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三章、難民營

移民工作遇到困難,並沒有出乎弗朗茨的意料。這是必然的結果,不是個人意志能夠阻止的。

波蘭地區有幾百萬難民,俄國人無力救濟,要維持地方穩定只有兩個選擇:驅逐或者是屠殺。

俄國人能選的只有驅逐,不是沙皇政府沒有舉起屠刀的勇氣,主要是屠刀一起必然招致國際社會的干涉。

現在已經是19世紀後期,遊戲規則已經制定了出來,肆意破壞規則必然會受到歐洲世界排斥。

巔峰時期的俄羅斯帝國自然不怕得罪歐洲世界,現在不一樣普俄戰爭還沒有結束,沙皇政府不想被外交孤立,就要遵守遊戲規則。

俄軍開始驅逐難民,奧地利的移民工作自然會受影響,就算是沙皇政府全力配合也一樣,俄軍士兵不可能去辨別每一個難民。

在這兵荒馬亂、通訊不變的年代,無論移民署多麼努力,也不可能通知到每一個人。

除了在城市固定設置移民點外,移民署能夠做的工作不多,甚至出城都要小心。

城外的世界沒有社會秩序,山賊土匪可不管你是不是奧地利人,人家都是一視同仁——搶。

放下了手中電報,弗朗茨若無其事道:“事已至此,無論做什麼都於事無補。

移民遇到困難是不可抗力導致的,不是某個人的責任,完不成之前的計劃,不需要問責。

告訴波蘭地區的工作人員,讓他們保護好自己的安全。出行儘量讓俄國人派兵保護,外交部負責協調。”

奧地利有一套完善的考覈問責體系,官員幹得好是政績,會作爲提拔晉升的主要參考依據;反之完不成任務,就需要被問責,要是有問題基本上仕途就結束了。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如果是遇到不可抗力導致的,並且官員個人沒有明顯過失,同樣不需要承擔責任。

毫無疑問,發生在波蘭的事就屬於不可抗力,維也納政府都無法阻止,何況是下面的工作人員呢?

這麼好的機會,弗朗茨自然要收買人心了。關心的話,不僅僅只是對波蘭那些官員說的,同樣也是對國內的官員說的。

“是,陛下!”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回答道。

費利克斯首相:“陛下,波蘭邊界上聚集了大量的難民,想要越界入奧地利。

很多難民翻山越嶺,從山林中潛入境。從普俄戰爭爆發到現在,邊防部隊抓捕的非法越界者已經超過十萬人。

尤其是俄國人開始驅逐難民後,這種情況變得更加嚴重,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難民故意闖關被抓。”

從普俄戰爭爆發開始,非法越界就是是困擾維也納政府的難題,實際情況要比費利克斯說得還要嚴重得多。

這還牽扯到了歷史遺留問題,奧波邊界上沾親帶故的人不少,很多非法越界的難民,還有當地民衆給他們提供掩護。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非法移民組織存在。這些組織掌握着不爲人知的山間小道,從波蘭地區組織難民偷渡。

毫無疑問,這些組織都是爲了牟利。有錢的給偷渡費,沒錢的直接安排進入黑工廠,又或者是建築工地。

據奧地利法院統計的數據,邊界地區超過76%的違法犯罪,都是非法移民導致的。

對這樣嚴重危害奧地利社會治安的違法犯罪活動,維也納政府自然要打擊。

可惜收效甚微,非法移民組織就像是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很快又長出一茬。

相比之下,投親靠友的非法移民還要安分一些。這部分人大多數躲在鄉下,親朋好友會想辦法安排生計。

待上幾年學會了奧語,這些人大都會申請入籍。方法很簡單,跑到邊界上冒充生活在波蘭的神羅公民,德意志邦國那麼多根本就沒有辦法查。

好吧,後者是維也納政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結果。

現實就是如此,有時候難得糊塗,人家自己都說是德意志人,政府自然懶得深究下去。要不然奧地利的主體民族比例,也不會一直呈上升趨勢。

具體可以參考加利西亞地區,1848年的時候當地的德意志人還不足十分之一,到了1880年就上升到了38.6%,超過了波蘭人和烏克蘭人成爲了第一大民族。

按照正常的情況,這是不可能發生的,然而現實中卻真的發生了。中間發生了什麼,弗朗茨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看似自欺欺人,實際上卻很有效。人家是主動融合進來的,認同度是完全不用懷疑,誰要是質疑他們的民族,他們就要和誰急。

