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開普敦條約

突如其來的瘟疫讓局勢變得更加複雜。如果只是侷限在南非地區還好,要是擴散到了整個非洲大陸,弗朗茨就要哭了。

沒有辦法,殖民地就是殖民地,儘管奧地利在非洲大陸已經經營了十幾年,依然不能改變醫療條件落後的現狀。

不要看現在感染的人數不多,可是架不住死亡率高。很多患者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就去見了上帝。

弗朗茨也是當局者迷,如果仔細看資料,他就明白爲什麼死亡率高了。

目前感染最多的是炮灰部隊,因爲不注重衛生,又沒有進行有效治療,死亡率自然高了。

除了下令加強防疫工作外,別的事情弗朗茨什麼也幹不了。

既然“布爾共和國軍隊”中出現了疫情,那麼周邊的土著部落也不要想逃過一劫,炮灰部隊中的逃兵數量一直都居高不下,攜帶病毒離開再正常不過了。

菲克尼子爵手中一共就那麼三四萬部隊,還要保證部隊的戰鬥力,不能給英國人留下機會,能夠用來看管炮灰部隊的士兵最多也就幾千。

用幾千人看管着十幾二十萬人,跑掉百八十號人都不起眼,加上戰鬥的緣故,每天傷亡人數都不少,讓監管更加困難。

除非是成羣結隊的跑,通常失蹤了個把人,軍官們都不會在意。

外面還有巡邏隊,遇到了算他們倒黴,躲過去的那是上帝保佑,儘管他們未必信上帝。

弗朗茨的判斷沒有錯,南非地區確實已經爆發了疫情,後果還超乎想象的嚴重。

不過死亡率最高的不是當地土著,也不是這些殖民者,反而是城內的印度殖民軍士兵。

惡劣的衛生條件,爲病毒滋生創造了良好條件。地盤狹小、人員密集度高,加上醫療資源不足,這麼多惡劣條件撞在了一起,加速了病毒傳播。

真正導致印度士兵死亡率的罪魁禍首,還是水土不服造成的。當然和飲食也有直接關係,倫敦政府中的官僚沒有考慮到印度人生活習慣,直接硬塞給了他們土豆、麪包。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倫敦政府的官老爺們連自己人都不重視,何況是這些炮灰呢?

比起近東戰爭時期,英國人的後勤體系沒有多少變化,依然是按規定辦事。

相對好一點兒的是開普敦地區起碼還有新鮮魚肉補充,比天天吃牛肉乾強得多。

當然,大部分印度人都是不吃牛肉的,不過英國人給他們的後勤供應標準,也不足以供應上牛肉。

再垃圾的牛肉乾,那也比土豆貴得多。這個煩惱印度人是遇不到了,倫敦的官僚對他們從來都是怎麼便宜怎麼來,要不然怎麼撈錢?

疫情的不斷惡化,德爾福總督的日子不好過了,因爲雙方的利益訴求相差太大,談判已經陷入了僵局中。

瘟疫又在城內蔓延,看着每天不斷增加的死亡人數,德爾福總督整個人都不好了。

從零開始一直到現在,因瘟疫導致的死亡人數已經累計到了3817人,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天五百人的速度逐漸替增中。再這麼下去不用敵人進攻,他們就要被瘟疫折騰完蛋了。

遏制疫情最大的問題是缺水,遺憾的是自從開普敦爆發瘟疫的消息傳開後,每天過來的補給船不增反降。

人都是怕死的,沒有人願意往瘟疫堆裡湊,如果不是沒有辦法,德爾福總督自己都想跑路。

即便是增加了百分之五十的運費,肯冒險運輸物資過來的人依然不多,這讓開普敦的局勢更加惡化。

現在開普敦地區的軍隊足有十五萬人,其中一半都是印度殖民軍團,就是靠着這些炮灰部隊,雙方纔打出了一個僵局。

不要看後方的要塞碉堡都是豆腐渣工程,城內的建築物還是貨真價實,印度殖民軍團對上非洲派遣軍雙方也算棋逢對手。

看着城外懸掛紅十字會的旗幟,德爾福總督被噁心壞了,一度想要下令部隊打出去。

打贏了,自然是形式大好。打破了敵人的圍困,擺脫了水源危機,減輕了人口密度,防疫工作也就好做了。

打輸了,也不算是太糟糕。通過戰爭消耗了人口,降低了人口密度,減少了對淡水資源的需求。對防疫工作,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想歸想,真要是去做,德爾福總督還是不敢的。現在雙方還在談判,冒然挑起戰爭,打贏了還好,打輸了軍事法庭就必須要上了。

