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三章、距離霸權最近的一天

奧地利公佈的普俄傷亡報告很快引爆了輿論,“八百萬”這個數字太驚人,大家的目光一下子被吸引了過來。

無數人在驚歎,又是一次“三十年戰爭”,但和上次不同的是普俄戰爭僅僅持續了不到兩年。

有勝利者麼?

或許不知情的普通人會說俄國人贏得了勝利,真正瞭解普俄戰爭的人都知道,這是一次兩敗俱傷的戰爭。

普俄兩國都是輸家,勝利者是英法奧三個漁翁,戰後三大國的地位更加牢不可破。

作爲名義上勝利者俄羅斯帝國,看似被媒體稱之爲“歐洲第四大國”,實際上也就撈到了一個名頭。

從三大國到四大國的政治格局,說說也就行了,誰要是當真那就傻了。

現在俄羅斯帝國擁有的只是成爲第四足的潛力,而不是實力。如果未來發展順利,國力追趕了上去,那麼就有機會重現歐洲四大帝國的格局。

第一次普俄戰爭開始前,俄羅斯帝國就是歐洲四大帝國之一,並且還是和英國人爭奪世界霸權的頭號種子選手。

折騰一圈,經歷了兩次普俄戰爭,損失了數百萬軍隊,付出數百億盧布的軍費,打光了歷代沙皇的積累,揹負了鉅額的債務。

最後的收穫就是從歐陸霸主跌倒了歐洲第四,以及俄羅斯帝國並不需要的一丟丟領土擴張。

“反思”,這或許是歐洲民衆最大的優點。看着報紙上盤點的普俄兩國損失清單,大家下意識的得出了結論:戰爭真他媽的可怕!

