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復辟集團

19世紀能夠出來留學的自然不會是普通人。這種野雞大學本來就是爲了敲竹槓的,花費自然便宜不到哪裡去。

表面上學費是便宜一些,實際上後續的服務都是要收費的,最後花出去的實際費用,通常比正規大學還會更高。

摩爾斯無疑是被人坑了,奧地利的正規大學從來不缺生源,最多也就在德意志地區招生,誰吃飽了撐着跑到墨西哥去招生?

馬西米連諾一世在位時期都沒有這待遇,現在就更不可能了。奧地利留學生學費高,最關鍵的就是教育部不撥款。

不是弗朗茨不知道培養留學生的重要性,而是這個年代還不適合這麼幹。一方面是花費太高,另一方面是不想替自己培養競爭對手。

不光是奧地利,歐洲各大殖民帝國都是如此,大都只招收歐洲學生。不是大家蠢,看不到培養留學生的好處,主要是不值得。

原時空美國人培養留學生,那是爲了掀翻桌子;日本培養留學生,那是爲了……

現在奧地利只是喜歡招收德意志地區的留學生,一方面是爲了培養親奧派,更多的還是這些人最後大都會留在了奧地利。

區別對待,實際上也是在收買人心。

同樣是留學生,摩爾斯這種墨西哥來的熱血青年,未來多半會回到墨西哥。

替別人培養人才,維也納政府自然不願意花血本,要不然奧地利陸海軍高等指揮學院也不敢坑他。

其實也不算是被坑,奧地利教育監管還是挺嚴的,即便是野雞大學,那也是能夠學到知識的野雞大學。

畢業過後,不說能夠混的多好,回去忽悠人還是夠用了。要不然這些講師,也不會社會上的“知名大師”。

學校僱傭他們的主要目的,就是因爲他們能吹。甭管對不對,忽悠普通人還是夠了。

看似這些人混得不咋地,主要是生錯了地方。要是生活在美國,一個個都變成議員了,沒準還逆襲成爲總統啥的。

他們能夠混得好,一共有兩大優點:能吹和沒有底線。

留學生的圈子不大,異國他鄉遇到同胞也不容易,利用聚會的機會,摩爾斯也認識了不少人,還加入了墨西哥留學生互助會。

現在自然知道了情況,自然要去求助了。

……

“摩爾斯先生,你這種情況很多人都遇到過。在奧地利留學不容易,正規大學名額競爭非常激烈。

即便是在來奧地利前,你測試合格了,也不等於就能入學,只相當於拿到了參加考試的資格。

實際上一次性通過入學測試的概率不會超過百分之十,一般都要要在奧地利學習幾年,才能夠獲得一個入學資格。

絕大多數留學生,最後還是進入高職類院校。你現在就讀的奧地利陸海軍高等指揮學院,也屬於高職類院校,只是排名相對偏低。

現在你有兩個選擇,要麼繼續就讀下去,直到畢業爲止;要麼通過自學,重新報考奧地利正規大學。

他們對留學生入學沒有年齡限制,不過需要的花費有些大,每一次報考都需要繳納500神盾報名費。

各大院校報名時間都不一樣,理論上,你可以同時報考奧地利一百三十七所正規大學。”布萊恩·黑格解釋道

聽了這個解釋,摩爾斯沉默了半響,才問道:“這是在搶錢吧,爲什麼報名費這麼高?”

布萊恩·黑格無奈的點了點頭:“沒錯,就是在搶錢!學校根本就看不上我們,在他們眼裡我們就是一羣肥羊。

如果不想參加考試,直接繳納3~10萬神盾的擇校費,也可以入學。一般文科專業相對便宜,理工科專業和軍校要貴些。”

沒辦法,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奧地利實施義務教育二十多年了,每年都有上百萬的考生,爭奪五六萬入學名額,生源質量有保障。

而留學生的成績就參差不齊了,成績好的在奧地利也是優等生,成績差的排名靠前的高職院校都嫌棄。

優等生自然受歡迎,免費入學的也不是沒有,就算是畢了業維也納政府也會挽留。差等生那就拖後腿的,除了能夠創收外,還會影響學校的聲譽。

天才總是少數人,絕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大部分人讀書都很努力,決定了最終成績的就變成了教育環境。

摩爾斯抱怨道:“該死,留學生名額這麼少,爲什麼不能讓我們參加升學考試?”

