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中亞鐵路通車

挑撥俄奧關係,一直都是不列顛的國策。儘管沒有取得實質上的效果,但是英國政府還是不遺餘力的在推動。

論起耐心來,估計全世界都沒有幾個能和英國人比的。

在這個兩千年未有之變局的當口,整個人類社會都變得浮躁了起來。能夠數十年如一日堅持一項外交政策的,絕對是鳳毛麟角。

伴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耐心也在不斷的下降,政治也沒有能夠例外。

在這個越來越看重短期利益的時代,要長時間堅守一項國策,絕對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從這方面來看,英國人能成爲19世紀的霸主,絕對不是什麼僥倖。

作爲時代的弄潮兒,不列顛一直奉行的都是實用主義。在他們看來,陰謀也罷,陽謀也好,只要有效果就行了。

萊昂德羅的手段雖然不入流,還是引發了莫洛斯對維也納政府的不滿。儘管這種不滿情緒,暫時還影響不到國際局勢,但是情緒是可以積攢的。

能夠要是剋制情緒,一直保持理性的人始終都是極少數,莫洛斯公使顯然不是其中的一員。

懷着滿腔不滿的莫洛斯,在給聖彼得堡的電報中,自然不會有什麼好話。

都不需要添油加醋,光“第二羅馬帝國”的稱號,就足以令尼古拉二世發飆了。

這年頭歐洲世界對羅馬的執着,遠超後世的想象。幾乎每一個歐洲國家,都在想辦法讓自己和羅馬扯上關係,彷彿這樣能夠讓他們變得更加高貴。

對尼古拉二世來說,羅馬就顯得更加重要了。要知道沙皇的皇冠就來自於東羅馬帝國,羅馬問題已經牽扯到了沙皇皇位的合法性。

如果神聖羅馬帝國這個西羅馬繼承者,成爲了羅馬帝國的嫡系繼承人,那麼俄羅斯帝國這個東羅馬繼承人就尷尬了。

涉及到了皇冠問題,尼古拉二世自然不會讓步。

只是現在喊出“第二羅馬帝國”的只是歐洲媒體,至始至終維也納政府都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做出過明確表態。

這就尷尬了。總不能因爲歐洲媒體喊口號,就跑去維也納抗議,讓他們將“第二羅馬帝國”改爲“第二西羅馬帝國”吧?

真要是這麼幹了,估計全世界都要看笑話了。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倒是暴露了自己的心虛。

一陣鬱悶之後,最終尼古拉二世還是啥也沒幹。不過擺脫神羅的決心,倒是變得越發強烈了起來。

成年人的世界,裂痕一旦產生ꓹ 就會變得越來越大,想要彌合幾乎是不可能的。

俄奧之間的間隙ꓹ 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問題了,早在亞歷山大二世時代就產生了,現在無非是進一步擴大。

唯一不同的是今時不同往日ꓹ 維也納政府對聯盟的需求一直都處於下降狀態,彌合兩國間隙的動力越來越小。

……

伴隨着一陣共鳴的禮炮聲響起ꓹ 對歐亞政治影響深遠的中亞鐵路主幹線,終於在1899年6月16日通車了。

稍微有點兒國際常識的都清楚ꓹ 這條西起莫斯科南至阿富汗地區的鐵路通車ꓹ 帶來的影響力。

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倫敦和聖彼得堡。相比英俄之間的戰略衝突,俄奧之間的那點兒小間隙,根本就不算什麼大事。

