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容克VS文官+資本

1867年3月,奧地利在普奧邊界進行了聲勢浩大的軍事演習,令普魯士人心驚膽戰。

剛剛打完普俄戰爭,他們正忙着舔傷口,可沒有再來一次普奧戰爭的勇氣。

這個時候要是打起來了,不但前面的所有戰果要吐出去,就連自保都很難做到。

柏林王宮中,外交大臣麥克凱特說道:“奧地利人這是在示威,他們不會在這個時期挑起戰爭的。

一旦戰爭爆發,俄國人肯定會繼續這場戰爭,沙皇政府只要跟在後面打醬油,就可以收回波蘭和波羅地海地區。

這不是維也納政府想要看到的,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帝國不符合他們的利益。俄奧同盟只是因爲利益暫時存在的,他們遲早會爲了歐洲霸權而對上。

還有現在國際局勢,維也納政府不可能不考慮。歐洲各國都不想看到一個霸道的奧地利,這個時候挑起戰爭,他們會陷入孤立狀態。

如果戰爭爆發後,法國人對萊茵蘭地區下手,維也納政府是干涉、還是不干涉?

干涉的話,很可能就會讓法奧兩國全面戰爭爆發;不干涉的話,他們又怎麼以德意志地區領導者自居?”

真正無所畏懼的理由,麥克凱特沒有說出來。打肯定是打不贏的,普魯士王國現在已經是精疲力盡。

可是隻要柏林政府夠不要臉,還是有機會坑奧地利一把,逆轉現在的被動狀態。

一旦法國人入侵萊茵蘭地區,普魯士政府可以直接認輸,並且加入新神聖羅馬帝國,要求奧地利保衛德意志地區領土完整。

法奧戰爭就這麼引爆了,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如果法國人佔據了上風,或者是戰爭陷入了僵持狀態,他們還可以再次倒戈。

不要懷疑政客們的節操,只要利益足夠大,沒有什麼幹不出來的。

普魯士王國的支柱是容克貴族,這個階層維也納政府就算是想要收買,也出不起收買的價錢。

私底下雙方早就有過接觸了,如果弗朗茨願意妥協的話,德意志地區隨時都可以統一。

容克貴族們反對加入新神聖羅馬帝國只是爲了利益。如果普魯士可以取得和奧地利同等的地位,並且保障他們的利益,那麼大家隨時可以合併。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要是妥協了,新神聖羅馬帝國又分裂了。

一個帝國只能有一個核心,如果變成了兩個,那麼就變成了普魯士帶着一羣小邦國在帝國中和奧地利對抗。

從一開始,弗朗茨就做出了決定——邦國的權利必須要受到約束。

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他才收回了外交權、鑄幣權、軍隊指揮權和部分財政權,怎麼可能再次交出去呢?

陸海軍大臣羅恩質疑道:“這只是你一廂情願的猜測,並不代表維也納政府的立場。

況且,奧地利成爲德意志地區的領導者靠的是實力,並不是所謂的民意。他們是先有了實力,然後才獲得了民衆的支持。

民族主義影響力確實很大,但這還不足以左右維也納政府的決策。用萊茵蘭地區換取對德意志的統一,對奧地利人來說,不算吃虧吧?

要知道,奧地利對我們一直都很忌憚,德意志地區的衆多邦國中,只有我們也威脅到他們的實力。”

作爲軍方代表,羅恩是武力至上的推崇者。這是普魯士王國的國情決定的,大家都被成爲了武力至上的擁護者。

對奧地利的影響力,羅恩並不看重。在他看來,實力纔是第一位的。現在奧地利有足夠的實力,別的問題都不算什麼。

只要能夠統一德意志地區,萊茵蘭地區丟了也就丟了,大不了被民衆罵幾句。未來只要收了回來,這些問題都可以洗白掉。

不光是他的個人看法,很多人都有相同的看法。民間某些團體還在鼓吹有代價統一論,即:付出一定代價,換取國家統一。

具體包括:把萊茵河以西的領土割讓給法國人,把普屬波蘭地區割讓給俄國人。

有人還進行了深入分析,認爲這麼一來,普魯士王國就縮水了一大半,可以讓統一後的帝國變得更加穩定。

這是容克貴族們最多擔心的,奧地利如果只是兼併一個縮水版的普魯士王國,他們就真的要損失慘重了。

普魯士王國比除奧地利之外的所有邦國加起來都要大,這樣一個大邦國存在,明顯會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權威。

