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五章、大勢

英國人的提議在德意志聯邦政府高層引起了軒然大波。儘管在購買萊茵蘭地區後,彌補上了重工業短板,“喜劇帝國”的綜合國力有了長足增長。

可惜德意志聯邦帝國到底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聯邦內部的邦國聯合對抗中央政府的問題遲遲無法得到解決。

漢諾威王國沒有壓倒性的優勢,喬治一世也不是雄才大略的主,問題就擱置了下來。

(備註:德意志聯邦帝國喬治一世,漢諾威王國喬治五世)

無法完成內部整合的德意志聯邦帝國,實力自然是遠遠落後於普波聯邦。就個人而言,喬治一世對英國人“蛇吞象”計劃沒有絲毫興趣。

國內的一羣小邦國都能讓他灰頭土臉,再來一個普波聯邦,那還得了?

這年頭有實力就有話語權,普波聯邦一旦加入德意志聯邦,立即就會成爲帝國內部最有影響力的邦國,漢諾威的地位必然受到衝擊。

喬治一世:“英國人的提議,你們覺得有沒有可行性?”

看得出來,他猶豫了。喜劇帝國還要藉助英國人的力量對抗奧地利,保障自家的獨立地位,直接拒絕英國人顯然是不可取的。

可是接受普波聯邦風險又太大,即便是維多利亞女王做了保證,在國家利益面前,喬治一世也不敢完全相信。

首相托爾本·霍夫曼:“陛下,英國人的提議看似很誘人,實則危機重重,一個不好我們就要陷入衆矢之的。

國際上法奧兩國不希望看到我們和普波聯邦合併,冒然行動肯定會引起他們的不滿,甚至有可能引來武裝干涉。

國內的衆多邦國都有自己的算盤,加入這場戰爭對他們沒有任何好處,帝國議會是不可能通過的。

在種複雜局勢下,如果我們繞開帝國議會,強行接納普波聯邦,很可能會讓帝國陷入分裂狀態。

除了這些風險外,更麻煩的還是普波聯邦本身。他們的體量太大了,我們沒有能力、也不可能消化掉普波聯邦。

憑藉體量上的優勢,他們反客爲主是早晚的事情,這不是一個保證就能夠解決的,除非能夠拆分普波聯邦。”

外交大臣史蒂夫·李:“風險確實很大,但這仍然是一個機會。一旦錯過了,我們再想要更進一步就難了。

歐洲的局勢大家都清楚,普俄戰爭這是一個小插曲,未來必定是英法奧三國博弈。

別的國家可以選擇中立,但是我們不行。奧地利的野心從來都沒有掩飾過,更可氣的是國內很多人都被民族主義忽悠了,恨不得立即加入奧地利。

想要擺脫這種危機,唯一的辦法是讓帝國強大起來。只有帝國強大了,才能夠證明民族主義是錯誤的,打消他們那不切實際的幻想。”

托爾本·霍夫曼搖了搖頭:“李,你還是太理想主義了。

我承認吞併普波聯邦確實很誘人,坦率的說我都動心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根本就做不到。

即便是英國人能夠說服法國人,又牽制住奧地利,我們也順利說服了國內的各邦國同意,吞併普波聯邦的可能性也不足百分之十。

不要忽視實力上的差距,普波聯邦現在看似很慘,但他們的人口是我們的兩倍,領土面積是我們的五倍。

兩國合併後,究竟是誰兼併誰,這是非常明顯的事情。

況且,普俄戰爭的殘酷,也是一個迫切的現實問題。接納普波聯邦,我們就必須要幫他們打贏這一仗。

戰後還要拿出大筆資金替他們還債、幫他們戰後重建,我們的收益僅僅只是虛無縹緲的大國夢。

真要是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就爲了獲得一個大國地位,還不如和奧地利人合作算了。起碼不需要我們的小夥子上戰場,不需要政府勒緊腰帶過日子。”

言者無心,聽着有意。

在內心深處,喬治一世已經種下了懷疑的種子。“多疑”是帝王的本能,在這裡不是貶義詞。

懷疑歸懷疑,明面是喬治一世還是處變不驚,似乎是毫不在意。

外交大臣史蒂夫·李:“首相閣下,你說得不錯。我們確實沒有能力吞下普波聯邦,參加這次戰爭需要付出的代價也確實非常大。

不過這並不重要,普波聯邦從來都不是德意志邦國中的一員,我們要他們幹什麼?