能夠打贏麼?這個問題德爾福總督心中早就有了答案,以現在的軍心士氣,出城尋找奧地利人決戰,發生譁變的機率都比獲勝的機率更大。

實際上,從戰爭爆發到現在,德爾福總督已經鎮壓過五次譁變了,實在是不敢再刺激士兵們脆弱的神經。

沒有辦法,烏合之衆就是這樣。城內的白人士兵,大部分都是從殖民地臨時徵招的,要不就是倫敦政府從各殖民地抽調的援兵,正規軍只是少數。

在倫敦政府很多人看來,壓制陸軍比這次戰爭更加重要。原時空的英布戰爭,打得那麼爛,實際上也是倫敦政府壓制陸軍的結果。

如果是正規軍,並且有一倍的兵力優勢,德爾福總督也不至於打得這麼窩囊,從頭到尾都是被人壓着揍。

從軍事上來說,能夠在不斷失敗的情況下,保住絕大部分兵力,指揮官能力也是及格的。當然長跑將軍不算,只是會跑路還不行。

儘管是北被動的,這次突如其來的瘟疫,還是推動了英布談判進程。不斷惡化的局勢,也在不斷刷新英國人的底線。

這次牽頭談判的是開普敦殖民政府,對局勢的瞭解是一清二楚,根本就不敢拖下去。

瘟疫的緣故導致運輸船減少,開普敦儲備的物資不但沒有增長,反而在持續下降中。尤其是淡水資源,更是稀缺。

沒有辦法,要保存大量的淡水不容易,只能放入水庫或者是儲水池中。現在是戰爭時期,水庫就不要想了。

城外的火炮可不是吃素的,不時也炮彈在水庫中爆炸,就算是不在乎火藥、重金屬中毒,水庫也儲不住水啊!

不得以,英國人只能修建大量的儲水池,這不是那麼容易完成的,要解決這麼多人的飲水問題,可不是一項小工程。

這不是隨便挖個坑,就能夠解決問題的。要是不解決滲漏問題,估計等不到冬季,水就漏光了。

爲了節約用水,開普敦的英軍早就開始限量供應,白人士兵每天5升水,印度士兵每人每天3升水。

僅僅是飲用水,這差不多是夠了,剩下的大概可能用來擦一把臉,英軍士兵節省點兒用,估計能夠擦拭一下身體。

這只是理論上,生活用水不僅僅只是飲用。人不可能一直都不洗衣服、不洗手、不洗澡,當然這個年代印度人確實不怎麼洗澡。

這個供應量,僅僅能夠保證生存,別的就不要指望了。除非英國人開掛玩兒海上淡化,不然根本就滿足不了需求。

開普敦內部情況沒有辦法偵查,但是每天進入港口的船舶數量,還是無法保密的。

每天進出開普敦船舶數量減少,這是數學題很好計算,誰都知道這是運輸的物資在減少。

沒有足夠的物資,開普敦早晚都會淪陷,這讓談判中的“布爾共和國代表”更加底氣十足。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實際上瘟疫一天不結束,城外的“布爾共和國軍”就一天不敢攻城。

好望角固然重要,但對奧地利的重要性也就那樣,還不足讓弗朗茨不惜一切代價拿下這裡。

物資缺乏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只要削減駐軍人數就可以了,反正瘟疫就是最好的屏障。

要是冒着瘟疫攻城,等佔領了好望角,這支布爾共和國軍隊也差不多打廢了。這個“廢”不僅僅是指傷亡,更多的還是軍心士氣。

當士兵厭戰,不願意爲國家賣命了,戰鬥力再強悍的軍隊也會瞬間變成軟腳蝦。

看着冬天一天天臨近,英國人還是撐不住了,不得不做出重大讓步。

1871年6月18日,英布兩國在開普敦城外的軍營內簽訂了停戰條約,宣告了這場持續一年多時間的大戰結束。

條約內容:

1、英國同德蘭士瓦共和國、奧蘭治自由邦的戰爭完全是一場意外,爲了世界和平,雙方自條約簽訂之日起結束戰爭;(1817年6月18日)