奧地利想要主導新神聖羅馬帝國,就必須要打壓普魯士王國,把他們限制在可控範圍之內。雙方天然處於了對立面,不存在妥協的可能。

這種看法不包括精明政客,只有他們看得明白,奧地利統一德意志地區後局勢會有多麼糟糕。

政治上,陷入孤立狀態是必然的,中歐大帝國天然遭到歐洲敵視;軍事上,那也是舉世皆敵。

這個敵人同時來自大陸和海洋上。陸地上沒得說,看看地圖就知道了,要同時和法俄兩國對抗。

海上局勢更加糟糕,在地中海奧地利海軍要和英法對抗,在波羅地海要和俄國人爭鋒,在大西洋要同時和英法爭鋒。

這還是忽略小國的結果,實際上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北歐聯邦,都會是奧地利的敵人,這是地緣政治決定的。

除了瑞士和比利時有很大可能中立外,歐洲大陸上一眼望去都是敵人,即便是不值得一提的黑山和希臘,也不會例外。

不對,希臘和黑山同奧地利已經站在了對立面。他們的大國夢,被奧地利給擋住了。

如果不是外在敵人太多,不然弗朗茨幹嘛要打壓完俄國人,又放出一個大法蘭西?還不是爲了減輕壓力,和分散大家的注意力。

俄國人衰落了,奧地利才能夠擺脫兩線作戰的困境。就算是操作失誤,引爆了歐洲全面戰爭,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東線。

挑起法國人的野心,故意放縱大法蘭西出現更不用說了。

他們也是歐洲公敵,兩個巨無霸同時出現,歐洲各國政府瞬間就會懵圈,短時間內很難想出應對方案。

兩強對持狀態,無論哪一家倒下了,另外一家都會成爲歐洲霸主。這樣的選擇題,誰知道怎麼做?

這一猶豫,局勢就會發生變化。

說白了,這就是一場賭博。弗朗茨在賭德意志地區統一後,可以先完成內部整合。然後依靠外交手段挑起大法蘭西的內部矛盾,最後利用國力壓倒法蘭西。

而法國人則在賭法軍更能打,可以在建立大法蘭西過後,直接在戰場上擊敗統一德意志地區後的奧地利。

法奧聯盟的存在除了各需所需外,還有聯手清場的意思。不先解決其它競爭對手,雙方是不會放心決戰的。

歐洲雖然沒有“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典故,可是這個道理大家還是懂的。

顯然,這不是柏林政府所知道的。如果他們知道法奧結盟了,估計就沒有心思搗鼓什麼“大普魯士”計劃,而是趕緊找人抱團取暖。

外交大臣麥克凱特譏諷道:“按你的意思,就這麼交出西里西亞地區了?不要忘了,奧地利人還提出了購買普屬薩克森地區。

這種妥協讓步,只會讓他們得寸進尺,我們能夠讓到什麼地方去?真要是妥協了,政府如何給民衆們交代?”

總參謀長毛奇反駁道:“當然不是白白割讓,我們可以和奧地利進行利益交換,現在我們需要維也納的支持,至少是默許……”

……

看着爭執不休的衆人,畫風非常的不和諧。軍方主張妥協,政府主張強硬,怎麼看都像是順序搞顛倒了。

確實是搞顛倒了,最初主張妥協的是政府文官們,軍方主張強硬應對。但是隨着局勢的變化,這種情況發生了逆轉。

實際上,這只是柏林政府權利鬥爭的延續。現在文官派系在政府權利鬥爭中處於了絕對劣勢,決策權落入了軍方手中,他們不甘心失敗自然要搞事情了。

在權利面前,很多底線都不存在了。文官派系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一旦倫敦談判結束,軍方攜大勝俄國之威,在政府中的話語權還會進一步提高。

勝券在握的軍方自然主張求穩了,至於割地帶來的後遺症,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嚴重。