我們只需要吸收勃蘭登堡公國、石勒蘇益格公國、荷爾斯泰因公國進來就夠了,其他非德意志地區領土完全可以放棄。

現在我們不需要做太多,只要拖延時間,等俄國人贏得這次戰爭,再出手就行了。

英法奧三國都不會讓俄國人吞併普波聯邦,等他們出手干涉後,我們就趁機拿回德意志地區的領土,不僅可以獲得英國人的支持,法奧的反應也不會那麼激烈。”

史蒂夫·李的提議,明顯比英國人的計劃可行性高得多。放棄普波聯邦後,只吸納其中的德意志邦國,喜劇帝國就不用擔心被噎死,需要承擔的風險也要低得多。

翻開歷史書就知道,普魯士王國是由勃蘭登堡公國和普魯士公國合併組成的。

勃蘭登堡公國是德意志諸侯之一,而普魯士公國的前身是條頓騎士團國,因爲國內貴族多是德意志人,逐漸被同化。

不管怎麼同化,從狹義上的地域劃分方式,普魯士公國地區並不屬於德意志地區,踢出去也是說得過去。

喬治一世動心了,這三個德意志邦國的領土面積雖然不大,卻是普波聯邦最精華的地區。

如果能夠拿到手,無論是國家實力,還是他的個人威望,都會更進一步。並且,還不需要承擔和俄國人開戰的風險。

收回了波蘭、立陶宛地區,又吞併了普魯士公國,如果沙皇政府還不滿足,英法奧三國就要炸毛了。

不需要付出多少代價,就能夠摘取一份肥美的果實,喬治一世實在是想不到拒絕的理由。

略加思索過後,喬治一世欣喜的說道:“李,你的計劃太棒了,你一定能夠成爲一名偉大的外交家,就像梅特涅親王一樣。

這件事情就交給你負責了,告訴英國人我們同意他們的計劃,不過具體細節需要談判。

接下來你的工作就很重了,不僅要把時間拖延到普俄戰爭結束,還要在戰後獲得英法奧三國對我的支持。

你有計劃麼?”

拖延時間不難,藉口很好找,帝國議會就是最大的背鍋俠,實在是不行還可以“走漏風聲”,借奧地利人的手終止計劃。

麻煩的是戰後,英法奧三國都不是做慈善的,想要他們白白的出工出力是不可能的,這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猶豫了片刻功夫後,史蒂夫-李回答道:“這需要俄國人配合,沙皇政府表現的越貪婪,我們成功的可能性越多。

如果俄國人收復失地過後就止步,留下一個完整的普魯士王國,我們自然沒有機會。

不過這是不可能的,沙皇政府爲了這次戰爭,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沒有戰利品他們拿什麼彌補損失?

據我所知,沙皇政府抵押了大量的領土給奧地利,以沙皇政府的財政還錢非常困難,戰後他們很可能會拿普波聯邦德意志地區的土地抵債。

這不是英法想要看到的,奧地利拿到了這些領土,就在戰略上佔據了主動,再也無人能夠阻止他們統一德意志地區了。

在這個問題上,歐洲各國大都會支持英法。俄國人只是爲了還債,並非想要看到奧地利統一德意志地區。

這就是我們的機會,爲了阻礙奧地利統一德意志地區,加強我們的實力,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這還不夠。爲了獲得大家的支持,還少不了進行利益交換,比如:我們可以和法國人簽訂煤炭供應合同。”