親自參加完通車儀式後,尼古拉二世很快就從興奮轉爲了煩惱。

伴隨着鐵路主幹線的通車,俄羅斯帝國內部的反英情緒一下子高漲了起來,“南下印度”再次成爲了社會熱門話題。

和民間的狂熱相比,沙皇政府高層現在表現的格外冷靜。

普通人只看到了南下印度的財富ꓹ 忽視了其中的風險,只要稍稍引導ꓹ 很容易就迷失了自我。

作爲政府高層不行ꓹ 他們必須要全面考慮南下印度的風險與收益ꓹ 進行全面綜合評估。

……

謝爾蓋·維特首相:“中亞鐵路主幹線通車是一件好事ꓹ 這有利於我們加強對中亞地區的控制。但是國內突然興起的戰爭狂熱情緒,就有問題了。

英國人的實力可不弱ꓹ 我們和英軍又不是沒有交過手ꓹ 他們的陸軍除了數量略少外ꓹ 戰鬥力並不比帝國軍隊差。

不列顛在印度地區經營了上百年時間,我們多次策劃印度獨立運動均以失敗告終ꓹ 也從側面證實了英國人在當地統治的根深蒂固。

只要英國人願意,就能夠輕鬆從當地武裝上百萬印度人和我們作戰。上一次對英戰爭中,我們就已經領教過了。

儘管這些殖民軍的戰鬥力並不強,但是架不住印度人多。就像是糞坑裡的蛆蟲一樣,根本就是殺之不絕。

一旦南下戰略啓動,就註定是曠日持久的大戰。帝國的財力有限,根本就無法支撐長年作戰。

結合目前的國際局勢來看,現在啓動南下戰略,很容易讓人漁翁得利。

如果能夠奪取印度也就罷了,帝國也不算白忙活。怕就怕英國人被逼急了,直接向神聖羅馬帝國妥協,選擇和我們死磕到底。”

謝爾蓋·維特的擔心不是多餘的,印度可是英國人的命根子。英國人世界的霸權,本質上就是建立在擁有印度的前提之下。

喪失了印度,大英帝國的國力至少要縮水四成,重要性僅次於本土。真要是逼急了,倫敦政府還真有可能放棄霸權保衛印度。

看看維也納政府的殖民習慣就知道了,他們明顯更偏好人口稀少的殖民地,人口衆多的印度根本就不是他們的菜。

只要維也納政府不謀求印度地區,英國人肯放棄世界霸權,兩國之間就有妥協的可能。

真要是英奧兩國妥協了,俄羅斯帝國就成悲劇了。不僅替他人做了嫁衣,還將自己送入了危險境地。

俄奧同盟只能夠保障西線穩定,並不代表着維也納政府就一定會支持他們。在過去的歲月裡,俄奧兩國可是一路互坑着走過來的。

外交大臣米哈伊羅維奇:“首相說得不錯,現在的國際局勢,確實不適合啓動南下戰略。

中亞鐵路的主幹線雖然通車了,但是支線鐵路建設纔剛剛開始。奧地利人對我們的援建計劃已經結束,剩下後續工程都需要我們自己去幹。

僅憑一條主幹線,根本就無法支撐大軍南下作戰的後勤。冒然採取行動,只會徒勞無功,白白浪費寶貴的國力。

現在麻煩的是,英國人根本就不信任我們。自從中亞鐵路通車的消息傳開後,英國政府就三番五次向阿富汗地區增兵。

目前駐紮在邊界地區的英軍數量已經超過50萬,儘管這些部隊大都是殖民軍,對我們前線的壓力仍然不小。

如果英國人趁我們建設鐵路支線的時候,率先挑起戰爭,帝國會非常的被動。”

不信任是必然的。無數的經驗告訴了世界,作爲毛熊的鄰居,要是不隨時保持高度警惕,早晚都要吃大虧。

英俄矛盾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從第一次近東戰爭(克里米亞戰爭)開始,兩國之間的關係就從來沒有好過。

