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強國夢

在奧地利拿不到想要的一切,日本代表團進行了一番考察過後就離開了,維也納也增加了一個日本使館。

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遠見,儘管窮的叮噹響,咬牙也在歐洲幾個大國設立了使館。

維也納的消費不低,尤其是相對於日本來說,這裡的房價更是逆天。不是有人在炒房,完全是市場自發調節的結果。

作爲維也納最大的土地供應商,也可以算是唯一的供應商,弗朗茨負責任的說,在奧地利炒房是沒有錢途的。

維也納房價上漲,“不夜城”三個字是居功甚偉的。就衝着這個名頭,在維也納買房的人就樂意不絕。

買房得人多了,市場供不應求,價格自然就上去了。現在維也納就沒有低於八百神盾的,較之去年同期直接增長了一倍。

普通住宅還算好的,實際上增長最猛的還是豪宅,檔次越高的住宅價格增長越厲害。

尤其是貴族區,大部分庭院價格都增長了七八倍,價格最低的也要上萬神盾。不要嫌貴,沒有貴族身份再多的錢也買不到。

爲了節省經費,日本人沒有入住維也納使館區,而是選擇在兩公里外的地方買了幾套民房進行改建。

這是聰明人的做法,換了一個地方,至少節省了五六萬兩白銀。

況且,裝窮還是有好處的,可以減少列強的窺視之心。自身實力不夠,還要打腫臉充胖子,不是告訴大家快來搶麼?

至於臉面,這東西日本從來都不曾有過。這個年代,哪個歐洲國家會看得起他們?