割地也要看怎麼個割法,只要操作得到損失都在控制範圍內。現在普魯士王國缺少的不是土地,而是人口,尤其是缺少德意志人。

東普魯士地區空了,急需民衆填充,新佔領區也需要移民穩固地方。把割讓土地上的人口、財務全部打包帶走,丟一塊白地奧地利就行了。

這同樣是履行了約定,還讓維也納政府沒有話說。當初的約定只是割讓西里西亞地區,可並沒有約定要包括上面的人口、財產。

如果想要搞事情,還可以留下一部分民衆,把當地的所有產業都轉移到這些人名下,然後來一個非暴力不合作。

在這個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社會,人家通過合法手段不合作,維也納政府也無能爲力。

當然,這個無能爲力只是短時間的。辦法總是人想出來的,一旦丟掉了節操,很多辦法都可以解決問題。

軍方立場轉變還有一個不能說的理由,就是容克貴族們需要勞動力給他們耕種土地。這個年代機械化程度還不高,農業對勞動力的需求一點兒也不小。

東普魯士地區是容克貴族的大本營,現在人都沒了,他們找不到足夠的勞動力恢復生產。

還有新佔領區,很多土地也會通過戰後封賞落入容克貴族們的手中,這些土地也需要勞動力耕種。

如果沒有來自於本土的民衆,全部使用當地人耕種,光語言溝通就是一個大問題。

而且貴族統治地方也是需要根基的,當地人反抗起來了,他們也需要進行鎮壓,沒有自己人怎麼行呢?