……

南下戰略遭到了文官集團的反對,作爲陸軍大臣的葉夫根尼臉色非常的難看。

在他看來,南下印度確實存在風險,但是這個風險絕對沒有衆人說得那麼嚴重。

“英奧妥協”,如果真有那麼簡單,這個世界也沒有那麼多紛爭了。任何事情,一旦涉及到了利益,都不可能簡單。

世界霸主可不僅僅只是一個名頭,同時還伴隨着大量的利益。無論是金融上的收割,還是對外貿易上的便利,都足以令人趨之若鶩。

這麼龐大的利益,根本就不是某個政客說放棄,就能夠放棄的。要不然這個世界上,也不會有霸權爭奪戰了。

知道歸知道,但是葉夫根尼卻不知道從何處下手進行反駁,畢竟耍嘴皮子一直都是文官們的強項。

猶豫了再三過後,組織好語言的葉夫根尼緩緩說道:“諸位,南下印度的風險固然不小,但是其中的收益更大。

當今世界的競爭日益激烈,大國之間的鬥爭更是白熱化。在過去的數十年裡,已經多個強國在競爭中衰落了下去。

翻翻歷史書,我們就會發現,現在的局勢和以往任何一個時候都不一樣,繼續用原來的老觀念看待問題,那是要吃大虧的。

眼下全世界稱得上列強的國家,也就不列顛、神聖羅馬帝國,再加上我們一共三家。

強國數量在不斷減少,這意味着多極並存時代正在消亡。如果帝國不想成爲下一個衰落的大國,那麼增強實力就成了我們唯一的選擇。

可是我們現在卻是搖擺不定,時而向西、時而向東,不斷的分散國力,連一個明確的戰略目標都沒有,這樣下去是要吃大虧的。”

明晃晃的指責之意,葉夫根尼連掩飾都懶得進行了。看得出來,他對沙皇政府近些年的戰略是相當的不滿。

“向西”,自然指的是駐軍法蘭西。在外界看來,沙皇政府駐軍法蘭西主要是爲了勒索戰爭賠款。

然而,這只是表象的。沙皇政府爭搶駐軍巴黎,除了謀取利益之外,同時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目的——“替法國人保存元氣,在西歐給神聖羅馬帝國留下一個敵人”。

只是計劃沒有變化快,因爲錯估了俄軍的執行能力,忽視了俄軍官兵的軍紀。

因爲一場意外的衝突,原本想要替法國人保存元氣的沙皇政府,變成了打壓法蘭西的急先鋒。

要麼不做,要麼做絕。在這個問題上,沙皇政府看得非常明白。

見扶持法國人失敗,爲了自身的利益,沙皇政府很快就倒向維也納,成爲了打壓法蘭西的急先鋒。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雖然給神聖羅馬帝國保留敵人的計劃失敗,但是在鎮壓法蘭西抵抗組織的過程中,沙皇政府同樣是撈足了好處。

法蘭西最頂尖那一波人才,早在歐陸戰爭時期就被搜刮一空,但是次一等的普通人才還是有很多的。

外界只看到了俄軍在法蘭西強徵壯丁、肆意妄爲,卻忽視了隱藏在壯丁中的醫生、工程師、技術工人……

若不是俄軍在前線賣力廝殺,做出一副和法國人不共戴天的架勢,想要從法蘭西搜刮人才根本就不可能。

一場戰爭下來,修築鐵路的免費勞動力有了,推動國家工業化進程的基礎性人才也有了。

最關鍵的是軍費,還是維也納政府墊付的,一場打壓法蘭西的戰爭,沙皇政府實際上只是出了人。

從這方面來看,“向西”戰略無疑是成功的。除了面子上不好看外,俄羅斯帝國實際上卻是血賺。

如果能夠將這些人才利用起來,靠着這波吸法國人的血,俄羅斯帝國的工業化進程至少可以加速十年。

相比之下,“東進”戰略就要差強人意了。西伯利亞鐵路正在施工中,距離通車還是遙遙無期。

在任何一個國家,人才都只是極少數。法國人的血也不是無限的,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向西”戰略馬上就要收官了。