布萊恩·黑格沒有回答,他怕刺激到了摩爾斯。不是沒有留學生想辦法落籍,然後參加升學考試,這種人還不在少數,最終的結果卻非常的悽慘。

別人從學習了十幾年,豈是你臨時突擊一下就能夠比的?至於之前在老家接受的教育,很遺憾不配套。

這個年代各國的教材偏差,那是天差地別。同樣一個問題,出現不同的答案,那是常有的事情。

尤其是理工科教材,隨着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幾乎每年都在進行修訂更正。

文史類更不用說,學校就按奧地利教材內容做標準。同樣的歷史事件,不同史書記載的內容,很多都是背道而馳。

出題的時候,學校可不會管那麼多,直接按照自己的標準幹就行了。

這種教育上的差異,留學生的分數自然偏低,這直接讓學校認爲留學生素質差,偏偏他們還沒處說理去。

布萊恩·黑格搖了搖頭,安慰道:“沒有辦法,誰讓墨西哥太弱了呢?即便是同樣的分數,來自列強國家的留學生,也是優先入學。

不過摩爾斯你也不要絕望,等墨西哥強大了起來,這種情況就會發生好轉。”

摩爾斯同仇敵愾的點了點頭:“對,都是那羣該死的軍閥,整天就知道爭權奪利,把偉大的墨西哥搞得四分五裂!”

似乎是找到了共同話題,兩人是越聊越投機,很快就成爲了好朋友。

……

送走了摩爾斯,布萊恩·黑格臉上笑容一下子收了起來,在小本本上寫了:

摩爾斯—男—19歲,熱血愛國青年,思想進步,有明確反軍閥傾向。是否擁護帝制,有待進一步觀察,建議重點關注。

然後迅速收了起來,放入了抽屜中,若無其事的繼續其它工作,彷彿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

