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合作共贏

《六六條約》顯然是不能見光的,法奧兩國聯手瓜分歐洲大陸的消息要是傳了出去,倫敦政府還不要發瘋?

歐洲大陸要保持平衡,也不是這麼一個平衡法。真要是讓大法蘭西和大神羅帝國出現,歐洲大陸就真的是三足鼎立了。因爲到時候,歐洲大陸很可能會找不到第四個國家。

如同潘多拉魔盒一般,野心這玩意兒一旦被打開,再想要收回去就難了。

拿破崙留給法國人的不僅僅只是輝煌的戰績,還有一個大國夢。以法國民衆的感性,擴張熱情一旦被調動了起來,大半個意大利和比利時可不滿足不了他們的慾望。

再加上西班牙和葡萄牙不過分吧?當年,拿破崙就佔領過西班牙地區,必須繼承這優良的傳統啊!

法國人統一西歐、奧地利統一德意志地區,在這種背景下,夾在兩個巨無霸中間的瑞士、荷蘭還有得選擇麼?

要麼主動加入一方,要麼被強行吞併,這就是小國的宿命。

遊離在外的北歐三國也不要想獨善其身,出於戰略上的考慮,俄國人也不會放過他們。

三大列強都向外擴張,英國人就只能傻眼了。想幹涉也干涉不動,沒準在大家翻臉之前,先把他們給清場了。

甚至三國還有結盟的基礎。完成了擴張過後,肯定需要時間消化,這意味着短期內歐洲大陸上打不起來。

那麼掌握了全世界最多殖民地的英國人就危險了。總不能跑去和美國人結盟吧,況且結盟也沒用啊!

當然,發生這種情況的機率非常小。吞併意大利和比利時過後,法國的內部矛盾就必須要處理了,根本就沒有能力繼續擴張。

奧地利更不用說,統一德意志地區弗朗茨都只是當口號喊,瓜分歐洲大陸,這是沒睡醒吧?

現在民族主義已經覺醒了,統一德意志地區差不多就是奧地利在歐洲大陸擴張的終點。

不過時代的侷限性,很多人都認爲奧地利統一德意志地區後,還會繼續進行擴張。

理由非常簡單:比利時、瑞士、荷蘭都是從神聖羅馬帝國分裂出去的,同屬於一個文化圈子,激進的大德意志主義者們把他們都計算在內。

爲了不引起大家恐慌,確保計劃能夠順利實施,法奧兩國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高度保密,知道這份條約存在的人不少,知道條約內容的人就屈指可數了。

奧地利知道條約容易的就只有三個,首相、外交大臣和弗朗茨自己,法國也差不多是如此。

最近一些年法國經濟發展的不錯,拿破崙三世的皇位也穩定了下來,民衆們建立大法蘭西的呼聲也日漸高漲。

這絕對是法國民衆的呼聲,弗朗茨最多隻是引導了一下。這是有證據的:原時空拿破崙三世皇帝就乾得很不錯,只是因爲戰敗了,無法滿足民衆們的大國夢,才被趕下臺的。

相比原主連敗兩次,還是坐穩了皇位,法國民衆的大國慾望可見一般。

真正促成這次法奧結盟的並不是拿破崙三世,而是廣大的法國民衆。他們在不經意間發出的吶喊,無形中向皇帝施加了壓力。既然民選皇帝,拿破崙三世自然要尊重民衆的選擇。

1866年6月8日,法奧兩國外交部再次簽署了一份《法奧兩國關於意大利、巴爾幹、非洲部分殖民地主權交易案》。

這是對《六六條約》的掩飾,僅有第三條和第四條的領土主權交易。反正這是藏不住的,一旦兩國開始交接,就全部曝光了。

在歐洲本土都可以拿來交易,何況是宗主權和殖民地呢?你情我願的交易,最多也就是英國人會不爽,給報紙製造一些銷量。

康拉德-霍爾曼是奧地利日報的編輯,偶爾也要串客一下時事評論員,發表一些官方意見。

當然,作爲商業性報紙,這種意見通常是非常隱晦的,一般都是從側面出擊。

法奧兩國領土交易案的消息剛剛傳回來,康拉德-霍爾曼的工作就來了。毫無疑問,這種新聞肯定是要唱讚歌啊!