不光是普通民衆被嚇到了,政客們也被一組組數據給嚇着了。一時間各國鷹派勢力大減,反戰思潮開始向全世界蔓延。

凡爾賽宮,普俄戰爭那冰冷的傷亡數字,給滿懷雄心壯志的拿破崙四世當頭一棒。

對法國陸軍的戰鬥力拿破崙四世是非常有信心的,法國民衆也同樣有信心,大家都認爲法國陸軍世界第一,歐陸霸權早晚都是法蘭西的。

至於攔在法蘭西通往霸主之路面前的奧地利帝國,如果不是國際局勢不允許,他們早就打上去了。

好吧,那是說說而已。戰爭不是兒戲,法蘭西這些年一直都忙着消化意大利地區。

現在意大利地區趨於穩定,巴黎政府纔有精力考慮擴張的問題,不過他們還是沒有做好和奧地利開戰的準備。

歐陸霸權雖然重要,但前提條件是自身實力夠強大,才能夠保住勝利果實。自從吞併意大利地區後,法蘭西就開始了漫長的種田生涯。

原本準備着等普俄兩敗俱傷過後,就向中歐地區擴張,拿下法蘭西最需要的煤礦。

拿破崙四世相信,普俄兩敗俱傷過後,奧地利沒有實力阻擋他們踏出這一步,要不然法蘭西也沒有機會吞併意大利地區。

按照計劃是以萊茵河爲界,法蘭西吃掉比利時、盧森堡、萊茵蘭等地區,用德意志聯邦帝國剩下的領土安撫奧地利。

不是怕奧地利,這是戰術。用軍事上的說法,這是剪除敵人的羽翼。

沒有了比利時和德意志聯邦帝國,未來法奧大戰爆發時,奧地利就少了兩個盟友,增加了法蘭西的勝算。

消化了這些地區過後,法蘭西的短板被補齊,再擊敗奧地利奪取歐陸霸權,堪稱完美的戰略。

軍事上拿破崙四世有心裡優勢,他祖宗拿破崙牛逼啊,把歐洲大陸挨個揍了一個遍,還差點兒就贏了,沒道理輪到自己這裡就不行了。

現在的局勢要比當時好得多,意大利地區已經被佔領了,西班牙又是盟友,普俄兩國因爲戰爭元氣大傷。

剩下的獨立國家都沒幾個了,除了奧地利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單挑沒有道理不贏。

然而計劃沒有變化快,看到普俄戰爭的傷亡數字,拿破崙四世的霸主夢第一次動搖了。

沒辦法,作爲老對手法國政府對奧地利的瞭解還是很深的,那支數量龐大的預備役部隊,可瞞不過他們的眼睛。

本來拿破崙四世沒把預備役當成一回事,烏合之衆人數再多,在法蘭西陸軍面前都是一捅即破。

普俄戰爭改變了他的看法,巴黎政府也是派出了軍事觀察團的,殘酷現實告訴他們預備役同也是能夠打仗的。

只要配備了合格的軍官,預備役很快就能夠整編起來,戰鬥力也就比正規軍差了那麼一丟丟,質量上瑕疵完全可以用數量彌補。

考慮到法蘭西的常備軍數量,拿破崙四世覺得可能不太夠用。真要是和奧地利打起來了,他們的寶貝疙瘩陸軍,很有可能會被敵人的數量給堆死。

如果擴軍的話,法軍戰鬥力上的優勢將不復存在。

一旦戰爭不能速戰速決,海峽對面的攪屎棍就會插手,就算是最後勉強贏了戰爭,法蘭西也沒有主宰歐洲的實力。

沒有毛病,法奧兩國在做戰略計劃的時候,都把英國人劃到了敵人一方,因爲跟他們做盟友需要承擔的風險也是一樣大。

原來的計劃破產,拿破崙四世正在猶豫“剪除敵人羽翼的戰略計劃”要不要繼續實施,或者是變更一下。

至於答應英國人支持建立北德意志帝國,那就是一個笑話。不釋放善意,怎麼能夠麻痹住他們?

要知道德意志聯邦帝國的大部分軍隊都用來防範法蘭西,別的地區幾乎是不怎麼設防,簡直就是認定了除了法蘭西,就沒人會入侵他們一樣。

事實證明,這個判斷好像真的沒錯。普奧兩國不會入侵德意志聯邦,比利時、荷蘭、瑞士又打不贏他們,威脅確實只有一個法蘭西。

不等拿破崙四世做出決定,法國民衆就替他做出了選擇。反戰思潮又爆發了,並且還是從巴黎開始,向全世界擴散的。

這都是年輕沒經驗,要不然拿破崙四世早該想到了。歐洲的各種思潮、新思想、新主義……那樣不是從巴黎開始的,“聖地”可不是浪得虛名。

拿破崙四世應該慶幸,沒有提前行動,要不然反戰浪潮爆發,法國民衆會教他怎麼做人。

某種意義上來說,奧地利也錯過了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歐陸霸權從來都沒有那麼離他們近過。

如果知道了法國人的計劃,弗朗茨肯定會想辦法拖延普俄兩國傷亡數據的曝光時間,一直拖到法國人採取軍事行動爲止。

誰都知道軍隊的戰鬥力,和人的思想息息相關,反戰浪潮中的法軍戰鬥力無疑是最低的。

法軍入侵德意志地區,受反戰影響的只是法軍,德意志聯邦的軍隊在保家衛國,士兵們可不會叫囂着反戰。

奧地利軍隊同樣可以不受影響,保衛德意志地區領土完整,那是民族大義。再怎麼反戰,也不可能敵人打過來了不反擊。

研究過法國曆史的都知道,通常爆發思想浪潮的時候,往往又是革命思想的高速傳播期。

在全民反戰的大背景下,如果前線的法軍再出現一個大敗仗,沒準人家又要革命了。

革命的成敗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革命思想會傳染,只要內部爆發了革命,牛逼哄哄的大法蘭西帝國就完蛋了。