2、英方支付360萬英鎊的贖買金,回購開普敦方圓200英里的土地;

3、雙方互相交換戰俘,人數超過部分按照國際慣例支付贖金。約定價格爲:士兵每人180英鎊,軍官根據級別、爵位高低,從300英鎊~20000英鎊不等。

沒有追究戰爭責任,沒有提戰爭勝負,彷彿就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小衝突,不值得一提。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不列顛也是要面子的,讓他們承認戰爭失敗,可沒有這麼容易。就算是開普敦殖民政府肯接受,倫敦的官老爺們也不答應。

割地賠款那是萬萬不可能的,倫敦政府承受不了戰爭失敗的政治影響,反倒是土地贖買金和戰俘贖金,更加能夠令人接受。

反正丟掉的土地,大都是南非殖民公司的,又不是英國政府的。

臉皮厚一點兒,就當殖民公司殖民活動失敗,倫敦政府再從布爾人手中買回一片殖民地好了。

戰俘贖金更簡單,歐洲社會不排斥這個。如果這次被俘人數有點兒多,支付的贖金數額比較大,一句交換俘虜都蓋過去了。

如果真不要臉的話,還可以宣佈這是一次偉大的勝利。在戰略上粉碎了敵人圖謀好望角的陰謀,逼迫敵人放棄這個不切實際的幻想。

政治從來都是如此,包括這次英布戰爭,都可以甩鍋給南非殖民公司。反正這家倒黴蛋公司,在戰爭中就已經破產,沒有人會出來辯白。

事實上,德爾福總督已經開始做了。作爲一名合格的政客,就算是打了敗仗,簽訂了不利條約,還是要把戰爭責任降到最低。

不管怎麼說,開普敦殖民地還是保住了。儘管是縮水版的,可是英國民衆不會知道,沒有人會關心萬里之外的開普敦殖民地究竟有多大面積。

第兩百二十八章、法國人的麻煩第一百一十章、有限戰爭責任第兩百八十五章、生活多艱第九十一章、背叛的代價第五十章、法蘭克福會議第一章、沙皇想要廢奴了第六十三章、全靠襯托第兩百七十四章、人心第八十五章、黑歷史第九章、美國版鴻門宴第三章、蘇伊士運河通航第一百一十七章、好主意=餿主意第一百六十三章、難民潮第八十四章、開闢新戰線第一百七十一章、殖民地交易第一百二十八章、大局觀第一百四十九章、美洲人的美洲第六十二章、海軍界笑柄第一百四十一章、借道第一百五十二章、心裡落差第兩百一十八章、籌集經費第二章、沙皇玩兒陰謀了第二章、爭取第二十八章、都在演戲第一百六十三章、戰爭之神第兩百五十六章、毛奇的大計劃第四十一章、布爾共和國第四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一百九十五章、投降也是一門藝術第五十七章、超長實習生第六十六章、收錢了第兩百二十三章、不得不出的錢第一百二十五章、被演了第九十五章、中華會館第一百八十九章、觀念之差第六十三章、陰謀——陽謀(月票加更)第一百七十二章、政客的良心第二十八章、準備第兩百三十二章、狠辣第十六章、開發波黑地區第七十二章、第二羅馬帝國第四十七章、第一次意奧戰爭爆發第兩百二十四章、維和部隊第十五章、改革派第一百八十一章、不靠譜的英國奶媽第兩百零五章、大決戰第一百二十六章、製造恐慌第兩百六十七章、小魚第三十一章、猜測第兩百二十一章、分攤風險第九十八章、鷸蚌相爭第兩百三十一章、融資第八十一章、兵馬未動,宣傳先行第三十三章、三月革命第一百一十章、有限戰爭責任第兩百八十七章、北德意志的可行性第四十四章、利益決定真相第九十二章、英國人的外交能力第一百八十九章、瀕臨破產的巴黎會議第四十一章、越來越遠的真相第七十五章、戰爭要爲政治服務第一百三十三章、英國人的算計第八章、蘇伊士運河第一百零三章、刺殺第一百五十八章、驚險歸途第十四章、投資準備(求訂閱)第一百六十章、狠辣第三十三章、苦逼的西班牙第八章、奧地利公務員考試第六章、努力第九十八章、殖民地本土化——相忍爲國第七十四章、無奈中的妥協第四十三章、第二次維也納體系崩潰第一百八十一章、不靠譜的英國奶媽第二十八章、債券第八十六章、殊途同歸第三十六章、平叛與談判第二十三章、真正的少年軍官第十四章、坑隊友的阿爾佈雷希第兩百一十三章、《告法蘭西國民書》第七章、遠洋艦隊第一百一十六章、英奧戰爭??