既然如此,何必要硬撐着。從一開始日本人,就做好了伏低做小的準備,這一做就是數十年。

這也是爲什麼日本能夠完成明治維新,沒有被列強幹預的原因。他們表現的實在是太好了,大家都不覺得他們是威脅。

當弗朗茨回到維也納的時候,日本代表團已經離開了。這種小事不值得他關注,留守官員們也只是彙報工作的時候隨口一提。

要不然知道伊藤博文等人來了,弗朗茨還要糾結要不要把他們給咔擦了。這無關利益,前世遺留下來的記憶,就足以令他做出這個決定。

既然不知道,那就不用糾結了。伊藤博文等人正在普魯士王國考察,他們恐怕做夢也想不到,差點兒就丟了小命。

儘管他們是外交使團,會受到各國的保護。可是海上風浪大、海盜多,能夠發生意外的情況太多了。

現在他們還不是英國人的盟友,明治維新前他們連成爲棋子的資格都沒有,就算是發生了意外,也沒有人會在意。

沒有弗朗茨的干預,歷史再次回到了原點。日本政府向英國人學習了海軍,又向普魯士學習了陸軍,“君國主義”也被帶了回去。

至於法奧兩國學不了,海洋國家自然不能學習大陸國家。法奧兩國本來就是歐洲豪門,中途只不過感冒了,現在病好了就這麼簡單。

作爲屌絲,普魯士王國逆襲俄羅斯帝國,就是日本人的偶像,實在是太勵志了,不學都不行。

學習英國那是被逼出來的,海洋國家沒海軍怎麼混?19 世紀可是海權時代,所有的大國都在向海洋發起衝鋒。

這些小插曲,弗朗茨是一無所知。現在他還在爲剛剛收回的普屬薩克森地區和西里西亞地區頭疼,這次被普魯士人擺了一道。

土地是順利交割了,可是上面的人口不在了。原本想要利用減少主體民族數量的辦法限制普魯士王國發展,現在只成功了一半。

普魯士王國總人口已經突破兩千萬大關,主體民族加上已經日耳曼化的人口大約有1350萬,這個人口比例足以保證國家穩定。

不管怎麼說,好歹也抽空了東普魯士地區,算是沒有白忙活。西里西亞地區也不是沒人了,還有大約六七萬人留了下來。

這還是維也納政府積極干預的結果,才保住了這部分人口。不是柏林政府願意放棄,主要是這些人不願意搬家。

故土難離的鄉土情節,總是存在的,無論普魯士政府如何許諾,這些人就是不搬家。

跟着哈布斯堡王朝混大家又沒有心裡障礙,不想搬家就不搬,有奧地利干預,柏林政府又不可能用強,只能聽之任之。

土地雖然移交給了奧地利,可是土地上的財產還是有主的。這都無關緊要,弗朗茨一點兒也不急,着急的應該是主人才對。

西里西亞放在那裡不開發,奧地利還是奧地利。可是財產的主人就不一樣了,要是西里西亞地區不開發,他們的很多財產就會變得一文不值。

比如說:土地無人耕種,很快就會草長鶯飛,然而稅還是要繳納的。

又比如說:商鋪、工廠之內的不動產,如果不能正常經營,房東自然獲得不了任何收益。

現在需要的是讓他們冷靜一下,才知道未來該如何合作。除非柏林政府出資買下這些產業,在幕後進行操作,不然這些人撐不了幾天。

最令弗朗茨頭疼的是薩克森政府天天向中央政府提案,要求新神聖羅馬帝國制裁普魯士王國。

要知道他們爲了收回普屬薩克森地區可是花了大價錢的,現在上面就那麼幾萬居民,想要開發這一地區還需要大量的投資和移民。

被擺了一道,薩克森王國自然不能忍了。如果不是雙方武力差距太大,弗朗茨懷疑他們都直接莽上去了。

沒有采取暴力手段,薩克森王國還是用自己的辦法就行了報復,比如說:關閉了兩國貿易通道,禁止任何普魯士商品在薩克森地區銷售。

這還不夠,他們想要新神聖羅馬帝國一起制裁普魯士。明知道這是兩敗俱傷的打法,薩克森民衆無所畏懼,就是要賭這一口氣。

弗朗茨自然是頭疼了,這種制裁沒有任何意義。就算是新神聖羅馬帝國封鎖普魯士,人家也可以從英法哪裡獲得。

況且,經濟危機爆發後,各國間的關稅都快要阻斷進出口貿易了,普奧之間的外貿總額都不足一千萬神盾,不足經濟危機前的三分之一。

制定政策不能夠任性,爲了賭氣就隨便亂來,利益受損的企業怎麼辦?要是因此導致失業人口增加,社會矛盾加劇更是得不償失。

要報復普魯士着什麼急,未來有的是機會。盲目硬上,搞僵了民間關係就得不償失了。

沒有辦法,薩克森王國自己要幹就隨他們去了,這是他們的權利,弗朗茨也懶得干涉。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只要對比一下弗朗茨就心態平衡了。英國人還在愛爾蘭、蘇格蘭兩個麻煩,法國人正在自找麻煩,相比之下奧地利算是好的了。

底下的邦國還算是安分的,至少沒有誰嚷嚷着鬧獨立。薩克森王國現在爆發也是可以理解的。

剛剛收回的普屬薩克森地區佔他們總面積的四層多,原本上面有一百萬人口,現在就剩下那麼幾萬了。

任何一個國家,突然少了百分之三四十的人口,也是要發飆的。薩克森還算是剋制的,僅僅只是嚷嚷着要經濟制裁普魯士。

……

安撫完了小弟,弗朗茨纔將目光投向了巴爾幹半島。工業不要考慮,法國人只是把這裡當殖民地經營,自然不存在這種高大上的東西。

奧斯曼帝國遺留下來的工業,先是近東戰爭,又遇到了法國人的殖民統治,這些產業早就完蛋了。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一件好事。單純農業顯然是更加容易統治,亂七八糟的思想也很難在保守的農村傳播。

加上法國人的功勞,很多死硬分子都被流放的差不多了。儘管法國人離開的時候埋了不少隱患,可是這些都沒有發揮出來的機會。

弗朗茨去巴爾幹半島視察,可不是遊山玩水,而是製造對當地大手術的藉口。

皇帝親自視察地方,自然要加強安全防護,地方政府清查安全隱患是很自然的,這一查問題就暴露了。

按照奧地利的法律,違法犯罪的分子實在是太多,無論罪名大小,構成了犯罪就要追究責任。

爲什麼拿到法屬巴爾幹半島要等這麼久才動手,還不是爲了讓他們犯罪麼?

法國人的殖民統治和奧地利直接統治,在法律上的差距天差地別。在法國殖民地可以做得很多事情,到了奧地利那就是違法。

違法必究,所以凡是被逮住的人都要面臨法律的嚴懲。法不責衆是不存在的,一村人犯罪就追究一村,一鎮人犯罪就追究一鎮。

法國人留下來的釘子,毫無疑問被拔出去了。當地的統治階級,基本上也換了一遍。

依法辦事,誰也不能夠說什麼。牽連再多,法律的尊嚴也是要維護的,絕對不是打壓異己。

除了傳播非法思想的政治犯要勞役終身外,剩下的都是根據罪名大小處理。這次沒有直接流放,而是留下來爲改善巴爾幹半島交通奮鬥。

要不要開發新獲得的法屬巴爾幹半島,弗朗茨還是非常的猶豫。奧地利的精力有限,把資源投入到巴爾幹半島上總感覺有點兒虧。

新獲得的法屬巴爾幹半島領土面積到是不算小,包括後世阿爾巴尼亞、科索沃、馬其頓、半個希臘、半個伊斯坦布爾。

可是人口還不到三百萬人,青壯勞動力更少。這是法國人的鍋,很早巴黎政府就意識到了法屬巴爾幹半島和俄奧本土相連,軍事上根本守不住,自然不會用心發展了。

作爲殖民地自然不要想有啥好待遇,爲了開發非洲大陸,法國人沒少從巴爾幹半島上移民。相對於非洲土著來說,巴爾幹民衆還是優質勞動力。

蘇伊士運河能夠順利開通,巴爾幹民衆也是做出了貢獻的,這也是巴爾幹半島勞動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由於弗朗茨的蝴蝶效應,導致工程量增加,對勞工需求自然也增加了。埃及只是一個人口三百五十萬的小國,根本就無法提供足夠的勞動力。