本質上,歐洲民族就是一團亂麻,大部分民族都是後世人爲拆分出來的,19世紀是歐洲最後進行民族融合的機會。

大量的難民涌入奧地利是必然的結果,誰都知道普魯士王國不是俄國人的對手,跑到普魯士王國後面還要經歷戰火。

除了普魯士王國,和波蘭接壤的就剩下俄羅斯和奧地利,只要沒有活膩,都不會往俄羅斯跑,那就只能去奧地利了。

如果不是俄軍有意把難民往普魯士王國趕,跑去奧地利的可能會更多。

某種意義上來說,現在跑到奧波邊界的不是幸運兒、就是聰明人。

往普魯士王國跑不安全不說,還不一定能夠得到救濟。往奧地利就不一樣了,俄軍再怎麼殘暴,也不會在邊界地區搞事情。

正常情況下,只要進入了雙方默認的緩衝區,俄軍就會止步。

到了這裡能矇混過關,就儘量混過去,過不去還可以非法闖關,只要聰明一點兒見到守軍就投降,管飯的人就有了。

至於未來?

考慮那麼多幹嘛,眼下還是先活下來再說。

反正奧地利是法治國家,只要不是暴利闖關,被抓住了無非是蹲監獄和流放兩種結果,

沉思了一會兒,弗朗茨緩緩說道:“在邊界地區建立臨時難民營,接下來闖關的人數還會增加。不光是奧波邊界,接下來奧普邊界也會成爲難民涌入的高發地區。

這次的難民數量恐怕是一個天文數字,沒準我們的監獄都裝不下。全部扔殖民地去,管理也是一個大麻煩。

首相,國內有什麼大工程需要建設的,現在正好有一批免費勞動力送上門來,不能浪費掉了。”

法治國家最重要的就是遵守法律。不管有多少難民,只要是非法越界的,該抓的還是要抓,該關的還是要關。

這是原則性問題,弗朗茨不會破壞規矩。肯掏錢建立難民營,已經是他良心的表現了,這年頭可沒有無償救濟他國難民的說法。

費利克斯首相:“巴伐利亞地區的路德維希運河(美因-多瑙運河的前身)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了,政府正在研究是否進行擴建。

農業部計劃在未來十年內興建五十座大中型水庫;鐵道部計劃興建環阿拉伯半島鐵路、中東鐵路;電力部準備推動水電站計劃,計劃在未來十年內將水電比例,從現在的0.3%提高到8.5%……”

一連串的大計劃,讓弗朗茨彷彿又回到了奧地利大建設時代。不過他很清楚,這是明顯不同的。

當年奧地利是舉國之力搞基礎設施建設,現在這些計劃雖然龐大,卻只需要政府投入一部分的精力就足夠了。

運河擴建、興建水庫,這些工程的問題都集中在“錢”上,技術沒有什麼任何難度。

鐵路計劃和水電站就不一樣了,除了經濟上的問題,還有技術上的問題。

奧地利有沙漠中修鐵路的建設經驗,不過都是短距離的,這次要修築幾百、甚至上千公里的沙漠鐵路,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水電站相對簡單,也僅僅只是相對。原因非常簡單,水電站技術剛剛誕生,還處於嘗試階段。

這從發電量就可以看出來,水電僅僅只佔到發電總量的千分之三,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歐洲大部分河流的落差都比較小,這無疑是增加了利用水力發電的難度,如果不是奧地利河流多,估計都不會有人想到推廣水電。

弗朗茨問道:“沙漠鐵路技術上的問題解決麼?”