第四十七章、百態人間第六十六章、收錢了第兩百五十六章、毛奇的大計劃第一百八十章、軍購第十三章、揮淚大甩賣的專利授權第一百零一章、收復倫巴第第五十章、工業學費第七十九章、使館風雲第兩百六十一章、籌碼第一百四十三章、風波起第一百零九章、福禍相依第五章、財產自主權第五十章、發展第九章、列強本色第一百二十章、政治藝術第一百一十章、封建殘留很強大第一百一十九章、爾虞我詐
第兩百二十八章、法國人的麻煩第一百一十章、有限戰爭責任第兩百八十五章、生活多艱第九十一章、背叛的代價第五十章、法蘭克福會議第一章、沙皇想要廢奴了第六十三章、全靠襯托第兩百七十四章、人心第八十五章、黑歷史第九章、美國版鴻門宴第三章、蘇伊士運河通航第一百一十七章、好主意=餿主意第一百六十三章、難民潮第八十四章、開闢新戰線第一百七十一章、殖民地交易第一百二十八章、大局觀第一百四十九章、美洲人的美洲第六十二章、海軍界笑柄第一百四十一章、借道第一百五十二章、心裡落差第兩百一十八章、籌集經費第二章、沙皇玩兒陰謀了第二章、爭取第二十八章、都在演戲第一百六十三章、戰爭之神第兩百五十六章、毛奇的大計劃第四十一章、布爾共和國第四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一百九十五章、投降也是一門藝術第五十七章、超長實習生第六十六章、收錢了第兩百二十三章、不得不出的錢第一百二十五章、被演了第九十五章、中華會館第一百八十九章、觀念之差第六十三章、陰謀——陽謀(月票加更)第一百七十二章、政客的良心第二十八章、準備第兩百三十二章、狠辣第十六章、開發波黑地區第七十二章、第二羅馬帝國第四十七章、第一次意奧戰爭爆發第兩百二十四章、維和部隊第十五章、改革派第一百八十一章、不靠譜的英國奶媽第兩百零五章、大決戰第一百二十六章、製造恐慌第兩百六十七章、小魚第三十一章、猜測第兩百二十一章、分攤風險第九十八章、鷸蚌相爭第兩百三十一章、融資第八十一章、兵馬未動,宣傳先行第三十三章、三月革命第一百一十章、有限戰爭責任第兩百八十七章、北德意志的可行性第四十四章、利益決定真相第九十二章、英國人的外交能力第一百八十九章、瀕臨破產的巴黎會議第四十一章、越來越遠的真相第七十五章、戰爭要爲政治服務第一百三十三章、英國人的算計第八章、蘇伊士運河第一百零三章、刺殺第一百五十八章、驚險歸途第十四章、投資準備(求訂閱)第一百六十章、狠辣第三十三章、苦逼的西班牙第八章、奧地利公務員考試第六章、努力第九十八章、殖民地本土化——相忍爲國第七十四章、無奈中的妥協第四十三章、第二次維也納體系崩潰第一百八十一章、不靠譜的英國奶媽第二十八章、債券第八十六章、殊途同歸第三十六章、平叛與談判第二十三章、真正的少年軍官第十四章、坑隊友的阿爾佈雷希第兩百一十三章、《告法蘭西國民書》第七章、遠洋艦隊第一百一十六章、英奧戰爭??第四十七章、百態人間第六十六章、收錢了第兩百五十六章、毛奇的大計劃第一百八十章、軍購第十三章、揮淚大甩賣的專利授權第一百零一章、收復倫巴第第五十章、工業學費第七十九章、使館風雲第兩百六十一章、籌碼第一百四十三章、風波起第一百零九章、福禍相依第五章、財產自主權第五十章、發展第九章、列強本色第一百二十章、政治藝術第一百一十章、封建殘留很強大第一百一十九章、爾虞我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