到了後期,龐大的傷亡人數超過了埃及承受極限,法奧兩國不得不從殖民地上想辦法。

奧屬非洲就貢獻了四十萬勞動力,巴爾幹半島也貢獻了二十萬勞工,大工程傷亡慘重不可避免。

況且,項目完工了,並不意味着他們就可以回家了。尤其是法國人將巴爾幹賣給奧地利後,自然不會再派船送人回來了,奧地利也沒有及時派船去接。

緊接着法埃戰爭爆發,還活着的勞工就滯留在了埃及。由於喪失了管飯的,這些勞工現在去向不明,還剩下多少誰也不清楚。

奧地利在西奈半島的駐軍,現在只是保護蘇伊士運河的安全。如果有人到了運河邊上求助,那麼還是會安排順路的船舶帶回來。

陸陸續續也就送回來了萬把號人,或許是戰爭的殘酷嚇倒了,又或者是在工地上被磨平了棱角,這些人是相當的安分。

當然,救命之恩也發揮了作用,讓他們認同了奧地利的統治。畢竟只有親身經歷過了世界的殘酷,才知道一個強大祖國的重要性。

沒有足夠的勞動力,讓開發巴爾幹半島的成本大增。爲了長治久安,弗朗茨又不敢引進外來人口。

還有就是未來俄羅斯帝國崛起,想要進入地中海,勢必要拿下達達尼爾海峽。

萬一遇到的沙皇比較好忽悠,拿巴爾幹半島和他們換取烏克蘭一帶土地,那就是大賺。

畢竟俄奧邊界的烏克蘭地區都是黑土地,隨便拿下一塊都是大賺。反正俄國人不重視這些地區,忽悠過來的可能性非常大。

既然要拿來做交易,那麼投資開發就是浪費,維持當地的穩定就已經足夠了。

當然,這還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在下一輪東歐戰爭中,俄國打贏了普波兩國,收復了被波蘭佔據的烏克蘭地區。