沒錯,布萊恩·黑格是馬西米連諾一世復辟集團中的一員,不光是他,很多墨西哥留學生都加入了這個組織。

這些都是馬西米連諾一世那幫追隨者的功勞,來到奧地利過後,這些人並沒有沉寂下來,一直在爲復辟工作而努力。

受到打擊的馬西米連諾一世意志消沉,除了想辦法籌集經費外,已經基本上不管事了,沒有中二皇帝指手畫腳,這些人幹得還不錯。

現在的歐洲大陸,還是君主制度的大本營,即便是思想搖籃的法蘭西,主流思想還是君主制。

這種背景下,前來歐洲留學的學生,自然免不了受影響。

加上墨西哥軍閥混戰,比之前馬西米連諾一世時期還要慘,這讓很多人對共和制度產生了懷疑。

弗朗茨趁機對馬西米連諾一世進行洗白宣傳,將失敗的黑鍋全部丟給了保守派、野心家。

爲了忽悠這些中二少年,弗朗茨還將馬西米連諾一世時期制定的政策、頒佈的法令整理了出來,很多人都信了。

畢竟馬西米連諾一世真沒幹啥壞事,即便是這些政策存在很多問題,那都是暗地裡的。明面上來看,這些內容都是爲國爲民。

或許忽悠不了老油條,但是用來說服這些熱血青年還是沒問題的。

既然皇帝的政策沒有問題,也沒有驕奢淫逸,那麼導致國家出現問題的就是反對改革的保守派和野心家了。

現在的軍閥混戰,恰好證明了這一點。很多人直接腦補,馬西米連諾一世是外來戶,初來乍到就被架空了,根本就就指揮不動國內的野心家。

這後面的證據,都不需要弗朗茨畫蛇添足了。復辟集團就蒐集了一大堆,那是真金十足,確實有很多人不聽皇帝命令。

留學生都是社會中上層,他們接觸的東西也不少。受到大家的影響過後,又聯想到了更多的東西。

最後的結果就是,復辟集團發展壯大了。從最初的那兩三百號人,發展到現在已經擁有四千多名組織成員。

這其中有多少是真心擁護皇帝的,有多少是純粹的投機者,那就很難說了。

如果不是源源不斷的經費,讓外界認爲哈布斯堡王朝還有意支持馬西米連諾一世復辟,現在復辟集團絕對是小貓小狗兩三隻。

包括弗朗茨,實際上也不確定要不要進行復闢。現在復辟集團的經費,弗朗茨只是提供了一小部分,大部分是馬西米連諾一世自己想辦法籌集的。

不要看他能力不怎麼樣,可是架不住討人喜歡。據弗朗茨所知,卡爾大公和蘇菲皇太后的家底,都給他拿去填了復辟這個巨坑。

如果這筆投資失敗的話,有很大可能他另外兩個弟弟,將非常苦逼的沒有遺產可以繼承。

這都是小問題,哈布斯堡家族的教養還是不錯的。還不會爲了一點兒遺產,鬧出笑話讓外人看。

不過馬西米連諾一世和另外兩個弟弟關係,也就可想而知了。這不是錢的問題,除了馬西米連諾一世外,大家都不缺錢,主要是嫉妒。

父母偏心一個子女,別的子女心裡自然會不舒服。如果馬西米連諾一世是長子也就罷了,按照德意志地區的傳統,長子繼承家業,大家也沒話說。

可惜馬西米連諾一世不是,這種偏愛,自然引發了兩個弟弟的不滿。儘管他們隱藏的很好,看起來兄友弟恭,還是瞞不過弗朗茨的眼睛。

知道歸知道,弗朗茨卻沒有開口的意思。十指都有長短,父母偏愛一個子女也是正常情況。

沒有那麼多理由,也沒有所謂的對錯,裝糊塗是最好的選擇。蓋子揭開了,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