轉動着筆頭,康拉德-霍爾曼陷入了沉思中。新聞肯定要博人眼球,對高度商業化的維也納日報來說,直接的官面文章不討喜。

寫得人多了,千篇一律如何能夠保證報紙銷量呢?維也納日報可是日銷十萬的大報,這麼玩兒會掉讀者的。

看着桌子上被風吹動的地球儀,康拉德靈機一動,提起筆在紙上書寫了起來。

標題:論法奧兩國殖民地、宗主權交易帶來的思考——合作共贏

這已經不再是新聞,反而是一篇議論文。商業性報紙,只要符合奧地利法律,保證新聞真實可靠就行了,內容上怎麼刊登,沒有那麼多的要求。

康拉德直接從國際爭奪說起,列舉幾個歷史案例,再拿法奧兩國的處理方案做對比。

最後得出結論:合作才能共贏。順便讚揚了法奧兩國政府爲世界和平做出來的努力。

站在法奧兩國的立場上,這次交易確實是雙贏。

法國人付出了一部分殖民地,換取了在中南意大利地區的絕對話語權,爲吞意大利奠定了基礎。

在地中海戰略上,法國人佔據了主動。控制了西西里島和突尼斯,必要的時候法國人可以把地中海一分爲二。

英國人在馬耳他的戰略佈局被廢掉了,這顆地中海心臟的戰略價值大大降低。除非等飛機時代降臨,才能夠再次發揮出英國期待的作用。

奧地利用可有可無的意大利邦國宗主權換取了法屬巴爾幹和西非部分殖民地,不但拔掉了一顆釘子,還鞏固了西非地區的殖民霸權。

順帶又增加了一顆和俄國人交易的籌碼,達達尼爾海峽對沙皇政府還是很有誘惑力的,至少在他們放棄地中海之前是如此。

寫完了稿子,校對了幾遍,修改了幾處書寫上的錯誤。見沒有問題了,康拉德-霍爾曼把稿子交給了主編審閱。

這種大新聞通常不會只有一篇新聞稿,一般是三五個人同時寫稿子,主編選取其中最適合的一篇發表。

偶爾還有可能開會討論,不過因爲新聞講究時效性,這種討論很少發生。

沒有出乎意料,康拉德的新聞稿通過了。“合作共贏”在立意上超過了其他人,新聞從來都離不開政治,“合作共贏”的口號非常符合奧地利眼下的外交。

雖然政府沒有公開喊出這個口號,實際上早就在做了。從俄奧結盟開始,就拉開了合作共贏的序幕。

比如說:近東戰爭,俄國人拿到了保加利亞和夢寐以求的君士坦丁堡,奧地利統一了南德意志地區,順便還吞併了巴爾幹半島部分地區。

這就是合作共贏的體現,當然這個例子不能拿出來說,不然太拉仇恨了。

不光英法要暴走,就連沙皇政府估計都會有意見。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們只是名義上的贏家,付出了慘重代價,收益僅僅只是政治上的勝利。

這個戰果,拿出去忽悠普通民衆沒有問題,沙皇政府高層還是非常清楚,他們在戰略上失敗了,喪失了進入地中海的最佳機會。

拿這次法奧交易說事,那麼就沒問題了。反正法奧兩國各取所需,隨便一條理由就足以令國內的民衆滿意。

“合作共贏”的口號被康拉德喊出來了,帶來的影響卻不是他能夠預料的。

隨着新聞的刊登,很快就在維也納引起了轟動,隨着時間推移這個口號變成了法奧兩國的官方宣傳標語。

隨着條約的簽訂,法奧兩國外交關係也進入了蜜月期。很多人樂觀的認爲,法奧矛盾不復存在了。

不管別人怎麼想,反正弗朗茨是非常清楚,法奧矛盾只是在共同的利益下,被人爲的壓制了下來。

這都不是重點,關鍵是奧地利可以從意大利撤軍了。練兵的效果已經達到了,都和法國人切磋了一下,差不多也可以證明軍隊的戰鬥力了。

剩下的意大利游擊隊,還是讓法國人自己搞定吧!宗主權不僅僅只是利益,同樣還意味着責任。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次不友好的武力切磋,也加快了兩國結盟的步伐。戰場上,法奧兩國軍隊並沒有出現一邊倒的戰鬥,雙方的戰鬥力幾乎是旗鼓相當。