意大利人的獨立熱情同樣不低,法國內部爆發革命,又趕上了法奧大戰,意大利獨立組織不爆發都難。

這麼多人扯後腿,不要說拿破崙四世,就算是拿破崙親自上陣也無力迴天。

贏了法奧戰爭,德意志地區想不統一都難了。到了那一步,除了上帝,誰都攔不住。

統一了德意志地區,歐陸霸主就板上釘釘了。即便是法俄能夠緩過來,那也是十幾二十年後的事情了。

這麼長的時間,足以發生很多事情,比如說:讓意大利地區獨立,把西班牙拉過來,或者是建立一個連盟把比利時、荷蘭、瑞士、北歐聯邦這些豆丁綁在船上。

現實沒有如果,正在生悶氣的拿破崙四世還不知道,令他鬱悶的反戰浪潮,拯救了他的王朝。

……

外交大臣鄧布利多彙報道:“陛下,維也納政府給我們發來了一封外交照會,希望和我們一起牽頭制定一份《歐洲陸軍軍備公約》,避免再一次爆發歐陸大戰。”

不得不說,現在是限制陸軍軍備的好時候,普俄戰爭剛剛結束,大家還沉浸在“八百萬”的損失數字中無法自拔。

反戰浪潮還在不斷擴散,無論是民衆、還是政客,大家對戰爭的恐懼都處於巔峰狀態。

聽到這個消息,拿破崙四世鬱悶的心情稍稍得到了緩解,故作鄙視道:“奧地利人這就怕了,看來他們的膽子真不怎麼大!”

大家都是老油條了,自然看得出來拿破崙四世的言不由衷。大家都是正常人,見識到了普俄戰爭的殘酷,誰能夠不怕。

最典型的就是派出的軍事觀察團成員,很多主戰派成員,親身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後,一個個都成爲了反戰的急先鋒。

不是他們懼怕戰爭,只能說他們成熟了,變得理性了起來,知道權衡利弊。

舒緩了壓抑的心情,拿破崙四世繼續問道:“還有什麼,奧地利現在又不缺錢,他們總不能只是爲了世界和平而限制軍備吧?”

提到“不缺錢”三個字的時候,拿破崙四世還有一絲不自然。沒辦法他是嫉妒了,現在全世界財力最雄厚的就是英奧兩國。

法蘭西雖然是三大國之一,但是在財力上已經掉隊了。別看財政收入法蘭西不必英奧兩國少,那是大家的計算方式不一樣。

以奧地利爲例,中央政府財政和邦國政府財政是分開的,列入財政收入就那麼幾種稅,大部分財政收入停留在了邦國政府手中。

不列顛也是如此,倫敦政府的稅收同樣是分割開來的。要不然每年只有七八千萬英鎊的收入,海軍就拿走了一半,剩下的恐怕連公職人員薪水都一定不夠。

別的不說,光印度殖民地每年都要支出上千萬英鎊的維護成本,大英帝國的殖民地開銷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明面上法蘭西的財政收入最高,都快是英奧兩國的總和了,實際上他們纔是最窮的。

高額的財政收入,那是統一納入中央財政結算的結果。什麼開銷都需要中央政府撥款,看似政府錢多,實際上只是過了一道手。

外交大臣鄧布利多回答道:“駐維也納使館傳來消息,奧地利海軍部在不久前向政府提交了一份擴軍計劃,已經進入政府討論階段。

或許是受了普俄戰爭的刺激,奧地利人放棄了歐陸爭霸,他們這個時候提出限制陸軍軍備,可能是戰略重心轉向海上的前兆。”

奧地利戰略重心外移,拿破崙四世並不覺得奇怪,實際上巴黎政府同意有人提出放棄歐陸爭霸,將戰略重心轉向海洋。

“你們覺得,我們有必要跟進麼?”