不然的話,沙皇政府很難產生進入地中海的野心。經歷過一次社會毒打,俄國人不可能不吸取教訓。

……

第九十三章、謊報軍情第一百章、發飆的……第四百一十二章、落寞第九十四章、軍備競賽第一百一十一章、埃塞俄比亞第一百九十二章、運河風波第一百六十七章、人間煉獄第二十五章、腓特烈號第一百零五章、叛亂結束第一百零四章、一支筆,一杯咖啡……第兩百二十八章、糾結的……第兩百二十八章、糾結的……第一百零九章、福禍相依第兩百零三章、不合邏輯第一百一十二章、瘋狂試探第十一章、科學家檔案庫第一百三十二章、計劃微調第十三章、“愛心”人士出沒第兩百一十七章、備戰第一百七十四章、三大公國第五十七章、約翰牛的計劃(新的一週求票票)第八十一章、威尼斯戰役第四十四章、戰略收縮第七十二章、匈牙利權利鬥爭(求票票)第五十九章、拿破崙三世第四十二章、大買賣第二十六章、南非風雲起第六十二章、推廣豬肉第六章、日常操作——挖坑第一百零一章、踢皮球第一百二十七章、難民危機爆發第二十六章、反思第六十七章、挑戰者與維護者第五十七章、產業調控第四十六章、又一個歐陸平衡第二十七章、不給活路第一百四十三章、拉低的節操第九十三章、眼前利益VS長遠利益第五十四章、釣魚執法第二十七章、不同的世界第十一章、反土同盟第七十二章、善後準備第七十四章、戰爭稅第二十六章、反思第五十八章、聖誕節第一百四十九章、美洲人的美洲第一百三十九章、英國人的新戰略第二十八章、變通第二十二章、資本無國界第三十三章、退羣了第三十七章、各有算計第八十二章、生不逢時的新鋼鐵中心第五十一章、不願意接受的現實第二十四章、希望第一百零八章、約翰牛的外交手段第七十一章、法國人的進擊第八十二章、生不逢時的新鋼鐵中心第四十五章、法律武器第二十三章、核心產業第六十七章、全重火炮戰列艦第一百零九章、俄國人的戰略抉擇第六十三章、陰謀——陽謀(月票加更)第一百八十四章、股災預兆第一百四十六章、十字路口第七十四章、豬隊友集合了第七十七章、歷史的修正力第九十二章、好消息第六章、日常操作——挖坑第兩百七十九章、善戰者無赫赫戰功第六十章、代價第九十五章、大兼併時代第一百二十章、糾結的沙皇第九十九章、招生第十八章、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第一百二十九章、上帝的面子第一百九十七、政治藝術第二十七章、不省心的弟弟第一百一十八章、飛艇轟炸大隊第六十八章、開普敦條約第一百一十一章、逼出來的國策第兩百九十八章、弱國無外交第一百零一章、忙於內鬥的沙皇政府第四十二章、大買賣第一百零二章、各有算計第二十七章、不省心的弟弟第六十八章、轉折點第四十三章、被迫進行的改革第四百一十二章、落寞第一百三十四章、穩第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一百五十章、登陸倒計時第七十六章、牛皮糖第一百二十九章、上帝的面子第兩百五十一章、巴拿馬獨立組織第一百四十九章、熱愛大自然的奧斯曼第四十章、想做漁翁而不得第八十二章、戰場上的幽默第六十四章、騎虎難下第六十八章、零風險高回報第七十三章、變換國籍
第九十三章、謊報軍情第一百章、發飆的……第四百一十二章、落寞第九十四章、軍備競賽第一百一十一章、埃塞俄比亞第一百九十二章、運河風波第一百六十七章、人間煉獄第二十五章、腓特烈號第一百零五章、叛亂結束第一百零四章、一支筆,一杯咖啡……第兩百二十八章、糾結的……第兩百二十八章、糾結的……第一百零九章、福禍相依第兩百零三章、不合邏輯第一百一十二章、瘋狂試探第十一章、科學家檔案庫第一百三十二章、計劃微調第十三章、“愛心”人士出沒第兩百一十七章、備戰第一百七十四章、三大公國第五十七章、約翰牛的計劃(新的一週求票票)第八十一章、威尼斯戰役第四十四章、戰略收縮第七十二章、匈牙利權利鬥爭(求票票)第五十九章、拿破崙三世第四十二章、大買賣第二十六章、南非風雲起第六十二章、推廣豬肉第六章、日常操作——挖坑第一百零一章、踢皮球第一百二十七章、難民危機爆發第二十六章、反思第六十七章、挑戰者與維護者第五十七章、產業調控第四十六章、又一個歐陸平衡第二十七章、不給活路第一百四十三章、拉低的節操第九十三章、眼前利益VS長遠利益第五十四章、釣魚執法第二十七章、不同的世界第十一章、反土同盟第七十二章、善後準備第七十四章、戰爭稅第二十六章、反思第五十八章、聖誕節第一百四十九章、美洲人的美洲第一百三十九章、英國人的新戰略第二十八章、變通第二十二章、資本無國界第三十三章、退羣了第三十七章、各有算計第八十二章、生不逢時的新鋼鐵中心第五十一章、不願意接受的現實第二十四章、希望第一百零八章、約翰牛的外交手段第七十一章、法國人的進擊第八十二章、生不逢時的新鋼鐵中心第四十五章、法律武器第二十三章、核心產業第六十七章、全重火炮戰列艦第一百零九章、俄國人的戰略抉擇第六十三章、陰謀——陽謀(月票加更)第一百八十四章、股災預兆第一百四十六章、十字路口第七十四章、豬隊友集合了第七十七章、歷史的修正力第九十二章、好消息第六章、日常操作——挖坑第兩百七十九章、善戰者無赫赫戰功第六十章、代價第九十五章、大兼併時代第一百二十章、糾結的沙皇第九十九章、招生第十八章、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第一百二十九章、上帝的面子第一百九十七、政治藝術第二十七章、不省心的弟弟第一百一十八章、飛艇轟炸大隊第六十八章、開普敦條約第一百一十一章、逼出來的國策第兩百九十八章、弱國無外交第一百零一章、忙於內鬥的沙皇政府第四十二章、大買賣第一百零二章、各有算計第二十七章、不省心的弟弟第六十八章、轉折點第四十三章、被迫進行的改革第四百一十二章、落寞第一百三十四章、穩第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一百五十章、登陸倒計時第七十六章、牛皮糖第一百二十九章、上帝的面子第兩百五十一章、巴拿馬獨立組織第一百四十九章、熱愛大自然的奧斯曼第四十章、想做漁翁而不得第八十二章、戰場上的幽默第六十四章、騎虎難下第六十八章、零風險高回報第七十三章、變換國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