當然,這是衝突的地域面積太小、交戰兵力不多的緣故,雙方大都是在拼硬實力,軍官們沒有太多的發揮餘地。

這種情況,讓法奧兩國高層都心生忌憚。維也納政府忌憚法國人的威名,法國人忌憚奧地利兵多。

這是人口優勢決定的,即便是吞併了撒丁王國,法奧兩國人口差距依然懸殊。一旦演變成消耗戰,最先受不了的絕對是法國人。

弗朗茨非常清楚,法國人的實力不弱。不能因爲原時空拿破崙三世玩兒崩了,就想當然的認爲法軍戰鬥力不行。

要知道普法戰爭雙方兵力比是47:22,因爲拿破崙三世的瞎指揮,第一次大會戰——維桑堡會戰中普軍以十倍的兵力和法軍交戰;緊接着在兩天後的沃爾特戰役中,普法雙方的兵力比又是13萬VS4萬,結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後面的戰役基本上也是如此,幾乎每一次戰役,普魯士都擁有三倍以上的兵力,在和法軍進行交戰。

別問爲什麼會這樣,這個問題只有拿破崙三世才能夠回答。反正歷史就是如此,誰知道他爲什麼要指揮着部隊送人頭。

巴黎,法國民衆已經開始慶祝了。得益於報紙幫助他們普及戰略知識,很多法國民衆都認爲這標誌着法蘭西地中海霸權的建立。

儘管這還沒有獲得英奧兩國的承認,都不能阻礙法國人民的狂歡。吞併意大利地區,已經成爲了法國激進主義團體的共識。

民間的慶祝,巴黎政府的反應卻截然不同。很多人都擔心,這次交易達成後,會引來英國人的敵視。

親英派官員認爲這是奧地利挑撥英法關係的陰謀,這個猜測已經接近了真相,只不過不是陰謀而是陽謀。

巴黎民衆的反應已經告訴了他們,想要阻止這次交易——沒門。

“英法友誼”,這玩意兒存在過麼?

隨便翻開一本法國曆史書,都可以證明英法有仇恨就夠了,友誼實在是太奢侈了。

英法幾百年的世仇,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消除的。實際上,巴黎政府從來都沒有做過這方面的努力。