葉夫根尼要表達的意思非常明顯,西線是沒法繼續指望了,東進戰略又受限於交通遙遙無期,短期內南下才是最好的選擇。

至於原地不動,等着西伯利亞鐵路通車,再實施東進計劃。想想就行了,不是每個國家都有那麼好的耐心。

就算是沙皇政府高層能夠等,下面的人也等不住。沒有辦法,印度實在是太富饒了,財富已經迷失了很多俄國人的雙眼。

挑開了話題,衆人的心情一下子沉重了起來。雖然俄羅斯帝國沒有以下克上的傳統,但是下面的人自作主張搞事情還是時有發生的。

英俄關係有多糟糕,沒有誰比在場的衆人更清楚了。尤其是在中亞鐵路通車的當口,邊界上得一絲火星,都有可能引發一場戰爭。

……

尼古拉二世:“不管怎麼說,中亞鐵路目前只是主幹線通車。沿途很多地區,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力轉運物資。

如果戰爭在支線鐵路建設完成前爆發,我們根本就沒有能力保障前線部隊的後勤。類似的虧,帝國已經吃過很多了,現在絕對不能重蹈覆轍。

爲了避免最糟糕的情況發生,帝國應該竭盡全力避免和英國人發生衝突。軍方必須要看好前線的部隊,帝國現在可經不起折騰。”