不問水電站技術,那是因爲奧地利的水電站建設大都是私人投資,資本家們比誰都精明,賠錢的生意不會有人做。

費利克斯首相回答:“已經初步解決了,鐵道部計劃建設防沙林,在鐵路兩邊種植灌木、棗樹、胡楊、以及固沙的草本植物。

考慮到沙暴威脅,在沙暴頻發地區,先修築沙漠公路,暫時不修築鐵路。這些主要是深入內陸的支線鐵路需要考慮這些問題。

中東鐵路和環阿拉伯半島鐵路要經過的地區,大部分地區是荒漠地帶,不少地區要受風沙影響,並不是真正的沙漠,防沙林已經足夠了。

我們已經進行過嘗試,目前來看效果不錯,只要不趕上大沙暴,都能夠起到很好的防護效果,只是需要的時間有些長。”

弗朗茨點了點頭,這年頭的中東、阿拉伯半島還沒有後世破壞的那麼厲害,尤其是奧地利佔據這些地區後,還第一時間實施了土地休耕、禁止畜牧等政策,保護了自然環境。

“按照計劃進行吧,這些免費勞動力,政府負責分配合理使用,派語言教師進行教化。

第四十二章、大預備役戰略第兩百五十九章、沙皇的抉擇第一百九十六章、南洋亂局第一百三十六章、法蘭西的計劃第一百五十四章、懵逼的比利時第三百零八章、點燃的炮竹第一百零九章、都不是省油的燈第五十一章、不願意接受的現實第兩百零五章、忙碌的腓特烈第一百八十一章、路德維希二世第兩百九十一章、思想纔是統一的核心第四十五章、法律武器第九十一章、《逃兵是怎樣煉成的》第三十一章、預算第一百三十四章、戰略分析第三章、蘇伊士運河通航第一百三十一章、遲緩第四十九章、複雜的俄國政治第一百二十九章、貴族第一章、新的時代——神盾結算體系第四十六章、又一個歐陸平衡第二十章、密謀第三十一章、債務危機第一百一十三章、科技第八十二章、棋子的無奈第二十四章、鐵路網第一百八十九章、觀念之差第七十七章、釜底抽……第七十二章、汽車工業第二十六章、黃雀在後第一百四十三章、拉低的節操第一百一十七章、適得其反第一百四十四章、民意的力量第五十二章、落井下石第兩百三十八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二十四章、暗渡陳倉第五十八章、起義失敗第一百一十三章、沒有底線的操作第三十八章、風起第三十八章、俾斯麥第二十四章、暗渡陳倉第兩百零八章、金融市場第四百一十二章、落寞第三十八章、俾斯麥第一百一十章、有限戰爭責任第七十三章、變換國籍第一百零四章、瑣碎第一百零六章、苦逼的弗朗茨第一百二十章、政治藝術第兩百二十五章、分贓會議第二十九章、卑鄙手段第一百八十六章、引爆第十一章、奧地利經濟圈計劃第七章、佈局輿論第五十章、烏合之衆的狠第一百二十四章、小國的無奈第三十二章、干涉聯軍(加4-1)第兩百零二章、棄子第二十八章、都在演戲第一百一十八章、飛艇轟炸大隊第七十四章、豬隊友集合了第五十五章、不作死就不會死第一百六十一章、普波聯邦第兩百零七章、自由貿易時代第一百六十章、狠辣第三十六章、容克們的算盤第九十八章、殖民地本土化——相忍爲國第一百六十二章、謀生第一百五十四章、落井下石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二次近東戰爭第三章、革命浪潮第二十章、逼出來的歐洲經濟峰會第三十六章、平叛與談判第兩百三十章、毛奇第一百零五章、存在中的野心第一百三十章、經濟發展第五十章、工業學費第兩百八十一章、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一百一十七章、適得其反第一百九十六章、人性第六十三章、全靠襯托第一百四十章、戰後影響第四章、戰略鐵路計劃第兩百零五章、大決戰第二十八章、逆反心理第七十二章、善後準備第七十八章、戰爭中的機遇第六十章、只能做不能說的事兒第一百五十二章、心裡落差第七十一章、心靈導師弗朗茨第二十三章、聲南擊北第五十九章、加特林第兩百四十二章、用工慌第一百六十九章、不嫌事大第三百零九章、法不責衆第一百一十章、封建殘留很強大第七十五章、司法不加身第四十章、戰時經濟體制第一百六十章、停戰談判第九十九章、法國版的大型翻車現場