土地和土地的價值也是不一樣的,同一塊土地對不同的國家來說,價值也是截然不同的。

史蒂夫-李判斷俄國人贏得戰爭後,會拿德意志地區的領土抵債,主要是這部分領土對奧地利政治意義,能夠賣出高價。

畢竟拿下了普屬德意志地區的領土後,德意志統一之路就剩下“喜劇帝國”,輿論會形成統一的大勢來。

大統一的思想一旦深入人心,就再也阻擋不住了。對奧地利來說,“統一的大勢”不是單純的金錢能夠衡量的。

相比之下,俄屬巴爾幹半島、波蘭、烏克蘭一帶的土地,就沒有政治意義加成,對奧地利可有可無,維也納政府不壓價就不錯了。

站在德意志聯邦帝國的立場上,想要繼續保持現在的獨立地位,就必須要打斷奧地利的統一大勢。

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兼併普屬德意志地區,形成南北德意志的政治格局,以安定人心。

這也是史蒂夫-李有信心獲得歐洲各國支持的原因,奧地利已經夠強大了,再讓他們統一了德意志地區,那就是妥妥的歐陸霸主。

第兩百四十一章、賠錢買賣第二十四章、希望第一百六十三章、戰爭之神第二十九章、被動的妥協第四十章、資本涌入第三十章、跳坑了第一百一十三章、科技第一百五十六章、大勢所趨的金本位改革第一百章、捧殺第三章、輸出英鎊第六十六章、豆腐渣工程的威力第二十七章、撤退第四十二章、大買賣第一百零二章、各有算計第九十六章、政客的狠第五十一章、政治軍事哪個重要?第一百零八章、都靈陷落第九十三章第一百四十九章、美洲人的美洲第兩百零八章、金融市場第一百三十六章、維也納和會第二十章、這樣做,我也很爲難第七十三章、變換國籍第九十二章、英國人的外交能力第十三章、異想天開的計劃第一百四十四章、民意的力量第一百八十二章、愈演愈烈一百零三章、干涉第八十七章、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真真第八十八章、這就是政治第四十四章、“創業者”VS“蛀蟲”第十三章、名將之殤第一百零七章、最適合做盟友的國家第五十七章、約翰牛的計劃(新的一週求票票)第九十六章、合作共贏第一百二十四章、鬧劇第兩百三十七章、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第一百六十六章、皇帝的食譜第四十五章、楷模弗朗茨第三十六章、選擇很重要第二十一章、套牢經濟第一百六十二章、兩敗俱傷的日俄戰爭第五十一章、不願意接受的現實第六十八章、零風險高回報第兩百三十章、危機來了第八十章、歐洲反猶運動第八十四章、開闢新戰線第二十章、英法協約第四十六章、比爛的組織第兩百九十一章、思想纔是統一的核心第二十二章、轉折點第八章、蘇伊士運河第七十四章、新的一頁第八十九章、坑的最高境界第一百九十二章、謠言的威力第五十一章、兩個瀕臨破產的國家第兩百六十二章、急眼了第一百一十二章、裝糊塗第七十三章、變換國籍第四十二章、土地定性第一百一十三章、沒有底線的操作第十四章、坑隊友的阿爾佈雷希第十四章、紛亂的世界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當人子第一百一十九章、轟炸第一百五十七章、朝聖之路第一百四十四章、民意的力量第兩百一十七章、序幕第兩百二十一章、分攤風險第九十七章、奧波衝突第兩百三十三章、添堵第一百五十九章、大通脹第四十二章、軍事準備第一百一十五章、未雨綢繆第一百三十九章、英國人的計劃第一百二十七章、運河遇襲第十九章、良心銀行第五十七章、超長實習生第十四章、挖美國牆角第一百一十八章、外交先行第一百八十章、罷工運動第六十三章、全靠襯托第八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八章、債務延期第八十一章、兵馬未動,宣傳先行第一百六十五章、爲了生存而戰鬥第三百零八章、點燃的炮竹第十四章、誤中副車第兩百八十章、最佳盟友第九十五章、吹牛逼戰略第三十二章、跑偏的沙皇政府第九章、日常生活第五十八章、忙碌的腓特烈第一百五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六十章、能源調節(月票加更)第八章、奧地利的準備第一百八十四章、就食於敵第一百五十三章、逼宮與導火索第一百零三章、刺殺第兩百三十五章、苛刻的條件