西里西亞地區是從奧地利手中奪取的,這裡以工業爲主,資本家們的實力更加強大,就算是丟了容克貴族也沒有損失。

普屬薩克森地區也差不多,經濟發展的很不錯,但是加入普魯士王國時間太短,不是容克貴族們的基本盤。

文官派系就不一樣了,爲了和軍方抗衡,他們不得不和國內的資本家結盟。作爲資產階級在政府中的利益代言人,現在自然要保護資產階級的利益了。

理論上,把人口財產都轉移了,普魯士王國的損失可以降到最低。普通民衆也可以獲得政府補償,看上去似乎還不錯。

唯獨資本家們的利益無法保障,工廠不是什麼地方都可以建造的,就算是所有條件都滿足了,換個地區後他們又要重新經營人脈關係、銷售網絡。

這不是政府那點兒補償款所能夠彌補的,在這個變局的過程中,他們有很大可能被別人所取代。

第九章、1867眼球效應第四十五章、聯姻否?第兩百零二章、棄子第五十六章、唯有利益永恆第三十七章、守規則的沙皇第兩百四十五章第一百八十八章、聰明人第兩百二十章、禍不單行第二十七章、不給活路第七十章、攪屎棍上線第四十章、戰時經濟體制第兩百六十三章、驚天計劃第兩百一十五章、臺前幕後第六十八章、開普敦條約第一百一十七章、坑也不好挖第一百六十九章、重視人才第六十章、代價第二十七章、二月革命第一百零一章、收復倫巴第第十四章、金礦第兩百三十七章、成功沒有僥倖第二十九章、跑路也不容易第六十一章、猝不及防的世界戰略第兩百零八章、焦頭難額第兩百七十章、困獸猶鬥第一百六十七章、坑隊友中段第四十三章、拿破崙三世的想法第二十五章、拯救奧地利第一步第五十五章、不作死就不會死第三十四章、夜深人靜的時候第八十七章、使館危機第二十七章、不省心的弟弟第十八章、別無選擇第一百章、捧殺第兩百三十章、毛奇第九十三章、日奸在奮鬥第一百一章、論緩衝的必須性第八十九章、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七章、巴黎在哭泣第三章、法國的應對第兩百四十四章、又見斷頭臺第十四章、坑隊友的阿爾佈雷希第十八章、巴黎公社落幕第兩百一十一章、最早的無線電第四十八章、準備決戰第二十四章、攤牌第九章、日常生活第六十章、代價第五十九章、落井下石第一百三十九章、英國人的計劃第七十六章、病急亂投醫第九十二章、英國人的外交能力第一百二十九章、真做假時假亦真第一章、教子第七十一章、暗度陳倉的改革第二十三章、《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第四十七章、百態人間第六十八章、零風險高回報第十三章、名將之殤第一百三十七章、戰略優先第十一章、科學家檔案庫第一百四十六章、十字路口第一百七十九章、資源陷阱第三十二章、各有算計第一百九十五章、投降也是一門藝術第一百二十八章、禁毒運動第兩百六十四章、巴蛇第二十七章、不省心的弟弟第一百一十八章、愈演愈烈第三十四章、慌亂的大公們第一百二十三章、公使案爆發第七十七章、歷史的修正力第二十六章、南非風雲起第四十二章、大買賣第一百章、發飆的……第一百八十一章、不靠譜的英國奶媽第一百六十一章、普波聯邦第兩百二十四章、奧地利威脅論第一百二十五章、被演了第十二章、精明的威廉二世第三百零九章、法不責衆第十三章、異想天開的計劃第十五章、人性第五十章、發展第八十七章、使館危機第七十四章、新的一頁第八十二章、保命符=催命符第一百一十一章、不堪回首第六十八章、最後的一擊第兩百六十四章、巴蛇第一百一十二章、裝糊塗第一百三十一章、遲緩第一百一十四章、外交努力第八十九章、風波起第十七章、西非衝突第一百零四章、一支筆,一杯咖啡……第七章、遠洋艦隊第四十四章、利益決定真相第七十二章、匈牙利權利鬥爭(求票票)第兩百六十五章、大勢
第九章、1867眼球效應第四十五章、聯姻否?第兩百零二章、棄子第五十六章、唯有利益永恆第三十七章、守規則的沙皇第兩百四十五章第一百八十八章、聰明人第兩百二十章、禍不單行第二十七章、不給活路第七十章、攪屎棍上線第四十章、戰時經濟體制第兩百六十三章、驚天計劃第兩百一十五章、臺前幕後第六十八章、開普敦條約第一百一十七章、坑也不好挖第一百六十九章、重視人才第六十章、代價第二十七章、二月革命第一百零一章、收復倫巴第第十四章、金礦第兩百三十七章、成功沒有僥倖第二十九章、跑路也不容易第六十一章、猝不及防的世界戰略第兩百零八章、焦頭難額第兩百七十章、困獸猶鬥第一百六十七章、坑隊友中段第四十三章、拿破崙三世的想法第二十五章、拯救奧地利第一步第五十五章、不作死就不會死第三十四章、夜深人靜的時候第八十七章、使館危機第二十七章、不省心的弟弟第十八章、別無選擇第一百章、捧殺第兩百三十章、毛奇第九十三章、日奸在奮鬥第一百一章、論緩衝的必須性第八十九章、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七章、巴黎在哭泣第三章、法國的應對第兩百四十四章、又見斷頭臺第十四章、坑隊友的阿爾佈雷希第十八章、巴黎公社落幕第兩百一十一章、最早的無線電第四十八章、準備決戰第二十四章、攤牌第九章、日常生活第六十章、代價第五十九章、落井下石第一百三十九章、英國人的計劃第七十六章、病急亂投醫第九十二章、英國人的外交能力第一百二十九章、真做假時假亦真第一章、教子第七十一章、暗度陳倉的改革第二十三章、《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第四十七章、百態人間第六十八章、零風險高回報第十三章、名將之殤第一百三十七章、戰略優先第十一章、科學家檔案庫第一百四十六章、十字路口第一百七十九章、資源陷阱第三十二章、各有算計第一百九十五章、投降也是一門藝術第一百二十八章、禁毒運動第兩百六十四章、巴蛇第二十七章、不省心的弟弟第一百一十八章、愈演愈烈第三十四章、慌亂的大公們第一百二十三章、公使案爆發第七十七章、歷史的修正力第二十六章、南非風雲起第四十二章、大買賣第一百章、發飆的……第一百八十一章、不靠譜的英國奶媽第一百六十一章、普波聯邦第兩百二十四章、奧地利威脅論第一百二十五章、被演了第十二章、精明的威廉二世第三百零九章、法不責衆第十三章、異想天開的計劃第十五章、人性第五十章、發展第八十七章、使館危機第七十四章、新的一頁第八十二章、保命符=催命符第一百一十一章、不堪回首第六十八章、最後的一擊第兩百六十四章、巴蛇第一百一十二章、裝糊塗第一百三十一章、遲緩第一百一十四章、外交努力第八十九章、風波起第十七章、西非衝突第一百零四章、一支筆,一杯咖啡……第七章、遠洋艦隊第四十四章、利益決定真相第七十二章、匈牙利權利鬥爭(求票票)第兩百六十五章、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