第四十二章、大預備役戰略第兩百五十九章、沙皇的抉擇第一百九十六章、南洋亂局第一百三十六章、法蘭西的計劃第一百五十四章、懵逼的比利時第三百零八章、點燃的炮竹第一百零九章、都不是省油的燈第五十一章、不願意接受的現實第兩百零五章、忙碌的腓特烈第一百八十一章、路德維希二世第兩百九十一章、思想纔是統一的核心第四十五章、法律武器第九十一章、《逃兵是怎樣煉成的》第三十一章、預算第一百三十四章、戰略分析第三章、蘇伊士運河通航第一百三十一章、遲緩第四十九章、複雜的俄國政治第一百二十九章、貴族第一章、新的時代——神盾結算體系第四十六章、又一個歐陸平衡第二十章、密謀第三十一章、債務危機第一百一十三章、科技第八十二章、棋子的無奈第二十四章、鐵路網第一百八十九章、觀念之差第七十七章、釜底抽……第七十二章、汽車工業第二十六章、黃雀在後第一百四十三章、拉低的節操第一百一十七章、適得其反第一百四十四章、民意的力量第五十二章、落井下石第兩百三十八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二十四章、暗渡陳倉第五十八章、起義失敗第一百一十三章、沒有底線的操作第三十八章、風起第三十八章、俾斯麥第二十四章、暗渡陳倉第兩百零八章、金融市場第四百一十二章、落寞第三十八章、俾斯麥第一百一十章、有限戰爭責任第七十三章、變換國籍第一百零四章、瑣碎第一百零六章、苦逼的弗朗茨第一百二十章、政治藝術第兩百二十五章、分贓會議第二十九章、卑鄙手段第一百八十六章、引爆第十一章、奧地利經濟圈計劃第七章、佈局輿論第五十章、烏合之衆的狠第一百二十四章、小國的無奈第三十二章、干涉聯軍(加4-1)第兩百零二章、棄子第二十八章、都在演戲第一百一十八章、飛艇轟炸大隊第七十四章、豬隊友集合了第五十五章、不作死就不會死第一百六十一章、普波聯邦第兩百零七章、自由貿易時代第一百六十章、狠辣第三十六章、容克們的算盤第九十八章、殖民地本土化——相忍爲國第一百六十二章、謀生第一百五十四章、落井下石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二次近東戰爭第三章、革命浪潮第二十章、逼出來的歐洲經濟峰會第三十六章、平叛與談判第兩百三十章、毛奇第一百零五章、存在中的野心第一百三十章、經濟發展第五十章、工業學費第兩百八十一章、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一百一十七章、適得其反第一百九十六章、人性第六十三章、全靠襯托第一百四十章、戰後影響第四章、戰略鐵路計劃第兩百零五章、大決戰第二十八章、逆反心理第七十二章、善後準備第七十八章、戰爭中的機遇第六十章、只能做不能說的事兒第一百五十二章、心裡落差第七十一章、心靈導師弗朗茨第二十三章、聲南擊北第五十九章、加特林第兩百四十二章、用工慌第一百六十九章、不嫌事大第三百零九章、法不責衆第一百一十章、封建殘留很強大第七十五章、司法不加身第四十章、戰時經濟體制第一百六十章、停戰談判第九十九章、法國版的大型翻車現場