毫無疑問,跟進的結果就是同意奧地利的提議,大家一起限制陸軍規模,將省下來的錢投入到海軍身上。

海軍大臣哈姆迪·哈爾鮑維搶先回答道:“陛下,歐洲大陸實在是太小了,區區一隅之地就有十幾個國家,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都扎堆在了這裡。

想要在歐洲大陸有所作爲太難了,同樣的資源投入,在海外我們可以十倍百倍的收益。

事實已經證明了,世界的未來的在海洋,誰掌控了海權誰就掌握了這個世界。”

“如果閣下所謂的收益是領土,那麼我沒有話說。在歐洲大陸上擴張所需要的成本,在海外獲得十倍面積殖民地都綽綽有餘。

只是土地和土地之間也是有差異的,殖民地的土地能夠和歐洲大陸的土地比麼?”陸軍大臣帕特里斯·麥克馬洪反駁道

價值論,這是最普遍的看法。幾乎所有的歐洲人,都覺得歐洲的土地更有價值。

海軍大臣哈姆迪·哈爾鮑維搖了搖頭:“海外的土地並不比歐洲差,只是沒有開發出來。我們需要的全部資源,都可以從海外獲得,但是在歐洲大陸這是不可能的。

就算是沒法開發,降低了海外殖民地的價值,但是量變引起質變。同樣的投入,從海外殖民地獲得的收益,絕對超過歐洲大陸上的擴張。”

