第七十五章、危機第十章、美麗的誤會第三十章、麻煩事兒第兩百三十三章、鬧劇——背鍋總統第兩百章、財可通神第十七章、提前的米騷運動第一百三十三章、空襲第五十四章、蘿莉養成計劃第六十三章、戰略重心轉移第六十三章、全靠襯托第三十六章、解散奶瓶軍第二十一章、美國反戰運動第三十二章、因地制宜第五章、大婚第四百一十二章、落寞第一百零八章、巴爾幹風雲起第一百零四章、比速度第兩百四十九章、悲觀第一百零四章、清君側第三十二章、因地制宜第八十八章、寒冬第八十九章、列強是要吃肉的第四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四十二章、土地定性第兩百零七章、自由貿易時代第兩百九十四章、到此爲止第一百一十一章、認準就對了第一百三十七章、戰略優先第二十四章、攤牌第三百零四章、人都是被逼出來的第三十章、麻煩事兒第四十六章、又一個歐陸平衡第四十七章、敵在國會第五十三章、從天而降的黑鍋第一百四十五章、民間反應第一百六十五章、爲了生存而戰鬥第三十九章、官僚的處理辦法第十章、波旁復辟第一百六十八章、政治也是人情世故第八十七章、搞事情的約翰牛第一百一十一章、認準就對了第七十章、籌備完成第一百零七章、不斷下降的預期第一百八十六章、令人瞠目結舌的戰略第二十六章、領主的煩惱第六十三章、法蘭西危機第四十一章、蕭條的股市第九十九章、激進派≠作死派第一百五十章、道德綁架第十章、美麗的誤會第十九章、意外之喜
第八章、愛德華-馮-鮑恩菲爾德第一把零三章、沙皇的抉擇第一百七十一章、不再是主角第兩百六十章、瘋子和天才第六十二章、海軍界笑柄第一百四十章、掀桌子第兩百八十五章、生活多艱第八十五章、飛來橫禍第五十二章、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第三十章、只在乎曾經擁有的鐵路第六十一章、猝不及防的世界戰略第六十一章、頭疼的弗朗茨第五十八章、聖誕節第一百三十一章、戰爭爆發第六十七章、挑戰者與維護者第三十六章、平叛與談判第一百四十四章、民意的力量第七十四章、異想天開的計劃第二十四章、新的賭局第一百九十七、政治藝術第一百一十二章、最窮的義務教育模式第兩百六十六章、巔峰對決第二十二章、轉折第一百六十五章、投降輸一半第三十五章、又見交易第三十四章、非戰之罪第五十四章、釣魚執法第三十二章、分贓不均怎麼辦第一百三十三章、各取所需第二章、爭取第七十八章、標題黨誕生第兩百三十五章、苛刻的條件第三百零六章、針對性打擊第二十一章、最窮的沙皇第七十三章、中亞鐵路通車第五十七章、產業調控第一百六十章、停戰談判第兩百六十一章、籌碼第九十五章、六六條約第九十五章、中華會館第三章、鴻門宴第一百四十五章、民間反應第兩百三十五章、誘餌第四十二章、第二次普丹戰爭第五十九章、加特林第八十五章、黑歷史第兩百四十二章、巴黎的槍聲第四十五章、進退維谷第一百三十四章、穩第七十五章、危機第十章、美麗的誤會第三十章、麻煩事兒第兩百三十三章、鬧劇——背鍋總統第兩百章、財可通神第十七章、提前的米騷運動第一百三十三章、空襲第五十四章、蘿莉養成計劃第六十三章、戰略重心轉移第六十三章、全靠襯托第三十六章、解散奶瓶軍第二十一章、美國反戰運動第三十二章、因地制宜第五章、大婚第四百一十二章、落寞第一百零八章、巴爾幹風雲起第一百零四章、比速度第兩百四十九章、悲觀第一百零四章、清君側第三十二章、因地制宜第八十八章、寒冬第八十九章、列強是要吃肉的第四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四十二章、土地定性第兩百零七章、自由貿易時代第兩百九十四章、到此爲止第一百一十一章、認準就對了第一百三十七章、戰略優先第二十四章、攤牌第三百零四章、人都是被逼出來的第三十章、麻煩事兒第四十六章、又一個歐陸平衡第四十七章、敵在國會第五十三章、從天而降的黑鍋第一百四十五章、民間反應第一百六十五章、爲了生存而戰鬥第三十九章、官僚的處理辦法第十章、波旁復辟第一百六十八章、政治也是人情世故第八十七章、搞事情的約翰牛第一百一十一章、認準就對了第七十章、籌備完成第一百零七章、不斷下降的預期第一百八十六章、令人瞠目結舌的戰略第二十六章、領主的煩惱第六十三章、法蘭西危機第四十一章、蕭條的股市第九十九章、激進派≠作死派第一百五十章、道德綁架第十章、美麗的誤會第十九章、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