Wшw ¸ttκan ¸¢ 〇

沒有辦法解決問題,尼古拉二世果斷的採取了“拖”字訣。以支線鐵路建設需要時間爲由,先穩住軍方主戰派。

至於什麼時候,支線鐵路能夠建設完成,那就要看局勢怎麼發展了。

第三十六章、解散奶瓶軍第二十八章、都在演戲第兩一十二章、貨幣霸權——新複本位法第一百三十六章、最後的理想主義第四十四章、改革法案(求票)第九十章、轉折點第三百一十章、新維也納體系第兩百六十六章、巔峰對決第三十二章、干涉聯軍(加4-1)第三十七章、四國公約第一百一十三章、喜劇帝國誕生記第九十五章、中華會館第九章、日常生活第四十三章、被迫進行的改革第一百零五章、叛亂結束第十五章、嚇倒了第九十五章、中華會館第兩百五十四章、帶歪了第一百六十五章、爲了生存而戰鬥第兩百三十三章、添堵第九十七章、誅國賊第五十六章、鷸蚌相爭,先誅漁翁第七十章、反作用第兩百四十一章、信息的重要性第兩百零四章、站隊的時候到了第一章、穿越第九十二章、武力施壓第二十一章、印、印、印第五十一章、有錢好辦事第二十六章、殘酷的戰爭第五十一章、有錢好辦事第兩百一十四章、落井下石第九十二章、好消息第三十九章、不正常的商業貸第九章、1867眼球效應第八十一章、轉折之戰第一百五十五章、近東條約第二十九章、鼓勵移民第五十三章、節操碎地第一百五十一章、英吉利海峽之戰第一百零八章、巴爾幹風雲起第八十章、歐洲反猶運動第一百三十二章、計劃微調第四十六章、烈焰焚城第兩百二十二章、霸權鬥爭的延續第一百零六章、糾結的卡洛斯第兩百四十一章、賠錢買賣第六十一章、近東戰爭爆發第四十九章、維和部隊第十四章、坑隊友的阿爾佈雷希第一百三十章、引子第兩百九十五章、倒黴蛋第四十二章、第二次普丹戰爭第一百零七章、規劃好的命運第三十章、跳坑了第五十八章、聖誕節第九十五章、兵敗如山倒第三十九章、外交變局第八十章、歐洲反猶運動第一百零九章、福禍相依第一百五十二章、驚呆了的數字第七十七章、大決戰第一百五十章、道德綁架第一百五十五章、近東條約第一百五十三章、解決不了問題,就……第二十二章、轉折點第一百三十四章、奧斯曼危機第兩百二十章、禍不單行第五十八章、聖誕節第一百五十六章、喬治一世在行動第九十一章、引爆危機第六十二章、全球巡航第一百三十八章、經濟轉型第八十七章、分裂第一百一十四章、誤入的卡車第二十九章、鼓勵移民第二十九章、重新定義‘意大利地區’第一百三十章、戰爭通碟第九十七章、交易第五十六章、歲月不饒人第兩百二十四章、維和部隊第一百五十五章、近東條約第二章、開門放俄國人第五十五章、苦日子來了第兩百二十九章、中亞鐵路第八十四章、開闢新戰線第八十二章、帶不動的豬隊友第五十五章、亂世用重典第一百五十九章、大通脹第一百六十一章、奧撒協定第七十二章、匈牙利權利鬥爭(求票票)第二十八章、都在演戲第一百三十章、戰爭通碟第七十三章、壟斷集團第一百六十六章、皇帝的食譜第六十一章、頭疼的弗朗茨第兩百一十章、法國人的新計劃第十九章、發財?從挪用**開始第一百七十九章、資源陷阱第四章、後續影響
第三十六章、解散奶瓶軍第二十八章、都在演戲第兩一十二章、貨幣霸權——新複本位法第一百三十六章、最後的理想主義第四十四章、改革法案(求票)第九十章、轉折點第三百一十章、新維也納體系第兩百六十六章、巔峰對決第三十二章、干涉聯軍(加4-1)第三十七章、四國公約第一百一十三章、喜劇帝國誕生記第九十五章、中華會館第九章、日常生活第四十三章、被迫進行的改革第一百零五章、叛亂結束第十五章、嚇倒了第九十五章、中華會館第兩百五十四章、帶歪了第一百六十五章、爲了生存而戰鬥第兩百三十三章、添堵第九十七章、誅國賊第五十六章、鷸蚌相爭,先誅漁翁第七十章、反作用第兩百四十一章、信息的重要性第兩百零四章、站隊的時候到了第一章、穿越第九十二章、武力施壓第二十一章、印、印、印第五十一章、有錢好辦事第二十六章、殘酷的戰爭第五十一章、有錢好辦事第兩百一十四章、落井下石第九十二章、好消息第三十九章、不正常的商業貸第九章、1867眼球效應第八十一章、轉折之戰第一百五十五章、近東條約第二十九章、鼓勵移民第五十三章、節操碎地第一百五十一章、英吉利海峽之戰第一百零八章、巴爾幹風雲起第八十章、歐洲反猶運動第一百三十二章、計劃微調第四十六章、烈焰焚城第兩百二十二章、霸權鬥爭的延續第一百零六章、糾結的卡洛斯第兩百四十一章、賠錢買賣第六十一章、近東戰爭爆發第四十九章、維和部隊第十四章、坑隊友的阿爾佈雷希第一百三十章、引子第兩百九十五章、倒黴蛋第四十二章、第二次普丹戰爭第一百零七章、規劃好的命運第三十章、跳坑了第五十八章、聖誕節第九十五章、兵敗如山倒第三十九章、外交變局第八十章、歐洲反猶運動第一百零九章、福禍相依第一百五十二章、驚呆了的數字第七十七章、大決戰第一百五十章、道德綁架第一百五十五章、近東條約第一百五十三章、解決不了問題,就……第二十二章、轉折點第一百三十四章、奧斯曼危機第兩百二十章、禍不單行第五十八章、聖誕節第一百五十六章、喬治一世在行動第九十一章、引爆危機第六十二章、全球巡航第一百三十八章、經濟轉型第八十七章、分裂第一百一十四章、誤入的卡車第二十九章、鼓勵移民第二十九章、重新定義‘意大利地區’第一百三十章、戰爭通碟第九十七章、交易第五十六章、歲月不饒人第兩百二十四章、維和部隊第一百五十五章、近東條約第二章、開門放俄國人第五十五章、苦日子來了第兩百二十九章、中亞鐵路第八十四章、開闢新戰線第八十二章、帶不動的豬隊友第五十五章、亂世用重典第一百五十九章、大通脹第一百六十一章、奧撒協定第七十二章、匈牙利權利鬥爭(求票票)第二十八章、都在演戲第一百三十章、戰爭通碟第七十三章、壟斷集團第一百六十六章、皇帝的食譜第六十一章、頭疼的弗朗茨第兩百一十章、法國人的新計劃第十九章、發財?從挪用**開始第一百七十九章、資源陷阱第四章、後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