誰想要去嘗試,請先做好這是接受“國賊”這個光榮稱號的準備。政府雖然親英派的人多,可是民間還是反英的人更多。

拿破崙三世最近很煩,他突然發現政府中親英派太多也不是一件好事,即便是他本人在立場上也親英。

可是利益面前,個人立場必須要讓步啊!要不要進行一次官場大清洗,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第一百二十章、君士坦丁堡拆遷隊第七十三章、壟斷集團第一百五十一章、合格的官僚第一百九十一章、復辟集團第五十六章、空頭支票第九十八章、公正判決第兩百一十四章、太平洋戰爭爆發第兩百七十四章、人心第四十六章、烈焰焚城第兩百零七章、自由貿易時代第一百七十一章、不再是主角第八十九章、坑的最高境界第四十二章、大法蘭西帝國第九十九章、招生第三十八章、俾斯麥第十一章、缺兵少將(6-1/5)第七十二章、利益催化劑第兩百六十二章、急眼了第九十七章、奧波衝突第一章、強取豪奪第兩百六十九章、褪去的光環第九十章、倒黴孩子第五十六章、歲月不饒人第十四章、紛亂的世界第一百四十九章、裝甲部隊上線第一百四十二章、陰謀第一百六十章、狠辣第十章、美麗的誤會第十一章、科學家檔案庫第五十四章、撿來的元帥頭銜第三百零二章、法蘭克福第兩百五十七章、各顯神通第一百四十二章、陰謀第十八章、缺人第二十二章、一月革命第十五章、人性第兩百四十五章第五十一章、不可或缺的錯誤(打賞加更)第一百零二章、命懸一線的撒丁王國(求票票)第一百零八章、約翰牛的外交手段第一百一十四章、外交努力第八十八章、‘‘神羅派’’在行動第五十三章、節操碎地第四十一章、閱兵第一百二十四章、小國的無奈第兩百二十八章、法國人的麻煩第三十六章、解散奶瓶軍第二十九章、被動的妥協第一把零三章、沙皇的抉擇第七十七章、問題軍艦第八十三章、踢皮球第一百四十章、經不起考驗的外交關係第兩百三十六章、扣留軍艦第九十四章、軍備競賽第三十八章、消失的先知先覺,心態變化兩百二十九章、無暇顧及第十一章、股災來了第八十七章、血的教訓第九十三章、司法公正不容褻瀆第三十二章、跑偏的沙皇政府第一百一十九章、識破第二十七章、糾結的路易斯第八十五章、遠東風雲起第八十六章、殊途同歸第二十三章、聲南擊北第五十三章、戰略性移民第九十一章、成熟第一百六十一章、奧撒協定第一百三十九章、英國人的新戰略第二十七章、不省心的弟弟第七十五章、利益動人心第一百七十章、迷惑不解第一百四十三章、局勢進一步惡化第九十四章、應付了事第九十一章、背叛的代價第一百四十七章、神風特工隊第二章、推廣神盾第一百二十二章、一個時代結束第一百零九章、都不是省油的燈第九十八章、不討喜的王位第五十七章、賣隊友進行時第兩百七十一章、軍官不夠用了第七十八章、標題黨誕生第一百章、虛張聲勢第二十三章、大棋盤第四十四章、利益決定真相第一百五十二章、心裡落差第一百九十九章、聯姻考慮第一百三十八章、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五十四章、蘿莉養成計劃第一百一十五章、狠辣戰略第七章、黑暗時代第兩百九十三章、距離霸權最近的一天第四十二章、無良想法和買單第兩百零二章、給得太多了第一百三十章、引子第一百五十三章、解決不了問題,就……第六十一章、頭疼的弗朗茨第十四章、賺錢只是意外第三十章、讓市場恢復信心?
第一百二十章、君士坦丁堡拆遷隊第七十三章、壟斷集團第一百五十一章、合格的官僚第一百九十一章、復辟集團第五十六章、空頭支票第九十八章、公正判決第兩百一十四章、太平洋戰爭爆發第兩百七十四章、人心第四十六章、烈焰焚城第兩百零七章、自由貿易時代第一百七十一章、不再是主角第八十九章、坑的最高境界第四十二章、大法蘭西帝國第九十九章、招生第三十八章、俾斯麥第十一章、缺兵少將(6-1/5)第七十二章、利益催化劑第兩百六十二章、急眼了第九十七章、奧波衝突第一章、強取豪奪第兩百六十九章、褪去的光環第九十章、倒黴孩子第五十六章、歲月不饒人第十四章、紛亂的世界第一百四十九章、裝甲部隊上線第一百四十二章、陰謀第一百六十章、狠辣第十章、美麗的誤會第十一章、科學家檔案庫第五十四章、撿來的元帥頭銜第三百零二章、法蘭克福第兩百五十七章、各顯神通第一百四十二章、陰謀第十八章、缺人第二十二章、一月革命第十五章、人性第兩百四十五章第五十一章、不可或缺的錯誤(打賞加更)第一百零二章、命懸一線的撒丁王國(求票票)第一百零八章、約翰牛的外交手段第一百一十四章、外交努力第八十八章、‘‘神羅派’’在行動第五十三章、節操碎地第四十一章、閱兵第一百二十四章、小國的無奈第兩百二十八章、法國人的麻煩第三十六章、解散奶瓶軍第二十九章、被動的妥協第一把零三章、沙皇的抉擇第七十七章、問題軍艦第八十三章、踢皮球第一百四十章、經不起考驗的外交關係第兩百三十六章、扣留軍艦第九十四章、軍備競賽第三十八章、消失的先知先覺,心態變化兩百二十九章、無暇顧及第十一章、股災來了第八十七章、血的教訓第九十三章、司法公正不容褻瀆第三十二章、跑偏的沙皇政府第一百一十九章、識破第二十七章、糾結的路易斯第八十五章、遠東風雲起第八十六章、殊途同歸第二十三章、聲南擊北第五十三章、戰略性移民第九十一章、成熟第一百六十一章、奧撒協定第一百三十九章、英國人的新戰略第二十七章、不省心的弟弟第七十五章、利益動人心第一百七十章、迷惑不解第一百四十三章、局勢進一步惡化第九十四章、應付了事第九十一章、背叛的代價第一百四十七章、神風特工隊第二章、推廣神盾第一百二十二章、一個時代結束第一百零九章、都不是省油的燈第九十八章、不討喜的王位第五十七章、賣隊友進行時第兩百七十一章、軍官不夠用了第七十八章、標題黨誕生第一百章、虛張聲勢第二十三章、大棋盤第四十四章、利益決定真相第一百五十二章、心裡落差第一百九十九章、聯姻考慮第一百三十八章、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五十四章、蘿莉養成計劃第一百一十五章、狠辣戰略第七章、黑暗時代第兩百九十三章、距離霸權最近的一天第四十二章、無良想法和買單第兩百零二章、給得太多了第一百三十章、引子第一百五十三章、解決不了問題,就……第六十一章、頭疼的弗朗茨第十四章、賺錢只是意外第三十章、讓市場恢復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