再說了,投資不是還沒有失敗麼?馬西米連諾一世確實廢了,可他還有兒子,馬西米連諾二世現在才還是小屁孩一個,沒準這個小號能夠練成。

第兩百五十六章、毛奇的大計劃第一百三十五章、被低估的拿破崙四世第十章、意外事件第四十九章、年輕一代第三十八章、消失的先知先覺,心態變化第十六章、開發波黑地區第二十五章、衝量模式第四十六章、比爛的組織第五十六章、鷸蚌相爭,先誅漁翁第一百四十七章、維托裡奧·埃馬努埃萊三世第十章、最廉價的情報組織第五章、財產自主權第一百一十九章、爾虞我詐第七十章、籌備完成第八十四章、賣隊友第七十八章、不給機會(大章)第三十五章、又見交易第八十二章、棋子的無奈第七十七章、歷史的修正力一百零九章、英奧談判第一百四十二章、陰謀第一百零六章、欠債的是大爺第一百三十四章、奧斯曼危機第七十四章、無畏艦——羅馬號第四十章、蘇伊士運河股權第一百八十九章、觀念之差第四十七章、馬赫迪起義第三十章、跳坑了第六十章、新三足鼎立戰略第七十八章、標題黨誕生第兩百三十章、危機來了第六十九章、禍水西引第二十六章、黃雀在後第八十八章、吾道不孤第五十二章、服老第一百五十二章、加速第六十四章、騎虎難下第九章、美國版鴻門宴第一百六十六章、皇帝的食譜第兩百四十六章、都是贏家VS沒有贏家第一百五十五章、政治和軍事的區別第兩百八十七章、北德意志的可行性第一百八十六章、引爆第五十二章、菸酒專賣制度第三十六章、顛倒黑白第十七章、善於學習的法國人第三十九章、第一把火第兩百三十二章、各取所需第四十四章、孤家寡人第一百一十五章、狠辣戰略第六十三章、戰略重心轉移第一百二十四章、小國的無奈第一百三十九章、英國人的計劃第五十一章、兩個瀕臨破產的國家第八十二章、戰場上的幽默第一百四十八章、有時候兵太多也是麻煩第四十三章、拿破崙遇刺第一百七十章、迷惑不解第八十八章、時勢造英雄第五十四章、白折騰了第兩百一十一章、最早的無線電第三十五章、唯纔是舉第一百二十四章、鬧劇第三十章、只在乎曾經擁有的鐵路第五十四章、俄國民衆的好爸爸第兩百七十七章、難民危機第十五章、賠錢買賣第四十二章、無良想法和買單第八十三章、巴拿馬運河第一章、登基第六十一章、近東戰爭爆發第一百三十七章、互相算計(二合一)第六十七章、敵友難分第八十五章、飛來橫禍第一百一十一章、不堪回首第一百零五章、勤儉持家第八十六章、政治藝術第一百零七章、暗藏殺機第一百二十四章、戰爭倒計時第一百四十六章、十字路口第六十九章、考驗的時刻到了第三十六章、解散奶瓶軍第四十八章、搞事情的弗雷德里希第兩百八十九章、不是錢是命第九十一章、引爆危機第一百零六章、苦逼的弗朗茨第一章、登基第五十二章、超低的心裡預期第四十二章、軍事準備第二十五章、大國夢第七十二章、善後準備第二十六章、南非風雲起第兩百四十二章、巴黎的槍聲第一百二十一章、登陸戰第五十五章、不作死就不會死第一百零七章、最適合做盟友的國家第一百零二章、爾虞我詐第兩百六十三章、驚天計劃第十四章、投資準備(求訂閱)第兩百九十七章、兩份條約
第兩百五十六章、毛奇的大計劃第一百三十五章、被低估的拿破崙四世第十章、意外事件第四十九章、年輕一代第三十八章、消失的先知先覺,心態變化第十六章、開發波黑地區第二十五章、衝量模式第四十六章、比爛的組織第五十六章、鷸蚌相爭,先誅漁翁第一百四十七章、維托裡奧·埃馬努埃萊三世第十章、最廉價的情報組織第五章、財產自主權第一百一十九章、爾虞我詐第七十章、籌備完成第八十四章、賣隊友第七十八章、不給機會(大章)第三十五章、又見交易第八十二章、棋子的無奈第七十七章、歷史的修正力一百零九章、英奧談判第一百四十二章、陰謀第一百零六章、欠債的是大爺第一百三十四章、奧斯曼危機第七十四章、無畏艦——羅馬號第四十章、蘇伊士運河股權第一百八十九章、觀念之差第四十七章、馬赫迪起義第三十章、跳坑了第六十章、新三足鼎立戰略第七十八章、標題黨誕生第兩百三十章、危機來了第六十九章、禍水西引第二十六章、黃雀在後第八十八章、吾道不孤第五十二章、服老第一百五十二章、加速第六十四章、騎虎難下第九章、美國版鴻門宴第一百六十六章、皇帝的食譜第兩百四十六章、都是贏家VS沒有贏家第一百五十五章、政治和軍事的區別第兩百八十七章、北德意志的可行性第一百八十六章、引爆第五十二章、菸酒專賣制度第三十六章、顛倒黑白第十七章、善於學習的法國人第三十九章、第一把火第兩百三十二章、各取所需第四十四章、孤家寡人第一百一十五章、狠辣戰略第六十三章、戰略重心轉移第一百二十四章、小國的無奈第一百三十九章、英國人的計劃第五十一章、兩個瀕臨破產的國家第八十二章、戰場上的幽默第一百四十八章、有時候兵太多也是麻煩第四十三章、拿破崙遇刺第一百七十章、迷惑不解第八十八章、時勢造英雄第五十四章、白折騰了第兩百一十一章、最早的無線電第三十五章、唯纔是舉第一百二十四章、鬧劇第三十章、只在乎曾經擁有的鐵路第五十四章、俄國民衆的好爸爸第兩百七十七章、難民危機第十五章、賠錢買賣第四十二章、無良想法和買單第八十三章、巴拿馬運河第一章、登基第六十一章、近東戰爭爆發第一百三十七章、互相算計(二合一)第六十七章、敵友難分第八十五章、飛來橫禍第一百一十一章、不堪回首第一百零五章、勤儉持家第八十六章、政治藝術第一百零七章、暗藏殺機第一百二十四章、戰爭倒計時第一百四十六章、十字路口第六十九章、考驗的時刻到了第三十六章、解散奶瓶軍第四十八章、搞事情的弗雷德里希第兩百八十九章、不是錢是命第九十一章、引爆危機第一百零六章、苦逼的弗朗茨第一章、登基第五十二章、超低的心裡預期第四十二章、軍事準備第二十五章、大國夢第七十二章、善後準備第二十六章、南非風雲起第兩百四十二章、巴黎的槍聲第一百二十一章、登陸戰第五十五章、不作死就不會死第一百零七章、最適合做盟友的國家第一百零二章、爾虞我詐第兩百六十三章、驚天計劃第十四章、投資準備(求訂閱)第兩百九十七章、兩份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