第兩百四十一章、賠錢買賣第二十四章、希望第一百六十三章、戰爭之神第二十九章、被動的妥協第四十章、資本涌入第三十章、跳坑了第一百一十三章、科技第一百五十六章、大勢所趨的金本位改革第一百章、捧殺第三章、輸出英鎊第六十六章、豆腐渣工程的威力第二十七章、撤退第四十二章、大買賣第一百零二章、各有算計第九十六章、政客的狠第五十一章、政治軍事哪個重要?第一百零八章、都靈陷落第九十三章第一百四十九章、美洲人的美洲第兩百零八章、金融市場第一百三十六章、維也納和會第二十章、這樣做,我也很爲難第七十三章、變換國籍第九十二章、英國人的外交能力第十三章、異想天開的計劃第一百四十四章、民意的力量第一百八十二章、愈演愈烈一百零三章、干涉第八十七章、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真真第八十八章、這就是政治第四十四章、“創業者”VS“蛀蟲”第十三章、名將之殤第一百零七章、最適合做盟友的國家第五十七章、約翰牛的計劃(新的一週求票票)第九十六章、合作共贏第一百二十四章、鬧劇第兩百三十七章、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第一百六十六章、皇帝的食譜第四十五章、楷模弗朗茨第三十六章、選擇很重要第二十一章、套牢經濟第一百六十二章、兩敗俱傷的日俄戰爭第五十一章、不願意接受的現實第六十八章、零風險高回報第兩百三十章、危機來了第八十章、歐洲反猶運動第八十四章、開闢新戰線第二十章、英法協約第四十六章、比爛的組織第兩百九十一章、思想纔是統一的核心第二十二章、轉折點第八章、蘇伊士運河第七十四章、新的一頁第八十九章、坑的最高境界第一百九十二章、謠言的威力第五十一章、兩個瀕臨破產的國家第兩百六十二章、急眼了第一百一十二章、裝糊塗第七十三章、變換國籍第四十二章、土地定性第一百一十三章、沒有底線的操作第十四章、坑隊友的阿爾佈雷希第十四章、紛亂的世界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當人子第一百一十九章、轟炸第一百五十七章、朝聖之路第一百四十四章、民意的力量第兩百一十七章、序幕第兩百二十一章、分攤風險第九十七章、奧波衝突第兩百三十三章、添堵第一百五十九章、大通脹第四十二章、軍事準備第一百一十五章、未雨綢繆第一百三十九章、英國人的計劃第一百二十七章、運河遇襲第十九章、良心銀行第五十七章、超長實習生第十四章、挖美國牆角第一百一十八章、外交先行第一百八十章、罷工運動第六十三章、全靠襯托第八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八章、債務延期第八十一章、兵馬未動,宣傳先行第一百六十五章、爲了生存而戰鬥第三百零八章、點燃的炮竹第十四章、誤中副車第兩百八十章、最佳盟友第九十五章、吹牛逼戰略第三十二章、跑偏的沙皇政府第九章、日常生活第五十八章、忙碌的腓特烈第一百五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六十章、能源調節(月票加更)第八章、奧地利的準備第一百八十四章、就食於敵第一百五十三章、逼宮與導火索第一百零三章、刺殺第兩百三十五章、苛刻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