第一百零一章、都是聰明人第兩百八十五章、生活多艱第八十一章、轉折之戰第四十一章、閱兵第一百零五章、勤儉持家第五十三章、節操碎地第四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九十五章、時機成熟第一百零九章、遍地嫌疑犯第一百一十一章、逼出來的國策第一百九十九章、聯姻考慮第一百二十五章、屠城第一百五十一章、合格的官僚第三十二章、失控第兩百一十六章、俄奧同盟解體第一百五十五章、政治和軍事的區別第兩百七十章、困獸猶鬥第六十八章、開普敦條約第九章、列強本色第兩百六十七章、小魚第一百三十八章、冬季攻勢和游擊隊第一百四十五章、誘餌第六十五章、戰爭貸款第四十六章、又一個歐陸平衡第七十八章、論官僚技術哪家強第兩百章、聯姻對象第五章、財產自主權第十三章、“愛心”人士出沒第一百九十四章、明碼標價的政治誘降第八十二章、帶不動的豬隊友第五十四章、釣魚執法第二十七章、糾結的路易斯第二章、奪權第一步——金本位改革第一百六十五章、投降輸一半第七十章、亞歷山大二世第九十一章、引爆危機第一百六十章、狠辣一百零三章、干涉第一百三十三章、空襲第一百一十二章、債主的煩惱第八十章、黑山人的奮鬥第一百三十二章、計劃微調第九十一章、背叛的代價第七十八章、不給機會(大章)第兩百七十八章、止損第兩百四十三章、修修補補第六十一章、近東戰爭爆發第二十八章、準備第兩百二十一章、分攤風險第兩百七十六章、跑路第兩百二十一章、難產的臨時政府第三十九章、第一把火第七十章、攪屎棍上線第八十五章、暗度陳倉第六十章、法國人的反擊計劃第一百二十三章、一頭牛引發的血案一百零九章、英奧談判第十二章、精明的威廉二世第一百六十章、西線危機第二十二章、破產啦第四十章、蘇伊士運河股權第九十六章、糧食=勞動力第兩百九十七章、兩份條約第一百零一章、丁口稅第五十七章、冰火兩重天第一百四十一章、威脅第一百六十九章、當飛艇遇上飛機第六十六章、豬隊友養成記第兩百五十三章、肉在鍋裡第七十七章、釜底抽……第五十五章、即將消失民族第七十八章、論官僚技術哪家強第一百八十九章、觀念之差第六十九章、地中海是我們的內海第兩百四十三章、修修補補第五十八章、國葬第一百八十二章、愈演愈烈第兩百八十二章、驅逐難民第一百一十八章、飛艇轟炸大隊第七十一章、爾虞我詐第八章、奧地利公務員考試第一百二十六章、沒得選擇第九十八章、公正判決第四十九章、低配版‘‘打土豪’’分田地第九十五章、中華會館第四十六章、講規矩的菲克尼第十五章、強國夢第七十二章、善後準備第八十五章、遠東風雲起第兩百二十七章、靈活外交第兩百三十章、高風險第一百五十八章、海上歲月第九十六章、糧食=勞動力第七章、菜鳥初鳴第三章、革命浪潮第五章、瑞士僱傭兵第兩百三十章、高風險第三十七章、下黑手第二十章、密謀第三十四章、轉移危機
第一百零一章、都是聰明人第兩百八十五章、生活多艱第八十一章、轉折之戰第四十一章、閱兵第一百零五章、勤儉持家第五十三章、節操碎地第四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九十五章、時機成熟第一百零九章、遍地嫌疑犯第一百一十一章、逼出來的國策第一百九十九章、聯姻考慮第一百二十五章、屠城第一百五十一章、合格的官僚第三十二章、失控第兩百一十六章、俄奧同盟解體第一百五十五章、政治和軍事的區別第兩百七十章、困獸猶鬥第六十八章、開普敦條約第九章、列強本色第兩百六十七章、小魚第一百三十八章、冬季攻勢和游擊隊第一百四十五章、誘餌第六十五章、戰爭貸款第四十六章、又一個歐陸平衡第七十八章、論官僚技術哪家強第兩百章、聯姻對象第五章、財產自主權第十三章、“愛心”人士出沒第一百九十四章、明碼標價的政治誘降第八十二章、帶不動的豬隊友第五十四章、釣魚執法第二十七章、糾結的路易斯第二章、奪權第一步——金本位改革第一百六十五章、投降輸一半第七十章、亞歷山大二世第九十一章、引爆危機第一百六十章、狠辣一百零三章、干涉第一百三十三章、空襲第一百一十二章、債主的煩惱第八十章、黑山人的奮鬥第一百三十二章、計劃微調第九十一章、背叛的代價第七十八章、不給機會(大章)第兩百七十八章、止損第兩百四十三章、修修補補第六十一章、近東戰爭爆發第二十八章、準備第兩百二十一章、分攤風險第兩百七十六章、跑路第兩百二十一章、難產的臨時政府第三十九章、第一把火第七十章、攪屎棍上線第八十五章、暗度陳倉第六十章、法國人的反擊計劃第一百二十三章、一頭牛引發的血案一百零九章、英奧談判第十二章、精明的威廉二世第一百六十章、西線危機第二十二章、破產啦第四十章、蘇伊士運河股權第九十六章、糧食=勞動力第兩百九十七章、兩份條約第一百零一章、丁口稅第五十七章、冰火兩重天第一百四十一章、威脅第一百六十九章、當飛艇遇上飛機第六十六章、豬隊友養成記第兩百五十三章、肉在鍋裡第七十七章、釜底抽……第五十五章、即將消失民族第七十八章、論官僚技術哪家強第一百八十九章、觀念之差第六十九章、地中海是我們的內海第兩百四十三章、修修補補第五十八章、國葬第一百八十二章、愈演愈烈第兩百八十二章、驅逐難民第一百一十八章、飛艇轟炸大隊第七十一章、爾虞我詐第八章、奧地利公務員考試第一百二十六章、沒得選擇第九十八章、公正判決第四十九章、低配版‘‘打土豪’’分田地第九十五章、中華會館第四十六章、講規矩的菲克尼第十五章、強國夢第七十二章、善後準備第八十五章、遠東風雲起第兩百二十七章、靈活外交第兩百三十章、高風險第一百五十八章、海上歲月第九十六章、糧食=勞動力第七章、菜鳥初鳴第三章、革命浪潮第五章、瑞士僱傭兵第兩百三十章、高風險第三十七章、下黑手第二十章、密謀第三十四章、轉移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